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卡越野 » 移動醫療車越野

移動醫療車越野

發布時間: 2022-06-11 12:04:22

Ⅰ 機動車行駛證上的車輛類型都有哪些根據什麼劃分

根據國家有關機動車輛安全檢驗標準的規定,機動車類型可分為如下幾種:

* 大型汽車:指總質量大於4500千克,或車長大於等於6米,或乘坐人數大於等於20人的各種汽車。

* 小型汽車:指總質量在4500千克以下(含4500千克),車長在6米以下,或乘坐人員不足20人的汽車。

* 專用汽車:指專門設備且有專項用途的汽車包括掃地汽車、儀器車、郵政汽車、汽車吊車等。

* 特種車:指有特殊專門用途的緊急用車輛包括消防汽車、救護汽車、工程車搶險車、警備車、交通事故勘查車等。

* 有軌電車:指以電動機驅動,設有集電桿,行駛在軌道上的車輛。

* 無軌電車:指以電動機驅動,設有集電桿,裝有輪胎或車輪的車輛。

* 電瓶車:指以電動機驅動,以電瓶為電源的車輛。

* 三輪摩托車:指總質量在750千克以下的三個車輪的機動車。

* 二輪摩托車:指發動機氣缸工作容積大於或等於50毫升,最大設計車速超過50公里/小時的兩個車輪的機動車。

* 輕便摩托車:指發動機氣缸工作容積小於或等於50毫升,供單人乘騎,最大設計車速不超過50公里/小時的兩個車輪的機動車。

* 四輪農用運輸車:功率不大於28千瓦,載質量不大於1500千克,最大設計車速小於或等於50公里/小時的四個車輪的機動車。

* 三輪農用運輸車:功率不大於9千瓦,載質量不大於500千克,最大設計車速小於或等於40公里/小時的三個車輪的機動車。

* 大型方向盤式拖拉機:指發動機功率大於等於14.7千瓦(20馬力)的方向盤式拖拉機。

* 小型方向盤式拖拉機:指發動機功率小於14.7千瓦的方向盤式拖拉機。

* 手扶拖拉機:指用手把操縱轉向的輪式拖拉機。

* 輪式自行專用機械:指設計行駛速度在10公里/小時以上,裝有充氣輪胎,可以在道路上自行行駛的專用機械。

* 全掛車:指本身無動力,獨立承載,依靠其他車輛牽引行駛的車輛。

* 半掛車:指本身無動力,與主車共同承載依靠主車牽引行駛的車輛。

Ⅱ SEGWAY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詳細資料那有

Segway
Segway(港譯攝位車)是一種電力驅動、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個人用運輸載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種。由美國發明家狄恩·卡門(Dean Kamen)與他的DEKA研發公司(DEK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團隊發明設計,並創立賽格威責任有限公司(Segway LLC.),自2001年12月起將賽格威商業化量產銷售。雖然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劃時代的科技發明前景一片看好,但由於諸多現實因素所致,賽格威的產品並沒有在上市後獲得原本預期的回響。

2002年初, 美國發明家迪安·卡門將新發明的一種被稱為將對未來人類旅遊方式產生革命性影響的自動平衡單腳滑行設備----「Segway人類運輸機」----公諸與眾。

簡介

由於賽格威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嶄新交通工具,因此很難用傳統的分類方式定義它的種類。有人認為賽格威應該是一種雙輪版的單輪車(Unicycle),有人認為它應該是動力滑板車(Stand-up Scooter)的一種,但它是單軸雙輪設計,與雙軸雙輪的傳統滑板車有些不同。而在某些比較正式的場合(例如官方的道路法規)中,賽格威這種交通工具又被稱作「電動個人輔助機動裝置」(Electric Personal Assistive Mobility Device, EPAMD),俗稱電動代步車。

賽格威的產品名稱「Segway」起源於英文單字「Segue」,意指「流暢平順地走」,用來形容這種交通工具可以讓人們騎著在都市裡面毫無障礙地移動。

該自動平衡單腳滑行設備在未與公眾見面之前一直被稱為「活力產品(Ginger)」和「信息技術(It)」。卡門相信它有潛力縮短行程,代替汽車,改變城市觀光前景。

首先,使用者要雙腳站在由兩個輪子支撐的平板上,抓牢類似自行車的手柄。然後學會如何前後移動滑行車,以及轉動手柄來旋轉方向。該車裝有雙輪,由陀螺儀操控,其寬度不超過普通成年人的肩寬,重為80磅,電池驅動。該車在操作時不需要剎車裝置或者節流桿,當駕駛者身體前傾時,機車前進;當駕駛者身體直立時,機車停止。Segway運用動態平衡的原理,當身體移動時,動作中的重心會不斷改變,並達到平衡。就如同人體站立前傾時會失去平衡,但人體天生的平衡器官會告知大腦這一情形,並由大腦下達移動腳步的指令以維持平衡。Segway用輪子取代了腳的功能,復制了人類高精密的平衡動作。Segway使用費用低廉,移動安靜便利,其動力來源為兩組鎳氫充電電池,並配備有電子式充電系統,充滿電平均的續航力在16公里以上。有人把它稱作「塞格威人力運輸單腳滑行車」,有人稱作「Segway人類運輸機」,一些美國人和媒體統一把它簡稱為Segway。

原理

賽格威的運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穩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也就是車輛本身的自動平衡能力。以內置的精密固態陀螺儀(Solid-State Gyroscopes)來判斷車身所處的姿勢狀態,透過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處理器計算出適當的指令後,驅動馬達來做到平衡的效果。假設我們以站在車上的駕駛人與車輛的總體重心縱軸作為參考線。當這條軸往前傾斜時,賽格威車身內的內置電動馬達會產生往前的力量,一方面平衡人與車往前傾倒的扭矩,一方面產生讓車輛前進的加速度,相反的,當陀螺儀發現駕駛人的重心往後傾時,也會產生向後的力量達到平衡效果。因此,駕駛人只要改變自己身體的角度往前或往後傾,賽格威就會根據傾斜的方向前進或後退,而速度則與駕駛人身體傾斜的程度呈正比。原則上,只要賽格威有正確打開電源且能保持足夠運作的電力,車上的人就不用擔心有傾倒跌落的可能,這與一般需要靠駕駛人自己進行平衡的滑板車等交通工具大大不同。

如果以第一款賽格威產品,賽格威隨意車(Segway HT,HT是Human Transporter、人類運輸器的縮寫)為例,這輛車上裝置了五個固態陀螺儀。事實上,車輛只需要三個陀螺儀就可以完全掌控車身的前後傾與側傾程度,因此多出的兩個陀螺儀其實是用來確保行車安全的備用裝置。車輛的能量來源是兩個鎳氫(NiMH)充電電池,較後期的車款上也可以選配蓄電量更大的鋰充電電池。除了前後傾修正與前進後退外,賽格威的轉向可透過兩種不同的方式達到,其中一種是如同大部分的腳踏車類或摩托車類交通工具一般,駕駛人在車輛持續前進(或者後退,這就是只有賽格威辦得到的動作)的狀態中將自己的身體重心往左右傾斜,利用自身重量所產生、與車身縱軸垂直的分量,作為轉彎時的向心力而達到轉向的目的。除此之外駕駛人也可以扭轉賽格威的龍頭(把手)部份,使車輛左右兩個車輪產生轉速差,例如當龍頭向左轉時,右輪的轉速會比左輪快,達到向左轉的效果。必要時,賽格威甚至可以做出一輪向前一輪向後的動作,達到原地轉向的效果,因此大幅提升這種交通工具的機動性。因為這種高度的機動性,再加上玻璃纖維材料製成的車輪,其踏面面積其實不比人類的雙腳大上多少,因此理論上賽格威可以到達得了人類所能走到的大部分地方,甚至包括路邊的人行道或落差不會太大的階梯(雖然部分地區的交通法規,禁止賽格威在這類地點行駛)。

歷史

賽格威的誕生源起,最早是起因於迪恩·卡門的DEKA與美國大型醫療器材生產商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子公司獨立科技(Independence Technology)所合作開發的一種自動平衡式動力輪椅--iBOT。卡門觀察人類走路的姿勢特性,領悟到其實人類之所以可以平穩地直立行走,是因為體內靈敏的平衡器官可以精確地判斷出身體重心的改變數,透過小腦的即時反應,然後利用腿部的肌肉即時出力來平衡傾倒的態勢。所以當人類的身體前傾時,這種不自主的反應會促使人類伸出其中的一隻腳往前踩來平衡身體,所以透過這種前傾、往前踏腳、前傾、往前踏腳的動作循環,即構成了「步行」這種動作。因此卡門嘗試使用精密的陀螺儀來代替人類的前庭與耳蝸等平衡器官,以電動馬達與車輪代替人類的雙腳,發展出所謂的「動態穩定」概念,並且由嬌生獲得這種技術在醫療領域商業銷售的專利權,成立獨立科技來銷售iBOT。

有別於專門提供給殘障或老弱人士使用、價位高昂的動力輪椅,卡門進一步想到,如果將一樣的理念拿給行動正常的一般人使用未嘗不可,於是開始有了賽格威的誕生概念。1999年7月27日卡門創立了雅克羅責任有限公司(Acros LLC.),主旨是利用動態穩定技術來開發生產一種高效率、零污染的運輸工具,並且開始開發新產品,計劃代號叫作「姜」(Ginger)。

2001年2月,新的研發與製造廠在美國新罕布夏州貝福特(Bedford, New Hampshire)破土動工,並且在11月時將公司名稱改為賽格威責任有限公司,在這段期間,關於這種跨時代嶄新交通概念的消息早已傳遍各界,但卻鮮少有人知道細節。卡門在12月3日正式公開了賽格威隨意車(Segway HT)的原型車,並且聲稱它是人類史上第一輛能夠自主平衡(Self-Balancing)的運輸工具。

第一輛賽格威的預產車是在2002年1月推出。2月15日時,該公司所在地新罕布夏州通過州法案,允許賽格威這種電動個人輔助機動裝置(EPAMD)能在該州內的路旁人行道上行駛,而透過賽格威公司的到處游說,在2002年底之前,美國共有31個州通過立法,允許EPAMD能在人行道上使用。

第一輛實際量產的產品,一輛序列編號022111000001的Segway HT i167正式出廠,而這輛具有紀念價值的量產車,當然很自然地變為狄恩·卡門個人的收藏。如同產品在工業概念上的創新,賽格威在銷售上也採取很另類的作法,他們選擇了美國的網路書店--亞馬遜書店(Amazon.com)--作為他們第一個經銷商,並且在亞馬遜網站上開放前三輛量產隨意車的競標,以便籌措資金設立一個名為「科技啟發與確認」(For Inspir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IRST)的非營利基金會,鼓勵更多人投入創造發明的行列。最後,Segway HT的一號、二號與三號車分別以160,100美元、104,100美元與100,600美元的高價賣出。

2002年4月23日,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政府向賽格威采購了一批新車,使得該市成為這種新運具的第一個官方使用單位,之後陸續又有許多不同等級的官方單位跟進。而2002年11月18日時,賽格威正式在亞馬遜網站上進行預購活動,開始實際量產銷售給一般的民眾。

2003年1月16日,一家法國的私人運輸公司凱歐利(Keolis)與賽格威公司簽署協議,要在法國發展利用賽格威便利車作為大眾運輸工具的計劃。除了在法國各地的火車站、機場設置賽格威的出租服務點外,也包含了一個名為「氧氣站」(Station Oxygène)的創新計劃,這個計劃預計在全法國各大城市建立一個賽格威便利車與其他零污染交通工具的出租網路,讓旅客可以用甲地租車乙地還車、只以計時定價的方式租賃適當的交通工具,來降低人員運輸在都市地區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這也是賽格威第一次銷售到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該公司的計劃已經在2003年中時實現,第戎(Dijon)的市觀光辦公室是其第一個客戶,開始提供到當地遊玩的旅客賽格威車作為市區游覽的工具。除此之外,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Champs-Elysées)、拉德芳斯(La Défense)等行人徒步區內,也可以租到賽格威車作為徒步之外的另外一種替代。

2003年2月,隸屬美國國防部的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與賽格威簽約,將15架賽格威便利車改裝成機器人移動平台(Robotic Mobility Platforms,RMP),讓各相關研究機構作為一種穩定、低廉的機器人系統發展平台。不久之後,隸屬美國海軍、位於加州聖地牙哥的空海作戰系統司令部(Space and Naval Warfare Systems Command,SPAWAR)也跟進采購了14架RMP,並且配布給各政府與大學研究單位,作為機器人研究計劃的載台,是賽格威實際應用於軍事與科技發展上的衍生案例。

2003年10月29日,賽格威與美國大型家庭用品通路商布魯克史東(Brookstone)達成協議,成為賽格威第一個全國性的實體銷售網,期望以實際展示讓潛在消費者試期的方式,拯救賽格威在上市初期,只透過網路郵購的虛擬銷售方式而局限住的推廣狀態(賽格威原本預計新車在開始上市後的頭一年之內應可達到5到10萬輛的銷售,但結果是他們在21個月內只賣出6000輛新車)。

2004年10月11日,賽格威發表了一輛名為「半人馬號」(Segway Concept Centaur)的四輪版概念車,是第一輛四輪的賽格威車。

2004年11月16日,一個名為「時速10英里的美國」(America at 10 m.p.h.)、由愛好者組成的車隊以全程騎乘賽格威的方式,完成了從西雅圖到波士頓、橫貫美洲大陸的嘗試。

2005年3月1日,賽格威一口氣發表了三種新款的衍生車型,其中包括了賽格威越野車(Cross-Terrain,XT)與高爾夫球車(Golf Transporter,GT)的特殊用途版本。

產品系列

依照功能劃分,賽格威目前共擁有三個主要產品系列HT、XT與GT,但其中最早登場的Segway HT又依照需求差異,還更細分為多種尺碼、輸出與用途不同的系列。

Segway HT

i系列:標准型的賽格威隨意車,擁有20公里/小時左右的最高車速,新一代的版本已經可以選配儲電力較高的鋰電池,使得續航力提升到38.6公里的水準。

p系列:輕型的賽格威隨意車,雖然輸出較i系列小,但是車身尺碼更精簡重量更輕,它除了可以在較狹窄的環境中順利操作外,因為體積小,可以放進大部分車輛的行李廂中四處攜帶。

e系列:高負荷型的賽格威隨意車,不只荷重更強,車身上還設計有額外的置物盒。專屬的電子式停車腳架可以讓車子在沒人騎乘操作時,仍然保持站立的姿勢。

Segway XT:越野型的賽格威車,除了輸出動力比HT強速度更快外,還配備粗獷的越野車胎可以應付各種不平地面。不過它相對的有種缺點,就是不能在像是人行道這般的平坦場合使用。

Segway GT:高爾夫球場用的賽格威車,有較長的續航力、較高的車底距地高還有附加一個高爾夫球袋掛架,強調跟傳統的電動高爾夫球車一樣環保,但更靈活。

Segway Concept Centaur:「半人馬」是賽格威在2004年時推出的雙人座四輪版概念車,外觀上它非常像是一輛傳統的沙灘車(All-Terrain Vehicle,ATV),且的確擁有可以媲美一般沙灘車的越野能力,與比一般的賽格威快很多的車速(接近40公里/小時),但是它仍然保持了賽格威車絕對不可少的動態穩定功能,因此很輕易地就可以做出前輪離地、只靠後輪著地站立的平衡姿勢,還可以保持這姿態進行原地旋轉或加速前進、後退,與爬上落差很大的台階之類普通ATV做不到的高級動作。賽格威半人馬是一輛總體表現很令人期待的嶄新交通工具,它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賽格威並沒有實際將它量產的打算,一般消費者只能望車興嘆。

Segway RMP:賽格威的機器人移動平台原本是為了美國軍方的需要而開發出來的,但後來也開始提供商業用途的客戶采購作為進一步發展成其他機械產品的基礎平台。

推廣困難

雖然早在賽格威隨意車實際上市之前,無論是產業界、學術界還是金融投資界,都對其寄予厚望,認為這是一種劃時代、可以改變人類運輸方式的偉大創意,但實際上歷經幾年的實際觀察之後,人們卻發現賽格威並沒有如預期般受到消費者注意,事實上,甚至連攤平當初的研發投資都還有困難。

賽格威在推廣上的困難點,主要集中在價格與法規問題上。首先,由於大量使用最先進的科技來製造隨意車,每輛新車的價值都頗為高昂。縱使是最入門的p系列,售價也高達4,000美元上下(參見亞馬遜賽格威網路賣店,至於台灣地區引進的賽格威p系列,則定價為18萬新台幣,相當於3輛125cc.等級速克達摩托車的價格,更別說價格只有摩托車一半的電動腳踏車),因此如果量產技術沒有有所突破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那麼短時間之內,賽格威仍然只能保持它高收入階層消費者才使用得起的尷尬定位。

賽格威旅程再來就是,像賽格威這種過去在道路法規中從未存在過的新產品,到底應該分類在哪種等級的交通工具裡面,各地區皆有不同的認知。在美國,賽格威原本被歸類為動力腳踏車類的低輸出動力車輛,因此必須行使於標準的慢車道上,而無法普遍用於它原本開發時所鎖定的主要使用環境——人行道。為此,賽格威公司花費了非常多的力量在游說美國各州乃至於世界各國的主管機構,終於順利地讓賽格威可以行駛的范圍擴展到當初的預期,但也相對延遲了新產品概念的推廣。

但是與美國的情況相反的,在部分地區例如台灣,是以機動車輛是否領有牌照來決定能不能行駛於道路上,賽格威因為不屬於任何等級的動力車輛,因此無法合法上路。為了解決這問題,在2005年7月施行新的車輛分級制以小型輕型機車來包括所有電動代步車,但屆時掛了牌後可以行駛到車道上的賽格威是否因此失去了在人行道上移動的資格呢?這可能是造成推廣新運具最大的困擾之一。

賽格威在推廣上最後一個問題點,就是以一種前所未見的嶄新科技來說,從沒實際見過它的人,根本完全無法料想到世間有這種事物的存在——縱使他們其實真的有需求,是賽格威的潛在客戶。因此在賽格威開始銷售的前幾年,實際購買其產品的大都是消息靈通、對新事物有非高度敏銳性愛嘗鮮的買主。曾經有一項針對車主的追蹤調查顯示,大部分購買賽格威的私人買家,其實都是把它用於娛樂用途,實際上拿來通勤或作為其他運輸行為的人反而有限,這點與當初開發它的時後希望它能夠成為新運具的訴求,是互相沖突的。而且,娛樂性質的買家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失去對產品的興趣、市場很容易飽和,只有建立它的使用成為一種特定的運具模式,才有可能確保此類產品日後的穩定消費。為了解決這問題,賽格威才會選擇與大型生活百貨通路合作,與在各地舉辦現場現場試用活動來讓消費者意識到此種新交通工具的存在。如同許多新型能源或交通概念產品,例如替代能源車、混和動力車之類的,基於政策考量,政府機關往往是這類新技術的最大用戶,但卻只能提供有限的消費力,而目前賽格威也限於類似的困境之中,需要更多時間與力氣去扭轉。

Ⅲ 移動醫療車怎麼用

患者在移動醫療車上,然後醫生可以通過移動醫療車上的攝像頭看患者的情況,然後分析病情

Ⅳ 關於移動醫療車

TD-LTE「高清、移動、無線」的技術優勢,將可以幫助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通過移動高清視頻獲得清晰、快速的遠程指導,為病人把握寶貴的治療時機;社區醫生帶上移動醫療診斷設備,可隨時請大醫院大醫生進行遠程會診;社區醫療信息平台可利用手機以簡訊、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眾提供掌上醫訊、預約掛號等健康信息服務。

Ⅳ 以前和戰友玩的是那一種戰地

那個是戰地2.
這是具體介紹:
開發公司:Digital Illusions CE(EA DICE)
發行公司:Electronic Arts (美國藝電)
游戲語種:多國語言包括繁體中文
游戲平台:PC(Windows)
游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游戲(FPS)
游戲引擎:Refractor 2(改良版)
上市時間:2005.06.21(美版)/2005.06.24(歐版)
最新版本:1.41(游戲內編號為1.1.2965-797.0)
戰地風雲2(下簡稱戰地2)是戰地系列第三款在PC平台發布的正式作品。相比於前作,游戲使用了大幅改進的引擎,游戲性、物理和圖像功能上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XBox、XBox 360和PlayStation 2平台上的戰地2,全稱為戰地2:現代戰爭(Battlefield 2: Modern Combat),雖然他們擁有相近的名稱,但游戲內容不盡相同。
[編輯本段]配置要求
系統:Windows XP(亦可以在後來的Windows Vista系統上兼容運行)
處理器:奔騰4 1.7GHz 或者AMD同級別處理器
內存:512 MB
硬碟空間:2.3 GB
音效卡:支持DirectX 9.0c
顯卡:支持DirectX 9.0,且帶有128MB顯存的顯卡(顯存可與內存共享,另外不支持DirectX 9.0的Ati Radeon 8500也可進入游戲)
目前,使用支持DirectX 10的顯卡運行戰地2,並將畫面選項中的「地形」設置開到中或高,則可能會出現地面上顯現大量黑斑的顯示錯誤,這並不是硬體的問題。
[編輯本段]游戲背景
戰地2主要講述的是由於世界能源緊缺和國際關系惡化,美國、中國和中東各國之間在2007年爆發的一場的虛擬戰爭。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USMC)與中國人民解放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在中國東北地區碰撞,美國海軍陸戰隊與虛幻的中東聯盟軍(Middle Eastern Coalition,MEC)在中東波斯灣沿岸開戰。游戲中並沒有給出詳細的戰役孰輸孰贏,這也給了玩家想像的空間。
所有軍隊的配置都是現代化的武器,甚至還有尚未服役的Z-10和F-35B,不過也有已經退役的武裝,例如AK-47和已逐漸被取代的M16A2。美軍和解放軍都用的是本國研發製造的武器,而中東聯盟軍使用的主要為俄制武器。
[編輯本段]游戲規則
征服模式
USMC隊員正在搶棋戰地2的征服模式與戰地1942、戰地:越南一樣,將玩家分成兩隊並以殺敵和佔領地圖上的據點。在游戲中,旗桿代表據點的位置,而旗幟的顏色和花紋則代表控制的一方。佔領據點多的一方可以令另一方的重生次數減少。雙方一開始時有一定數量的重生點數。每當一名玩家重生,重生點數就會減少一點。玩家可以使用醫療兵的電擊器來重生重傷倒在地上的玩家以節約使用重生次數。只要該玩家能重生,重生點數則不會減少。每名重傷玩家在失救15後皆會在玩家選擇的據點重生,而此舉會 減少一點重生點數。當一方損失所有重生點數或所有據點而所有玩家皆陣亡,該方即輸掉該局游戲。
在游戲中,征服模式有交互模式(對攻)和突擊模式(攻防)兩種。交互模式中,開局雙方皆有一個據點(在大型地圖中通常是不可被佔領的)。雙方只可通過佔領更多重生點和殺敵來獲得勝利;突擊模式中,一方擁有一個不可被佔領的重生點,而另一方擁有其他大部分或全部據點。
[編輯本段]內容

士兵

三個勢力的軍服各不相同。MEC(中東聯盟軍)的軍服為褐色迷彩,PLA(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服為綠色迷彩。USMC(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服則有兩種:在中東的沙漠地圖中,USMC身著米黃色軍服;而在草木茂盛的地圖,則穿綠色迷彩(顏色比PLA略深)。
士兵分為輕甲兵和重甲兵,由你的兵種決定。前者跑的快,後者活得久。每方的輕甲兵和重甲兵的相貌都是不同的,例如美軍輕甲兵為白人,重甲兵則為黑人。

兵種及武器

本作中共有7個多樣化的兵種可以選擇,每種兵種有固定的武器和裝備,而且各有優缺點。每個兵種都有自己的特色裝飾,例如紅色貝蕾帽是PLA特種兵獨有的,而身披稻草的則是狙擊手。玩家也可以撿起已死亡玩家的裝備來切換兵種,擁有兵種的特色裝飾,但不能改變護甲的輕重以及相貌。全身裹滿稻草的狙擊手
每個兵種都有最基礎的武器:戰斗刀、手槍和手榴彈(反坦克兵、突擊兵除外)。除此,各個兵種還有不同的武器。三方使用的刀都是M9軍刀。USMC使用的手槍為義大利伯萊達M92F型手槍,MEC使用的為MP-444 Baghira,PLA則使用QSZ92式手槍。手雷只有M67式手榴彈一種型號,除了按左鍵常規扔,點擊右鍵可以蓄力。另外,特種兵和狙擊手的手槍裝有消聲器。
玩家升級軍銜後還可以選擇解鎖武器。每個兵種各有兩款解鎖武器,必須先解完一級解鎖後再解二級解鎖。解鎖武器是伺服器可以控制的,伺服器可以開啟解鎖,使得所有玩家都可以任意解鎖武器。
主武器可以在各種發彈模式切換,大多數主武器可在多連發、單發之間切換,不過部分主武器只有單發、三連發這兩種模式。
特種兵:特種兵是輕甲兵,主武器是卡賓槍(USMC使用M4,MEC使用AKS-74U,PLA使用95式短突,一級解鎖G36C,二級解鎖SCAR-L),並持有5個C4遙控炸彈。2個C4就可以炸毀地圖中任何可以被摧毀的物品。C4也可以粘在自己的突擊車上,進行自殺爆炸活動,被玩家戲稱為「神風」。
狙擊手:狙擊手是輕甲兵,使用的主武器是狙擊槍(USMC使用M24,MEC使用半自動的SVD,PLA使用半自動的88式,一級解鎖M95,唯一可以穿過直升機駕駛艙狙殺飛行員的武器,本武器同樣能擊穿固定翼飛機和重型越野載具的玻璃,二級解鎖L96A1)。狙擊手配備2個反步兵地雷,可以在敵軍步兵靠近時自動引爆。
突擊兵:突擊兵是重甲兵,主武器是突擊步槍(USMC使用M16A2,只能三連發和單發,MEC使用AK-101,PLA使用AK-47,一級解鎖G3自動步槍,二級解鎖FN2000)。突擊兵沒有手榴彈,取而代之的是槍榴彈,突擊兵一共有5個槍榴彈,拋物線弧度很大,但是對付步兵極為有效。突擊兵還有一個煙霧彈供掩護進攻、撤退用。M16A2的槍榴彈型號為M203,AK-101上的是GP30,AK-47上的為GP-25。使用G3解鎖沒有槍榴彈和煙霧彈,只有常規手雷;使用FN2000解鎖後沒有煙霧彈,由閃光彈代替。
補給兵:補給兵是重甲兵,主武器是輕機槍(USMC使用M249,MEC使用RPK-74,PLA使用95式班用機槍,一級解鎖PKM,二級解鎖MG36)。所有機槍都有過熱限制,不能夠長時間開火。補給兵還有3個補給包。手持補給包可以為周圍的隊友緩慢補給彈葯、炸彈,在這過程中補給包數量會減少。補給完成後,數量會回升。補給包也可以扔在地面上,當其它玩家(友軍敵人都算)撿起時即可一次性補滿彈葯。扔掉補給包後數量也會慢慢回升。當補給兵坐在載具中時,周圍的士兵、載具的彈葯也會得到補給。在補給的過程中,補給兵可以得到分數。
工程兵:工程兵是輕甲兵,主武器是霰彈槍(USMC使用雷明頓11-87,MEC使用自動的Saiga 12K,PLA使用98式霰彈槍,一級解鎖自動的MK3A1,二級解鎖為MP7沖鋒槍)。工程兵有最多5個地雷,敵方載具壓到扔在地面上的地雷時會立即爆炸。工程兵還有一個萬能扳手,可以修復己方載具、無人的載具以及指揮官用的特殊建築。扳手還可以拆掉埋在路面上的地雷。當工程兵坐在載具上時,任何靠近它的己方載具都可以得到修復。維修有隊友乘坐的載具和指揮官建築時可以得到分數。
醫療兵:醫療兵是輕重甲兵,主武器和突擊兵一樣,均為突擊步槍(解鎖的型號不同,一級解鎖L85A1,二級解鎖G36E,只能三連發和單發)。醫療兵還配有醫療包,用法與補給兵的補給包相同。醫療兵的電擊起搏器可以救活重傷倒地的隊友,減少重生點數的失分,並且自己也能夠一次性加戰斗分2分。電擊器亦可以用來電死靠近肉搏的敵人。
反坦克兵:反坦克兵是重甲兵,持有沖鋒槍(USMC使用MP5,MEC使用自動的PP-19,PLA使用85式微沖,一級解鎖DAO12霰彈槍,二級解鎖為P90沖鋒槍)。反坦克兵有6發激光制導火箭炮,對坦克、裝甲車可以有最多一半護甲值的殺傷,但如果擊中底部,可以立即摧毀。USMC使用掠奪者反戰車系統,MEC、PLA使用ERYX。

載具

戰地2有多種移動載具,每種載具都有1個駕駛位和若干個乘客位,只要位子上沒人,玩家就可以自由切換位置。固定載具則可以乘1人。載具車身塗裝有自己軍隊的標志,迷彩顏色和士兵相同。
坦克:坦克是陸地上的霸主,但它也要和步兵協同進攻才會取得好的效果。坦克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它的尾部、履帶以及車身與炮塔的接縫處都是致命弱點,普通的反坦克導彈可以打掉一半的護甲值,而固定式反坦克炮則能秒殺坦克。坦克可以放煙霧彈掩護逃跑。1號位控制駕駛,炮管(40發火炮)和同軸機槍(彈葯無限,但會過熱),2號位則裸露在車外,控制一挺機槍。USMC坦克為M1A2,MEC的為T-90,PLA的為98式主戰坦克。
裝甲運兵車(APC):(輪式)裝甲運兵車的最大特點是可以運最多6個人,較厚的護甲無疑增加了士兵的生存率。裝甲運輸車的護甲值約為坦克的一半。裝甲運輸車的火力足夠解決步兵,如果打得好,也可以和坦克抗衡。另外,裝甲運輸車屬於兩棲載具,可以下水。裝甲運輸車可以放煙霧彈逃跑用。1號駕駛位位控制一門小口徑火炮和數量有限的紅外製導導彈,2-6號位可以控制一挺機槍。USMC的APC型號為LAV-25,MEC的為BTR-90,PLA的為92式輪式步兵戰車。
防空車(AA):防空車是對付天上的飛機用的。防空車的裝甲和APC相當,但對地火力很差,防空炮也就打打步兵。1號駕駛位可以使用地對空追蹤導彈和一門防空炮,2號位裸露在車外,只能用自己手持的武器。USMC的型號為M2履帶式防空車,MEC的型號為通古斯卡履帶式彈炮合一系統,PLA使用的是95式防空車。
中型越野載具:越野車可以用作代步工具,它提供的裝甲保護十分有限,1發反載具可以直接爆掉它(運氣好不會當場爆炸),就連普通的機槍都可以對其造成傷害。1號位控制駕駛和喇叭;2號位控制車頂的機槍,雖然有半包圍的金屬殼保護,但仍然十分危險,很容易被狙擊手狙殺。3、4號位則坐在車內或是車尾,手持自己的武器。USMC使用的是HMMWV(H1軍用悍馬),MEC使用的是Vodnik,PLA使用的是NJ2046(車頂重機槍能對武裝直升機構成致命傷害)。
突擊車(FAV):最脆弱的載具,骨架式的結構不能給乘員提供任何保護。快是它的特點。1號位控制駕駛,2號位控制車尾/車頂的機槍,3號位控制副駕駛位的機槍。USMC的突擊車速度是最快的,但是2號位的機槍不能全形使用;PLA、MEC使用相同的突擊車,2號位的機槍可以全形使用。(車頂重機槍同中型越野載具,因此可以擊破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
直升機作特技武裝直升機:武裝直升機這種武器不需要多說了,無論是步兵還是地面載具都怕它。但是這種載具最需要兩人配合,而且極端脆弱,地面靈活移動的FAV控制的機槍可是它的死對手。用武裝直升機做特技是玩家最喜歡做的事之一。武裝直升機有熱焰彈可以有干擾紅外追蹤導彈的攻擊,而且重裝時間很快。1號位控制駕駛和8發火箭彈;2號位可以控制一挺多管機槍和TV制導導彈。TV導彈可以對任何載具一擊秒殺,技術嫻熟的話,也可以用來對付飛機。USMC使用的是AH-1Z眼鏡蛇,機動性較好;PLA使用的是WZ-10;MEC使用的則是Mi-28,不太好操作,但是2號位用的不是機槍而是有范圍攻擊可以對載具造成傷害的機炮。
運輸直升機:笨重的運輸直升機可以運6個人,偷襲敵軍大後方時十分有效。運輸機可以投放熱焰彈來干擾對空飛彈,並且其裝甲厚度達到需要3個對空導彈才能夠擊毀,而且運氣好的話,導彈會從機艙中部穿出,飛機就能毫發無損。1號位控制駕駛,2、3號位控制一挺機槍,4-6號位用自己的手持武器。USMC使用的是UH-60H,2、3號位使用的是游戲中射速最快的轉膛機槍,對付步兵十分有效;MEC使用Mi-17,PLA使用直-8,則沒有這么強的殺傷。
殲擊機:殲擊機是玩家最喜歡的載具了,很多人寧肯卧軌也要搶到它(趴在跑道上)。殲擊機是空中最靈活的載具,是奪取制空權的利器,以便戰斗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進行攻擊。殲擊機有6發對空導彈和2發對地炸彈。此外還有一挺機炮,能夠對敵軍地面載具造成傷害。殲擊機的干擾彈冷卻時間長,但它可以做出各種華麗動作規避導彈。USMC使用的殲擊機有兩種——F-18以及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靈活性差),PLA使用的是J-10戰斗機,是所有戰斗機中最靈活的,MEC使用的是Mig-29,和J-10、F-18比起來性能一般。殲擊機只有一個駕駛位,駕駛員需要控制3種武器和飛行。
戰斗轟炸機:戰斗轟炸機不如殲擊機靈活,但可以對地面載具造成更大傷害。1號位控制4個對空導彈,5個炸彈,以及機炮;2號位控制對地的追蹤導彈,同樣可以一擊秒殺敵人,而且操作簡便,缺點是鎖定需要時間,而由於有較大的初速度,很難攻擊自己正下方和後方的敵人。USMC使用的是F-15E,MEC使用的是Su-34,PLA使用的是Su-30MKK。
船:只有橡皮艇,每方都是一樣的。可做6個人,1號位控制駕駛,2號位控制一挺機槍,3-6號位控制自己手中的槍。所有船員都裸露在船外。
[編輯本段]互動
為了便於同一陣營玩家更好地分工、合作、互動,戰地2新增了小隊系統和指揮官系統。

指揮官

每方最多有一名指揮官,指揮官可以在加入小隊的頁面中申請。有多人申請指揮官時,軍銜最高的被獲准。指揮官指揮不力時,本方士兵可以發起投票彈劾指揮官。很多人為了自己當指揮官,或者看見一點不力的苗頭,就彈劾指揮官,這非常不利於穩定戰局。
指揮官的得分是全隊的平均分,勝利一方的指揮官得分雙倍。指揮官擁有實時衛星地圖,可以觀察到地圖的一角一落。指揮官還擁有己方所有人的生命條(駕駛載具的有載具護甲條),方便指揮官進行戰斗部署。
指揮官擁有五大技能:指揮官放下的UAV正在工作
掃描:可以看到全地圖所有敵人在某一時刻在地圖中的位置。掃描到敵人後即會在指揮官地圖中顯示一個無黑框的紅點。為了讓我方全體人員都收到敵軍的方位信息,指揮官必須在紅點處點擊右鍵選擇發現敵軍,這就是所謂的「報點」,也是指揮官最忙的工作。報點對於戰斗人員來說非常重要,知道了敵人的位置自然就好打了,盡管較快的報點會使得提示音重疊而造成音效過於吵鬧的結果。掃描也可以及時發現敵軍的偷襲和埋伏。
炮擊:炮擊有濺射傷害,對於步兵的威脅很大,裝甲目標需直接命中才能摧毀。炮擊有約合10秒鍾的延遲,指揮官必須提前發現問題並果斷下達炮擊命令。進攻前使用和清掃敵軍偷襲的時候用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UAV:這種無人偵察機可以持續地報告它附近敵軍的方位,並顯示在己方所有士兵的小地圖中。在戰斗密集的地方扔下它會起到不錯的效果。
補給箱:補給箱可以給所有人(包括友軍和敵人)提供彈葯補給、載具維修、醫療的服務。補給箱也可以用來砸趴著不動的敵方狙擊手。補給箱在落地前會有一段滑行距離,指揮官必須掌握好提前量,否則就會有把箱子扔到房頂、陰溝里的危險。
載具空投:這是1.3版本後新增的功能。一般的地圖空頭的是FAV,部分巷戰地圖則空投越野車。載具在落地前也有一段滑行距離。
每種功能都會有相應的建築,如果建築被敵軍摧毀,那麼指揮官就無法使用相應的功能。損壞的建築可以用補給箱或是工兵的修理器修理。每種功能也有一定的凍結時間,指揮官必須掌握好戰機,否則過早的使用某一功能,而到關鍵時間又使不上,就容易被敵人重創。
指揮官另一大職能是指揮小隊,指揮官將進攻、防守、維修、移動、布雷等指令傳達給某個小隊長,由該小隊長傳達給全隊隊員。小隊長也可以向指揮官申請補給、炮擊等。

小隊

玩家可以加入小隊或者建立小隊。每方最多有10個小隊。小隊的建立者就是小隊長,小隊長是活動的重生點,同小隊的隊員都可以在小隊長周圍重生(當小隊長乘坐的載具滿員時則不可)。因此,小隊隊員必須保護好小隊長的生命,萬一喪命也要有人來救,這在偷襲任務中是至關重要的。當小隊長離開小隊時,會按照加入小隊的次序自動選出新隊長。除了接受指揮官的命令,小隊長可以自行下達命令,也可以拒絕傳達指揮官的命令。
[編輯本段]地圖
戰地2一共有15張地圖,地圖類型從沼澤地至都市都有。每張地圖皆是美國對抗中國或中東聯盟。每張地圖皆有3種版本,分別提供給16人、32人和64人的版本。只有Wake Island 2007這張地圖例外,只提供64人的游戲模式。16、32、64人地圖,活動范圍遞增,重生點數遞增,據點數量遞增,載具數量遞增。通常在16人地圖中是沒有飛機的。不同大小的地圖適合不同人數的對戰
幾乎每張地圖都有坦克。但是伺服器方可以打開無載具的選項,使戰斗變成純步兵戰斗。
USMC、PLA對戰的地圖分別為:Dalian Plant(大連電站)、Daqing Oilfield(大慶油田)、Dragon Valley(龍谷)、Fushe Pass(福社關口)、Songhua Stalemate(松花江僵持)、Wake Island(威克島,1.03補丁新增)。
USMC、MEC對戰的地圖分別為:Gulf of Oman(阿曼海灣)、Highway Tampa(坦帕高速公路,07年6月新增)、Kubra Dam(庫巴水壩)、Mastuur City(清真寺)、Operation Clean Sweep(除草行動)、Road to Jalalabad(賈拉拉巴德之路,1.41新增)、Sharqi Peninsula(半島電視台)、Strike at Karkand(卡坎德之戰)、Zatar Wetland(乍塔沼澤)。
[編輯本段]積分
游戲中的BFHQ可以查看軍銜、獎章、數據在殺敵、中立據點、治療或補給隊友、協助殺敵和出任小隊長或指揮官等行動中,玩家可獲得分數,戰斗結束後分數會記入玩家的積分中。達到一定的積分是軍銜升級的主要條件。
在游戲中,每一個更高級的軍銜需要比前一個軍銜更多的經驗值才能提升。新玩家在游戲一開始時可以輕易隨軍銜的提升而得到新的解鎖點,但在游戲後期則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技術方可提升一級。游戲中比較高級的軍銜,只會授予一定數量的玩家。非常高級的軍銜均為臨時軍銜,在一定時間後會失效,只能重新爭取。
軍銜高低不同的兩個人同時申請指揮官,軍銜高的人會被獲准。搶指揮官職位是軍銜的主要用途。
游戲中還可以獲得虛擬獎章。一般獎章會有一個至五個條件;有些條件必須在一回合內達成,而有些條件須要玩家在游戲生涯中累積。另外游戲中共有金、銀、銅三種獎牌,分別給當局得分最高的三個人,可重復獲得。
[編輯本段]單機
盡管戰地2是以網路對戰為主的游戲,但其單機與電腦機器人作戰之薄弱仍然是一個缺憾,尤其是沒有co-op(電腦合作)模式,使得人數較少時戰地2打不精彩。1.3版本,DICE將co-op模式加入了戰地2中,彌補了這一缺憾。
[編輯本段]其它功能

游戲錄制

玩家可以透過游戲內建的戰場錄制器來錄制游戲過程,錄制檔案可透過戰地風雲2引擎播放,重播時可以切換視角(自由活動或是跟隨玩家)和加快速度。錄制的檔案可以被匯出成為AVI影片格式。戰場錄制功能可以用來拍攝游戲影片。

游戲擴展

除了引擎,模組什麼都可以改戰地2這款游戲擁有很多的非官方模組(MOD),大大提高了游戲的擴展性,游戲性可玩性,甚至提高了畫面華麗程度。戰地2除了本身好玩之外,他相當開放的架構,還支持非官方開發的模組。
MOD 並非mole的簡稱,而是modification,原意為「修改」,縮寫取前三個字母,成為MOD。顧名思義,MOD就是修改過的東西,在安裝模組之後,可以改變游戲原本內容,延伸更多的玩法,只要擁有原版游戲,就可以安裝這些免費的游戲模組。強大的模組製作團隊是戰地系列游戲最具實力的後盾,從前作都能看到令人震撼的模組規模。游戲模組在既有的游戲引擎架構下,改變游戲的內容、玩法,除了多款戰地1942、戰地:越南中的大型模組如 Fogotten Hope、Desert Combat等都已在進行戰地2模組的開發之外,也有不少全新的模組開發計劃投入。
所有的模組都是額外補充的,而不是修改原版,安裝模組後仍可以正常進行原版游戲。幾乎所有的模組都是免費的,玩家可以在製作者的網站隨意下載。
龍之覺醒模組J-14戰斗機比較著名的模組有:Allied Intent Xtended(AIX),武器載具豐富使它的特點;Forgotten Hope 2(FH2),是最精良的二戰題材模組;Pirates2(海盜),北歐海盜題材模組;Point of Existence(POE2),是東歐新戰爭的老牌模組;Project Reality(PR),把真實看在首位;Wake Of Loong(WOL,龍之覺醒),是國內最優秀的模組之一,中日對戰題材……

Ⅵ 求高性價比的醫用檢測車定製推薦

這個錦衛林醫療的定製價格一直比較合適,會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報價,也因此一直很受歡迎,當然具體的還要你親自去咨詢下。錦衛林醫療(Talent forest Medical)致力於移動醫療整體解決方案和各種醫療方艙/車、車載設備和耗材的研發、生產和服務。
根據客戶需求定製多種系列、不同規格的移動醫療產品有:車載(客改、貨改方艙等多種型號,下同)BSL-II+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車載移動CT、車載發熱門診、發熱門診、方艙醫院、疫苗運送接種方艙/車、核酸采樣方艙/車、移動葯房和診療方艙/車、正負壓留置病房方艙/車、車載正負壓DR/CT、公衛醫療車、公衛體檢車等等;此外,錦衛林還是「質康」牌化學發光儀器和試劑的國內獨家總代理和其他幾個品牌檢測設備和試劑的國內車載方艙市場的獨家總代理。
錦衛林服務性業務有:①在石家莊廠區為客戶委託生產各種移動醫療產品;②為規模性生產廠家提供設計、技術和監理等服務,由其為終端用戶生產或定製移動醫療產品。

Ⅶ 江西五十鈴官方改裝D-MAX成救護車 到底牛在哪裡

新年伊始冠狀病毒肆虐,國內也進入了全民防護的階段。社會各界給予防禦一線諸多幫助,但是不斷攀升的病例讓醫療物資依舊十分短缺。面對這種情況,國家也在盡最大可能加大相關醫療企業產量,供應前線。與此同時,汽車企業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助力醫療事業,江西五十鈴便將自家熱門車型D-MAX皮卡改裝成救護車支援一線。

疫情當前,社會各界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眾多皮卡車企紛紛捐款捐物,盡其所能地為抗擊疫情提供助力。

愛心不分大小,善舉不分先後,皮卡車企相繼加入全民防疫大軍之中,是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也將助力皮卡及汽車市場共渡難關,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我想了解移動醫療車

移動醫療車又稱「流動醫療車」是為醫療行業設計的可以滿足常規體檢、治療、應急醫療救援等功能的專用車輛,一般採用大客車等空間利用率較高的底盤改裝,車內空間雖小,功能卻很齊全。車上配裝X光機、心電超聲檢查、電測聽室、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檢查床、冰櫃、空調和紫外線消毒燈等先進醫療儀器設備。移動醫療車以其特有的靈活性大大刺激了醫療單位的需求,形成了上門醫療服務、組建醫療隊下鄉、遇有突發事件短時間建立應急醫療預案等模式。

Ⅸ 什麼叫移動醫療車

移動醫療車一般就是一輛類似房車的車子經過改裝,裡面有一些簡單的醫療設備,在馬路上轉,比如夏天時有人在南京路中暑了,正好附近有移動醫療車,就可以直接在移動醫療車上就症

Ⅹ 移動醫療車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感覺是快捷方便的救治吧

熱點內容
gmc內飾改裝白色地板 發布:2025-07-18 21:24:51 瀏覽:480
夢見開皮卡車 發布:2025-07-18 21:21:09 瀏覽:271
可以換魔鬼越野嗎 發布:2025-07-18 21:06:49 瀏覽:722
口袋妖怪閃光皮卡 發布:2025-07-18 21:04:38 瀏覽:332
大眾前衛內飾 發布:2025-07-18 20:57:45 瀏覽:576
加長賓士車價格 發布:2025-07-18 20:50:31 瀏覽:736
皮卡ct630刻字機 發布:2025-07-18 20:27:46 瀏覽:938
凌志最大越野車 發布:2025-07-18 20:26:17 瀏覽:226
力帆女士摩托車價格及圖片 發布:2025-07-18 20:01:49 瀏覽:845
大眾越野的價格 發布:2025-07-18 19:49:54 瀏覽: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