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論文
① 關於陽光體育的論文怎麼寫
摘要:通過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全面結合實施「陽光體
育運動」,為普通高校構建新課程教學模式,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身
體和精神的高品質的生活需求,以期更有效地為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
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據。
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學生; 體質健康;現狀分析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 a new teaching
model by know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constitution standard
and fully integ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 Sunny Sports Program " to
meet the living needs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 high physical and
spiritual qualit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omo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titution level more efficiently.
Key words:Sunny Sports Program; students; good constitutio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基金項目:廣西工學院教學科研項目(院教發(2006)30號
文)資助
2002年我國出台並試行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以下
簡稱《標准》)已於2007年4月在全國高校全面實施。2006年12
月23日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啟動了「全國億萬學生陽
光體育運動」工程,提出用3年時間使全體學生要做到每天鍛煉
1小時,至少掌握兩項日常鍛煉的運動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
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在此背景下,關注學生體
質健康水平,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對普通高校體育建設起著重要
作用。從1985年開始我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進行的4次調查顯示:
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在持續下降。與體能下降相伴隨的是青少年心
理狀況的不良趨勢,如情緒調整能力差、挫折反應不適當、心理
承受力較弱等[1-3]。為此,2007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
了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一時間由青少年
體質而引發的陽光體育問題成為熱點話題。高校作為人才的聚集
地,大學生體質下降已成為教育部門十分關注的問題。以廣西工
學院為例,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進行調查分析,實施《標准》的
同時對如何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改善學
生體質健康水平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供依據。
1. 研究對象
首先以廣西工學院學生為例對07年全體在校的07級、06級,
05級、04級學生進行體質測試,07級3376人、06級2944人、05級
2029人、04級3390人,共11739人,其中男生8563人,女生3176
人,然後對測試所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同時還對學生進行課
外體育鍛煉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情況。
2.測試結果與分析
2.1 身體形態的指標測試結果統計與分析
身高反映人體縱向發育的指標,也是最直接反映人體形態的
指標。體重是直接反映人體的骨骼、肌肉、脂肪等級內臟器官發
育狀況的指標。進行身高、體重測量能夠直接反映出我院學生生
長發育水平,評價大學生的身體勻稱程度和營養狀況。
表1 身高標准體重測試結果
營養不良 較輕體重 正常體重 超重 肥胖
年級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07 級 155 4.6 1447 42.87 1618 47.94 67 1.98 89 2.64
06 級 169 5.76 1255 42.55 1368 46.47 60 2.03 92 3.13
05 級 105 5.18 865 42.66 930 45.84 55 2.71 74 3.65
04 級 178 5.28 1476 43.55 1428 42.12 108 3.18 200 5.9
總計 607 5.17 5043 42.96 5344 45.52 290 2.47 455 3.88
表1顯示,學生營養不良和較輕體重的比率合計為48.13%,
遠遠的超過超重和肥胖者的比率。其中較低體重的現象尤為突
出,佔到總體比率的42.96%,反映出絕大部分學生的體質健康狀
況不是很好。這可能與學校地處我國南方有關,南方學生個子相
對瘦小居多,通過對公體課學生調查,總結測試結果的現象與學
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平時的膳食營養結構不合理以及不良的生活
習慣有關。
2.2 身體機能的指標測試結果統計與分析
身體機能是人體組織器官和各系統表現出的生命活動能力,
了解人體結構、機能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變化規律及特點。進行台
階測試與肺活量測量是為了推斷學生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況、肺通
氣水平,評價大學生的生理功能。
台階測量指數是一項簡易評價心血管機能水平高低的指標,
指數越大,心血管機能越好。肺活量指數是相對於體重的肺活量
數,反映肺的容積和擴張能力,能比較客觀的評價人體肺功能的
「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普通高校學生
體質健康現狀分析與對策
彭發勝 (廣西工學院體育系 545006)
首先,要善於想像與聯想。有人認為身體運動和煽情的話語
就是情感的表達,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情感的體驗和表達要依
賴演唱的想像與聯想的實現,想像與聯想會讓我們的藝術插上飛
翔的翅膀。
[3]
我們都知道,歌唱的藝術表現中,常常運用聲音的
比擬、象徵、模仿等手段,藉以引起人們的想像來表現對象。只
有把歌唱變成「下意識」的活動,把音符內化成心靈的一部分,
才能唱出獨具魅力的聲音。
其次,要盡最大努力調動直接和間接的生活體驗。獲得真實
動人的感情往往需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做支撐。我的一位學生演
唱了將近一年的《黃水謠》,一直找不到感覺,她參加高考,到
外地准備專業考試時才發現准考證沒帶,不得不到處求人、到處
打電話,第一次體會了無依無靠的感覺,她再演唱這首歌的時候
哭了,結果考官被感動了,她考了一個好成績。這個例子說明,
演唱者應該深入體驗生活,保持充沛的感情,以真為美,只有這
樣,他(她)所表達的情感才會細膩感人。
(二)個性化演唱要充分結合演唱者的自身特質
個性化的演唱,是創造性的演唱,是基於對作品充分的研究
之後而形成的演唱。這時觀念的選擇、情感的選擇、技術的選擇都
必須與歌者的自身條件、專業特長、個人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審美
個性融合。只有充分結合自身特質,才能形成獨特的演唱風格。
舉一個例子:都說王菲的聲音很特別,其實,她就是一個
能夠充分運用自己聲音特質的人,比如,她演唱《天空》時,用
鼻腔共鳴,同時帶吸氣,氣息悠長;她的運氣控製得比較舒緩,
換氣也很自然;她的咬字空靈(不咬死),所以這首歌就唱得特
別空靈和通透。在《天使》中,她唱法轉換成大量運用顫音的方
式,她的顫音像提琴中的「揉弦」,常常在拖長的尾音處運用,
使音樂更加動人心扉。而在《將愛》、《流星》等歌曲中,她又
靈活運用口腔的咬字變化,適度控制音色的強弱,顯得隨性而另
類。在《我願意》這首歌里,她獨特的個性化演唱更是體現得淋漓
盡致,她用交替使用真假聲,運用「關閉」的技術,以一種介於真
聲與氣聲中的「混聲」來演唱,同時又保持了一定的光澤感。
綜上所述,美妙的歌唱,應該是完成了從自然到不自然再到
自然的過程,將聲音技術和表現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並充滿個
性的演唱,這種效果的實現自始至終都有賴於情感的充分介入。
科學的情緒訓練,豐富的情感體驗和表達,對自身特質的發揮,
會使技術的掌握和運用事半功倍,並讓歌唱插上飛翔的翅膀,進
入全新的打動人心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劉叔成,夏之放,樓昔勇著.《美學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7.
[2]王如湘、李萍、徐競存編著.《跟我學唱歌》(美聲唱法、民族唱
法、通俗唱法)[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3]張錦華.聲樂表演教程[M].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大大 眾 文 藝
200
優劣,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表2 肺活量測試結果
優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年級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總計
07 級 1988 58.89 726 21.5 472 13.98 190 5.63 3376
06 級 1681 57.1 618 20.99 493 16.75 152 5.16 2944
05 級 1202 59.24 415 20.45 301 14.84 111 5.47 2029
04 級 1971 58.14 663 19.56 530 15.63 226 6.67 3390
總計 6842 58.28 2422 20.63 1796 15.31 679 5.78 11739
對11739名學生進行了肺活量測試,測試總成績達到優秀的
有6842名學生,占總人數比率為58.28%,達到良好的占總人數的
比率為20.26%,達到及格的占總人數的15.31%,從這一結果來
看,學生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表現為較高的水平。分析
結果一方面表明中長跑是體育鍛煉最簡便最有效的傳統鍛煉項
目,在大學體育內容中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實施,另一方面與該項
目測試制訂的評分標准相對較低有一定的關系。
表3 台階測試結果
優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總計
年級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07 級 923 27.34 1504 44.54 949 28.11 0 3376
06 級 701 23.81 1198 40.69 1045 35.5 0 2944
05 級 486 23.95 814 40.12 729 35.93 0 2029
04 級 804 23.72 1438 42.42 1148 33.86 0 3390
總計 2914 24.82 4954 42.2 3871 32.98 0 11739
從表3的測試結果分析,不及格人數為0,及格人數為
32.98%,良好人數為42.2%,優秀人數為24.82%,成績良好人數比
優秀人數多出17.38個百分點。總體而言,學生的心血管機能水
平較好。
2.3 身體素質的指標測試結果統計與分析
學生的身體狀況一定程度取決於自身的身體素質的好壞,身
體素質很大程度是由後天的體育鍛煉意識、鍛煉程度所決定。進
行立定跳遠、握力、坐位體前屈測量是對大學生的上、下肢肌肉
力量、身體協調能力與身體發育水平的和諧度的評價。
表4 握力(男生)與坐位體前屈(女生)測試結果
優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年級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總計
07 級 1727 42.27 934 27.67 835 24.73 180 5.33 3376
06 級 1259 42.77 812 27.58 732 24.86 141 4.79 2944
05 級 992 48.89 554 27.31 405 19.96 78 3.84 2029
04 級 1551 45.75 884 26.08 785 23.16 170 5.01 3390
總計 5229 44.54 3184 27.13 2757 23.49 569 4.84 11739
握力測的是男生的力量素質,坐位體前屈測的是女生的柔韌
素質。從測試結果來看,學生力量和柔韌素質比較好,測試成績
為優秀人數的比重達到了44.54%。(見表4)
表5 立定跳遠測試結果
優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年級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總計
07 級 146 4.32 650 19.25 1702 50.42 878 26.1 3376
06 級 152 5.16 630 21.4 1489 50.58 673 22.86 2944
05 級 161 7.93 565 27.85 952 46.92 351 17.3 2029
04 級 237 6.99 871 25.7 1689 49.82 393 17.49 3309
總計 696 5.93 2716 23.14 5832 49.68 2495 21.25 11739
表5是立定跳遠的測試結果,反映的是學生速度力量素質及身
體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從測試結果來看,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不
容樂觀,說明學生的力量素質及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較差。優
秀人數所佔比率僅為5.93%,良好人數比率為23.14%,及格的比率
為49.68%,不及格人數卻高達21.25%,占總人數的1/5左右。
表6 我院學生體質測試合格率05年至07年對比統計表
年份 總人數(人) 優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合格
05 年 11828 30.28% 48.88% 19.54% 1.30% 98.70%
06 年 11665 17.15% 46.88% 33.50% 2.47% 97.53%
07 年 11739 15.70% 63.97% 20.23% 0.10% 99.90%
3.結論與思考
通過監測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得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應當正
確看待測試成績,測試結果分析表明,測試結果整體良好,學生
體重、身高的指數偏低外,其他測試成績都較好,但不能過於樂
觀。首先,前述新《標准》的評分標准比舊《合格標准》有較大
的降低,其次學生營養不良和較低體重的現象較為嚴重,提高學
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及學校體育健康工作亟待加強。
從表6看,學生體質的優秀率逐年降低,良好的比率相對增
高,總的合格率都有提高,這反應了07年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對學
生體質健康的作用性,雖然測試結果還是令人滿意,但根據測試
得出的結果,結合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真正讓學生做到每天鍛
煉一小時,至少掌握兩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
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下面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為背景,高校體育發展從一切為了學生應值得思考的問題。
(1) 體育教學課程時間一般為兩年,且大多數是以每周一次
90分鍾的大課形式授課。大一、大二為必修公共體育課,大三、
大四是選修課。高校的體育教學形式比較嚴謹,體育課結構比較
單調統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體育課成績的評價是
將其運動成績、理論成績、達標成績、出勤率折算成百分數來加以
評定。由於社會就業壓力,導致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絕大多數學
生對待體育課就是為了達標,沒有形成良好體育參與的意識。
(2)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相對落後,體育活
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一直沿用體育部或體育教研室既定方向
來布置安排,這種模式的安排已遠遠不適應於當前大學生,隨著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觀已發生了深
刻的變化,以健身、娛樂、休閑、興趣為主的課外活動已逐漸成
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
(3) 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應該是高校體育發展的核心。校
園體育文化內涵的形成對拓展校園體育文化的功能、培養全面發
展的大學生,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我
國長期以來,對體育教師的價值取向和體育教師的成長始終佔主
導地位的是「運動技能專業化」,當評價學生是否上好體育課,也
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掌握了相對較高的運動技術,在一定程度
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師對學術的疏離,學術信念不堅定,學術使命
感不強,體育文化也未受到重視。這種狀況會直接影響體育課教
學的內容、方法及效果等。
4.對策
(1)學校管理部門的重視,保證充足的場地和器材,為開展陽
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提供一個前提條件。
(2)學習內容上,緊扣時尚體育,激發學生主動鍛煉。在教學
實踐中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激勵學生興趣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積
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緊扣時尚體育脈搏,把握年輕人對時尚
體育的崇尚心理,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地引入時尚
體育的內容,不斷提高課程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如公共體育課
中結合拓展運動和開設定向越野這些新興的課程內容,有效地和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活躍了體育課課堂氣氛。
(3) 以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為基礎,開展陽光體
育運動,充分發揮校園網路環境的有利條件。體育課課內、外運
用「運動處方」通過網路的平台來進行,以便使學生和教師通過
網路化對體育課的學習和體育鍛煉進行指導、管理和監控。從而
使學生達到終身體育的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旭光,周濟.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把體育作為素質
教育突破口[N].中國體育報,2006-12-25.
[2]孫延林,劉立軍,方森昌等.9~18歲青少年身體自我描述年齡特點的
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4):14-16.
[3]鄭偉.現代生活環境和方式對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負面影響
[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4):76-78.
[4] 陳曉榮,朱寶成.對我國高校體育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的思考[J].上海
體育學院學報,2003(1):91-95.
[5]倪偉.高校體育教學中隱性體育課程的作用與施教方法[J].上海體育
學院學報,2005,(3):88-91.
作者簡介:
彭發勝(1981-),男,廣西柳州市人,廣西工學院體育系助教,
廣西師范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教育理論
② 誰能提供一篇有關戶外運動的論文給我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戶外運動是青少年以親身實踐為主要形式,藉定向越野、遠足郊遊、野外生存能力訓練、體能拓展訓練及自然知識的學習與考察為主要內容,在自然環境下開展的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活動。在國外,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相當完備的戶外運動教育體系。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穩步向前推進,素質教育正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構建青少年戶外運動課程體系,對於促進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及完善和豐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構建青少年戶外運動課程的理論基礎 1.現代課程觀。新課程提出了「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的基本理念,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發展的和完整的人,這意味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將要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和方式機械陳舊的教育模式,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培養適應時代變化、富有競爭意識的一代新人。課程建設應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於是新課程不再把課程局限於「知識」、「學科」、「教學科目」等狹窄的范疇來理解,而是把課程理解為一種以人類生活經驗為內容,通過學生在生活世界中對這些內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實踐,溝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這種課程思想主要體現在學生是課程的主體,「生活世界」是課程內容的范圍,課程是學生通過反思性、創造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根本。 2.體驗教育理論。體驗教育不同於一般的經驗形成教育,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元素,一方面,它強調個體的親身經歷與自我認識;另一方面,在價值觀上,又重視人與人的理解與合作,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教育理念落實在教育行為上,就是要強調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與道德體驗。戶外運動具有外顯性和互動性的基本特徵,它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各項活動中,並通過一系列學習與交流,從中分享和感受生活,達到體驗教育的態度與行為、情感與道德的內化過程。戶外運動學習體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認識主體在觀念上把自己當作客體,使自己暫時根據客體環境、立場、觀點去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這種體驗中去獲得關於客體的信息;另一種是認識主體在實踐中把自己暫時變為現實客體,不僅站在他所研究的對象的立場和觀點去觀察和思考問題,而且直接作為客體中的一分子去生活。 3.教育生態理論。教育的生態環境是以教育為中心,對教育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起制約與調控作用的多元環境體系。人與環境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人們通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改造周圍的環境,以適應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增強自身的生存能力。戶外運動課堂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構成了一種復雜的種群關系,充滿了信息與能量的交流。然而更為重要的是,要達到課堂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構建和諧的戶外課堂生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和生動活潑地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對話與交往,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從而獲取真正平等意義上的課堂。 二、青少年戶外運動課程目標設計 課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活動的最為重要的准則,是指導課程實施的依據和進行教學評價的准繩。基於戶外運動的自然性、實踐性、互動性和綜合性特點,認為青少年戶外運動課程的總體目標應該是:挖掘青少年學生的內在潛能,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他人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健康的心理行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生存技能水平,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高和健康人格和諧發展。具體目標還應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通過戶外體驗式學習活動,轉變學校教育教學觀念,克服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功利主義和泡沫化等問題,完善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課程,延伸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使學生的學習真正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回歸生活世界。 2.通過戶外實踐和親身體驗,尋求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的有效途徑,積極營造有利於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心理健康、強健體魄的自然環境和社會氛圍,充分挖掘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身體鍛煉的課程資源,全面了解和掌握戶外運動的知識與技能。 3.通過大自然戶外舞台,在生動、活潑、愉快的開放式學習活動中,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責任心和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從思想到行動上做到「提高認識、實踐反思、行為跟進、感悟人生」,建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三、青少年戶外運動課程內容設置 新課程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課程設計力求面向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並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系,強調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和開放性。青少年戶外運動課程設置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點,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和認知水平的不同情況,突出「回歸自然生活世界」的基本特徵,圍繞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社會的關系、學生與他人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依託現代課程理論與方法,合理地把遠足郊遊、野外生存、拓展訓練等體育活動,以及「民俗文化」、「民間游戲」、「生產勞作」、「調查訪談」等內容和形式融合、提煉、加工、升華為項目內容,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和開放的課程內容體系。 1.課程內容的分類。從戶外運動的特性上,課程內容可按身體練習、技術訓練、技能訓練、心理訓練和綜合訓練等方面劃分;從戶外運動的形態上,可按熔煉團隊、陶冶情操、磨練意志、開啟智慧、凈化心靈、完善人格等方面劃分;從戶外運動的形式上,可按溝通、信任、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生存、觀賞、游戲等方面劃分。 2.內容選擇的原則。趣味性和獨特性: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和熱忱。結合本地實際,最大限度挖掘當地人力、物力、自然環境資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安全性和可靠性:所選內容的安全系數高,實施過程中有措施、有保障,能消除一切安全隱患,確保學生生命安全。 可行性和實效性:所選內容簡單易行,難易程度適宜,學生通過努力完全能夠達成目標,具有一定的推廣使用價值。 思想性和教育性:圍繞活動項目的主題和目標任務,選擇的內容要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意義,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青少年戶外運動課程評價手段 新課程強調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體現「以人為本」的主體性評價的價值取向,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信息多樣化,把質性評定和量化評價結合起來。戶外運動課程評價可以由學校、社會、指導教師和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個體和相互之間,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戶外運動過程中的表現,並以此作為評價的基礎對課程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在具體操作中,「檔案袋評定」是有效的評價方法,因此,在進行戶外運動課程價值判斷中,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檔案,使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成功經驗以及進步的喜悅。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評價包括評價的整體觀、多元化和過程性三個方面的內容。 1.評價的整體觀。一方面是將學生在戶外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主題演講、活動錄像和學習體會等,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活動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學習評價視作師生共同交流的平台,獲取大量評價信息的渠道,作為完善和修改課程的有效資源。 2.評價的多元化。評價的內容多元和形式多樣,允許學生對戶外運動課程學習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學生自己在戶外運動中所學的東西,同時盡量使用人們能理解的、直觀的方法手段來評判學生的表現。 3.評價的過程性。戶外運動的基本特徵是外顯性和動態性,學習評價要突出它的過程性,揭示學生在戶外運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戰勝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曾經努力過或者開心後得出的結論,要充分肯定其活動過程的價值所在。
③ 戶外運動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網: 分類很細 欄目很多
畢業論文:
畢業設計:
開題報告:
實習論文:
寫作指導:
④ 高一作文的定向,議論文
定向越野
周二我們去大觀山春遊,有兩個項目,一個是定向越野,還有一個是自己用柴做飯。我比較喜歡的是定向越野比賽。
到了活動地點,一開始,鮑老師把我們班分成六組,我被分在第四組。由於我們組的六個人都是在班上有名的搗蛋鬼,老師怕我們搗亂,所以,就把我們拆開分散到到其他組了。最終我被分到丁楚薇的組,那組除了我全是女生,並且鮑老師讓好幾個女生看著我,不讓我亂跑,哎呀真是好不爽啊。
說著說著比賽就開始了。我們拿著領到的指北針和地圖出發,去尋找要找的圖標。我們按照地圖上的路線,繞著一幢房子走了好幾圈,就是沒有找到附近的標記,原以為他們在耍我們,大家心裡十分生氣。後來我無意中抬起頭一看,「啊!標記就在上面!」聽到我的喊聲,全組人員立刻聚攏來,大家一下子興奮起來,原來的垂頭喪氣一掃而光,全部鬥志昂揚地繼續向前走,個個抬頭挺胸。
丁組長說:「姜春陽,你以後多抬頭看,這樣說不定能多發現幾個!」我說:「好的,問題是我們剛剛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總共就一個小時,就算我們馬上找到其餘幾個也不行,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跑著去找。」有人提議說:「我們幹嘛不分開了找呢?到時候電話聯系不就可以了?」我覺得這意見不錯,可是組長說:「不行,定向越野是考驗我們是否團結的游戲,因此我們大家必須一起行動!」於是,我們組的人都跑了起來。我們一邊跑一邊找標記,太陽很大,大家跑得汗流浹背,脫得只剩短袖。我總感覺我們走錯了路,我把地圖拿過來一看,真的走錯了,我們又急忙往回趕。這時我發現了一條小路,感覺通往終點,但路程卻要近好多。大家一致認同我的看法。因為是小路,所以山路非常崎嶇,中間還有一塊墓地。我們組的女生都很害怕,但是為了完成任務,我們還是硬著頭皮走了過去。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找到了剩下的標記。一看錶,啊!只剩一分鍾了,我想:我只找到了一個,所以我現在要為我們組再出把力。於是,我拿起圖紙一路飛奔,最後終於在規定時間內把紙送到了集合點。我們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定向越野是要靠耐心、體力和團結來完成的。如果我們沒有達到這三種要求的話我們肯定就找不到八個圖標了。我非常的喜歡這個有趣的活動。
⑤ 求一篇軍事論文,我大一軍訓後要求寫一篇軍事論文,主題是「國防在我心中」1000字。 不要太深奧了。
論文摘要:大學生國防憂惠意識是指大學生對國家國防的擔憂思慮意識,是情系祖國安危為特徵的理性思維,它並由此引發大學生個人對國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生國防憂患意識水平關繫到國家未來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我們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來增強大學生國防憂患意識。
論文關鍵詞:國防憂患意識 國防教育活動
孫子兵法雲,」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中華民族還有古訓日」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無數的歷史事實雄辯地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倘若沒有強烈的國防憂患意識,就會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國防憂患意識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尤其是未來國防建設的主力軍一大學生的國防憂患意識水平更是至關重要。國防教育活動是增強大學生國防憂患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在高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活動
一、開展各類的國防教育講座
要發揮好國防教育研究人員的作用,一方面要讓他們及時研究大學生關注現實的國防熱點,另一方面讓他們能夠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時轉化成講座內容,發揮直接的感化和引導作用。一場好的國防講座可以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國防形勢和熱點,讓學生熱血沸騰,由衷的產生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可以引導學生自覺的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激發學生強烈的國防憂患意識,積極投身到國防建設中去。
二、充分利用國防教育場所,開展參觀訪問活動
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從教育的角度來講,越直觀的教育就是越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越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因此我們要利用各類國防教育場所開展教育。
1、運用各類歷史遺址、英雄紀念館、烈士陵園和開展各種各樣的參觀活動。先輩們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國防教育資源,這其中有堅強的華夏子孫抗擊侵略、英勇獻身的史跡遺址,有西方列強侵略中華民族的歷史遺址,有日本帝國主義殘害中國人民的罪證現場,如圓明園遺址、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些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基地。這些直觀的參觀活動,既加深了他們對歷史的了解和認知,同時又很好的增強了國防憂患意識。
2、組織學生去武器館、軍事博物館、科技館等場所進行觀摩。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國防歷史上先輩們取得的輝煌業績,了解新中國國防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產生由衷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另一方面,通過直觀感受某些歷史時期屈辱的國防歷史和國防科技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也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國防憂患意識。
3、組織學生開展軍營一日等活動,組織學生參觀部隊營房,參觀最新列裝的武器裝備,和部隊官兵座談,通過軍營濃郁的氛圍感染大學生。
三、讓大學生自發組織各類國防社團
高校要鼓勵大學生自發組織各類國防社團,要利用國防社團進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同伴教育的許多時候要比自上而下開展的教育更容易讓大學生接受,同時情緒具有彌散性,通過周邊同學的相互感染,可以更好的讓大學生自覺主動的具有國防憂患意識。高校要能夠給予國防社團以場地、經費等方面的支持,最好要能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通過引導要讓各類國防教育社團在大學校園中茁壯成長。
四、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影視和戲劇作品進行教育
文化對人的影響作用是通過潛移默化的,都是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同時效果又是非常顯著和長遠,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影視和戲劇作品等軍事文化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憂患意識教育。建國後,我國產生了~大批優秀的軍事文化作品,有些作品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近年的一些軍事文化作品也深受大學生喜愛,如《亮劍》當年風靡大學校園,主人公李雲龍深入人心,對大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亮劍精神」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再如《士兵突擊》也在大學校園里掀起了熱潮,筆者所在的學校,有一些學生社團自發給自己的社團成員放映,並組織多次的專題討論,」許三多」成了許多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偶像。還有一些作品描述了國防歷史進程的重要事件,能夠增加大學生對國防歷史的直觀感受,並能由古推今,如《甲午風雲》、《走向共和》、《南京!南京!》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代表。因此國家要讓文化部門、文化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鼓勵他們創作出大學生感興趣的軍事文化作品,國家也要能夠給予政策、資金方面的支持。五、大力宣傳表彰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不僅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是國家和民族的精英和驕傲。高校可以請在國防建設各條戰線上做出貢獻的先進模範人物做報告,通過榜樣的作用發揮感召作用。現階段,可以邀請大學生入伍後又在部隊建功立業的大學生士兵典型走進大學校園現身說法,可以縮短與大學生的心理距離,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心理共鳴。
國家在宣傳表彰這些英雄人物的同時,要能給予英雄人物以物質上的優待和關心,不能讓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淚,國家優待英雄人員,能起到一個非常好的示範效果,更能激發大學生熱愛國防、獻身國防的熱情。
六、組織各類軍事體育運動
軍事體育運動包括軍事射擊、定向越野等。在高校中開展軍事體育運動既可以強健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憂患意識。毛主席就曾說過」年青人要強健其體魄,野蠻其精神」,國防體育活動就可以收到這種效果,既可以在校園里營造更濃的氛圍,也能可以以此為中心擴大國防教育效果。筆者在高校就參加過校定向越野隊組織的定向越野活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利用大眾媒體開展教育
我們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網路等對大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尤其是網路。許多大學生尤其是男生對兵器知識和戰史非常感興趣,我們要根據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出版優秀的報刊,如《艦船知識》、《軍事史林》等雜志,牢牢的抓住大學生的心。要藉助廣播、電視平台,開辟一些優秀的國防教育欄目,對國內外國防時事熱點進行評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一南軍事論壇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現在的大學生對網路的依賴程度非常高,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高校,學生的電腦擁有率已經非常高,許多宿舍都是人手一台,對於這一情況我們要因勢利導,把網路作為大學生國防憂患意識教育的新陣地,可以由政府主導建一批高質量的軍事類論壇,由專家負責,與大學生在線互動。另外針對大學生愛玩網路游戲的特點,與其大學生被不良游戲占據,不如我們用優秀游戲主動佔領大學生這一陣地。我們不佔領就會被別有用心的敵對勢力佔領。如1996年6月,日本光榮公司的《提督的決斷》游戲,歪曲日本侵華歷史,赤裸裸地宣傳軍國主義,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這一事件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訓,但同時也啟發了我們。敵對勢力可以利用游戲歪曲歷史,我們為什麼不能通過優秀的國防教育類游戲展示真實的國防歷史,設定戰爭場景,探索信息化戰爭態勢,讓大學生通過游戲潛移默化增強國防憂惠意識水平。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抓住大學生的意識形成特點,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增強大學生國防憂患意識。
⑥ 跪求···本人今年在讀研究生,社會工作專業,馬上要開題報告了,求論文的研究方向
這個范圍很寬啊,好多東西都可以寫。不過最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導師的研究方向來搞。光聽導師自己寫不下去不成,光顧自己導師沒法指導也不行。
給你一些近幾年的優秀碩士論文題目,做個參考希望可以幫你找到方向。
定向越野在我國發展的社會基礎研究
移民城市市民的文化認同問題研究
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困境及其應對
農村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社會學分析與應對
文化資本視角下城市軟實力提升研究
城市社區服務功能定位和實現對策研究
新農村建設中農民閑暇生活方式分析
經濟轉型背景下的進城務工人員社會服務研究
社會工作視角下和諧醫患關系構建
從生活世界看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
因災致殘者的社會支持研究
我國社會工作機構的本土化發展研究
家政女工依法維權的經驗研究
湘西土家族、苗族中學生營養狀況及其社會環境影響因素的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的適應與變遷研究
城市老年人家庭照顧困境研究
基於社會資本視角的小企業發展困境研究
農村公共服務變遷研究
動遷矛盾與政治信任的缺失
超越鄉土社會:大都市近郊村社共同體研究
農民工身份認同的影響因素研究
⑦ 定向運動的存在價值論文要2000字以上
哥們,2000的論文又沒懸賞不會有人幫你寫的,還是自己多查查資料吧。
給你個新聞的連接——
生活健康指南 定向越野 腦子越用越靈活
傳統的說法不斷被新的研究成果打破,比如以前普遍認為的成年人不再長出新的腦細胞。近期的研究就顯示,雖然大腦發育過程大部分是在孩童時期進行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腦細胞一到成年階段就宣告停產。
我們的大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成年後神經元細胞會繼續產生和變化。雖然其中一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別擔心!只要身心健康,衰退過程會非常的緩慢)。但是如果我們堅持運動,就可以促進腦細胞的再生!
9項運動有助於腦力升級,有助於腦細胞再生的運動最顯著的標志——充分調動肢體的有氧運動!
大腦在行使信息的接受和傳遞功能時,需要大量的氧氣。充分的有氧運動,能讓大腦接收更多的營養物質,提高大腦的記憶和思維能力。
…………………………
http://www.oacn.org/show_Knowledge.asp?NewsID=1664
⑧ 體育法規論文
新課標下學校體育法規研究的熱點與問題
~~~~各種語言論文代寫、發表、翻譯、現存論文提供~~~~
http://www..com/s?wd=www.dxf1.cn
1.問題的提出
2001年9月,我國體育健康課程的新大綱《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試行修訂版)》開始在全國實施,在部分實驗區開始試行小學的《體育課程標准》和初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實驗稿)》,2003年,普通高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正式頒布。至此基礎教育的所有學科的課程標准均已完成。新課標的核心問題是充分照顧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它是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重要舉措。
我國學校體育法規是指為了保證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保證每一個學生能夠享有接受體育教育和參加體育鍛煉的權利,而由國家教育、體育及衛生等行政部門制定,並由國務院批准發布的一系列條例、規定、辦法、實施細則等。目前我國有四百多部法律,八百多件行政法規,八千多件地方性法規。但在教育、體育方面的法律僅有7部,十多件行政法法規,立法數量明顯偏少,且層次不高。
新課程標准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採取探究型學習、自主型學習和研究型學習,那麼相應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學生體育權利、學校體育設施等問題將更為突出。因此,如何更為妥當的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更好地保護學生權利、更為完善地管理學校體育設施將成為學校體育新的熱點問題。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及相關體育法規對學校體育一些問題的界定、保障和維護存在盲點或空白。本文從法律法規與學校體育的角度入手,結合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實際,分析目前我國學生體育傷害事故處理、學生體育權利的保護、學校體育設施的管理等相關法律問題,並就這些問題探討國外現行法規現狀,借鑒其有益之處,為切實推進學校體育改革和依法治教提供參考依據。
2.學校體育法規研究的熱點與問題
2.1.學生體育傷害事故
學生體育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實施的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體育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體育教育教學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傷害後果的事故。在學校體育改革之前,體育教師主要傳授體育大綱的內容,學生可以選擇、練習的項目很少。隨著體育教育改革和體育社會化趨向的發展,新課程標准提倡:充分照顧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那麼學校體育教育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體育鍛煉、體育娛樂、體育創新、體育欣賞)和興趣的發展。由於在體育教學內容上加大了選修的比例,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學校體育運動項目的范圍也在擴大,跆拳道、武術、網球、棒球、壘球、門球、賽車、攀岩、定向越野等體育項目融進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生活。學生在充分享受著體育運動帶來快樂的同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出現了,那就是體育意外傷害事故也將增多。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學生校園傷害事故,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教育部頒布了12號令《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並於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它規定了學生傷害事故發生後學校承擔責任和不承擔責任的具體情況,並對事故處理程序、事故損害的賠償、事故責任者的處理作了具體規定。它的頒布對學校處理體育傷害事故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另外, 有關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其他法律依據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三章、《教育法》二十九條、《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教師法》第八條。與此同時,各地方也相繼出台一些關於本地區學生傷害事故的具體處理辦法:《上海市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2001年7月13日)、《杭州市中小學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2003年2月1日)、《貴陽市中小學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2003年10月22日)、《北京市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2004年1月1日)、《南寧市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程序》(2004年3月15日);《蘇州市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和處理條例》(2004年7月21日);《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2004年5月11日);《湖南省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2005年1月1日)。
國外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在處理體育傷害事故主要是藉助於體育保險。美國有各種類型的學校體育保險,這些學校體育保險對各種意外傷害事故的類型、賠償金數量,以及監督機構與辦法等都作了明確規定,這對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起保障作用。日本學校安全會為日本義務教育的學校設立了《學校災害互助保險》。學校根據該法與學校安全會簽署災害互助給付契約,並交納一定的保險金,就可以獲得《學校災害互助保險》中的各種權利。日本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上都加入了該保險,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日本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經濟賠償的後顧之憂。日本還頒布一些法規,如《日本學校安全會法》、《健康保險法》。這些法規保障了體育保險的實施,使體育保險有法可依。《法國大眾與競技體育活動的組織和促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體育團體必須告知其成員簽定人身保險合同的利益所在。該項保險在人身損害時可提供多種一次性補償」;《波蘭體育法》中規定:「體育協會或運動組織者負責提供運動者在體育活動中的安全、衛生條件和意外事故保險」。體育保險現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國家的體育保險法規均比較健全,通過法規的規定可以在制度上確保體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也可以有效地保護學校體育中學生出現體育意外傷害事故時的合法權益。另外,還有些國家在處理學生傷害事故時是求助社會保障的,如俄羅斯頒布的《俄羅斯聯邦體育運動立法原則》第三十三條規定:「由於從事有組織的體育運動而使健康受到損害的公民,有按一定手續享受充分的醫療,社會保障、生活和恢復職業能力的權利,並可得到俄聯邦體育運動基金會的補充經費」。還有一些國家設有兒童福利局,在兒童、青少年遭遇各種傷害時為他們提供直接保護和幫助,從制度上保護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
2.2.學生體育權利
學生的體育權利就是學生依照我國法律法規在有關體育的各種活動中所具有的為或不為一定行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抑制某種行為以滿足自己某種利益的能動手段,其主要內容包括受體育教育權、體育財產權、體育活動中的人身權以及對體育活動的自由選擇權。
表1 學生體育權利的主要內容
在學生體育權利的保護上,我國先後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予以保障。對學生接受體育教育權利保障有明確規定的法規有:《憲法》第四十六條、《體育法》第十七條、《教育法》第九條、《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條、《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二十條、《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三條。對學生體育權利實現的時間保障有明確規定的法規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六條、《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第八條、《關於保證中、小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通知》。對學生體育財產權(體育師資、資金、場地、器材設施等物質的)的法律保障有明確規定的法規有:《憲法》第二十一條、《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三十條、《體育法》第二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四條、《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二十、二十一條。對體育活動中的人身權的法律保障有明確規定的法規有:《教育法》第五條和第四十四條、《體育法》第二十二條、《學生衛生工作條例》第十四條。
盡管我國頒布了法律法規來保護學生體育權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國學生的體育權利還未得到充分保證或實現。我們用以下的調查數據來說明這一情況:從學校方面來看:「全國有18%的學校開不出體育課,22%的學校執行不了現行的體育教學大綱,近50%的學校難以落實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在我國農村74萬所小學、7.8萬所中學中,有19%的學生沒有得到體育教育的權利,12%的學校體育教學處於隨意狀態。從教師來看: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近40萬名體育教師的學歷合格率為75%左右,有近10萬名體育教師尚需崗位培訓。另外,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辱罵、憑個人好惡不能公平、公正評價學生、隨意剝奪學生的上課權及課外活動權等現象屢屢發生。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對自己的體育權利的認識和重視不夠,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體育課但不願意上體育課」,在教學、訓練時經常請假或投機取巧,不履行自己的體育義務,從而使自己的體育權利大打折扣。
在國外,有些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中明確了學生的體育權利,確保這一基本權利的實現。例如,《俄羅斯聯邦體育運動立法原則》第二章第十三條規定:「學校根據當地條件、學生的興趣以及國家的教育大綱和身體訓練標准,獨立決定從事體育活動的形式、手段、方法、活動項目和作業時間」、「學齡前兒童的體育教育是按照學齡前機構的教育計劃在無償組織體育課的過程中完成,每周不少於8小時」;《白俄羅斯共和國體育運動法》第三章十一條規定:「普通學校、職業技術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的體育應根據教學計劃、國家的綜合體育大綱以及衛生要求在學習日、延長學習日、課外時間實施,並貫穿整個學習期間,體育必修課不得小於8次」;《烏克蘭體育運動法》第二章第十二條規定:「體育教育以必修課的形式,在學前機構、普通學校、職業技術學校、高等學校中根據審定的教學大綱進行。中等學校的體育課每周不少於三次」、「中等學校與職業技術學校根據當地條件、學生的興趣與需要,自行決定身體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以及開設體育課的方法」;《古巴兒童和青年法》的第七章規定:「兒童和青年必須完成教育計劃中所規定的體育活動,並參加作為教育計劃組成部分的體育鍛煉」; 《法國大眾與競技體育活動的組織和促進法》對幼兒園、小學、中學和技術學校內學生的體育權利給予了保障。
2.3.學校體育設施
學校體育設施是指作為體育教學訓練、競賽、鍛煉和體育娛樂等活動之用的體育建築、場地、室外設施以及體育器材等的總稱。學校體育設施是完成學校體育教學的物質基礎,是學校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已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現實問題,其發展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校體育改革的前途。因此,學校體育設施的發展在體育的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設施的現狀如何呢?2000年有關部門對學校體育設施的配備情況進行了調查:學校體育器材的配備如要100%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小學需10~15年,中學需5~8年。2002年12月教育部門對我國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進行了調查:我國「小學體育運動場地(館)面積達標率為48.79%,普通初中體育運動場地(館)面積達標率為64.43%,普通高中體育運動場地(館)面積達標率為71.67%,體育器材配備達標率初中72.12%,高中55.2%。按國家原來規定二類學校體育設施標准,每所小學須購置1.5萬元的體育器材,初中須購置2.5萬元的體育器材,而目前小學達到0.5萬元的只佔33%,初中達到1萬元的只佔60%。而今隨著學校體育的改革,根據新課程標准「健康第一」 的指導思想和「充分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教學理念,那麼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配置數量要相應的增多,並要達到一定衛生和安全要求,從而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及其身心健康的內在需要。目前,學校體育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再加上我國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實行的行政型管理方式,極大的限制了場館設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致於現有的體育設施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政策法規是保證體育設施發展的行政措施,因此,應該了解我國現有的關於學校體育設施的政策法規情況。國家教育部根據2001年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大綱的精神,對1989年頒布的《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進行了修訂,修訂為《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和《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文件規定:「體育器材設施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是檢查、督導、評估、規范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都應重視和加強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建設和配備工作,在財力、物力上予以保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檢查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建設和配備情況,並把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建設和配備情況作為評估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三十四條規定:「各級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切實解決師資、經費、體育場地、設施問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第二十條規定:「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或者地方制訂的各類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標准,有計劃地逐步配齊。」第十條規定:「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應當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運動項目和強度應當符合學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體質健康狀況,防止發生傷害事故」;《體育法》第二十二條也規定:「學校應當按照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標准配置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
在國外,大部分國家都是通過體育法來規范體育設施的配備及標准:如《澳大利亞體育行為規則》第十五、二十條規定:「供使用的機械設施,都必須安全完好並要適合參加運動兒童的實際能力水平」、「規則、儀器設施、比賽時間計劃安排表,都應考慮到參與者的年齡、運動能力及發育狀況」;《法國大眾與競技體育活動的組織和促進法》第九章第四十條規定:「在決定興建初級學校和制定培訓預測方案時,應重視在所有教育機構的建築中設立體育教學實踐所必需的體育設施的必要性」;《秘魯體育法》第五章第六十二條規定:「在所有中小學、大學都要考慮建築體育設施」;《波蘭體育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運動設施的使用、設計、建造和更新,應符合安全和衛生的要求並方便傷殘人使用」。還有日本、德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都通過法律法規規定了體育設施的配備、管理和使用。
3.結論與建議
3.1.體育活動本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處理的法律制度仍需要不斷完善。當由家庭獨自承擔,或由學校全部賠償,或由雙方分擔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時,藉助於『體育保險』解決此類問題是一條比較切實可行的途徑。我國可以借鑒國外體育保險的經驗和做法,盡快填補中國體育保險上的空白。
3.2.學生應該通過在學校的學習,知曉公民體育權利及其基本內容。在「最充分地發展學生個性、興趣、才智和身心能力」基礎上,盡可能達到「最高標準的健康」。
3.3.盡管我國制定了不少有關學校體育設施的政策和法規,但執行力度還很不夠,難以滿足學生對體育設施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針對我國學校體育設施的實際情況,按照國家制定的各級學校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標准,爭取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配齊,並要求達到衛生和健康標准。
⑨ 體育中的道德觀的論文500字
德育與體育是學校教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觀點、信念、情感、意志品質和身體素質,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在體育活動中,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集體項目,學生都必須學會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講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和道德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合作意識和道德風尚。由此可見,新課標下,體育同思想品德教育密不可分,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通過體育教學特點的具體分析,以及對學校體育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探討,找出在體育教學中進行體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便於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鑒,只有不斷的探尋滲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德育滲透的力度,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潛移默化的滲透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既要有一般教師庄嚴的風度,又要體現出職業的特點——健康而有朝氣。通過幽默的語言和優美准確的動作技能示範,感染學生並增強學生對儀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確認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從而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
體育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因此,要注意用語文明,幽默,簡練,有較強的邏輯性和針對性,通過自身的語言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使他們養成文明用語和彼此相互尊重學習的好習慣。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教學要精益求精,並嚴格要求自己,用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知識技能,教學方法,充實自己,通過體育教學有助於把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為良好的德育奠定基礎。
二、組織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教學中可以使學生能親身感受德育的意義,樹立良好的觀念
1.建立切實可行的課堂常規。體育課堂常規,是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對師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的課堂常規應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嚴格的課堂紀律、嚴格的考勤制度和嚴格的考核制度。通過認真實施使學生接受嚴格的要求與訓練,不斷規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培學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2.課前備課。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課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備,課上必然是雜亂無章,學生沒有興趣,教學效果必然差。其中,課前場地的布置要統籌安排精心策劃,做到既美觀又便於組織教學。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有條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布置場地、器材和使用、送還器材。這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新學期開始,都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做好這項工作,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從中受到良好的勞動教育。要向學生講清楚學校各種場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時要求學生看明白有關場地、器材的標志牌上註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可通過校內、外具體事例重點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及愛護公共財物的教育。
三、結合教材特點進行教育的時機
1.通過對體育教材的理論知識學習,如飲食、營養與健康、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等知識的介紹,組織學生觀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的全運會的成功舉辦,觀看反映我國體育事業巨大成就的錄像、收聽廣播等,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勤奮學習,積極鍛煉身體的自覺性,為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奠定了基礎。
2.耐久跑教學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品質的良好時機。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多數學生缺乏艱苦的鍛煉,怕吃苦的比較多。教師要認真進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況,從嚴要求,有意識培養他們吃苦的精神,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例如在實際練習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體偶然不適;有的是體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勞就不能堅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及平時對他們的了解,在處理上應區別對待。對平時一貫認真刻苦而偶然不適的同學無需批評;對體力分配不合理的,應讓他們明白失敗的原因和如何分配體力;使其認識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頑強意志這一環節,適時滲透頑強意志品質。
3.在跳躍、障礙跑或支撐跳躍等項目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精神。在實踐中實例很多,例如,在障礙跑的教學中,融入現在比較流行的定向越野,不僅從組織和內容上改變了枯燥無味,同時還改變了由被動變主動的鍛煉,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參與精神。
4.在球類項目的教學中,結合其集體性和競爭性的特點,培養學生群體意識和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比賽結果和過程,找出差距和不足,從而提高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總之,體育教師不僅承擔著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工作,同時還承擔著學生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對抗賽和課余訓練等工作,這些課外體育工作拓寬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領域,同時提供了學生參與鍛煉的空間,可以更好地展現學生德育中的優良傳統,培養優良的生活習慣。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將課內、課外相結合,全面捕捉德育滲透的時機,加強德育滲透。根據實際及時對學生進行恰當表揚、鼓勵與批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使他們的情操與理想得到升華,真正驗證了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己修改一下吧!
⑩ 急求定向越野的論文
自己到網路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