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越野猛曽
『壹』 羅馬尼亞比俄羅斯要富裕,為何摩爾多瓦不希望自己加入羅馬尼亞呢
主要是因為摩爾多瓦它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摩爾多瓦也有非常多的俄羅斯人。所以他們並不會選擇加入羅馬尼亞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從血緣關繫上來說,他們更親近於俄羅斯人。這主要是因為當時蘇聯時期,摩爾多瓦屬於前蘇聯。所以會有大量的俄羅斯人去摩爾多瓦那裡生活居住。雖然摩爾多瓦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由於它處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並不能自由選擇國家的發展道路。
但是我們也看到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他們屬於同文同種的國家。就比較類似於俄羅斯和白羅斯之間的關系。但是他們在歷史過程中多次的分分合合,使得這兩個地區的人民並沒有太多親近的關系。而且兩邊貧富差異非常巨大,所以很多人都不希望合並,因為這樣會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經濟壓力。
『貳』 羅馬尼亞車廠改裝賓士G63,外觀更具侵略性,但也有人說改毀了
MariusDesignhaus是一家來自羅馬尼亞的汽車改裝廠,最近,他們發布了一款基於梅賽德斯G級車的作品,這一項目被命名為MD2,極具攻擊性的車身套件給這輛越野車帶來了非常兇狠的外觀樣式。
這輛車的動力系統並沒有變動,它基於AMGG63打造,搭載一台4.0升雙渦輪增壓V8發動機匹配9速自動變速箱。而有關價格的細節也未得到披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MINI COOPER SE純電動版賽車羅馬尼亞首秀 整車減重約150公斤
MINI參與拉力賽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而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MINICOOPERSE純電動版賽車在羅馬尼亞拉力賽上完成首秀,開啟了MINI電動時代的新篇章。
價格方面,MINICOOPERSE純電動版在羅馬尼亞市場的售價為33,261歐元(約合26.3萬人民幣),德國為31,680.67歐元(約合25.1萬人民幣),英國為24,900英鎊(約合21.8萬人民幣),而在美國的售價為29,900美元(約合20.1萬人民幣)。看起來,英國本土的售價相對較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做完縮胸手術後,羅馬尼亞網球女將哈勒普的成績有改善嗎
變化很大。手術後哈勒普以創紀錄的時間贏得了法網公開賽。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僅是天賦,還有汗水、傷痛等等。即使是愛美的選手也不得不做出身體上的犧牲,比如羅馬尼亞女子網球選手Halep。
一、對職業生涯的徹底改變
出生於1991年的哈勒普在17歲時贏得了法國少年冠軍,排名第2。世界青年單打排名第一。除了優異的成績之外,哈勒普的上圍也令人印象深刻,她讓她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但哈勒普也有她的問題,隨著她的成長,她的上半身挑戰了她的運動生涯,影響了她的速度和靈活性。
最後,完成手術後,哈勒的破紀錄贏得了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各種公開賽冠軍是讓對手,在2017年,哈勒頂級WTA世界第一,她也成為歷史的WTA 25贏得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球員,第一個玩家皇冠和羅馬尼亞。
『伍』 羅馬尼亞的國都在哪
人口200多萬的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在從歐陸北緣的德國首都柏林到歐陸南緣的希臘首都雅典這片遼闊的大地上,堪稱最大的都市。相傳,它發源於一個由牧羊人建在維拉西亞森林中的定居點,憑著幾個世紀來人們的辛勤經營——同時不斷克服著一次又一次來自奧地利、土耳其、俄國的外侵乃至地震災害,到了19世紀,布加勒斯特城以它不同凡響的美麗以及商業上的繁榮,在歐洲大陸贏得了「東方的巴黎」的美譽。
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無疑影響了城市的建設,但對城市的直接破壞卻並不大。遺憾的是,未被戰火洗劫的「東方的巴黎」卻遭到了40年革命風暴的掃盪。齊奧塞斯庫雄心勃勃的一通破舊立新,留下的是一場文化遺跡的浩劫。1989年政治巨變隨即帶來了國家經濟的動盪、社會的混亂和人心的浮動。當年「東方的巴黎」的風姿風采就在50年來政治風雲的左翻右轉當中一天天被鋼筋水泥、殘牆斷壁和滾滾飛塵所掩埋。
今天的布加勒斯特,恐怕該說是個被重創破了相的城市。齊奧塞斯庫時代的成片成片灰色水泥建築樓群,加上「新」時代帶來的一些摩登得不夠級別的奇怪建築,混和著混亂的車流與遍地的垃圾,跟那些殘破的老建築不相協調地攙雜在一起。但是,也許因為我沒親眼目睹過「小巴黎」過去的風韻吧,我眼中的布加勒斯特仍有觸目皆是的百年舊跡。如果用一雙有心的眼細細打量它,你仍能從那片殘敗當中追索到它當年迷倒眾鄰的美麗。
布加勒斯特的美在我眼中離不開三方面的成因:成片成片的濃蔭綠樹、石條拼成的街道路面,以及獨具東方(拜占庭)特色的房屋建築。
在我所到過的幾個國際大都市裡,布加勒斯特該說是最綠的一個。巴黎有不少林蔭大道,可它還是比不上布加勒斯特;倫敦倒是有大片的綠地,但那隻限在公園里,街道兩旁可是不種樹的;羅馬市區也沒見怎麼多的樹;東京、香港這類地方根本就不用提了,純粹就是綠色的沙漠、高樓的樹林。布加勒斯特則是一座處處見得到樹的城市。即便是在市中心的主要大街和交通幹道上,道旁都有樹。而一旦跨出市中心,道路兩旁林蔭連綿樹林成片,有些房屋就坐落在綠林深處。那麼多的樹,好像這不是一座城池,而是一個建在山坡樹林子里的繁華大鄉村。
我是10月份來到布加勒斯特的,沒有趕上這里的春天和夏天,卻看到了它美麗的金秋,是名副其實的「金秋」。隨著一陣一陣的秋風,樹上的葉子開始一點一點變黃。那黃色由淺而深由淡而濃由暗而亮,然後突然之間它們就像被什麼人點了金似的一下子輝煌燦爛起來,滿樹晃動起了大片小片亮眼的金葉子。那金葉樹於是成行成列、一片連著一片、一鼓作氣地把全城的金色烽火燒向極致。那幾天的布加勒斯特城可不得了,到處金光耀眼,不光樹上是金的,樹下也是金的,滿地都是金黃色的落葉。大風一吹,好傢伙,就見金片子滿天亂飛滿地亂滾,大團大團金蝴蝶似的蜂擁著,那叫氣派!
而與這些美麗的濃蔭金焰交相輝映的,先就是布加勒斯特城裡那一條條大大小小用石條鋪成的路了。
本來,在當年的歐洲(以我個人的歷史知識而言)拿截成塊兒的石頭鋪路是很普通普遍的——當時的建築材料和交通工具使然,羅馬尼亞並不比別的國家特殊。但讓我覺得特別的,一來是布加勒斯特城裡如今居然還保有那麼多的石條路;二來是這些石條路之寬闊;再者,就是這些路在鋪設上的精緻與美麗。
石條路,不管在當年是多麼平凡普通,經過了幾百年的歷史風塵而仍然健在,就已經具有了一份不凡的價值——成了此地歷史和文化的一種化身。走在這種路上,你會有一種與走在柏油路上完全不同的感受。正好像某一天你忽然翻開了舊日的破箱子,面對那一件件受了潮、褪了色、式樣「古怪」卻又一直都沒捨得扔的陳年衣物一樣。那一刻,你心頭的感受當不是幾句話能說得清的,因為你面對的,是你過去了的那段生命的見證。
遺憾的是,諸如此類的見證今天正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地消失。比如在倫敦,你就基本看不見石頭鋪的老路了。即便像劍橋這么有名的知識名城,如今石條路也所剩無幾。巴黎的情況似乎不比劍橋強多少。羅馬,是我到過的城市當中最具「遺跡感」的,石頭鋪的路很多,不過全限在小街小巷和小型廣場上,而且石塊都比較粗大,至於車輛繁忙的大馬路可全都是光滑的柏油大道了。
布加勒斯特的石頭路之所以令我感動,除了它的「存活」之多外,更因為它的出人意料之寬和鋪設上的精緻。真的,這兒的路全是拿小塊小塊的石條按照一定的圖案十分講究地拼出來的。在我眼裡那就是石頭鋪就的地毯,它孔雀開屏般美麗地鋪展開來,是多少人工一寸一寸地拿手「織」出來的。如此純手工的寬大石質地毯,在今天這么緊張繁忙的交通狀況下居然還沒被現代化的柏油大道所代替,這可真讓我覺得既慶幸又納悶兒,同時也為它們的命運捏了一把汗。
不過,布加勒斯特城的老建築,才真正是「東方的巴黎」之精華所在。
從倫敦來到布加勒斯特,一雙習慣了維多利亞式建築的眼睛乍一看到羅馬尼亞的建築,那感覺很有點像一個一直生活在漢族地區的人猛地走進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那滿眼活潑可愛的彩色小帽、小坎肩兒、花裙子……使你不能不為那明快的色彩、新奇的式樣和精巧的裝飾而感到新鮮與振奮。
18世紀時,布加勒斯特的許多建築是專請法國建築師或留學法國的建築師設計的,與此同時,由於羅馬尼亞幾百年來輪番受到奧匈帝國、土耳其、俄國、德國的侵擾和控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可避免地隨之而來,並以繽紛多彩的形式強烈地反映在了羅馬尼亞的建築上。
在布加勒斯特走大街串小巷,首先覺得驚訝的便是那一幢幢彼此相鄰的小樓在建築形式與風格上的「百花齊放」。除了造型與色彩上的彼此特立獨行,布加勒斯特古老建築在外表修飾上的精巧與用心也讓人感嘆。正像法國和義大利,羅馬尼亞也是個有雕塑傳統的國家,不過他們的雕塑技藝似乎更多地表現在建築物的裝飾上。那門框窗框的鉤鏤、房檐廊柱的雕刻、屋頂瓦片的設計、鐵門鐵欄燈罩的花樣……處處都是精心的設計。而那精美的圖案與精細的雕刻——就像盛裝女人肩頭的綉花披肩、頭上的花冠、頸上手上那些精巧玲瓏的掛飾一樣,使整幢建築的美得到了圓滿的呼應與烘托。
因此,在布加勒斯特逛街巷,那感覺有點像在畫廊或美術館里欣賞繪畫和雕塑,它們出自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的藝術家之手,帶給你新鮮的感受。
而這在英國可是無法想像的事。英國那些「House」盡管有大有小有新式舊式,但總體來說都跑不出「維多利亞」和「哥特」式兩種基本的框架。正好像西裝,盡管可以有不同的款式,但西裝就是西裝,你不能說它不好看,但終究還是缺了點兒個性。
不過,在布加勒斯特,像倫敦的議會大廈、塔橋、聖保羅大教堂那麼輝煌、龐大的建築卻是沒有的(如今最巨大的一座建築還是齊奧塞斯庫留下來的「遺產」,不過並沒完工,而且稱不上藝術)。這兒的建築多為中小型,即便是皇宮和最大的教堂,規模也都不大。但是小有小的味道。如果說氣勢非凡地聳立在泰晤士河邊的英國議會大廈給人的感覺是帝國的威嚴、高傲與冷峻,那麼羅馬尼亞的建築則是小康人家的溫馨以及青年男女那種自由奔放的浪漫激情。說真格的,布加勒斯特城裡那些姿彩各異的精緻小樓常會讓我想起「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因為好像只有在這兒我才找見了當年朱麗葉密會情侶的「綉樓」樓台。
談布加勒斯特的老建築,不能不提那些美麗的教堂。在這里,「美麗」這個詞我可不是隨便用的,它其實包括了遠比這兩個字豐富得多的內容。遍布布加勒斯特(或者該說遍布整個羅馬尼亞城鄉)大大小小的教堂(尤其是東正教教堂)是建築、雕塑與繪畫的完美結合,而其中繪畫的運用尤其令人驚嘆——正是這一點強烈地體現了羅馬尼亞的民族特色。有整幅的圖畫更有成片成片的裝飾圖案,從屋頂畫到地面,從室內畫到室外,從教堂外整個的牆壁畫到房頂上的每一片瓦。畫,用細密精緻的線條匯同熱烈奔放的顏色,為教堂通身披上華麗的壁毯。而在這之外還有那些玲瓏的雕塑,還有教堂整體建築的別致造型。把所有這些都加到一起,請想像一下吧——那教堂該是如何的美麗!
一些西方人寫的介紹羅馬尼亞的書,凡提到首都布加勒斯特都免不了說它被破壞得如何厲害,如今是如何如何的臟、亂、醜陋。他們說的或許不錯。不過在我眼裡,布加勒斯特那些林蔭道、石條路、舊建築盡管慘遭歷史蹂躪和灰塵蒙垢,卻依舊具有魅力,特別是比起那些除「高尖閃亮」外別無其他的現代化大都會來,布加勒斯特到底還是有品味、有意思得多了。
『陸』 猛獁王山地車怎麼樣,性能如何
「猛獁王」山地車性價比較高,在同等價格中是一款不錯的山地車。
『柒』 猛獁象的越野跑鞋子怎麼樣
猛獁象幾乎囊括了戶外的所有領域,每件東西都是頂尖,舒適透氣。
『捌』 羅馬尼亞戰役的戰爭過程
1944年8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沿整個戰線以連和營為單位作了無數次試探性進攻。這之後弗里斯納上將召集到了一些高級將領進行形勢評估,情況看來已經十分明顯了,蘇聯紅軍的進攻很可能會在8月20日開始。為此他們特別對一項代號為「熊」的有組織的撤退計劃進行了審查,但這一計劃最終卻未能傳達給部隊基層,這本來並無可厚非,因為部隊官兵們如果不知道有撤退的計劃,那麼作戰時思想會比較穩定,但是如果當時弗里斯納和他的高級將領們知道後來戰局的發展,他們一定會追悔莫及的。1944年8月20日凌晨5點,在經過了一番短促猛烈的炮火准備之後,蘇聯第2和第3烏克蘭方面軍幾乎同時發起了進攻。其中第3烏克蘭方面軍的第5突擊集團軍企圖將第6集團軍的第52軍牽制在基希涅夫以南,另外蘇聯紅軍第57集團軍和第37集團軍則突入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防線,並直接威脅到了第6集團軍右翼部隊波斯特爾的第39軍。這時德國第6集團軍司令弗雷特爾.皮科才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原來負責正面防禦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第29軍中的兩個羅馬尼亞師已經被秘密撤走了!沒有辦法,他只好急令第13裝甲師和第304步兵師前往迎擊已經在德軍防線上造成突破的蘇聯第37集團軍,這兩個師本來是整個集團軍的戰役預備隊,但糟糕的開局已經不得不讓弗雷特爾.皮科去冒這個險了。與第3烏克蘭方面軍一樣,蘇聯第2烏克蘭方面軍也開始了行動。依靠裝甲部隊強大的推進力第2烏克蘭方面軍迅速突破了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在雅西西北的防禦體系。此時,德國人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一時之間有好幾個羅馬尼亞師退出了戰場,留下德軍單獨作戰。形勢對於德軍第8集團軍來講一下子變得極為嚴峻,韋勒將軍隨即命令第10裝甲擲彈兵師和第258步兵師由東向西攻擊蘇聯紅軍突破口,這個命令十分正確,但這個反突擊卻未能打破蘇聯紅軍第52集團軍的推進。這就是戰爭後期德軍裝甲力量下降所造成的惡果,因為德軍可用於反擊的裝甲力量實在太有限,所以即便是他們能夠抓住戰機並迅速作出正確舉措,也很難完成對蘇聯紅軍進擊部隊的突破。
隨後情況又發生了變化,蘇聯紅軍第6坦克集團軍也投入了戰斗,他們的目標將是攻下雅西並抵達開闊地,與此同時德軍第76步兵師完成不可思議的戰場機動,他們竟然在蘇聯紅軍第6坦克集團軍到來之前進入到了阻擊陣地,要知道在敵軍快速逼近的情況下從一個地區到達另一個地區所要完成的部隊機動將是多麼的困難。戰斗進行的異常慘烈,德國第76步兵師的將士們在缺乏重型武器的情況下居然迫使擁有強大機械化兵器的蘇聯紅軍第6坦克集團軍的進軍推遲近一天之久。德軍第8集團軍兵力處處緊張,以至於無法抽出援兵救援德國第76步兵師以及和他們並肩作戰的羅馬尼亞第101山地步兵旅。進入到21日,德軍北線戰局開始加速惡化,由於蘇聯紅軍第18坦克軍的行動,德軍第10裝甲擲彈兵師和第79、第258步兵師對蘇聯紅軍的沖擊失敗,特羅費緬科的第27集團軍和科羅捷耶夫的第52集團軍一下子向前推進了十二英里。緊接著阻擊蘇聯紅軍第6坦克集團軍的德羅聯軍開始後撤,克拉夫欽科的第6坦克集團軍於第二天拿下了雅西城。德軍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命運同樣不佳,後備部隊的缺乏已經使他們快要守不住防線了。蘇聯紅軍第57集團軍和第37集團軍取得的進展都不大,德軍第15、306、304步兵師以及第13裝甲師一直堅守著陣地,但這些陣地隨時有被突破的危險,其中第15和第306兩個步兵師的情況最為糟糕,事實上到了20日晚些時候他們的陣地已經失手了。到了21日傍晚,情況進一步惡化,蘇聯紅軍第3烏克蘭方面軍切斷了德軍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聯系。
1942年6月1日,在德軍發動最後的總攻前,德第11集團軍司令曼斯坦因上將搭乘一艘義大利魚雷艇去觀察蘇聯紅軍的海岸工事,同一天Avdeyer大尉和他的僚機飛行員Danilko上尉奉命前往德軍防線後方進行空中偵察攝影,由於預感到德軍的攻勢已經迫在眉睫,他們此行十分重要,因此他們被嚴令禁止主動作戰。在完成偵察任務返回途中,Avdeyer忽然發現海面上有一條孤零零的魚雷艇,實在按捺不止攻擊的慾望,他向他的僚機示意:進行一次掠襲!在海面上,正當曼斯坦因在觀察地形時,忽然在魚雷艇上任何人能做出反應前,2架Yak-1從太陽方向急速俯沖下來,機槍子彈旋風般掃過甲板,站住曼斯坦因左右兩側的人全部被打死,但站在中間的曼斯坦因本人毫發未傷,這應該是曼斯坦因在二戰中最接近死亡的時刻!Avdeyer直到戰後很久才知道那艘魚雷艇上載有曼斯坦因將軍,否則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會發生什麼事!
到了第二天,蘇聯紅軍第3烏克蘭方面軍的左翼部隊什列明指揮的第46集團軍已經包圍了杜米特雷斯庫的羅馬尼亞軍隊並把他們牽制在海邊。戰場的制空權一開始就掌握在了蘇聯紅軍手中,由於德羅聯軍缺乏戰斗機和足夠的防空武器,蘇聯空軍的轟炸機幾乎可以肆無忌憚的投彈轟炸,一時之間德軍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人員損失急劇增加,戰場上人人自危,以至於戰後一些參加過此役的倖存德國老兵提到那段往事就顯得不堪回首。在21日這一天安東奈斯庫元帥會見了弗里斯納上將,此時安東奈斯庫已經不得不承認眾多羅馬尼亞軍隊正在不戰而逃的事實,但此時這位羅馬尼亞領導人仍顯得很鎮定,同時他也成功的使焦慮的弗里斯納重新相信他對於現有羅馬尼亞局勢依舊有著強大的控制力。前線的糟糕的戰報一個接一個傳來:1944年8月21日,許多後方的德軍的聯絡參謀和特遣隊不是被羅軍解除武裝就是逮捕,德軍的電話線被切斷;羅軍拒不服從任何命令,除非是來自布加勒斯特的命令,這意味著德國人的命令被羅軍以各種不同的借口抵制掉了。此時德軍一點都沒有覺察到敵軍已經深入他們後方許多英里。羅馬尼亞軍隊加速了潰敗之勢,更是有一部分羅軍開始掉轉槍頭對付他們昔日的盟友。
『玖』 歷史上羅馬尼亞有沒有什麼驚動世界的大事件
十三世紀時,"勇敢的米哈易爾"統一了羅馬尼亞。
1989年12月25日,羅共總書記齊奧塞斯庫和妻子被槍決.
『拾』 軍械之二戰羅馬尼亞軍隊的……
羅馬尼亞曾經是二戰中德國在歐洲最忠誠的盟友,它的裝甲部隊相對於其鄰國保加利亞來說是相當強大,而它在參與侵蘇戰爭的過程中,也曾繳獲到了一定數量的戰利品,下面分別列出
1941年6月22日羅馬尼亞侵入蘇聯後,繳獲了一定數量的武器裝備,到1943年4月15日,其中可用的包括以下部分:(統計數字不完整)
步槍116000支
輕機槍7817挺
重機槍3650挺
反坦克槍1236支
50毫米迫擊炮1555門
82毫米迫擊炮801門
120毫米迫擊炮136門
45毫米反坦克炮709門(1942年該炮成為羅騎兵師的標准反坦克炮)
76.2毫米野戰炮及加農炮共693門
122毫米榴彈炮及加農炮共477門
152毫米榴彈炮及加農炮共148門
KV1重型坦克1輛
T28中型坦克2輛
T34中型坦克2輛
BT7快速坦克32輛
T26輕型坦克33輛
T60輕型坦克30輛
T37水陸坦克19輛
T38水陸坦克3輛
T40水陸坦克1輛
T27超輕型坦克2輛
「共青團員」裝甲火炮牽引車36輛
敖德薩特種改裝裝甲車14輛(敖德薩包圍戰中蘇軍用拖拉機加裝鋼板和火炮之後的臨時車輛)
1943年羅軍又繳獲了少量蘇軍坦克,但是其他繳獲物資情況不詳:
KV1坦克1輛
T34坦克4輛
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4輛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5輛
T38坦克1輛
「瓦倫丁」MKIII型步兵坦克4輛
未明確記錄型號的英制坦克19輛
羅馬尼亞軍隊在軸心國集團作戰時使用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情況如下(比較著名的車輛就不列舉數據了):
雷諾FT17坦克:
一戰後到達,共76輛,其中45輛裝備了37毫米炮
下載 (36.62 KB)
2008-8-30 19:46
維克斯6噸坦克:
羅馬尼亞根據許可證生產了少量,具體數字不詳
下載 (92.71 KB)
2008-8-30 19:46
R-1輕型坦克:
羅馬尼亞根據捷克斯洛伐克AH IV輕型坦克改進設計後生產,共35輛,在騎兵部隊擔任偵察任務,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全部退出現役。
乘員2人
戰斗全重3.5噸
長3.2米,寬1.79米,高1.67米
發動機:50馬力汽油機(AH IV為60馬力)
最大時速:45千米(公路)/20千米(越野)
最大行程:160千米
主要武器(槍塔):1挺7.92mm ZB37機槍;輔助武器:1挺7.92mm ZB30機槍。彈葯基數3000發
裝甲:5至12毫米(AH IV最大為15毫米)
下載 (40.12 KB)
2008-8-30 19:46
雷諾R-35輕型坦克:
共75輛,其中戰前獲得41輛,德國又提供了34輛原波軍裝備。1943年剩下的所有車輛都換裝了蘇式45毫米炮,稱為R-35 tank destroyer
下載 (25.86 KB)
2008-8-30 19:46
左側的就是改裝了45毫米炮的R-35坦克殲擊車。
R-2輕型坦克:
其實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LT35,是相當長時間羅裝甲兵的主力裝備,後曾有20輛換裝繳獲的76.2毫米炮。
下載 (53.01 KB)
2008-8-30 19:46
T-38輕型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LT38,1943年5月至6月間德國提供,都加強了裝甲防護。
下載 (34.15 KB)
2008-8-30 19:46
T-3中型坦克:
德國的PIIIN型坦克,1942年底提供了11輛,全部在戰斗中損失。
下載 (31.72 KB)
2008-8-30 19:46
T-4中型坦克:
德國的PIVF、G、H、J型坦克,從1942年至1944年共提供110輛。
下載 (51.64 KB)
2008-8-30 19:46
TAS突擊炮:
德國的IIIG突擊炮(外援超級大戶),1943年11月到1944年8月間共提供108輛。
下載 (27 KB)
2008-8-30 19:46
TACAM T-60自行火炮:
使用繳獲的T-60坦克或T-60坦克底盤共改裝34輛,武器為繳獲的F-22型76.2毫米炮。
乘員:3人
戰斗全重:9噸
長5.51米,寬2.35米,高1.75米
發動機:6缸汽油機,80馬力
最大時速:40千米(公路)/20千米(越野)
最大行程:200千米(公路)/150千米(越野)
主要武器:1門76.2毫米F-22 L/51反坦克炮,彈葯基數44發
輔助武器:1挺7.92毫米ZB-53機槍
裝甲:15至25毫米
下載 (9.2 KB)
2008-8-30 19:46
TACAM R-2自行火炮:
使用R-2坦克底盤改裝ZIS-3火炮的坦克殲擊車,共改裝21輛,絕大多數損失。
乘員:3人
戰斗全重:12噸
底盤長5米,寬2.06米,高2.32米
發動機:6缸汽油機,125馬力
最大時速:30千米(公路)/15千米(越野)
最大行程:160千米(公路)/130千米(越野)
主要武器:1門76.2毫米ZIS-3 L/42反坦克炮,彈葯基數30發
輔助武器:1挺7.92毫米ZB-53機槍
裝甲:15至25毫米
下載 (30.68 KB)
2008-8-30 19:46
「Maresal」型坦克殲擊車:
Maresal即「元帥」,這是該型坦克殲擊車的昵稱,1942年12月開始開發,先後試驗過多種配備,最終決定使用原法制H-39坦克的發動機和拉長的T-60底盤,主炮是羅自製的DT-UDR反坦克炮,但最終僅有幾輛樣車被製造出來。其龜殼般的外形非常引人注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追獵者」的設計。
(M-05樣車的數據)
乘員:2人
戰斗全重:10噸
長5.8米,寬2.44米,高1.54米
發動機:汽油機,120馬力
最大時速:45千米(公路)/25千米(越野)
主要武器:1門75毫米DT-UDR反坦克炮
輔助武器:1挺7.92毫米ZB-53機槍
裝甲:10至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