当前位置:首页 » 皮卡越野 » 越野穿越无人区

越野穿越无人区

发布时间: 2022-12-20 12:19:54

Ⅰ 请教:什么越野车最适合穿越藏北无人区【数据最好是齐全一点】

推荐6缸3.0以上车型,无论是跑路还是脱困,都相对出色。。。
根据越野e族玩车对车的考验和表演

推荐,庆铃,竞技者 V6 3.2 性能稳定,可飞可碰
帕拉丁 V6 3.3 或者2.4 车身轻,通过性好
丰田系列 2700 4500 5700 等等重型越野,动力是王道
尼桑途乐Y60 61,
其实只要是四驱,动力够,人胆大。

Ⅱ 我们开着奥迪Q7,穿越1000公里探索无人区

从甘肃敦煌出发,先后穿越了各种戈壁和沙漠路去到阿克塞,再到石油小镇,火星营地和水上雅丹等地区,这一路过来最大的感慨是甘肃和青海作为内陆深地,有太多的自然美景,它们记录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下了怎么看也看不完的景观奇迹。

只不过当你几百上千公里都面对着寸草不生的无人区时,道不出言不尽的滋味并不是那么好受,尤其在成片的戈壁滩和沙漠地,好不容易看到一些天然绿植时,希望每一个驱车前往的外来客都应该尊重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不易,尽可能不去碾压为防风固沙而在努力的绿植,这也是任何一个来这越野或 旅游 的人都该注意的。

3天的时间,从甘肃敦煌出发,中间穿越国道、高速、沙漠、戈壁、河床……途径阿克塞、柴达木盆地、冷湖、火星营地、水上雅丹、红崖……最终到达青海格尔木,教授驾驶着全新奥迪Q7,带着心中所有的好奇与疑问,开启了这趟无畏之旅。

一路上的惊险刺激无不挑逗着我们对未知的体验,沙漠陷车、勇闯无人区、遭遇沙尘暴,似乎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又显得异常渺小。但作为挑战者,人类又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勇者的 游戏 正是因为胆量与智慧共存,缔造了每一段神秘而又精彩绝伦的篇章。

因此,“ 探索 ”成为人类停不下前进脚步的使命,寻找答案、挖掘真相,并设身处地的感受来获取我们想要的结果,这一次,我来告诉你这3天我们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第一天一早,我们便从敦煌出发,驾驶着全新奥迪Q7正式开启无畏体验季的旅程,在这之前我从未设想过这一趟旅程居然会涉及如此复杂和丰富的路况,当你进入戈壁滩,闯入沙漠时,谁曾想到这只是这趟旅程的前菜,又或是小试牛刀了一把,因为在第三天有更刺激和更高乐趣的挑战等着我们。

行驶了一小段国道,我们便进入戈壁路段,并且一直深入远离城市,途中还走过一段河滩地。在戈壁滩上我们将驾驶模式设置为越野,不管是行经在戈壁滩上亦或满是鹅卵石的河滩地,奥迪Q7的表现自然非常从容。

在奥迪quattro全时四驱的加持下,即使走在鹅卵石地上,车辆也未曾出现轮胎打滑,这种路况于Q7而言称不上太大的挑战。

但在第一天的路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非沙漠科目体验,为了体现奥迪原厂quattro四驱的强大以及3.0T V6涡增发动机340马力的性能,奥迪Q7并未更换专业的越野AT胎,而是搭配原厂马牌主打抓地力和操控性能的ContiSportContact 5城市用胎。

在进入沙漠路段之前,我们将轮胎进行放气,先将胎压调整至1.5Bar,目的很简单,为了让轮胎有更大的吃地面积,提高车辆的牵引力,利用压强高低原理,在沙漠越野时提升车辆的抓地力和操控性。

但是所有看似合理的准备工作都可能存在不可预测的偏差,穿越了戈壁滩和鹅卵石河滩地正准备进入沙漠路段时,由于沙漠路况驾驶经验的不足,个别同行车辆在软沙地并未控制好车速,导致车辆出现轮胎打滑并出现陷车的苗头;又因轮胎打滑之后多次猛踩油门提速使得轮胎刨地迹象越来越明显,最终导致陷车。

在一段相对不是那么软的沙漠地段就出现小插曲,确实给大家来了一点小教训,但所有的理论知识都不如实操来得真实,在教练团队的救援之下车辆完成脱困,最终车队正式向沙漠腹地前进。

为了保障没有更换越野胎的Q7能够安全且轻松的在沙漠地行驶,我们又将胎压调整至0.8Bar左右,这一次的沙漠科目体验才算真正开始。

在沙漠冲坡体验中为了让Q7能够顺利上坡,需要让车辆迅速提速,把控好方向,并一鼓作气将Q7开至临近坡顶位置,此时迅速收油,藉由动力惯性,方向盘朝坡底方向快速打方向,让车头沿着坡底完成转弯和下坡的动作,此时只要将方向盘回正,并在下坡时控制好车速不拖前杠,既能顺利完成沙漠冲坡体验。

上坡提速过程中,Q7 340匹马力和500牛·米的扭矩能够提供强大的性能爆发性,后段的动力储备也很充沛,在1370转就能爆发最大扭矩的它在零百提速过程能做到5.9秒,虽然沙漠地限制了Q7最直接的提速体感,但依旧给沙漠冲坡提供了优秀的性能支撑。

不过在沙漠科目体验中,有些小心得也值得一提,首先当车辆冲坡因为速度不够,又造成车辆有打滑陷车的可能时,此时切勿继续提速试图上坡,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会导致陷车的风险,尝试往后倒车是避免车辆受困的解决办法之一。

其次,当车辆想要翻过坡顶至背面时,首选要确保坡顶背面的安全,并沿着坡顶斜着通过,切勿直接90度冲坡,否则车辆有直接拖底或者腾空翻车导致危险的发生,当然,坡度过高过陡,请绕路同行,切勿逞能。最后,进入沙漠地轮胎胎压较低,此时应避免快速急转弯操作,才能更好的保护轮胎以及降低轮胎脱落的风险。

结束了沙漠关卡的挑战后,我们一路驱车前往阿克塞,在这之前我们还偶遇沙漠徒步队伍,也看到沙漠越野爱好者驱车潇洒的一面。很多时候我们被工作和生活困在五彩斑斓的霓虹灯里,寻求一方净土和一时的解脱成为释放压力跟装填自己的机会,偶尔远离城市,找寻另一方真我,生活和眼界也就开阔许多。

但这里还需要提个醒,如果你缺少沙漠越野的经验,切勿个人只身前往并试图挑战大自然的威慑力,任何一个沙漠越野小白的有勇无谋行为都是愚蠢的。在沙漠里驰骋除了需要专业的越野车辆支撑之外,不错的驾驶技术、沙漠开车的常识与经验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类“最作”的一点就是喜欢挑战未知,但这也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点,因为对未知的一切 探索 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都是一次自我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在危险与成果之间,两者都是同一条纽带上必定牵连的一端,谁又不想成为 游戏 里的勇者呢?

结束了第一天的征程,第二天一早,我们便从海拔1688米的阿克塞起身,前往乌素特水上雅丹,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我们翻越了3400米的高原山脉,一路上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前进。

高海拔、窄公路、弯道多、景也足够好看,所幸的是精神状态够好,高海拔地区也去过好几次,身体并没有因此出现高反情况,车里放着的氧气瓶和氧气袋此刻却彰显不出它的需求性。在进入高海拔山脉的过程,一路上几乎都是各种工程车和运输车,较慢的行驶速度需要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次超车。

为了获得更好的瞬时提速性能,当挡位挂在D挡的情况下,只需将电子挡把往后再拨一挡即可进入S挡模式,此时只要深踩油门,3.0T的发动机便可迅速做出反应,在连续提速的过程8AT给予了很好的配合,动力输出的线性让驾驶者有更好的驾驶体验。

从上山到下山,驾驶着奥迪Q7在两侧山脉的包围下,这一切都显得很是惬意,沿着柏油路一直驱车行驶,我们来到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阿尔金山脉所环抱的柴达木盆地。一路上除了零星的过往车辆,我们看不到有任何人烟的存在,笔直的柏油路好似直通天路般,让人看不到尽头,在两侧黑戈壁滩上甚至连一棵草一棵树的踪迹都没有。

但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却是“盐的世界”,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等矿藏,如果不是亲自来一趟,我甚至已经忘记中学时期地理课本上有关柴达木盆地“聚宝盆”的美称。

对于一个纯正的南方人,对于一个在广东长大的孩子,20多年后当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柴达木盆地等地理名称从课本跳脱出来并出现在眼前,同时还置身其中的时候,那种印记在脑海里的名词突然间变得如此生动,那种思绪颇为奇妙,更何况还是自己开着车,穿越在这片土地上,这种体验确实非凡。

在人烟罕至的地方,在真正的无人区,我们甚至一天下来手机都处于无信号状态,即使是美景,连绵上百公里单一的景色也能让人看腻,此时唯一能做的除了听歌我们别无他法。

打开奥迪Q7上的Carplay连接手机,用23个扬声器的B&O音响听上一曲《遥远的她》,岂不美哉。更何况这套B&O音响达到1920瓦的功率其保真音量更大,高、中、低音的音色也更好,一路上开车不止,音乐不停。

ACC自适应巡航在这趟旅程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不管是在国道上还是省道上,我们都需要长时间高速行驶,尤其在编队的前提下车速的控制相对恒定,长时间巡航脚部肌肉确实会比较疲累。只要往驾驶者方向拨动自适应巡航挡杆,即可将该功能开启,上下拨动可调节巡航最高和最低速度,通过调节DISTANCE即可设置跟车距离。

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开启后,右脚很大程度上将得到放松,只要把控好方向盘,车辆会根据前车的速度自动调节车速,并保持在设定的距离内平稳的行驶,这个功能对于驰骋在笔直且漫长的公路上尤其好用,在长时间的驾驶中也让驾驶员的注意力不用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经过几小时漫长的驱车,我们来到了冷湖,也进入第二天的第一个打卡点——石油小镇,石油小镇有着很浓厚的神秘色彩,曾经繁荣和辉煌过,如今只剩一片废墟和荒凉的景象。

在这片没有生命迹象的戈壁上,一个曾经为了发展柴达木石油工业而聚集了上万人的小镇,随着石油开采量的降低和石油发展战略的东移,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有医院、有学校、有工厂、政府机关、有人文气息的城镇如今只剩残垣断壁。

整齐的房子和宽敞的街道一字排开,错落有致,当前却是人走茶凉的废弃地,到处都是坍塌的房子、水泥地也布满了坑洼。此景此情,我们很难想象这个神秘小镇有着怎样的兴衰史,可能更多的人只知道它的地级市代码为404、1983年这里发生过袭击事件、地图上至今都没有“石油小镇”的标记,一个身处无人区连导航都到不了的地方。

如果你还有印象,电影《九层妖塔》的取景地正是在此,只不过现实画面的惊心动魄程度比电影里的场景更容易让人触动。石油小镇的故事夹杂了许多“据闻”,神秘的色彩也吸引着不少自驾游车队和旅行团到此目睹它的衰败痕迹,就连拍照都无法记录下它的死寂,用“鬼城”来形容“石油小镇”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这里需要强烈呼吁下,任何“到此一游”的观光客,请不要将垃圾丢弃,请别让你的素质像这片废墟一样,成为他人嘴里的唏嘘!

离开石油小镇之后,我们继续上路前往火星营地,但在去往火星营地的路上,我们需要穿越大片的无人区,并且驰骋在大片的雅丹地貌上。穿越的过程路面非常颠簸,被车碾压过变得坚硬无比的各种搓板路和坑洞简直快把肾都颠出来了。

此时为了保证在各种颠簸起伏不断的复杂路况下更加好走,我们将驾驶模式设置在全路况模式下,相比越野模式空气悬挂会软一些,这全都是为了“肾”而考虑。

火星营地被称作“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这里依俄博梁火星地貌建造了一座火星登陆营地,营地提供了60个睡眠舱,还能提供100人的帐篷住宿,火星营地的建造主要用于教育和科研。

以睡眠舱为例,每个睡眠舱独立设计,男女睡眠舱为独立的两个区域,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这里睡一晚得花1500元,睡眠舱内提供了灯光、充电口等用电设施;营地外的帐篷也颇有意思,为银色涂装,模拟了火星营地的住宿条件。当然,如果真到火星上生存,不管是帐篷还是整个火星营地,但会被建造在地表以下。

在火星营地,我们见到了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高 科技 产业化研究会党委书记梁小虹,作为长期在中国航天领域工作的航天人,他跟我们介绍了相关航天航空的知识,也为我们介绍了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中国宇航出版社原副社长石磊,也为我们介绍了“胖五”长征5号跟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相关知识,在火星基地学习火星 探索 知识,代入感够强。

左二:石磊 右二:梁小虹

一汽-大众奥迪也在8月21号这天宣布,将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和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高 科技 产业化研究会共同开启“火星车设计大赛”,大赛将面向广大航天爱好者等群体开展,优胜作品将作为奥迪Mars quattro火星车设计原型,助力火星 探索 领域发展。

在火星营地逗留许久后,我们再次启程去往当天的目的地——乌素特水上雅丹,我们持续驾驶着奥迪Q7穿越了俄博梁,也在大瑟提斯高原观景台从高处眺望雅丹地貌的地貌群。

一路上尘土飞扬,路况高低起伏,车身早已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未被开发的景区,没有修建的土路,一切都是那么的原生态,但作为越野的一程,我们与奥迪Q7为伴,奥迪Q7与尘土为伴,“不脏不成欢”,这也算是特别的一次经历。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维吾尔语中,雅丹即陡峭的山丘,在极干旱地区的湖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裂缝吹蚀,最终造就了这般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水上雅丹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一片无人区内,受到吉乃尔湖的湖面抬升,最终淹没了这片雅丹丘陵地,这里也成为世界上仅有且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

白天,水上雅丹就像是一片汪洋,与周边的雅丹地貌形成鲜明对比,众多被风蚀的雅丹小山丘一座座屹立在湖面上,在夕阳的照射下一个个孤寂的暗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为死寂般的世外荒凉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夜间,水上雅丹就像是一滴泪眼,在月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湖面映射着最后的一份对纯净的渴求,好似世间的一切繁杂在这里都能被消退。但水上雅丹并非能永久存在,若干年后这里或将消失,此刻我们有幸一睹或碧蓝或青绿的水上雅丹,也算幸事一件。

看完了景,也抒发了情,当晚我们就住在了房车里,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露宿,在这前也举办了篝火晚会,吃了烤全羊、喝了酒、也吹了吹海拔2693米的夜风,用当地藏语的话来讲,愿这一切“扎西德勒”。

五点多天还没亮,外面就下起了雨,房车被雨滴打得霹雳响,早早醒来便无意再睡,好在手机没信号,wifi也不给力,前一晚无事可做早早睡下也缓解了前一天的舟车劳顿。第三天的旅程我们将从水上雅丹出发,继续驾驶奥迪Q7前往最终目的地——格尔木。

从水上雅丹出来,上了“最美315公路”,途径两处网红打卡点,这才让人看到了大批人类出没的痕迹。由于G315公路有两处酷似U形的“天路”,这里也成为众多游客跟网红打卡的地方,游客纷纷停车,在公路上进行各种摆拍,试图将这里最美的画面留进相机里,并发在朋友圈里。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来到这里打卡的游客全然不顾315国道上来往的车辆,直接坐在马路中央,逼迫车辆向两侧绕行的比比皆是,来往大货车即使狂按喇叭,即使路边已经有警示牌告知不可下车拍照,也无法警醒众多游客薄弱的安全意识,美景虽美,可是安全才是第一啊!

下了315国道,我们驾驶奥迪Q7前往小柴旦湖和红崖,虽然远方高山被一片朦胧的空气笼罩,但是小柴旦湖冰凉与清澈的湖水依旧能成为Q7拍照的大背景,任何一位爱车人士都希望自己的座驾能与每一处行经的美景留下定格画面,我也不例外,拍车胜过拍美景。

进入红崖之前,整个路段其实还算好走,需要先穿越一片戈壁滩,再翻过一座山,行经在砂石地、沙漠化的戈壁等路段即可顺利进入红崖腹地,在那里我们享受了一顿小小逼格的午餐,吃着沙拉、啃着鸡肉、喝着菌菇汤、还有土豆、玉米、烤羊肉串和牛排等食物,也算是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支起了一处生活的炊烟。

但在这3天的行程中,途径的沟壑谷、戈壁滩、沙漠路、山路、高原、省/国道……这些都不是最刺激和最难的路况,从红崖前往格尔木之前我们所穿越的红崖路段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由于红崖地势起伏较大,且路况并不平整,我们需要在各种路况中来回穿梭,为了保证车辆的通过性,Q7的驾驶模式被设置在越野模式下,打开了全景影像以便观察路况,底盘高度也被调至最高。

整个穿越红崖的过程中,地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双边桥、交叉轴、炮弹坑等,如果非专业越野车其实很难通过,尤其对底盘通过性和四驱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奥迪Q7搭载了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还配备了纯机械限滑中央差速锁,在不更换AT胎的前提下,强大的quattro系统全力工作,能在湿滑跟低摩擦路面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纯机械中央差速锁能以40:60比例将动力传送至前后轴,极限条件下前后轴的动力分配能够达到70:30,甚至15:85,quattro系统能在多种复杂路况下灵活应对。在高地下坡时,陡坡缓降会自动介入工作,并控制好下坡的速度,在一些不是特别陡的坡度完全可以依靠陡坡缓降的自动控速来完成整个下坡的过程。

在一些坡度较陡峭的路况,有了陡坡缓降的辅助,驾驶者只要控制好刹车和方向,也能顺利完成整个下坡的过程。尤其在一些交叉轴路段,良好的动力输出是提供脱困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奥迪Q7面对交叉轴挑战也丝毫不畏惧。

当车辆上到交叉轴路面且前轮开始腾空和打滑时,quattro四驱系统将会强势介入,将前轮动力分配至后轮,让后轮提供更大的动力输出,此时前轮空转大概2秒,动力就能完成前后的传导,这给Q7脱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一些沙漠化的软地,四轮容易因抓地力不足导致打滑,此时quattro四驱介入非常明显,尤其后轮在低速下可提供3度的同向转向,可以辅助车尾更好的完成转弯,在3天的行程中,穿梭于沟谷的狭窄路段是常态,后轮转向让车辆能够更快速的过弯。

在穿越红崖的过程中,奥迪quattro系统功不可没,quattro作为奥迪标志性 科技 产物,已经诞生了40年的时间,历经6代革新,并且将ultra轻量化理念也融入其中,铝合金的下摆臂也有效降低簧下质量。

整个红崖的穿越过程非常刺激,这种体验确实一生难求,从早上到下午,整个越野路段的穿越也带给了我们另一个惊喜,仅13.2L/km的超低油耗是意料之外。

作为一台中大型SUV,车重超过2吨的大车,长时间低速越野攀爬越障,油耗却低于14L/km,确实是意外的收获。当然,这得益于全新奥迪Q7搭载了48V的轻混系统,对燃油经济性有着很好的改善,同时也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

漫长的3天征程,接近1000km的穿越,我们体验了众多不同路况下奥迪Q7的表现,从红崖出来,驱使在柏油路上,越野路段的颠簸疲惫感被一扫而尽。

此时空气悬挂对路面细碎震动的过滤非常到位,只要把驾驶模式设置在舒适模式,让激烈的驾驶慢下来,再享受车内双层玻璃的隔音跟座椅的宽大和柔软,又有什么比身体的放松来得更重要?

毕竟在丝毫没有信号的无人区里,什么网络冲浪都是浮云,还不如打开座椅按摩功能,来舒缓这几天的身体紧绷跟疲劳感来得实在。

只不过天公不作美,在去往格尔木的高速上,我们遭遇到了沙尘暴,好在威力不算大,能见度也能达到100米开外。但是漫天飞沙拍打在车身上发出撞击声也不由得让人提高警惕,打开前后雾灯、降低车速、保持车距、注意观察成了我们穿越沙尘暴的一套安全动作,我们也顺利脱离沙尘暴区域继续赶往下一个落脚点。

最后在临近格尔木高速出口前,高速路两侧遍地绿植印入眼帘,此时此刻心灵似乎被洗礼过一般,变得异常纯净和透彻,毕竟3天的时间眼里所容下的都是黄、黑、红的土地,此时此刻的绿色又让人看到了生命的旺盛和希望。

3天,我们从甘肃敦煌出发,最终达到青海格尔木,上过高原、走过无人区,在荒凉死寂的大地上我们完成了一次穿越,这对看惯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走过无数绿荫道的我们来讲,差异化的体验太刻骨铭心了。

而奥迪Q7一路的陪伴和保障让我们有惊无险,做工考究、车架刚性强度高、性能强大、舒适配置高的它也带来了令人满意的表现,这一趟旅程下来奥迪Q7依旧能完好如初,带着大家披荆斩棘,顺利完成无畏征途的壮举。

在踏访原始自然的巧夺天工、遇见柴旦湖最美天堂、穿越红崖壑谷的大荒漠,飞驰在最美国道一览无止尽的体验之旅上,不由得让我产生了一丝思考。

作为最高阶的灵长类生物,人类很可怕的一点是学会了使用工具,并演化了协调的四肢跟强大的大脑;但最可怕的一点在于人类一直在 探索 未知,对一切未知的事物抱有强大的好奇心跟大无畏的 探索 精神。

此次全新奥迪Q7无畏体验季,我们也完成了一次对未知的 探索 之旅。

Ⅲ 穿越生命的禁区~~可可西里无人区

在青藏高原的中部——西藏羌塘至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西部上下,有一块被各国学者和专家称为“生命的禁区”的地方,这里便是羌塘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

“无人区”在西藏-新疆-青海之交,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无人烟。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去探险,可是不是因为缺吃,就是因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还,“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

近些年来,西藏的汉藏地质工作者,对这块世界地质史上的空白进行了多次多学科的考察,填补了这项空白。其他的一些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无人区”进行了各种考察和探索,“无人区”神秘的面纱逐渐地被揭开了。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周边地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28米/秒,年平均气温在-4℃度以下,最冷温度可达-40多度。由于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

这里气候恶劣,但是可可西里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近些年,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虽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了,但是,也是一项极限挑战。

 穿越无人区的困难 

高原反应

在无人区真正需要克服的是高原反应和寂寞,出现高原反应时,人会变得很烦躁,甚至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很多人对高海拔的概念不怎么明确,比如说在拉萨的海拔就有三千多米了,很多人坐车去,在半途就会因为高原反应而折返了,更不用说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

海拔每上升500米,高原反应就会越严重。即使是长期生活在拉萨的人,到了4000、5000米海拔的地方,同样也会出现高原反应。

饮食问题

除了高原反应之外,我们还要面临严重低温、气压低这些情况。在低气压的环境中烧水,水的沸点是80度左右,这时候的水是煮不熟饭的,所以一定要使用高压锅来煮,所有这些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野生动物攻击

在三月份进入无人区会有另外一个危险,就是可能会遇到凶猛的野生动物。三月份的时候山的雪际线会下降,雪线下降后,动物也会到雪线以下觅食,而我们实际上也是在雪线以下行车,所以比较容易遇到各种动物,比如单独的牦牛、狼、熊、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动物。

 自驾可可西里注意事项 

1、当地牧民的习俗观念与外地人很不一样,需注意。最好能有藏族向导通行,否则发生口角很难办。

2、若沿国道或青藏线前行,路况较好,普通小车即可胜任。若要下国道,走县级公路或直接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必须有足够可靠的越野车。不是越贵的越野车越好。长丰猎豹、北京吉普、丰田巡洋舰、帕加罗等比较合适。路虎之类的是垃圾,无人区若不慎抛锚,修都修不好。

3、野生动物普遍较怕人,但可可西里的棕熊和野牦牛是例外。若正面遭遇棕熊后果不堪设想。野牦牛若是成群的则没什么问题,若是拉单的公牦牛,千万不要去惹他,那是青藏高原战斗力最强的野生动物。猛禽如大鵟、草原雕之类的,不要动他的小崽子,否则他跟你拼命。这些猛禽的俯冲攻击随便能撕下你的一块肉。

4、带上厚衣服,青藏高原的夏天如内地的深秋,青藏高原的冬天就更不用说了。干粮带足,以防万一,若不行遇上大雪封山出不去你就知干粮的作用了。行车途中应观察前方天气,若黑云压顶最好不要冒险前行,应该及时找上附近宿站。

5、可可西里的食宿站环境普遍较差,若有洁癖最好自带睡袋帐篷,野外灯具为必须品。

6、学着乐于助人,比如看到别人陷车能帮就帮一把。原因很简单,你很有可能也会陷车。

7、尝试着接受藏族的饮食习俗是接近他们的一个好办法。虽然糌粑和开锅肉之类的东西你可能第一次适应不了,但是要试一试。准备一些小纪念品,送给招待你的牧民。他们是很淳朴的一类人,你会获得他们的盛情招待甚至超乎想象的回赠....

 美景虽好,安全第一 

因为地理环境极度恶劣,且分布多种珍稀动物,无人区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禁止违规穿越。曾多次发生穿越无人区遇险事件。

2010年,曾有驴友欲横穿藏北,但在徒步到74天后在羌塘、可可西里一带受阻,未能成功穿过沱沱河抵达青藏线,只能转道北进去了新疆,在身体即将崩溃的关键时刻被探矿的工作人员救出,逃过一劫。

2011年,几位成都车友开车穿越青藏交界的羌塘无人区时被困,后得到救援并受到处罚。

2015年,一位徒步爱好者曾闯入羌塘、可可西里时失联,至今杳无音讯。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后来成为湘西三杰之一的陈渠珍率115人从那曲撤退,误入羌塘无人区,历经九死一生,最终仅带着7个人活着走出。

总之,美景虽好,安全第一!

热点内容
情侣豪车图 发布:2025-07-13 22:00:51 浏览:105
30速的折叠自行车价格及图片 发布:2025-07-13 21:59:59 浏览:737
海南有皮卡车了还能摇号吗 发布:2025-07-13 21:54:37 浏览:25
深圳到长沙火车价格是多少时间表 发布:2025-07-13 21:54:30 浏览:347
御捷老年代步车价格 发布:2025-07-13 21:54:28 浏览:464
武汉福特二手车价格 发布:2025-07-13 21:47:27 浏览:509
皮卡丘可以戴手上的手表 发布:2025-07-13 21:39:52 浏览:670
口袋妖怪单机版皮卡丘进化成什么用 发布:2025-07-13 21:39:40 浏览:120
10款奥迪a6l28内饰 发布:2025-07-13 21:37:03 浏览:803
q5高低配内饰对比 发布:2025-07-13 21:27:19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