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卡越野 » 皮卡剧农村女孩

皮卡剧农村女孩

发布时间: 2021-06-14 10:43:49

『壹』 关于动漫

是不是一个小男孩,被传到一个异世界,得到了一件武器,有个手柄,貌似锤子状,上面还有个链子,连着一个球,球上长着张人脸,还能说话?

兄弟,那玩意不是流星锤,叫剑球,是日本小孩的玩具。

动画名称:魔界奇兵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37631/

『贰』 有农村题材的搞笑电影吗麻烦介绍几部!

《斗牛》
《斗牛》的故事背景是抗战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的抗日根据地送来了一头荷兰奶牛,为受伤的战士提供营养。但因为鬼子要进村了,所以根据地的同志不得不转移,就把奶牛托付给了一位老乡照看,这位老乡就是黄渤,他起初不愿意接收这头牛,但是村长以把九儿(闫妮饰)嫁给他为条件,诱使他接下了这个任务。谁知道这头牛硬是逼得黄渤不得不和日本鬼子、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斗智斗勇。
《花园农家》《花园农家》是一部喜剧性很强的农村题材电影,影片主要讲述社会主义新农村房屋改造问题,农房经过改造能为国家节约土地的故事,影片外景选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平田乡牛游溏村,这里虽然是农村,可看到的却是一片片的别墅式小楼,坐落在群山之中显得非常美丽,根本感觉不到是在农村。当地的领导说:“整个浙江的农村房屋都在陆续改造,让农民全部住上楼房,让农村实现现代化,跟城里一样;其中包括医疗和社保问题。”《举起手来》《举起手来》一队精锐的日本皇军恶狠狠的冲进一个小山村,关起全村人,要寻找一件无价之宝,而一转眼却只剩下一个傻鬼子摇摇晃晃的走出来。是什么使这群“太君”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个傻鬼子为什么瞪着眼不停的唠叨“花姑娘”?一切都得从那场惊心动魄的火车与飞机的大战讲起…… 《花腰新娘》花腰彝族有一个古老的族规,新娘成婚,最少三年才能落居夫家,从小没了阿妈,是赶马帮的阿爸用马奶养大的凤美,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山一样的野性,她嫁给闻名四乡的舞龙高手阿龙的那天晚上,却不顾族规,闹着要进洞房,将英俊憨厚的阿龙搞得乱了手脚。
省里要举行舞龙大赛了,阿龙心有不甘地当上了女子舞龙队的教练,而自己未过门的老婆凤美用尽各种花招往舞龙队里钻,弄得阿龙更是一筹莫展洋相百出。凤美强行当上了舞龙队的队员,不久又担当重任舞起了龙头,并且屡屡冲破阿龙陈旧的舞龙模,让姑娘们在个性纵情的宣泄中将龙舞得眼花缭乱。阿龙脸面扫尽与凤美闹翻。更让阿龙难以容忍的是,凤美的同寨同学,小镇上开酒吧的小老板阿聪,心中一直暗恋着凤美,他开着一辆红色的皮卡车,拉着凤美及舞龙队的女孩子们四处兜风,还当着阿龙的面与风美跳起了激情撩人的"烟盒舞";甚至,还背地里拉着凤美及12个姑娘去他的酒吧门前表演女子舞龙,为推销啤酒做广告。阿龙气急败坏地将终身定情物"花腰带"退还凤美,按风俗,退"花腰带"就是退婚,凤美大惊,绝望而去。
大赛就在眼前,阿龙后悔莫及,没有了心上人,也失去了姑娘们的尊重和信任,他感悟到了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酒醉后的他回到寨子,为发泄心中的郁闷,他手持龙头跳上屋顶挨着屋顶的一片片土掌房,酒醉中的一连串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醉舞龙,让众人刮目相看,惊叹不已,也让凤美重新认识了阿龙的男人气概。
大赛开始了,凤美带领12个姑娘将一条彩色的龙舞得天旋地转,她们的青春迸发出耀眼的光茫......

『叁』 曹文轩经典少年作品都有什么

曹文轩经典少年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忧郁的田园》。

1、《山羊不吃天堂草》

《山羊不吃天堂草》由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91年,展现了乡村少年明子为生活所迫随木匠师傅和师兄外出务工,在城市这一特殊背景下艰难成长的故事。该部作品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4、《蜻蜓眼》

《蜻蜓眼》首发于《人民文学》2016年第六期。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以小孙女阿梅的成长为主要线索,从孩子的视角勾勒出那个特殊年代中一家人的相扶相帮。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5、《忧郁的田园》

《忧郁的田园》作者是曹文轩。该书收录九个短篇故事,在这样一幅幅沉静优美的农村风景里,形成了一个彷佛时间静止,人被自己的爱欲、记忆、愤怒、虚荣或理想性给扑击困顿的谜样之境。

『肆』 曹文轩有哪些作品

一、曹文轩的作品:
1、主要文学作品集:
《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2、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

3、主要学术性著作: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4、文章约150篇(略)
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5、主编的书:
《落日红门——50年小说选》(上、下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
《50年儿童文学选》(上、下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
《国外文学导读本》(6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国外儿童文学导读本》(5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新潮儿童文学丛书》(8卷),21世纪出版社,1989年
《现代名篇导读》(4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3年12月5日,以380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主榜第27位。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同年8月20日,曹文轩在新西兰领取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伍』 部落冲突 想进别的部落怎么总显示被禁止加入该部落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 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
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
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
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
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
而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
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 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 、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中国各地农村多聚族而居,往往一个村庄仅为一姓居民。各个族姓开拓一方,繁衍一方,独占一方。西晋、唐初、五代和宋元时期中原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先民各族人逐渐融入汉民族中。各地府、州、县志对这一历史现象记述甚详。如乾隆《福州府志》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清·乾隆《福州府志》卷75《外纪》)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也曾率戍闽部属58姓,定居福建。黄仲昭《八闽通志》引《建安志》载:“自五代乱离,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避乱于此,故建州备五方之俗。”
自民国以来,有关姓氏家族的调查材料十分丰富,各地也屡见姓氏溯源的考据。以福安县甘棠堡为例,当地数十姓居民分别来自中原20多个郡县,郑氏来自清河郡、荥阳郡;陈氏来自颖川郡、太邱郡;周氏来自汝南郡;徐氏来自东海郡;邱氏来自河南郡;丁氏来自博陵郡;王氏来自太原郡;范氏来自高平郡;缪氏来自东鲁郡;黄氏来自江夏郡;曾氏来自天水郡。其他如苏、兰、郭、杨、连、江、翁、谢、许、徐、詹、魏诸姓也都分别有自己的祖地郡望。他们自唐宋以来,“各衿门户,物业转属,而客姓不得杂居其乡。”(明·万历《福安县志》卷1《风俗》)各姓氏都按严格的地域范围,聚族而居。
华东、华南的客家人,从西晋到宋末由北方迁入,因语言、风俗的差异和利益矛盾,迁徙后常为争夺生存空间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这种“主客之争”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经常的矛盾和冲突,更造成客家人对血缘姓氏家族关系的依赖和重视,因此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和家族组织是最强的。客家土楼(无论是圆楼还是方楼)居住上百人,都是同一姓氏(宗族)的人,事无巨细均由同宗(同姓)相帮解决。
各家族对自己的姓氏源流和先祖荣耀均极重视。除族谱记载外,其外化形式即集中反映在家族门楼的门额横匾与宗祠长联上。一些世家望族,为显示其祖宗显贵,往往在门匾上刻写“尚书第”、“大夫第”、“进士第”以及“五代尚书”、“亚魁天下”等字样。一般家族的门匾则刻有“鲁国传芳”(颜姓)、“颖水世泽”(陈姓)、“江夏衍派”(黄姓)、“蚊筑传芳”(丁姓)等字样,以表明郡望,使人一望而知其姓氏渊源。镶刻于家祠门柱上的楹联,清楚地表述了各姓氏的家世。福安甘棠堡陈氏宗祠的楹联为:“数十世避乱侨居,凤粤发祥,羡者蕃,肯构肯堂,黎阁家声光自晋;三百年创业重统,莺迁衍庆,喜此日,美轮美奂,棠江庙貌著维新。”同安县五显乡后塘村“桃源”颜氏祠堂的楹联,叙述了该姓入闽的时间和路线:“自唐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簪缨世代;入闽而德(化)而永(春)而金(门)而同(安),瓜瓞云礽”。
在全国各地,由一家一姓定居衍派而成单一村落者极为普遍。它体现了宗族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性,也给许多地名村名打上了姓氏宗族的烙印。如李坊、陈坊、蔡坊、潘屋、肖厝、许厝、王庄、伊家乡等,大抵原本皆是这样的村落。邵武的肖家坊,原名金泉里,因明代大批肖姓人迁入而更今名。谢坊原名绣溪,因宋代祖居此地的谢元明做官出名,成了望族,南宋时改为谢坊。即便是几姓杂处的村落,也大多以一姓一族为主。
由于历史的或家族的原因,单一姓氏或各姓氏间往往各有一些避讳和禁忌。如:旧时福建省长汀县高陂张姓不演《薛仁贵征东》剧目,因戏中有奸佞张士贵暗害忠良的情节,被认为有辱同宗。该县李姓元宵节不闹花灯,因为相传唐高宗有个皇太子元宵节观灯时被薛刚踢死,故李姓视闹元宵为不吉利。永定坎市卢姓称风炉为端灶,因“卢”与“炉”谐音。当地人称锅盖为“甑棚”,唯曾姓人独称锅盖,也是因“甑”与“曾”同音避讳。泥鳅别称黄鳅或湖鳅,永定湖坑乡奥杳等地的黄姓人则不称黄鳅而称湖鳅,中川等处的胡姓人却称之为黄鳅。蟑螂即蜚蠊,俗称黄贼,抚市一带的黄姓忌称黄贼,而称蜚蠊。长汀的林、翁两姓忌通婚,相传两姓后裔曾同时携带祖先骨灰还乡,在客栈相遇,双方的骨灰不慎混在一起,无法辨别分开,只得各取一半带回故土埋葬。从此,为避免同宗联姻之嫌,两姓遂互不通婚。古竹乡高东人也不与岩背村人通婚,因为高东人认为其上祖江东峰是被岩背人所杀,故有宿怨。这类禁忌,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如今多已破除。
【氏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金天氏(少昊)、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胙土为氏”。
【姓氏的形成】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姓氏的神话】
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所载,黄帝本姓公孙,名叫轩辕,但因“长居姬水”,改为姬姓。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个姓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姬姓。据说他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周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承继了姬姓。关于后稷以姬为姓,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元配皇后,有一次她到野外出游,见到了臣人的足迹而心生喜悦,就踩踏这些足迹,而后身动如怀孕一般,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后稷。后稷长大后出任尧的农官,教民稼穑,被后人尊为“神农”,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
姒姓大禹的国号为夏后,姓姒,其父名鲧,是黄帝之孙颛顼帝的儿子。当时帝舜治理天下,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于是舜派鲧治理洪水,历经9年而未成功。舜就把鲧流放到羽山,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水患,并派商的先祖契、周的先祖后稷等协助。禹疏通九河,开凿济、漯、淮、泗等河流,历经10余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水患,获得成功。由于他的丰功伟绩,舜把夏封给他,又把帝位传给他。他的母亲修己是有辛氏的女儿,当初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所以禹建夏国后,就以“姒”为姓。另一说,修己吞吃了神珠薏苡而生了禹,故而以苡的同音字姒为姓。大禹死后,帝位传给其子启,历经四百多年,至夏桀时,因为他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桀的后人有的就以国名夏为姓了。
子殷商王室姓子,其始祖为契。契是古部落普通女子简狄的儿子。有一天简狄同两个妇女在河中洗澡,看见一只玄鸟(即燕子)在河边下了一个蛋,就拣起来吞吃下去,不久就怀孕生下了契。契后来是舜的臣子,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百姓的事务,并封给他商地。又因为契的母亲吞了玄鸟之子(即蛋)而生下他,故而赐姓为“子”。关于子姓来源的传说,见于《史记.殷本纪》。《诗经》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讲的也是这个故事。
【姓氏的分布】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的情况中,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口资料又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合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
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遗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精子还是Y精子,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徵的性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人中一直普遍存在着改姓的现象,这包括入赘婚姻、随母姓氏、避难改姓、少数民族用汉族姓等等。在人群中改姓是突发的和随机发生的事件,往往发生在迁移过程之中,但是可以肯定有总人数中改姓人数的比例较低。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可以认为是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传递功能。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隐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行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线索和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中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小,娶嫁地域相对固定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其共同祖先的父系遗传物质,某种程度隔离的群体,这在进代上有特殊的意义。这种与近代人类进化有直接相关的同姓群体。在探讨中华中族的起源和进代等研究中将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宋朝、明朝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的现象:
第一,中国人姓氏在历史上传递是延续的和隐定的。它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具有基本相同的和行的表现。
第二,中国人历来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而且婚姻半径很小,婚娶地域相对固定,这样形成了同姓人群的分布。中国人姓氏的分布实际上主要反映了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的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
第三,人群的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动方向。同时,再一次从群体遗传学角度证实了中国汉族一直存在着遗传上异源的南北两大群体,其1000年来的地域分界线应在武夷山和南岭地带。因此,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探讨中国人起源,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陆』 套路的人心,有哪些是反套路的动漫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在当今的世界上尤其时动漫世界当中只有套路才是最深得人心的。比如什么女主叼着面包一定会在街角转弯处撞到帅的呀批的男主,还有什么猥琐男子一旦见到美女就一定会流出鼻血,甚至还有什么只要一摔倒就会出现难以解释的动作化解危机。但是总是有那么几部动漫是不按照套路出牌的了。今天我就来带大家数一数有多少动漫是反套路的呢?而我想说的最后一个反套路那就是传说中的没有套路了。而这种情况在动漫《银魂》当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没错他就是这样一部万恶的掀翻了几乎所有动漫常见套路的彻底反套路动漫作品。对于银魂的剧情我想我不必要多说因为我相信这是大多数朋友都了解的经典作品。

『柒』 有哪些反套路的动漫

1,《全职猎人》开始的时候,四个主角根本不谈论雷欧力,而且还是小杰后来教他读书,贪婪岛和蚂蚁根本不讲雷欧力和酷拉皮卡。蚂蚁因为小杰没有能力,奇犽不得不和他的妹妹一起,这俩根本没有戏份。

我想说的漫画书的技巧太多了,所以可以说和老贼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很多特写漫画在页面上的实际内容很少。我记得当我的同事追死火海时,用在死神上的平均时间特别少。

『捌』 80后的农村的小伙伴小时候都有哪些自制的土玩具

比如说橡皮枪,我们用树叉和橡皮筋做,专门去打山鸡,打鸟,真怀念啊!

热点内容
福建从福州出发自驾游路线推荐 发布:2025-07-27 03:56:56 浏览:613
到徐州云龙湖万豪酒店坐几路车到 发布:2025-07-27 03:41:33 浏览:60
2017高尔夫内饰颜色 发布:2025-07-27 03:41:25 浏览:330
拳王康纳豪车 发布:2025-07-27 03:19:45 浏览:435
英菲尼迪越野车报价fx35 发布:2025-07-27 03:12:34 浏览:772
猛禽越野房车售价 发布:2025-07-27 03:12:23 浏览:683
马自达越野车二手市场 发布:2025-07-27 03:05:17 浏览:676
宝马为什么没有豪车 发布:2025-07-27 02:44:48 浏览:222
es200小内饰 发布:2025-07-27 02:30:13 浏览:456
在江西九江怎样租房车 发布:2025-07-27 02:30:11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