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越野车
⑴ 生活在蒙特利尔是什么感觉
首先是气候,首先要说的当然是冷!2015是二月底的冬天,零下20度,下雪是正常的!
来到蒙特利尔之前,我对加拿大的印象还停留在印象里:冰雪、北极熊、英法殖民地、历史遗迹...
而当我真的生活在蒙特利尔后,我才渐渐了解加拿大,了解魁北克,了解一座城。
蒙特利尔坐落于加拿大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法国于1642年建立的殖民地,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被称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这里是英法双语城市,无论会哪一种语言,都可以畅通无阻。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蒙特利尔,有加拿大最好的大学——麦吉尔大学,也有魁北克最好的中学brebeuf和众多的公立小学。公立学校采用英语、法语双语教学,具体使用哪种语言要看学校的一贯做法而定。生活在蒙城,可以学习到两门语言,这对想让孩子多掌握一门外语的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城市选择。
⑵ 为什么蒙特利尔的华人社区是全北美最烂的
转网友文章 :中国人,一般来说,就是去打现金工,一边干活一边同时拿着EI或者助学金,很多很多新移民一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凯亚报小生意班,交很高的学费(相对法语学校的lancer un enterprise),然后就是去给餐馆洗碗,给depanneur看店之类的,赚一小时小几块的现金。到头来日子很累,钱也没赚多少,还是处在一种作奸犯科的状态下,过的獐头鼠目,毫无尊严。接下来就是上政府资助的法语班cofi,然后周末和晚上打工,上课睡觉。如此下来,几年时间过去,语言还是很差,而且没有本地的经验,原先在国内的技术也荒废了。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家里多了老二老三,这样,就可以打2000块支票工之后,拿着QPIP继续打现金工了。有很多人也很享受这种生活,并找出千万的理由说明,自己过的很快乐,我相信他们是快乐的,如果物质条件如此差,还不能给自己精神上找点宽慰的话,那就要崩溃了。走这条路的人多吗?我想,凯亚开一下小生意班校友会,就可以看到了。那种黑心老板是高兴看到这种现象的,因为多了很多人给他们剥削,尤其是老华侨之类的,他们和那些种大麻卖大麻的越南黑帮关系密切,手里大把的现金黑钱,正好雇了这些现金工干活,该给的工资,就变成了餐馆呀,café呀,或者别的什么店的利润了,也就洗白了。而给他们干活的现金工也没有办法,人家认识黑帮,你不听话,那是怎么了你都可以的。这样的生活和国内正常的生活来比,至少生活水平是差了的,一个月500的助学金加上1000块左右的现金收入,(不用上税)当然会比过内1500人民币过的好,但也就相当于3000人民币在中等城市的生活水平,可能还不如。当然也有人会说,咱在国内买不起车,在这里至少可以买辆千把块的二手车,还能接机赚点钱,还能去Sami买便宜菜呢……嗯很好,反正过的怎么不好,能自己找开心就好了。阿拉伯社区不是这样的,人家之间的互助是很可观的,远不是中国人可比的,其结果就是,从政府拿到的钱老多的,而新移民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道路会好很多很多。举例说明一下,魁省会报销75%的托儿开支,也可以给雇主报销三年之内的新移民或者看的出来的少数民族50%的工资,而联邦的失业保险可以在910小时支票工之后给你55%工资的保险金。所以,阿拉伯裔的双职工家庭(基本上已经是安顿多年的老移民)按照标准(一周125刀?没孩子不确定)给所谓的托儿中心开支票,然后从这里拿到现金返还,(当然只是一部分比如开125刀拿回来50),然后托儿中心给新移民开支票,并向新移民收现金。托儿中心能从政府拿到雇佣新移民的工资返还,而新移民虽然给了他们现金,换来的支票还要扣税,但是,就有了工作时间的积累,同时增加了名义上的收入,等到他们两三个月积累满了支票工的时间,(同时有两份支票收入,EI计算的收入就高了)之后,就能按照很高的名义收入计算EI收入了。三个方面都是赢家,双职工家庭,孩子得到了免费的托儿服务或者拿到了更多退税收入,托儿中心捞了工资返还的收入,而新移民拿到了很高的EI收入,而且,打工的时间也只有很短一段。那谁是输家,或者谁出钱呢?还用问吗?政府啦。欺骗政府是不是违法的?那当然了,政府知道吗?当然知道,咱都知道政府能不知道?为啥不抓,一则没人告,民不告官不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则这样的事情,对于维护社会的团结和稳定是很好的。有收入的人,吃饱了就不会没事去作奸犯科了。这样社会更加稳定,可以雇佣更少的警察,减少维稳开支。再者,干着这种违法行为的人,平时都特老实,对社会稳定多好呀。就如同去Sami买菜都用的是现金,这个便宜菜店有没有偷税漏税?政府为啥不管?给穷人提供便宜菜的地方被关了,穷人的生活水平下降,闹起事来更麻烦,睁一眼闭一眼,就当流失的税款当了维稳经费了。总之,政府其实不是不知道,但是这样吃福利,吃政府是默许的。因为这里是民主制度之下,讲究没有证据不能定罪,讲究程序上的正义,讲究没有终审之前,都是无罪的……如果政府真的要抓,那是要花很大本钱的,调查取证的过程首先需要符合程序,窃听的之类,不是合法取证的东西都不能当证据,比如某人和我胡说了一通,那是不作数的,要有真凭实据,还要合法的弄来,(个人可以拒绝自证自己的罪行。)而很多东西,也是可以解释的,比如,收了某新移民的钱,可以说,这是我孩子结婚的礼物,给他开支票工资,也可以说,我给她了一个DVD,回家让她学唱儿歌,这是在职培训的工资,至于在家学习,也很正常,多少人在家办公的,难道soho的人都是罪犯吗?碰上一个好律师,政府也打不赢官司的。政府也不是不想抓,只是成本太高,不容易抓,所以才会形成默许的状态,大家相安无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民族开洗车店,有的民族开修车店,有的民族开清洁公司,弄来弄去,主要的功能还是和伊朗人的托儿所一样,老移民和新移民一起糊弄政府的行业而已。我当然不是鼓励这种作奸犯科的行为,但既然政府都不管,而大家都得利,也不能说有多么的坏,总比种大麻贩*好。但偏偏在主流眼中,中国人就成了专门贩*和帮助制*贩*的民族,画圈圈画的比海地人都要更惨。原因很简单,很多越南老华侨,都是干这行的,他们表面锦衣玉食有着体面的生意,但真正赚钱的,还是种大麻卖大麻。把非法弄来的收入洗干净,通过的就是各位打现金工的同胞。但凡是个生意要交税的,都是希望少报收入多报成本,这样可以少报利润少缴税,而要多报利润多缴税,不是脑袋进水了就是洗钱。工资支出是可以申报的成本,给现金就没法申报了,你说这种要多缴税的雇主是为了啥?以前还可以说餐馆收的是现金不申报,现在税控机的时代,一毛钱小费都联网了,收入既然隐瞒不了,还不做高成本?这老板是钱多撑得吗?没错,卖大麻的手里就是钱太多了。交了税,这些脏钱也就洗干净了,而工具嘛,就是各位干现金工的。有人会说,我干装修的,老板是正当生意,那就更扯淡了,在一个房屋翻修可以拿退税的年份里面,还会有人不开支票而用现金付款搞装修?包工头有了支票收入不开支票给工人走成本?有的,种大麻的新租了房子,要改成grow house当然要重新装修了,这费用当然不指望退税能拿回来了,自然给的是现金。蒙特利尔的越南裔华侨群体和大麻的牵扯太多,有核心,有外围,而众多的新移民很多都成了外围的外围。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学别的民族干别的生意,而最后集中到了给*贩们洗钱当帮凶,挣着一点点可怜的现金工资,当牛做马给当drug dealers的sponsor? 原因很简单,新移民自己太混蛋了,太贪婪而没有良心没有信仰,不知道忠诚为何物,总是想着便宜占尽而到了最后只会毁掉自己的出路,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另一方面,这些人又胆小如鼠,对于暴力,只知道屈从,而不敢反抗,更愿意为虎作伥,用自己的尊严去换取一点小利,靠着出卖和压迫自己的同胞来获取一点肉骨头,狗都不如。这样忘恩负义而奴性十足的人,骂他们不识好歹混账王八蛋算过分吗?
政府要抓糊弄政府,骗点小钱的是很不容易的,才会容忍,而如果对方除了二五仔,政府不用多少成本就可以把人定罪,杀鸡给猴看,那干劲还是很足的,偏偏中国人新移民是最没有道德,最爱当二五仔的。而这种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却总是打着大义凌然的旗号,标榜自己有多么的正义,可笑而可悲呀,谁不知道你们就是为了勒索点好处?
如果是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事情,利益一定,总是一方拿多了,另一方就会少,而事情并不太见得光,那么双方都有把柄为对方所掌握。新移民光棍一条,所以一旦明白了,给他们好处的人自己也有好处的时候,首先都不是感恩对方给了他好处,而是总盘算着要让自己的好处最大化,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着把柄勒索对方。这么一来,谁还敢给新移民好处?新移民是光棍一条,还可以靠出卖你换来至少是赦免等条件,而一旦被告发成功,那老板也就基本上完蛋了。相反,*贩有暴力,会报复,所以替*贩干活的,是不敢抱怨工资低的,不然人家知道你孩子在哪上学……而*贩可以靠着暴力来剥削那些现金工,既然你自己选择来当奴才,我也不必给你什么利益了,工资给的肯定很低。而那些没有选择的新移民,为了糊口也只有接受。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个是蒙特利尔才有的现象,中国人,或者说汉人,一贯是个体智慧超群,群体智慧白痴的民族,这可以说是历史传统了。每个人的小算盘打的山响,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必然是互相拆台,而到了最后,总体利益就必然最小化了。
温州人和福州人是例外,他们是可以依靠亲戚血缘关系团结起来,一起干些灰色的事情,从政府或者哪里弄来些好处一起分的。(当然,这也有暴力的因素在,我知道你爸妈住在哪,这多少是种约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族群比其他高学历,高智商的移民群体还要有更大的成功。
两只明朝军队一起去打清军,开始得胜了,清军丢了些尸体正在撤退,两只明军现在干的,不是追击,而是开始互相撕杀,来抢脑袋,然后,就被重整旗鼓的清军连锅端了。汉人不是不能打,但就是小算盘打的太好,这样不亡国,不当亡国奴都有些没天理了。可惜,这个历史还在不断的重演,在中国,在海外,在大家的身边重演。
现在魁北克的经济不好,(主要是加元太高,旅游业和制造业都很惨淡。)很多本来就没什么钱的移民,渐渐从新移民变成了老移民,护照也换了,老二也生了,但是,英语法语都还是一塌糊涂,只能干着吃福利,打现金工这样的生活,唯一的不同,刚来时的志向没有了,残酷的现实让他们连希望也没有了,从忐忑到无争,认命了。
中国是经历过鸦片战争的民族,但本地人划起圈圈来,中国人都是drug dealer或者sponsor,搞得全体都被人看轻,当然,魁瓜是分不清越南华侨和大陆新移民的,但那种中国人支持塔利班,在阿富汗种鸦片,然后通过中国运到世界*害全世界人民,弄的民主世界人民必须去阿富汗战斗,打仗花钱而弄得大家债务缠身,搞坏了经济的说法,在纯良的加拿大孩子们那里还是很有市场的。
如果你碰到一个准移民问你加拿大运管处的电话,并且打算坐中国同胞接机的私车,然后敲诈对方,“你不给我钱,我就告你非法运营!”这个时候,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会不会想骂娘呢?
⑶ 为什么加拿大蒙特利尔车牌只挂后面
您好,
据说那是因为魁省1976年举办了蒙特利尔奥运会,导致了大量的欠款(近年来才刚还清)。为了创收,政府出了这个规定,车主申请车牌时只有一个,如果想要两个就要付额外的钱买。同时又规定后面一定要有车牌。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一个车牌,并且是后面的。
在1976 年的奥运会上,秉承了法国浪漫血统的魁北克人想通过建筑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扬名天下。最初的设想是通过倾斜的高塔将体育馆巨大的顶棚吊起来。如此浪漫新颖的设想即使是在 30 年后的今天也是充满了新意的。但是法国人的幻想却在现实面前碰了壁。梦想毕竟没有变成现实。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肯定是史上最漂亮的体育场之一,它的设计概念是一艘扬帆出航的船,而那个标志性的“桅杆”是最麻烦也最费钱的。当年奥运如期举行时这个“桅杆”根本没有完工,这个梦幻的体育场是在奥运会结束十几年之后才正式完工的,而且据说还没有完全按原设计师的设计来做。
体育场正式落成后,已有上千万人乘缆车登上过这个“桅杆”的顶端,每张票14加元,但门票收入不够用来维护维修这座庞大的体育场――对一个只有5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一座可容纳5万多人的体育场实在是太可怕了。直到 2006 年底,魁北克政府和蒙特利尔人才支付完高达近15 亿的债务!而且每年冬天用于清除体育馆顶棚积雪的维护费用就高达几百万加币。富丽堂皇的一切让纳税人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及负担。不过也因此成就了一个车牌的特色。
⑷ 北京现代进口新胜达越野车电瓶是什么型号的
北京现代进口新胜达越野车电瓶是统一GS55D23L12V60Ah瓦尔塔6-QW-60L60Ah型号。
新一代胜达(Santafe)诞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蒙特利尔工厂,建有国家公园和滑雪场地,是美国第二古城及旅游胜地。现代取它的名字,当然希望它能伴随车主走遍城市、乡村。
既然目标定位在北美市场,大部分的设计和实验也全部在美国完成,迎合美国人的口味,硬朗的外形、强劲的功率,使得它在北美市场一炮走红。
由于车身变大,不仅使乘客腿部空间更为活跃,车内的储物空间比前一代也增大了84升,车内增加了可以翻倒隐藏的第三排座椅,而且与同级别车型相比空间非常宽大,可以容纳两个成年人。
现代新胜达的底盘来自于现代Sonata轿车,这也表明它的舒适性更倾向于轿车。前麦克弗逊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设计使现代新胜达更是一辆“城市多功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现代新胜达的悬架对于路面的振动能够很好的吸收,车身的颠簸十分轻微。
现代新胜达配置V型6缸2.7 L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32 kW,最大扭矩为250 N·m。动力表现是它的优点,高速行驶十分平稳,车内的噪声大多来源于外后视镜,发动机声音低沉浑厚,130km/h以上,发动机转速达到3 000r/min以上时,声音同样并不吵人。
⑸ 蒙特利尔在哪里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城市。
蒙特利尔简介
蒙特利尔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自1642年法国殖民者踏入以来,是英国商人最先使其发展变化为兴旺发达的贸易中心,最终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多种文化的聚集地,辛勤劳动得到的富裕,以及各大洲移民带来的不同传统。她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语言城市。主要语言是法语,不过英语仍然是最常用的语言之一。由于这里的居民来自至少80个不同的国家,因而他们使用着35种不同的语言;信仰着30种不同的宗教。
从地理环境上看,蒙特利尔市区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占地约499平方公里,包含29个行政区、镇,市区人口约180万,其中说法语的人数约占69%;说英语的人数约占13%;说其他语言的人数占18%。目前她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全北美的第十四大城市。
这里的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气温适中,并非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冷。此地的消费水平与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大多数人使用自己的汽车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然而公共交通并未因此而削弱,这很大程度可能是因为蒙特利尔是一个游客如云的旅游观光城市的原因,据估计1998年光顾的游客人数约1128万人。
年气温平均
一 月: - 4 C 二 月:- 4 C 三 月:+ 3 C 四 月: +11 C 五 月: +19 C 六 月:+24 C 七 月:+26 C 八 月: +25 C 九 月: +20 C 十 月:+13 C 十一月:+ 5 C 十二月: - 3 C
生活费用
根据1996年调查表明,在全世界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排名中,蒙特利尔处于第127位,而被认为加拿大消费最高的两个城市分别是,多伦多处于第103位;温哥华处于第120位。
城市交通
蒙特利尔市政交通委员会是市政府的下属机构,负责全岛的公共交通,其中包括具有65个车站分布于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四条线路的地铁系统;1600多辆公共汽车;两条连接西郊和西北郊的轻轨铁路线。除此以外根据1996的数据全岛共发放了4491个出租车运营许可证。
旅游观光业
旅游观光业是蒙特利尔的几大重要产业之一,1998由其而创造了57771个就业机会,其工资收入达12亿4千多万加元,并上缴联邦税款3亿7千万加元、省税款3亿8千万加元、地方税款1亿1千多万加元。据统计1996年的旅游者人数约是991万人,1997年约是1023万人,而到1998年已经上升到约1128万人。
⑹ 蒙特利尔是哪个国家的城市以及它所属什么地区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城市。
蒙特利尔简介
蒙特利尔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自1642年法国殖民者踏入以来,是英国商人最先使其发展变化为兴旺发达的贸易中心,最终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多种文化的聚集地,辛勤劳动得到的富裕,以及各大洲移民带来的不同传统。她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语言城市。主要语言是法语,不过英语仍然是最常用的语言之一。由于这里的居民来自至少80个不同的国家,因而他们使用着35种不同的语言;信仰着30种不同的宗教。
从地理环境上看,蒙特利尔市区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占地约499平方公里,包含29个行政区、镇,市区人口约180万,其中说法语的人数约占69%;说英语的人数约占13%;说其他语言的人数占18%。目前她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全北美的第十四大城市。
这里的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气温适中,并非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冷。此地的消费水平与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大多数人使用自己的汽车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然而公共交通并未因此而削弱,这很大程度可能是因为蒙特利尔是一个游客如云的旅游观光城市的原因,据估计1998年光顾的游客人数约1128万人。
年气温平均
一 月: - 4 C 二 月:- 4 C 三 月:+ 3 C 四 月: +11 C 五 月: +19 C 六 月:+24 C 七 月:+26 C 八 月: +25 C 九 月: +20 C 十 月:+13 C 十一月:+ 5 C 十二月: - 3 C
生活费用
根据1996年调查表明,在全世界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排名中,蒙特利尔处于第127位,而被认为加拿大消费最高的两个城市分别是,多伦多处于第103位;温哥华处于第120位。
城市交通
蒙特利尔市政交通委员会是市政府的下属机构,负责全岛的公共交通,其中包括具有65个车站分布于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四条线路的地铁系统;1600多辆公共汽车;两条连接西郊和西北郊的轻轨铁路线。除此以外根据1996的数据全岛共发放了4491个出租车运营许可证。
旅游观光业
旅游观光业是蒙特利尔的几大重要产业之一,1998由其而创造了57771个就业机会,其工资收入达12亿4千多万加元,并上缴联邦税款3亿7千万加元、省税款3亿8千万加元、地方税款1亿1千多万加元。据统计1996年的旅游者人数约是991万人,1997年约是1023万人,而到1998年已经上升到约1128万人。
⑺ 蒙特利尔在安大略省吗
楼上说的对,蒙特利尔不是在安大略省内,而是在QC,魁北克省,但是距离安省并不远,离多伦多大概6小时开车高速;而离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大概两个小时车程。附上地图让你更清楚看到蒙特利尔在哪里吧
⑻ 雷克萨斯GX Overland概念车亮相蒙特利尔车展 配备车顶帐篷
【雷克萨斯GXOverland概念车】
动力系统没有变化,搭载了4.6升V8发动机,产生301马力(225千瓦)和329磅-英尺(446牛米)的扭矩。匹配六速自动变速箱,全时四驱系统。雷克萨斯并没有GXOverland概念车的量产计划,然而,概念车的配件设备有望在随后被提供。
为尊重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更多资讯请关注佰咖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⑼ 蒙特利尔丰田汽车有没有华人销售
有华人!他汉语、日语、英语全会。
⑽ 用英文介绍加拿大的montreal
Montreal (Montreal) is located in Ottawa River and the St. Lawrence River junction, the French established a colony in 1642, is Canada's pre-70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largest city, is now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Canada, Quebec's largest city. Montreal was originally known as the "City of Mary" (Ville-Marie), some historians believe that Montreal is the city from Mount Royal (Royal Mountain). The city is a typical Anglo-French bilingual city. Because the city's Gothic cathedral language the majority population, reflecting a unique French culture, is considered North America's "romantic."
Montreal is a thriving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but also Canada's oldest city, has a strong Latin flavor.蒙特利尔(Montreal)坐落于加拿大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法国于1642年建立的殖民地,是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前的最大城市,现在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魁北克省最大城市。蒙特利尔最初被称为“玛利亚城”(Ville-Marie),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蒙特利尔现在的市名来自Mount Royal(皇家山)。该市是典型的英法双语城市。因为全市的哥特式教堂语居民占多数,体现出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蒙特利尔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