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輛皮卡電動車
『壹』 電動汽車為什麼叫斯特拉
電動汽車斯特拉,得名於美國發明家、機械工程師、電力工程師尼古拉·斯特拉。
電動汽車為什麼叫斯特拉
尼古拉·斯特拉(1856年-1943年)出生於塞爾維亞。少年至青年,他一直被譽為天才,讀大學時因為賭博而未能完成學業。之後他孤身一人,獨自遠赴美國,錢包里只有四分錢。斯特拉先是為愛迪生打工,改進了電燈泡、發電機,他的發電機至今還在為人類服務,譬如洗衣機。當愛迪生不兌現五萬美金的承諾時,斯特拉憤然辭職,繼續他自己的發明、研究。他設計的交流電系統成功的推動了電力商業化,他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的發明,他的多項相關專利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無線電和無線電通信的基石。
斯特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曠世奇才,每天只睡2個小時,最終獨自取得700多項發明專利。他是詩人、哲學家、音樂鑒賞家、養鴿專家、語言學家、吠陀專家;他精通塞爾維亞語、英語、捷克語、德語、法語、匈牙利語、義大利語、拉丁語。他為了獻身科學研究事業,他終身不娶。
斯特拉是一個不計較金錢利益、不善理財的發明家,他說我的發明只是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幸福,他掙來的錢統統用來發明研究。他去世之後,他的發明成就被打壓被隱瞞,導致這世界上絕大多數普通人沒有聽說過他。直到本世紀初,自然環境已經被人類活動破壞得不要不要的了。而環境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能源問題,斯特拉的名字被再次召喚。因為斯特拉當年沒能完成的重大發明之一沃登克里塔實驗,是不用電線可以將電能傳輸到電器上的技術。2003年研製、生產電動汽車的斯特拉公司成立了,現在,北京市四處看見斯特拉電動車的充電樁。
尼古拉·斯特拉被埋沒了半個世紀了,那時的他屬於未來,現在的他依然屬於未來。
『貳』 皮卡電動風暴標新立異還是大勢所趨(下)
今天接著介紹加入電動大軍的其他幾款皮卡,不知何時能有幸體驗一把,如今也只能先過過眼癮了~
NeuronEVT-ONE
福特在2019年的底特律車展已經表明,其最暢銷的F-150皮卡的純電動版本計劃面市。隨後幾個月,他們又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的畫面是F-150電動版本拖拽10節567噸的火車車廂,這向外界展示了電動F150強大的拖拽能力。目前尚不清楚福特F-150電動車何時到來,有可能在野馬Mach-E之後不久。也有傳言說,通用汽車可能會恢復「悍馬」品牌,以應用於其新型電動卡車。這將是一個稱為「B1T」平台的電動汽車,期望與Rivian的電動卡車差不多的續航里程。
後記
這一圈看下來,回來咱們再探討一下,電動皮卡前景如何?從北美的使用場景來看,首先車主大多有自己的大house,充電設施應該能輕松搞定。其次,由於電機的大扭矩特性,也能輕松應付常見的拖曳任務(拖個遊艇、房車什麼的)。
續航里程呢?由於身軀龐大而結構相對簡單,皮卡內部可以堆下足夠多的電池,達到甚至超過燃油皮卡600-800km的續航也不是難事。
真正的問題應該還是價格,以特斯拉Cybertruck為例,3.99-6.99萬美元的定價,相比F150的2.54-5.09萬美元,還是貴了不少。第一批給電動皮卡買單的,應該是那些樂於嘗鮮的有錢人。相信國內的土豪肯定也會去跟風,再貴都不是事,只要開出去夠嘚瑟。
其實,咱們自主品牌廠商早就推出過電動皮卡,比如鄭州日產、江鈴、福田、中興等等,但它們都是走商用車的路子,也就是個物流或工具車,沒啥可玩度。
最近比較火的長城炮皮卡,純電動版也是定位在以商用為主,吸引玩家的還是越野版的燃油車。目前皮卡在國內正逐步解禁,電動化一旦興起,能不能就此拉近它們與國內普通消費者的距離,讓其成為中國車市的下一個風口?看來還要先觀望一陣子再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1000匹馬力,15592牛米扭矩!悍馬復活「橫行霸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美式汽車文化簡史:福特通用如何塑造起今天的公路文化
在《荒野大鏢客2》中,玩家都喜歡駕駛馬車或者搭乘火車,去一覽路易斯安那州瑰麗的山川風光。
在經典小說《在路上》中,主角與迪安、瑪麗盧等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傑克·凱魯亞克為我們展現了北美遼闊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鎮等差答景色……
公路,不僅串聯起了美國廣袤大地上的各個州、各個城市與村鎮,它更串聯著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汽車工業與汽車文化的關系,因此,每當我們說起北美的汽車文化時,腦海浮現出的,往往是人們開著豪華的肌肉車馳騁在66號公路上,或者是牛仔駕駛著大皮卡,在內華達的沙漠中揚起塵埃。
不過,如果我們想要進一步了解北美汽車文化的話,我們還需要從更遙遠的過去說起,並且在講述這些歷史的時候,也離不開福特與通用這樣標志性的美式汽車品牌。
肌肉車&皮卡文化,在前期是如何孕育出來的?
當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心,從歐洲轉向北美的時候,美國也迎來了工業的全面爆發。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工業快速發展。愛迪生創立的通用電氣公司,驅動著人們衣食住的改變;亨利·福特創立的福特公司,用A型車、T型車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
在紙醉金迷的世界裡,欣欣向榮的北美,已然成為了現代工業文明的中心。
不過,即便是隨著工業體系的快速發展,在二戰前夕,美國的汽車也仍然是少數富人的玩物。從歐洲移民的權貴階層們,仍然習慣於巴洛克式的汽車審美。
來自蘇格蘭的大衛·鄧巴·別克,在20世紀初創立了汽車公司,後來威廉·杜蘭特接手別克汽車,成立了通用(GM)汽車公司,並且將歐洲人認為的藝術性和典雅性,融入到了汽車產品中。因此在早期的通用車型中,例如Y-Job,就把汽車從單純的工業產品轉換成了具有美學價值的藝術產品。
「舒適」、「安靜」、「強大」的通用汽車,在短時間內成為了美國汽車工業的巨頭,以豪華的基調,為當時北美的權貴們,提供了所謂的「新式豪華馬車」。
所以,在電影《珍珠港》的前半部分,丹尼駕駛的那台豪華敞篷車,並不是當時大部分美國人都能接觸到的。只有飛行員這樣擁有體面身份的人,才能有機會去擁有、去駕駛它們。
不過,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世界格局大變之後,人們的出行方式也全部改變。
戰後,崇尚反戰精神的年輕人們,自稱為「垮掉的一代」。他們成天渾渾噩噩,沒有正經的工作,也不知道人生目標為何物。於是,垮掉的一代們,喜歡藉助美國發達的公路網,在公路旅行中,去漫無目的地參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或者去其他的地方試圖探尋人生的意義。
在這樣的公路旅行中,他們往往會選擇駕駛父輩們留下來的老座駕。
而在這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人所駕駛的汽車,是別克、凱迪拉克的豪華轎車。它們除了擁有出色的公路行駛性能外,其舒適的空間、豪華的氛圍也很適合長途旅行。
在看準了美國年輕人的這一需求之後,通用旗下的各大車系品牌,也快速調整了自身的策略。以V8發動機、寬大的雙門車身與豪華的內部裝飾,打造出了適合長距離公路旅行的美式跑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肌肉車。
但實際上,肌肉車(Muscle Car)這一名詞,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隨著歷史上首台肌肉車通用奧茲莫比爾火箭88於1949年問世,直到雪佛蘭英帕拉、別克君威(Regal)和福特雷鳥的流行,在五六十年代期間,這一類車型被統稱為美式跑車,而「肌肉車」這一名詞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流行的。
讓我們暫時把肌肉車的篇章翻過去,其實在戰後,除了「垮掉的一代」之外,還有很多辛勤勞作的乎帶農場主和城市建設者。而這些農民與藍領們,也帶火了一種汽車的門類,那就是皮卡。
二戰後,萬物復甦,不管是建築業還是農業,都急需一種高效率的生產工具。
如果把當今的「場景化」造車思維,引入到那個年代,當時的人們,需要的是一台既可以承擔代步場景也可以滿足工作場景的車輛。於是,前半部分很像越野車、後半部分很像卡車的皮卡(Pick Up)車型問世。
1948年,「車中藍領」的福特汽車,打造出了世界上首款皮卡——福特F-1。這種可以拉半噸貨物,也可以當成家用歲慶蘆車的「新品類」,依託強大的實用性和低廉的價格,很快在農民與工人之間流行起來。
就這樣,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皮卡和「美式跑車」,逐漸在北美大陸上流行開來。並且在數十年的漫長歲月中,它們不斷發展壯大,並且深遠地影響著美國汽車文化的發展走向。
鼎盛發展時期,福特與通用如何助力文化發展?
垮掉的一代,催生了美國的肌肉車文化、農民與藍領,則帶動了皮卡文化的發展。
這兩大群體和兩大車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在美國汽車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卻隨著時間與人群的融合,越走越近,它們也在共同構建著美國的公路汽車文化。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美國除了標志性的好萊塢動作片之外,公路電影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門派。
例如在《賽車總動員》中,66號公路上的油車水鎮有一家汽車救援公司,這家救援公司的老闆,正是我們熟悉的朋友——板牙。板牙這台擬人化的工具皮卡,同時擁有福特F系和通用的設計元素,並且自認為是「最偉大的車手」。如果我們不幸在油車水鎮拋錨,那麼這位可愛的板牙,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
而在《陌路狂花》這部女性向的公路電影中,1966年產的福特雷鳥敞篷車,承載著塞爾瑪和路易斯這對閨蜜的逃亡之旅,她們在狂風的吹拂中,踏上了一條漫長的不歸之路……
這幾十年來,所有的公路電影,都以皮卡、肌肉車和公路為載體,以自由為靈魂,以文藝且荒誕的敘事手法,向人們展現了美國人眼中的核心價值。其實,依託肌肉車和皮卡所帶來的公路文化,我們也看到了福特、通用這些車企的靈魂。它們的靈魂,也是狂放自由與不羈,只是表現方式,各有千秋。
素有「藍領車企」之稱的福特,在針對美式汽車文化的構造中,希望打造出美國人都喜歡,也都買得起的產品。最初的福特F系皮卡不必多說,時至今日,一台F-150皮卡的最低起售價,也僅為31,520美元,與一台普通的家用轎車售價相當。
顯而易見的是,一台全能且不貴的皮卡,其實很容易找准北美用戶的需求點。
從福特F-1到福特F-150,這一系列的皮卡既能在田野上裝載滿滿一車的稻草垛、能在城市工地里搬運一大堆建材,也能帶著一家人在洛基山間自由馳騁、或是拖掛著房車在中部大平原與風為伴。
將實用性拉到滿格之後,也將自己的浪漫屬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層次,這就是福特F系列。時至今日,福特皮卡也已經成為了美國汽車文化的一張名片,在過去的四十年裡,福特F系列也是美國最暢銷的皮卡車型,並且沒有之一。
在北美大陸上,如果說福特皮卡承載的是牛仔文化的話,那麼肌肉車,則承載起了泛西海岸的嬉皮士文化。
大金鏈子、rap、HellaFlush低底盤汽車,這些亞文化圈子中的典型產物,其實都與肌肉車擁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之前我們就已經提到,肌肉車其實是美國在二戰後,財力物力都相當充足,公路旅行之風盛行之下的產物。久而久之,這種美系大V8跑車,也在嬉皮士文化圈中逐漸盛行開來,成為了美國汽車的文化現象。
福特、克萊斯勒以及早就消失的AMC,其實在肌肉車領域都有一定的發展。但如果要說肌肉車祖師爺的話,那還得從通用說起。因為擁有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奧茲莫比爾等多個品牌的通用,是美國最具歐洲血統的車企,在打造V8豪華車的時候,也更具經驗。
於是,通用汽車不僅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肌肉車,而且在後期,也帶來了諸如奧茲莫比爾托羅納多、雪佛蘭 Chevelle SS 454 LS6、別克GSX等一系列的經典車型。大尺寸的豪華車身,搭配美式V8發動機,為寂靜的美國66號公路,帶來了一些喧囂,也讓這條公路聞名於世界。
其實,從福特、通用這些經典的皮卡與肌肉車中,我們可以看出,皮卡和肌肉車雖然在車型定位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它們也都有很多的共性。例如,典型的美式皮卡和肌肉車都有誇張的尺寸、都深受旅行愛好者的歡迎,並且在機械層面都是以V8發動機打底。
說到發動機,那麼就不得不提及美國汽車文化里的「功勛機型」——OHV V8發動機。
不管是福特還是通用,在那個富裕到極致的年代裡,都將OHV V8發動機當做是汽車的「標配」,其當年在北美的流行程度,不亞於當今的1.5T、2.0T發動機之於中國。
在老款的福特皮卡、通用肌肉車上,我們會發現:這些車即便是用上了排量很大的V8發動機,但是功率卻很小。比如初代君威搭載的7.5L V8發動機,其最大功率甚至還不到200匹馬力,即便是放在半個多世紀以前,這樣的數據也是不夠出色的。
但是,OHV底置凸輪軸V8發動機,雖然轉速低、功率低,但同樣卻擁有造價低廉(技術成熟)、養護成本低(結構簡單)、扭矩輸出能力巨大(基礎排量大)的優勢。因此在當年,無論是大型皮卡還是肌肉車,都熱衷於採用十字曲軸的OHV V8發動機。隨著這一機型的風靡,順便還帶動了美國的「車庫文化」。時至今日,很多美國人的車庫里依然保留著必要的維修保養工具,簡單的機修操作自己在家即可完成。
在今天,福特與通用如何把文化傳承下去?
隨著美式皮卡、肌肉車文化的影響,現在美國的汽車品牌與品類雖然變得更加多元化,但是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卻形成了獨特的偏向性。例如美國人喜歡大尺寸車身帶來的寬敞感、喜歡大排量發動機帶來的從容感……在新的風向中,賣得好的也是諸如福特探險者、現代帕里斯帝這一類。
那麼,在新的時間節點之下,福特和通用這兩大塑造起美國汽車公路文化的老牌車企,將要如何繼承自己的精神內核?
福特給出的答案,是繼續打造出可玩性頗高並且兼具實用性的產品。
例如福特探險者這台大尺寸的SUV,除了以車身的優勢展露出極佳的實用性之外,CD6縱置平台提供的均衡操控表現、Mustang同款動力帶來的行駛品質甚至是車輛內部的設計和用料,都兼顧了人們各方面的需求。
可以說,福特當下諸如探險者這樣的SUV車型,雖然不像F-150那樣可以代表純粹的美式文化,但它的核心卻並沒有什麼變化,這輛車依然是玩樂、生活和工作的多面手。
至於在通用體系的內部,雖然目前已經再無純正的V8肌肉車,但是這個車企卻把肌肉車的精神下放到了旗下各個品牌之中。譬如在現在的凱迪拉克品牌矩陣中,CT後驅轎車家族,就繼承了豪華與性能兼顧的取向。特別是在BLACKWING高性能家族,彷彿再次展現出了通用肌肉車時代的榮光。
現在的人們,總是喜歡回望當年的海市蜃樓,卻忽略了眼前的一些新鮮事物。
面對電氣化的時代浪潮,福特、通用這兩家車企,也在積極地改變、積極地擁抱新浪潮。並且它們在擁抱新浪潮的過程中,依然記住了自己是誰。
福特打造電動車的時候,依然希望帶來純粹的駕駛感受。
福特電馬(MUSTANG Mach-E)的GT車型,依然保留了V8野馬的駕駛質感;福特F-150 Lightning純電動皮卡,依然保留了硬核且純粹的姿態。這些進入到電氣化時代的福特車型,都是藉助經典車的外衣,讓自己也成為了經典。
而在通用體系內,奧特能新能源平台則實現了電動技術的快速迭代,無線控制的電池管理系統、先進的VIP電子電氣架構和依舊出眾的性能,為GMC電動悍馬、凱迪拉克LYRIQ銳歌等車型帶來了嶄新的面貌,也保留了大家熟悉的美式汽車文化底蘊。
所以,當我們再次談起北美汽車文化的時候,我們大可不用繼續詞窮地去描述皮卡有多強悍、肌肉車有多麼地血脈噴張。而是福特、通用這樣的車企,它們可以順應著時代,將文化的底蘊注入自身血脈之中,並且在傳承經典的同時,帶來契合時代的新產物。
結語
在這一次,我們梳理了美系汽車文化的發展脈絡。總的來說,美國汽車文化不僅僅是肌肉車、皮卡車就能簡單概括的,因為這些車型發展壯大的基礎,是時代的背景,是公路運輸業的繁榮。
但是,如果我們縮小到車企的層面,卻能發現美國的汽車工業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依靠的不僅僅是時間的積淀,更是車企與市場之間形成了良性的循環。這樣的循環,對於當今的中國汽車工業和中國汽車文化來說,其實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非常好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伍』 Karma擬推出全球首輛增程式皮卡 更適合當前新能源市場
在新時代背景下,皮卡車品質越來越高,家用化特徵更加明顯。皮卡家商兩用的特性可以滿足大家對日常用車以及貨運的需求,未來華北、華東等大平原地區的皮卡銷量肯定會繼續保持增長。未來,皮卡在城市使用場景下將部分取代微面、輕型卡車的市場。而在這其中,有實力、有前瞻性地將傳統的皮卡率先智能化、定製化、新能源化的車企,勢必成為行業的領先者。
政策向好,國內皮卡市場一路升溫
皮卡一度是美國車的代名詞。美國地廣人稀的地理環境、皮卡與其他車型「一視同仁」的政策、休閑戶外文化等因素造就了其皮卡市場的蓬勃發展,可以說美國人對皮卡有著特殊的情結。
皮卡最初的譯名就透露了它的功能屬性——「pickupcar」,意思是可以方便運送(人或貨物)的車輛。不論是通勤還是日常居家,空間大、體型大、載重量大的皮卡,無疑成了很多美國人的不二之選。美國人對皮卡的青睞在數據上也可見一斑,在2019年美國車市整體遇冷的狀態下,皮卡銷量仍逆勢上揚,總銷量達3,113,943輛,同比增長5.4%,達到近3年的新高。
反觀中國市場,皮卡一度被歸為貨車行列,加上限行政策、種類選擇少等因素,皮卡被主流車市「邊緣化」為一種小眾車型。然而,隨著解禁試點、取消噴字反光條、取消雙證等利好政策接連出台,皮卡在整體車市下行的情況下表現強勁。從2010-2018年的數據來看,隨著政策的一步步放寬,皮卡的銷量逐步回暖。工業銷售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皮卡總銷量達447,985輛,銷量創2010年以來新高。
從數據上來看,美國車市皮卡銷量佔有率為16%,遠高於中國的1.6%,盡管如此,政策解禁為中國皮卡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而消費觀念轉變、逐漸盛行的皮卡文化,也為中國皮卡市場帶來了無限可能。因此,中國的皮卡市場仍有巨大潛力,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乘勝追擊,Karma汽車首推增程式皮卡
說起美國的皮卡文化,是根植在充滿活力與休閑的戶外文化,以及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中形成的。它代表著不拘束、不束縛的自由生活方式,也凸顯著真我和個性。來自美國南加州的豪華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和高科技孵化器Karma汽車,就帶有鮮明、地道的加州DNA和開拓、探索精神。
但Karma汽車本身帶有的創新、突破力量,無疑將為汽車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傳統皮卡向新能源化、高端化、定製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當Karma汽車的增程式皮卡以全新面貌面世,將促使人們更新對皮卡的固有認知,從長遠來看,或許可以逐漸推動皮卡從工具車向乘用車的轉變,掀起一股皮卡新風潮,改變市場格局。
從種種跡象來看,中國的皮卡市場將在2020年擁有不俗表現,也讓我們共同期待Karma汽車在年底前推出的增程式皮卡概念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全球預訂超60萬 但特斯拉「怪胎」皮卡在中國多半要涼
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被稱為「2019最打臉現場」的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發布會,當時,被馬斯克號稱不會破損的高強度裝甲玻璃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一顆鋼球連續擊碎,打臉來得猝不及防,發布會現場一時間尷尬無比。
隨後有媒體猜想,此次「翻車」事故會不會是特斯拉的營銷手段,畢竟馬斯克最擅長的就是不按常規套路出牌。
時隔5個多月,日前,馬斯克在國外參與的一次問答中透露,Cybertruck發布會之前他和特斯拉首席設計師弗朗茲·馮·霍爾茲豪森都曾親自用鋼球砸過玻璃,但沒有出現意外,因而當發布會上玻璃被砸裂的時候,他們是非常震驚的。馬斯克表示,可能是由於弗朗茲用大錘砸了車門之後導致玻璃邊角破損,因此被隨後的鋼球砸碎,這也證實了這起事故確實屬於意外。
但不得不說,特斯拉就是特斯拉,即使發布會現場意外「翻車」,Cybertruck的訂單量卻絲毫不受影響,甚至受歡迎程度遠超預期,發布會第二天就收獲超14.6萬個訂單。有網友表示:這種意外要是發生在其它車企身上,鐵定就涼涼了...
誰說「怪胎」沒人愛?特斯拉Cybertruck預訂量超60萬
毫無疑問,特斯拉這款「火星」皮卡之所以關注度爆棚,除了自帶特斯拉光環外,主要在於它顛覆了我們對於以往傳統皮卡的認知,尤其是十分科幻的外形設計,更是在挑戰大眾的審美。當然了,各花入各眼,特斯拉Cybertruck的大膽設計雖然在中國遭到了網友們的集體吐槽和質疑,但這並不妨礙它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
據Cybertruk Owners Club在4月初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0日,特斯拉Cybertruck的訂單已經超過62萬輛。預計在正式交付之前訂單量會突破100萬輛。
此外,國外特斯拉社區還有人統計了特斯拉 Cybertruck 在不同國家的訂單量佔比,其中預訂最多的是美國,占所有訂單量的 76.25%,其實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據了解,特斯拉 Cybetruck 訂單量佔比前十國家分別是:1、美國(76.25%)2、加拿大(10.43%)3、澳大利亞(3.16%)4、英國(1.39%)5、挪威(1.11%)6、德國(1.05%)7、瑞典(0.83%)8、荷蘭(0.67%)9、法國(0.44%)10、冰島(0.44%)。
中國皮卡市場解禁,特斯拉Cybertruck會在國內爆火嗎?
可以看到,在特斯拉 Cybetruck 訂單量佔比前十國家中並未包含中國。我們知道,盡管特斯拉在華風波不斷,但國內的擁躉者卻不在少數,要不然國產Model 3的銷量也不會月月暴增,那麼特斯拉Cybertruck能像Model 3一樣在國內爆火嗎?
其實根據目前曝光出的信息來看,新車在價格、續航以及性能等方面都極具優勢,甚至可以說這款皮卡比得過目前市面上的任何一款電動皮卡,這也是為什麼它還未量產就已經在全世界俘獲超60萬的訂單用戶。
可就是產品力如此強大的特斯拉Cybertruck,筆者卻覺得它很有可能會在中國市場折戟。其主要原因在於,特斯拉Cybertruck入華必將受到很多限制。
首先是法律法規方面,雖然說目前隨著政府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試點的逐步開放,中國皮卡市場解禁指日可待,屆時電動皮卡也有望快速的進入城市中。但像特斯拉Cybertruck這種「異類」皮卡,外觀那無比堅硬的材質和豎直的設計線條,以及超乎常規的車身尺寸等,對行人的潛在威脅實在太大,能合法上路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其次,就國內皮卡市場而言,特斯拉Cybertruck的受眾范圍太窄。在中國購買皮卡的人群分為兩種,一種是拉貨的工具車,其特點就是性價比高,為用戶節省更大的成本;而另一種就是土豪們玩的高端皮卡,可以越野也可以拿來改裝後用於參加各種賽事。
毫無疑問,特斯拉Cybertruck屬於第二種,但你說會有幾個開慣了豐田坦途、福特F-150、雪佛蘭庫羅德以及GMC-SIERRA等燃油皮卡的老司機,會選擇特斯拉Cybertruck這款電動皮卡呢?拋開產品的性能不說,這超前的外觀設計就已經很難讓他們接受了吧。
當然,國內也不缺乏樂於嘗鮮新奇事物的皮卡玩家,但我相信那也只是很多土豪選擇的大玩具罷了,就市場大環境而言,這款過於超前的純電動皮卡在國內水土不服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目前新車已在國內開放預訂,訂金為1000元,包括單電機後輪驅動、雙電機全輪驅動和三電機全輪驅動三種版本。新車預計將在2021年下半年投放市場,有興趣嘗鮮的朋友不妨也下單定一輛,畢竟這款來自未來的電動皮卡回頭率可是爆表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