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汽重卡越野比賽全集
1. 崇禮168越野跑70公里完賽記
「再也不這么自己找罪受了!」
「太佩服劉峰了,竟然能完成TNF的100公里,我完成這個70公里比賽後,打死也不跑越野跑了!」
腦子里不斷涌現這些想法的時候,我正在一段崎嶇不平,路面上滿是各種大小石頭的防火道土路上,用兩根登山杖輪流支撐著自己,雙腳機械麻木的往前走。這是一段斜斜長長的上坡,坡度不大,但是非常長,大概有6,7公里,頭頂上下午兩點鍾的太陽,明晃晃的照著,這時特別恨萬里無雲這個詞。偶爾經過山脊的時候,會有一點山風吹過,也只能舒服一小會。為了不讓太陽曬傷,我把一塊魔術頭巾套在脖子上遮住下半個臉,另一塊從頭上往下拉,兩個頭巾中間,只留下一雙眼睛,又擔心,臉上會不會被曬出明顯的痕跡。而裸露的兩個胳膊和小腿,就完全顧不得了。
不斷的往前走,不時還能超過幾個人,偶爾也會被後面速度更快的人超越。這種上升路想跑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要說還是上坡,就是想想剛剛在CP8太舞小鎮滑雪場補給點吃的東西,也不可能跑動了,共計有6塊西瓜,2小碗羊雜湯,2個小籠包,1個牛角包,2塊香蕉和1把花生米,還喝了半瓶飲料。
從補給點出來的時候,我還想,不是提前吃了2個能量膠,准備棄站的么?為啥看到那麼多好吃的,就忍不住了呢?原定計劃里,是要在這個補給站打個盹,眯一覺的,可是看到休息大廳里,那些百公里和168公里的選手在瑜伽墊上休息,想想自己這70km的要是也在這睡一覺,實在有點丟人,就趕緊出來趕往下一個補給站了。
下一個補給站還有15公里。剛才說的那一段上坡,是其中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就是一個長長長長的大下坡,自己定的計劃是4點前趕到下一個補給站,這樣,這段15公里大概用時在3個半小時左右。終於翻過了山頂,經過一段越野小路後,進入下坡路段。
調動了全身的所有力量,慢慢跑起來。雖然每跑一步兩腳都鑽心的疼,一個是兩個大拇腳趾頭頂在鞋子的前面疼,再就是腳底磨起的水泡疼,還有就是各個腳趾頭撞到鞋子都會疼,就這樣也不敢放鬆,用雙杖輪流點地,可以說是健步如飛了,一會就超過了那個從第二個補給點出來就跟我速度差不多的哥們,這一段一直是機耕道,就是可以走車的土路,相對還比較好走。跑幾百米跑不動的時候,就停下來走會,這段下坡的配速基本上在8-10分鍾之間。
越野跑除了前面能拿到名次的頂尖選手,會有選手之間的競爭,其他選手之間,誰先誰後,以及你跑了多少名,並沒有太大意義,更多的是選手跟自己的比賽。並且由於每年的賽道也會調整,每年的用時,跟去年相比也不具參考意義,饒是如此,每超過一個人, 或者成績比去年好,還是會很提升士氣。所以當我用時9個半小時到達下一個補給點,算了一下,大約9個半小時完成了一個50km,還是很興奮。
2015年第一次參加越野跑是就是在崇禮,當時是另一個比賽,用了10個半小時完成了50km。2016年又參加了一次那個比賽,還是50km,但是最後因為下雨臨時調整賽道,在大太陽下,沿著柏油公路一路爬升,走了將近10km,最後又在山脊上徒步了4km,那種一直看不到頭的絕望感,讓所有的參賽選手都在罵娘,賽後社交媒體上,大家也在討論這個臨時調整賽道的問題,那次的50km最後成了56公里,我用了將近14個小時才完成。也發誓不再參加那個比賽。
這次比賽,也糾結了一段時間才報名,畢竟有近兩年沒有參加越野跑了。今年上半年跑步的狀態還不錯,尤其是泰山馬拉松,給我了參加越野跑的很大信心。平時的訓練還是以路跑為主,並沒有針對性的去進行跑山訓練。但是之前兩次越野跑的經歷,也給我很大的誘惑,比如夜裡12點出發,頭燈隊伍在山上蜿蜒,如長龍一樣,非常壯觀;而關掉頭燈,你就能看到夜晚崇禮山區,滿天閃爍的星星,是只有兒時的鄉村能看到的壯觀景象。以及黎明時分,在明暗交接處,巨大的電力風車在山嶺間緩緩轉動扇葉,是另一種難以名狀的震撼。
這里該插入一個廣告:
簽約作者都在上的寫作課,你還猶豫什麼?
沒想到崇禮168的70公里比賽是在縣城出發的,住宿上比前兩次方便了很多,另外就是早上6點出發,少了夜裡看風景的機會。
早上5點起床,定的賓館就在起跑點邊上,走路3分鍾就到了起跑點,早上出發的時候,看了下天氣狀態,把准備好包里的長褲和沖鋒衣又拿出來了,只帶了一件長袖的防曬衣,但實際上全程一直就放在包里,沒有拿出來過。其他的強制裝備口哨、保溫毯、水袋、頭燈、備用電池、能量棒、鹽丸、水杯、一次性雨衣,手機,充電寶,現金等等都放在包里,自己還放上了幾條速溶咖啡,帶上了2個魔術頭巾,因為從家裡出發的時候,忘了帶帽子。
出發後,一直到第一個補給點都比較順利,沿途的人比較多,前段速度也不算快,在第一個補給點打完卡後喝了一碗粥,吃了一點鹹菜和一個小的橘子水罐頭,沒錯,就是小時候那種糖水罐頭,這成了我一天中對補給點的一種期盼,尤其是倒數第二個賽段,想起橘子罐頭,口水直流,到補給點的時候,果斷吃了仨,還帶了倆路上吃。
第二個賽段結束,下坡的時候,路很熟悉,因為是下坡,腳也還沒開始疼,一路飛奔,但是仍舊被不少人超過,到達第二個補給點,就在之前比賽出發的地方,萬龍滑雪場,吃飽喝足後,准備出發的時候,肚子有點不舒服,就去廁所了,導致出發完了十來分鍾。第二個補給點出來,一直到太舞滑雪小鎮的CP8補給點(叫CP8是對168km組來說,這是第8個補給點,但是對70km組,這是第3個補給點),就是之前跑過的50公里越野跑的路線,相似的風景,相同的賽道,後面的賽道一直是很熟悉的感覺,途中還遇到正在施工的北京到崇禮高鐵,這是為了2022年的冬奧會滑雪比賽修建的,據說明年完工。
人為分割,繼續插播廣告。
簽約作者都在上的寫作課,你還猶豫什麼?
從52公里處的補給點再出來,是下午4點左右,太陽還是很曬,這時候走到山谷里,是一段陡坡爬升,在山谷密林中的羊腸小道,人經常需要在樹枝底下鑽來鑽去,地上是沉積的落葉,踩上去很松軟,並且因為雨水比較多,每一腳下去,都會飛起一群小飛蟲,不勝其煩;山谷里一絲風也沒有,由於是爬山,額頭,臉上,身上開始呼呼的冒汗,汗水就像從身體里擰出來一樣,肩膀與背包的背帶經過50多公里的顛簸與磨合,也開始互相不喜歡起來,都想離對方更遠一些,要不就互相折磨。爬升似乎永遠也到不了頭,看不到頂,這是最讓人絕望的一個路段。路上開始碰到100km的選手,她在不停的問候設計賽道的人的祖上。
或許是過了一個小時,或許是過了一個半小時,終於到了山頂。100km的兩個人和另一個70公里的人,在那停下來休息,我沒有停,慢走或許是比停下來更好的選擇,並且前方是個小樹林,我鑽進去,也得到了這次爬升的獎賞。
金蓮花。
那片樹林里有一片金蓮花,靜靜的開放著,雖然不像小五台峰頂那樣密集,但是看到這些金蓮仍然很驚喜。金蓮花對於北京及周邊,每個喜歡戶外的人來說,都是夏天的圖騰與希望,如果每個夏天沒去小五台或者大海陀看一看,總覺得這個夏天沒過完整。
穿過金蓮花這片高山草甸,有大約一公里的路程,前後沒有一個跑友,自己一個人穿行在草甸或者密林里的時候,感覺怪怪的,終於走過了大概一公里的時候,碰到了官方工作人員以及藍天救援隊的人員。然後陸續開始有後續的跑友超過我,這時候又是一個長約5公里的下坡,我跑了幾步,發現完全跑不起來,全身沒有一處不酸痛,腿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挪,下山的配速也已經到了15分鍾/公里,就這樣挪到了最後一個補給點,已經接近晚上7點,這段12公里用了3個半小時。
最後一個補給點用時比較少,碰到了參加百公里比賽的哥們,他應該在關門時間前能回去。我吃了幾片西瓜,三個糖水小罐頭後,就趕緊出站了,痛苦的是,又是一段非常陡的爬升,並且是三連爬,就是你好不容易到頂了發現還有一個山峰,再爬上去後,發現還有一個,特別折磨人的耐心。這一段的爬升,跟前一個賽段不相上下,心疼那些168和100公里組的選手,想想在經歷連續25甚至35小時的徒步後,最後還有翻這兩個大山,該是什麼滋味?
我發現自己在爬升的時候,還是很有優勢,經常能超過前面的人,這時候天漸漸黑下來。終於爬到最頂上,然後就是在山脊上穿行,已經能夠望到遠處山腳下的縣城,終點就在眼前,最後5公里,天也完全黑了下來,必須要打開頭燈了。沒想到最後這5公里也這么困難,沒有大爬升,但是在山脊上好像一直都走不完的樣子,翻過一個小山包又一個小山坡,時而下降,時而小爬升,就是感覺一直走不到頭,讓我懷疑是不是遇上了鬼打牆。
最後終於轉到了一個公園里,沿著公園的台階往下走,在山腳下,一個大爺大聲喊著加油,還有最後兩公里,這時候已經要轉入縣城了。縣城的公路上,警察每看到有一個選手過來,會要求過路車給讓路,很暖心。
然後終於到了終點。用時15小時15分鍾,在70km男子組中排名126位,參賽400多男選手,實際完賽的是370人左右。自認還是不錯的成績。這時候,半路那些再也不參加越野跑的誓言,發狠的話,都已統統忘掉,就像這些念頭從來沒存在過。
是時候開始計劃下一場越野跑比賽了。
2. 跑者說|菜鳥選手初次參加越野賽必須知道的事
一入越野深似海,從此跑馬是路人。
相信我,這絕非危言聳聽。
作為一名跑步一年,跑程1500公里,跑過線上線下N場馬拉松,在炎炎烈日、飄雪寒冬以及春風拂面等在各個季節均有過戶外越野比賽經歷的資深菜鳥,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從身體和裝備兩個方面談談如何初次備戰一場初級難度的越野賽事。
國內初級越野賽基本情況介紹:
以21公里越野賽為例。
與馬拉松比賽相同的是,一般越野賽每隔五公里設置一個cp點,但也不絕對,具體距離長短取決於比賽路線的方便程度。越野賽一般都在多山的景區進行,路程可能包括水泥路、土路、石子路、台階,可能還有部分攀岩效果的盤山路,亮點就是你不知道下一個拐彎處等待你的是什麼,另外還伴有美麗風景(一直認為體驗與風景是我在越野這條路上堅持的理由)。一般難度的比賽爬升1000米左右,關門時間6小時左右。
一、身體准備
如果您有過半程及以上馬拉松的跑步經驗,那麼同等距離的越野賽基本可以完賽,只是用時長短問題,及賽後恢復的時間長短問題。
為了減少對身體的傷害,保證更長久的跑下去,營造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況,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跑者的路上,永遠勿忘初心。跑是為了健康,而非傷害健康。
首先,跑步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具體跑步計劃可參照各大跑步軟體半程馬拉松的訓練,但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同等距離的越野賽要比馬拉松難度更上一個台階。
其次,要有適當的力量訓練,主要包括核心肌群和腿部訓練。 我記得第一次參加完越野賽,第二天從屁股到大腿小腿基本動不了。但是在一次力量訓練中,教練把我練的屁股疼了好幾天,自那以後,越野賽就再也沒有屁股疼過。那次力量訓練其實很簡單,就是負重做相撲深蹲,我用的是壺鈴,單次蹲25個,重復四組。次日的感覺特別酸爽,第三天酸爽更重,但之後再做力量訓練,深蹲簡直就是休息。
第三是賽前一周的准備。 賽前一周已不適宜進行高強度訓練,基本每天跑個三五公里意思一下就行。這時候最重要的是飲食和休息。休息不用多說,就是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方面要多補充碳水,主要是麵包、香蕉、蔬菜、蘋果等;水要盡量補充到身體滿足的狀態,基本特徵就是尿液的基本如水無色。
最後是比賽當天。 排空身體,沒有負擔,省得開跑了到處找洗手間,一般越野場地洗手間都比較簡陋。賽前半小時吃一個能量膠,喝點兒運動飲料,不宜多。還有,賽前及賽後充分拉伸是必不可少的,以下附一組拉伸動作,激活肌肉,可以防止運動拉傷、抽筋等。
另外,最近一次越野賽還聽前輩們說(本人未親身實踐過):比賽時吃鹽丸可以防止抽筋。但也不宜食用過多,容易引起體內電解質紊亂,基本信號就是上吐下瀉,或有其中之一的症狀。
比賽期間,基本每五公里補給一次,吃糖類喝水,沒有組委會安排的補給就吃自帶的,不要等到渴了、餓了才吃,那為時已晚。
二、比賽裝備
以上是對參加越野賽我們的身體需要做的准備,下面我將根據自身經驗介紹一下比賽裝備,但是請記住,所謂的裝備都是錦上添花,比賽的成績關鍵還是看身體素質。就拿今年五月份的嶗山越野賽來說,冠軍就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裝備的搬水工人,他比賽的裝備就是一雙普通運動鞋,運動衣褲,外加手拿一瓶水。
切入正題,身為菜鳥,裝備是保護我們安全無傷完賽的鎧甲。下面我將分類列舉,並按大眾價格將基本費用一一列示,僅供參考。
必備類:
水袋(迪卡儂100+。功能:賽中補水。建議賽前在家灌滿,基本沒有比賽是在開始前就提供水和其他補給的)
補給(士力架,6y/塊;能量膠10+;21公里三四塊即可。建議每五公里補充一次,及時補充能量)
防曬用品(帽子10+;冰袖10+;頭巾可擦汗可護脖護臉防曬5+。男女通用,尤其對於愛美女士而言,更要捂嚴實。另外建議冰袖和跑步T恤最好銜接好,不然容易曬出斑馬胳膊,慘痛的親身經歷。)
錦上添花類:
越野跑鞋(薩洛蒙、泰尼卡等,400+起。體驗過就知道越野跑鞋和跑鞋踏地腳感差別很大)
壓縮褲(2XU,CW-X,skins等,海淘600+起。對於初級跑者,膝蓋、肌肉等不夠強大,壓縮褲的支撐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護腿(壓縮支撐小腿肌肉,防止抽筋、拉傷)
速乾衣
登山杖(個人認為25公里以下沒啥必要,因為到後期累的時候什麼都想扔掉。但也有大神說這是必備品,能省力)
越野是個挺燒錢的事兒,尤其初級跑者,在膝蓋、肌肉都不足夠強大的時候,我們需要裝備輔助。見過那些跑步多年的老跑友,就是一雙鞋,在路上。只要堅持,我們終將也會有那麼一天。
最後在跑步文明及安全方面溫馨提醒大家:
1.比賽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補給的包裝等)請帶到垃圾桶處丟棄,切勿亂扔亂丟。
2.越野賽中常出現僅容一人通過的小徑,這種情況下如需拍照或欣賞等,請盡量讓開賽道,以免耽誤他人。
3.同樣是在較狹窄道路時,人員擁擠,請收好登山杖手杖之類的工具,以免給他人造成傷害。
4.志願者、工作人員等為大家提供服務很辛苦,請盡量諒解感恩。
5.請為自己和家人負責,一旦發覺身體出現不良反應,請及時上擺渡車,切勿逞強,一旦入山出現意外,將會讓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同時也會加大救援難度。
幾乎在每一次比賽中,我都會覺得自己很傻X,花錢買罪受,幾乎每次都會想半途而廢,幾乎每次都會發誓以後再也不參加了。然後每次都沒過兩天,甚至連腿的酸脹感都沒有褪去,就又會和小夥伴們討論下一站「野」的地方。是的,越野賽就是有這種魔力。祝您在每一次比賽中都安全無傷,順利完賽。
我是簡式微,水泥盒子里的小白領,勵志讀萬卷書,跑萬里路。
如果您覺得本文略有可取之處,請評論、喜歡或打賞,您的每一分鼓勵對我而言都將是莫大的支持。
3. 定向越野正式比賽的全程路線設計,一般比賽40min以上為多少千米
根據參加者的年齡和能力來確定40分鍾以上的距離,一般是5千米到10千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