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騰飛越野賽
㈠ 甘肅越野賽遇難者家屬獲賠九十五萬,五十萬是保險,家屬拒簽,你怎麼看
前面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黃河石林景區舉辦的山坡地馬拉松比賽越野賽,慘遭惡劣天氣,導致21人不幸身亡。有遇難者家屬告知山東國際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本地取出賠償協議,賠付每名遇難者家屬95萬余元,在其中包含事故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五十萬元。因傷殘賠償金額過低,多名遇難者家屬回絕簽定。
㈡ 白銀的旅遊景點
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靖遠縣黃河流經段,距甘肅省會蘭州市130公里。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大敦煌》、《神話》、《天下糧倉》、《驚天傳奇》等電影、電視劇曾在此拍攝,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景區生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
雪山寺:位於靖遠縣永新鄉,距離白銀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遠縣城80公里。在哈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東側,形似騰飛的鳳凰聳立中央,四面山環水繞,是名貫古今的佛教聖地,因山頂積雪深厚,常年不消,遠遠望去,銀光閃爍,蔚為壯觀,有「雪嶺堆銀」的美稱,為靖遠古八景之一。
哈思山森林風景旅遊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部,距離白銀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遠縣城80公里。是集自然保護區與文物旅遊的森林公園。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靖遠縣域內第一峰。哈思山有植物29科60屬92種,葯用植物40餘種,如柴胡、志遠等;動物7目20科24種,其中林麝、猞猁、岩羊、紅腹錦雞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景區有哈思寺、太和山、雪山寺三大自然保護區,區內蒼松翠柏、飛泉流瀑,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是西北地區典型的荒漠綠州地貌。大峁槐山的東側為雪山,山頂常年積雪,素有「雪嶺堆銀」的譽稱。人文景觀有雪山寺、明長城及烽燧遺址、漢唐墓葬等。
㈢ 靖遠縣獻血最近在什麼時間
天中應該是下午3點以後去獻血最好,因為那時候~是你最放鬆,血液循環最活躍的時候! 最關鍵的就是要求抽血器材的干凈。那種獻血車的最好不要去獻啊。不安全,現在愛滋這么高發的時候,其實獻血是需要冒危險的。因為,很多愛滋的感染都是由於獻血或者輸血引起的。一定要到非常正規的地方才能獻血。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那種一次性醫療器材 獻血前天晚上的晚飯要吃得清淡,不能吃油膩辛辣的東西,晚飯過後直到第二天早上獻血前,不要吃東西,也不要喝水. 不要餓著肚子去獻血, 可進些清淡飲食,如麵包、饅頭稀飯等。 獻血中 獻血中注意事項 獻血當天應適當休息,在2-3天內不要做強烈運動,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針眼外應保持清潔。另外可適當補充點營養,吃些蛋、奶、瘦肉、豆製品、蔬菜等食物,但 不要暴飲暴食。 按規定要求進行登記填寫體檢表。 量體重、測血壓、醫師進行物理檢查。 抽少量血樣進行化驗檢查。 到休息廳等候體檢結果。 體檢合格者,刷洗好雙臂。手 臂不清潔易造成采血穿刺部位感染和血液污染,請務必認真刷洗。 消毒後,請勿接觸消毒部 位。 交驗體檢合格登記表及采血標簽,進行采血。采血穿刺前請握緊拳頭,當采血針進入靜 脈後,拳頭作握緊、放鬆動作,直到采血完畢。 采血完畢,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鍾,請不 要捻動棉球,以防皮下血腫。 獻血後到茶點室休息,領取無償獻血證和紀念章。 獻血後 1.要保護好靜脈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後不等於完全癒合。至少在24小時內不要被水浸潤。也不要被不潔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 2.個人活動要適度:獻血後當天請不要高空作業、高溫作業、駕駛車輛、體育比賽、通宵娛樂等。 3.補充營養不要過量:可以進食新鮮蔬菜瓜果、豆製品、奶製品、新鮮魚蝦肉蛋等。請不要進食過量。
㈣ 死亡越野賽背後公司員工僅22人,這個公司正規嗎
死亡越野賽背後公司員工僅22人5月22日發生在甘肅白銀的越野馬拉松事故,21人因極端天氣喪生,連續多日佔據頭條。
很快,有媒體報道稱,主辦公司甘肅晟景體育成立於2016年。據其中一名員工稱,公司員工總數為22人。自2018年以來,他們已經連續四次在事故中運行這個越野項目,2018年和2019年這個項目的中標金額約為150萬元。事故發生後,該公司有22名員工參與了一線搜救,但就越野賽事故而言,這一人數完全不夠。
就我認為,一次100多公里的馬拉松,期間還穿過多處無人區,就區區20多人工作人員,這很顯然是不夠的。總而言之,這次事故的發生與該公司脫離不了關系。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㈤ 靖遠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河流資源植被,歷史文化,外貌特徵,特色小吃
靖遠,中國西部一個文明古老的縣份,黃河上游一方生機蓬勃的土地。她處於黃土高原西北邊緣,位居甘肅省中部,山環水繞,地域遼闊,鍾靈毓秀,人文薈萃,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深厚,自古就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必經通道,成為古絲綢之路北線重鎮之一。素有「秦隴樞機」、「金城鎖鑰」之稱謂,被譽為「隴上名邑」、「黃河明珠」。
靖遠,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她猶如華夏文明搖籃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地理人文景觀,展現出不凡的氣勢,絢麗多姿,古樸典雅。追溯境內先民活動的蹤跡,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類生存繁衍,考古發現了堡子山、紅嘴子、廟窪山等多處人類生活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及石具文物。春秋戰國時期,靖遠為羌戎游牧地,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時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遺址——吳家川岩畫。戰國末期為秦國領地,秦統一中國後屬北地郡。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始置祖厲、鶉陰縣,肇啟靖遠兩千一百多年的縣級行政建制歷史。元鼎五年,漢武帝西行巡遊到達祖厲縣,臨黃河而返。南北朝時期,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部出征會師於祖厲縣,欣然置為會州。歷經隋唐宋元朝代,境內長期處於爭戰狀態,唐末陷於吐蕃,宋代先後為西夏和金朝佔領,州治多有遷徙,稱謂頻繁更易。明朝因邊防需要,於正統二年設置靖虜衛,這里成為明王朝與北元蒙古國的軍事沖突地帶。清代順治元年更名靖遠衛,雍正八1年改稱靖遠縣。此後,行政隸屬關系多有改變,但縣名沿用至今。
歷史概況
靖遠縣建置年代久遠,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隨著朝代的更替,轄域多有變遷,隸屬稱謂頻易。戰國以前,靖遠境內為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羌人和戎人所佔據,戰國末期,秦於公元前271年滅義渠戎,置北地郡,郡治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靖遠境域始劃入秦國版圖。 秦代靖遠仍屬北地郡。
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靖遠境內始置祖厲(今靖遠)、鶉陰(今白銀市平川區)二縣,屬安定郡(漢時從北地郡分置),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為靖遠縣級行政建制之開端。
東漢時期,祖厲縣治南遷,鶉陰縣改為鸇陰縣,屬武威郡。
三國時期,屬魏國武威郡。
南北朝時期,北魏置高平鎮(今寧夏固原),鸇陰縣屬之。西魏置會州,靖遠始稱會州。北周改會州為會寧防。
隋朝時期,會寧防改為會寧鎮,後改為會寧縣,屬平涼郡。 唐代初期,改會寧縣為西會州,後復為會寧縣,屬關內道。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因足食故改會州為粟州,當年復為會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會州為會寧郡,置烏蘭、會寧二縣屬之。廣德年間以後陷入吐蕃,更名汝遮。
北宋時期,西夏國曾兩度攻陷靖遠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修築會州城,置敷川縣。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改為敷文縣,屬涇原路。 南宋時期,先後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縣為保川縣。
元代,仍為會州,屬陝西行省鞏昌府。
明代初期,裁會州,於迭烈遜(今白銀市平川區)設巡檢司戍守。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裁迭烈遜巡檢司,置靖虜衛,屬陝西行省都指揮司。
清代,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靖虜衛為靖遠衛,屬鞏昌府。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靖遠衛並入隴右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靖遠衛為靖遠縣,屬鞏昌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靖遠縣改屬蘭州府。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甘肅省設七道,靖遠縣屬蘭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1961年,隸屬定西地區。1961—1963年,劃歸白銀市管轄。1964—1985年,復屬定西地區。1985年8月,白銀市恢復成立,靖遠縣復歸白銀市管轄。
靖遠,區位優越,物產豐富。她處在黃河上游古代中國游牧文明向農耕文明的過渡地帶。很久以前,境內森林遍布,水草豐茂,曾經是古人類理想的游牧場地。由於黃河穿境而過,雨水充沛,河谷兩岸大片沖積地帶土質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條件適宜早期農耕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東漢時期,靖遠地屬邊陲,戍卒守邊,實行軍墾,境內屯田成片,阡陌縱橫,成為古代農業開發較早的地區。唐代貞觀年間,因盛產穀物,倉儲殷實,改名粟州。明代設衛後,廣墾荒田,修渠引水,灌溉農業由此發端,開黃河水利之先河。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後建成興堡子川、劉川、三場塬三大高揚程電力提灌工程,黃河沿岸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相繼上馬,旱地變良田,荒漠起綠洲,靖遠成為黃河上游重要的灌溉農業區。改革開放以來,現代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蔬菜、養羊兩大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瓜果、夏雜糧、稻米等傳統產業重點開發,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農業大縣名副其實,已建成瓜果、蔬菜、水稻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地方農業名優特產品二十多個門類。靖遠不僅是甘肅省最大的優質稻米生產區,被喻為「塞上小江南」,高效設施農業使反季節蔬菜生產形成規模優勢,享有「隴原菜鄉」的譽稱,而且是甘肅省重要的羔羊肉產地和集散中心,隴上佳餚「靖遠羊羔肉」美味可口,成為飲譽西北的地方美食品牌。靖遠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金、銀、銅、鐵、錳等金屬礦藏,以及煤、石灰石、重晶石、高嶺土、石膏、石英石、沸石等非金屬礦藏,近年最新勘探發現的大型坡縷石礦,品位及蘊藏量均居世界前列。地方工業以煤炭開采為主,水泥、陶瓷、農業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獨具地域優勢。商貿流通等第三產業迅猛發展,民營經濟快速成長,昔日「旱碼頭」情景再現,已躋身甘肅省個體私營經濟十強縣行列。
地方特產
小口大棗
棗樹在中國栽培有300多年歷史。《詩·豳風·七月》雲:「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千百年來,紅棗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大棗學名(Zigyphussp),是靖遠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石門鄉小口、安韋、茨灘、壩灘、石門5村,棗園面積3000畝,目前掛果棗樹達5.1萬多株,年產大棗約70萬公斤,產值達280多萬元。小口大棗具有個頭大,肉質厚,含糖量高,維生素豐富,味美香甜等特點,系食用、葯用及滋補佳品。平均單果重15.2克,最大單果重25克,鮮棗含糖26.2%,總酸0.6%,維C484.6毫克/100克,出干率42%以上,宜制干。1991年在石家莊全國林果產品展銷會上獲金獎,專家評審鑒定評語為「甘肅保產,小口大棗,紅膠粘土,泉水澆灌,日照長,個大肉厚,馳名中外」;1997年在甘肅省林果產品展銷會上獲銀獎;1998年被評為白銀市優質農產品;2002年被農業部評定為「綠色食品」。石門鄉被白銀市列為大棗基地。小口棗是人們公認的「活維生素丸」,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同時還能治療多種疾病,有「滋補解毒,活血化淤,健脾潤肺」之功效,為百病之引。
燈籠辣椒
學名(Yargrossumly),地方名大辣子、園辣子、甜椒,為靖遠優質蔬菜之一。植株高大,稍開張,葉片厚大,生長勢強,要求光照、通風條件良好。果實扁園,縱溝較多,色澤鮮艷美觀,一般畝產6000斤左右,中心產區在糜灘、東灣、烏蘭等鄉鎮,沿河其它鄉鎮也有零星栽培。一般八月上市,十月底摘完。產品遠銷寧夏、西藏、四川、青海和甘肅各地。
哈思梨
哈思梨(Pgrussp)屬稀有珍品。因產於靖遠哈思山而得名,形如雞蛋,質細味甜,香味濃郁,核小個頭均勻,果肉水白色,剖切不易氧化,隔夜不變其色味,異於他果而著稱,歷史上曾是靖遠縣進貢品之一。梨木面積極小,易地栽植不佳。靖遠縣石門鄉小口村哈思街崖頭及小口沙河掌有小片栽植,1988調查共有老樹11株,樹齡高達80年以上。共有大小梨樹30多株,年產1500公斤左右,株產150公斤,多為禮品使用,市場銷售極少,故而「以稀為貴」。目前尚存不多,僅有28株。
鴿子魚
學名北方銅魚(Coreiusseptentronalis),鯉形目,鯉科,亞科,銅魚屬,地方俗名鴿子魚。因其形似鴿子而得名,體扁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體背古銅色。頭小,口小呈馬蹄形,具長須一對,頭長為口寬六倍左右。唇厚,下咽齒末端斜切,胸鰭末端不達腹鰭起點。肉質細嫩鮮美,骨刺少。肉嫩醇香,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被視為珍饈佳品。是黃河中特有的珍貴魚類品種,以味美肉肥著稱,主要分布在靖遠至中衛一帶的200公里的黃河河段。它鱗少身短,腹大嘴尖,被網後,隆起的脊背高懸,較大的胸鰭宛若鴿翅,遠望猶如一隻鴿子棲之網上,據志書《彩魚》載:「山岩之上鴿子最多,涉入黃河即變魚。味最美。」鴿子變魚不堪信,但鴿子魚肉,細膩白嫩,具有提氣補虛,滋陽補腎的功能,是老弱病殘者的滋補佳品,曾是歷代朝廷必不可少的「貢品」。據史料載,「民國33年,靖遠輸出鴿子魚3000隻,每隻價高300元」。古往今來,鴿子魚成為靖遠首屈一指的名優特產。在靖遠無數美妙動人的神話傳說中,「鴿子魚」的傳說聞名遐邇。
二毛裘皮
二毛裘皮系灘羔羊一月齡左右宰剝加工而成,皮板輕薄,柔韌細密,毛股緊密,花穗美觀,成明顯大波浪彎曲,俗稱「九道灣」,美觀大方,馳名中外。 靖遠是中國重要的灘羊、中衛山羊主產區,全縣羊只存欄41.9萬只。靖遠二毛裘皮、沙毛裘皮,特別是五合、北灘、高灣等地出產的二毛裘皮,細密柔軟、毛股長而彎曲,其中有「孔道環」之稱者為上品。靖遠裘皮加工歷史悠久。一千多年前靖遠先民就開始用羊皮縫制裘皮大衣(俗稱「二毛筒子」),用羊毛擀氈等生產生活用品。早期的皮革加工企業是靖遠縣白皮廠,後改名為靖遠縣裘皮廠,所生產的皮褥子深受外商歡迎。創建於1984年的白銀騰飛裘皮綜合製品廠,2002年引進國際先進裘皮加工工藝,大膽進行技術改造,裘皮加工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現擁有固定資產265.9萬元,年加工裘皮10萬多張,已開發生產二毛裘皮褥子、染色皮褥、領條、圍巾、毛皮包、裘皮服裝等10多個品種,年產值1300萬元,實現利稅390萬元,產品銷往美國、義大利、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冬果梨
學名(pgrusserotinarehd),地方名大果子,在靖遠栽培歷史長分布范圍廣,較耐旱、抗寒、適應性強,宜具灌溉條件排水良好的輕土壤上栽植。產量高,品質優,果肉細脆,果汁味甜酸適度可口,耐貯耐運,越冬性強,是靖遠縣果類的名優新產品,遠銷寧夏、內蒙等地。 據歷史記載,早在明代黃河兩岸的農民就以「園圊為業者」並形成一定規模。《甘肅通志》雲「梨花靖遠最多」。「康熙志」亦有「梨有鵝梨(冬果梨)、乳梨(牛奶頭)、雲梨、木梨、消梨、赤梨(紅冬果)」等描述。 冬果梨生、熟吃皆可,具有生吃生津解渴,熟食潤肺止咳之功效。中心產區在烏蘭、北灣、平堡、興隆、石門等鄉鎮,種植面積5000畝,總產量3000噸。
羊羔肉
靖遠羊羔肉是一種獨特的地方風味美食。其特色在於獨特的灘羊品種,獨特的生長環境,獨特的加工方法,獨特的葯膳滋補價值。靖遠縣屬黃河沖擊盆地,黃河流徑 154公里,造就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境內屈吳山、哈思山、雲台山水草豐茂,氣候涼爽,生長著柴胡、麻黃、益母、蒲公英、黃苓、桔梗、薄荷、乾草等數十種草葯,山中水流潺潺,礦物富集,羊羔日食葯草,夜飲礦泉,從而使羊肉細胞成分改變,造就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靖遠羊羔肉。 「靖遠羊羔肉」經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大學測試中心、甘農大食品工程系、甘肅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等單位檢測分析和研究證明: ① 選料獨到,安全無污染。選用 30~45日齡左右灘羊奶羔,母乳育肥,各個生產環節符合綠色食品標准要求。 ② 營養豐富,具有保健功能。蛋白質含量豐富,氨基酸生物學效價高,符合 FAO/WHO提出的人體氨基酸需要量的平衡模式;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B、B1、PP、C、D、葉酸等多種營養性元素;屬低脂型肉品,且大理石紋良好,膽固醇含量低;營養素配比合理,是集營養、滋補、保健於一體的優質肉食品。 ③ 肉質鮮嫩,味美可口。肌肉纖維細,交聯少,嫩度高;低級脂肪酸、氨基酸、含氮浸出物含量豐富,膻味輕微,香味濃郁,感官品質優異。 ④ 加工性能良好,工藝獨特。 羊羔肉產業已成為靖遠縣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羊只飼養量發展到78萬只,年出欄羔羊28餘萬只,產肉量213萬公斤,實現養羊產值8000多萬元,已基本形成一有龍頭企業,二有協會,三有基地,四有餐飲業和毛皮加工業,五有營銷組織,六有市場的產業化經營格局,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㈥ 2015中央五套直播的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 甘肅靖遠站是在靖遠哪裡
在靖遠什麼地方不清楚
我是在易直播上偶爾看到的直播預告
易直播這是一個視頻直播APP
可以進行實時直播有很多好玩的視頻
然後通過扣扣、微信、微博發送給好友
也不用擔心會佔有你過多的手機流量
然後你就可以輕松的座主播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㈦ 白銀有哪些美麗的旅遊景點
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靖遠縣黃河流經段,距甘肅省會蘭州市130公里。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07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大敦煌》、《神話》、《天下糧倉》、《驚天傳奇》等電影、電視劇曾在此拍攝,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景區生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早更新世,由於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岩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
雪山寺:位於靖遠縣永新鄉,距離白銀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遠縣城80公里。在哈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東側,形似騰飛的鳳凰聳立中央,四面山環水繞,是名貫古今的佛教聖地,因山頂積雪深厚,常年不消,遠遠望去,銀光閃爍,蔚為壯觀,有「雪嶺堆銀」的美稱,為靖遠古八景之一。
哈思山森林風景旅遊區: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部,距離白銀市140公里,距平川50公里,距靖遠縣城80公里。是集自然保護區與文物旅遊的森林公園。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靖遠縣域內第一峰。哈思山有植物29科60屬92種,葯用植物40餘種,如柴胡、志遠等;動物7目20科24種,其中林麝、猞猁、岩羊、紅腹錦雞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景區有哈思寺、太和山、雪山寺三大自然保護區,區內蒼松翠柏、飛泉流瀑,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是西北地區典型的荒漠綠州地貌。大峁槐山的東側為雪山,山頂常年積雪,素有「雪嶺堆銀」的譽稱。人文景觀有雪山寺、明長城及烽燧遺址、漢唐墓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