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車皮卡
❶ 麋鹿測試是什麼它是如何測試一台車的安全性的
首先,讓我們普及“麋鹿測試”的含義!麋鹿測試不是用來測試麋鹿,而是一項國際性的車輛安全測試。這個名字來自麋鹿,主要分布在北美和北歐。雖然膽小,但很好奇。他們經常突然跳過馬路,然後做出一種特別平靜的表情。而且,這種動物經常在汽車前面經過。許多司機直接撞上了麋鹿,因為他們無法躲避。由於麋鹿突然出現在汽車前面,許多司機都感到震驚。在偏離方向並及時返回右側後,車輛直接失去控制,導致側翻或交通事故。因此,“麋鹿測試”主要是測試車輛在緊急避讓物體情況下的行駛穩定性和障礙物的緊急避讓能力。
❷ 皮卡為什麼叫皮卡
皮卡(PICK-UP)又名轎卡。顧名思義,亦轎亦卡,是一種採用轎車車頭和駕駛室,同時帶有敞開式貨車車廂的車型。其特點是既有轎車般的舒適性,又不失動力強勁,而且比轎車的載貨和適應不良路面的能力還強。最常見的皮卡車型是雙排座皮卡,這種車型是目前保有量最大,也是人們在市場上見得最多的皮卡。
發展過程:
初識「皮卡」這個名字時,很難從這個名稱中聯想到車的樣子,皮卡是英文「pick up」的音譯,這種車型源於北美,早在20世紀初就有了雛形,如今它已經發展成商用車中一個獨立的車種。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皮卡進入中國以來,主戰場一直是中小城鎮、城鄉結合部和廣大農村,在大城市的銷售幾乎接近於零,所以,對於中國車市的主要消費群體——都市人來說皮卡的概念界定和劃分上一直是比較模糊的。在此我們追根溯源到英文詞典中去了解一下它的定義。
從英文定義來看,皮卡就是專為運輸貨物而設計的四輪或六輪汽車,載重標准低於重型卡車,且不需要專門的駕駛執照。泛指那些發動機前置,前是轎車頭,後是貨車尾的小型汽車。簡言之,就是微型載貨車。這種車型一直在北美甚為流行,所以當一些州政府作出皮卡不能在部分道路通行的規定時,曾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有趣的是,在美國人的「周公解夢」字典中,夢見皮卡代表著辛勤工作(Work hard),可見皮卡作為得力的生產資料、勤懇的老黃牛形象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不過,皮卡進入中國時,卻繞了個彎,是從近鄰日本引進的。當時市場經濟還沒有建立,汽車作為重要「生產資料」,市場也沒有放開,由政府實行統一控制。皮卡以其後部獨立的長運貨箱,名正言順地作為貨車的一種登陸中國。但是,隨後,大中城市不堪道路交通的嚴重負荷紛紛出台對貨車的限行政策,皮卡廠商才頓時陷入尷尬的處境中。
而新興中國車市的SUV熱卻讓「聰明」的皮卡廠家借到了東風。過去,統計的皮卡數據絕大多數為貨廂敞開式皮卡,如今的皮卡統計數據的內容已有了很大不同,皮卡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皮卡企業幾乎無一例外的推出了不同身份的皮卡,比如「5」字頭廂式皮卡,將後貨廂全封閉,且與駕駛室分開,兼可作為多功能商務車或旅行車。更多的是以「6」字打頭的低價SUV ,這種車型是在皮卡底盤上改裝而成的一體式廂式車。它的駕駛室與貨倉相通,和皮卡是同一個底盤,只是上半身不同。
這技術的改造只是一小步,「身份」卻立刻有了巨大的變化,它宣告了皮卡的「農轉非」,從此可以繞開城市限行政策,在各大城市自由通行了。加上技術簡單,成本的優勢,使皮卡廠商可以將這樣改裝後所謂的SUV價格控制在10萬元以下。目前低價位多功能車已經形成了一個群體
奇怪名字的由來
按著美國的傳統,幾乎所有的皮卡和SUV的名字都或多或少地與西部、印第安人或牛仔有關。這大概是為了標榜一種粗獷、豪放的精神。Mojave自然也不例外。Mojave原本是美國西南部一片著名的沙漠。現代和起亞的研發機構在這里投資5000萬美元修建了一座佔地4300英畝的大規模試驗場,幾乎所有銷往美國市場的新車型在正式投產之前都要到這里經受嚴酷的考驗。
實際上,起亞的中型皮卡項目早在兩年前就已秘密啟動了,它在公司內部的代號是KCV4。車展上展出的這款Mojave概念車實際上早已超出了概念車的范疇,而更像是一款接近量產的原型車。因此,起亞也就不再提那個蹩腳的代號,而是給它起了一個美國味十足的名字,估計這款車量產之後也將沿用這個名字。
簡單的說:皮卡就是客貨兩用車!
❸ 2021年皮卡車政策
1、皮卡全國解禁
對於皮卡解禁政策可以理解為以下兩種方案:
(1)「道路解禁」, 即仍保持皮卡的貨車屬性,只是在用車過程中可以行駛到以前被禁止進入的路段而已,對於高速免費等政策依舊無法享受與乘用車一樣的許可權。
(2)「車型解禁」,即將皮卡劃分為乘用車,那麼所有道路問題自然不攻自破,則顯然是「內容大於形式」了。從之前的兩會「皮卡乘用化提案」,到最近幾次的國家會議中可以看出,皮卡目前行駛更趨向「車型解禁」, 只不過仍需大量的時間去試驗。如果一旦正式實施,皮卡將徹底劃分為乘用車行列。
2、皮卡取消15年報廢
皮卡取消15年報廢只是部分地區的新規,不過車輛無法通過年檢或行駛達到60萬公里就要報廢,但目前大部分地區依然按照15年報廢規定執行,對皮卡年審固定依然按照私家車年審規定:新車6年一審(也就是常說的皮卡6年免檢),6年內每兩年去車管所"蓋一次章";7-15年內每年檢一次;15年以後半年檢一次。
其他規定
對於自用皮卡車拉貨進入市區的,據2019年皮卡政策了解到,小型汽車載物不得超過行駛證上核定的載質量,皮卡車超長標準是裝載長度、寬度不得超出車廂,至於皮卡車裝貨限高多少,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2.5米。還有就是對於非運營性質的皮卡車拉貨,一旦交警查處將面臨扣車和罰款1-3萬元。
❹ 我們是試驗室很需一台皮卡車,怎麼寫申請才能讓老總很痛快的答應呢。(老總很摳)
拿起菜刀問老總:草! 我要個皮卡車!~
❺ 2021北京皮卡檢測場多設在限行區域,導致有車無法出門,對此你怎麼看
朝陽區9家檢測場,6家在限行區域;海淀區6家檢測場,全在限行區域;豐台區7家檢測場,6家在限行區域……隨著,皮卡車主統計發現,對照北京各區劃定的范圍,不少車主將無法就近驗車。車主自行發起的調查顯示,超9成皮卡車並非被用於載貨,而是大家遊玩出行的工具。也因此,車主認為皮卡被簡單劃入貨運車並不實際,且北京部分區此輪對限行區域的劃定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
而「京交發〔2014〕29號」文件中,不但沒有此番政策的依據,反而將黃標車和其他機動車的限行區域限定為「遠郊區縣城關鎮」這一確定范圍,目前各區的通告限行區域遠遠超過了29號文第五條規定的「城關鎮」這一范圍。
有車主稱,以房山區文件所述,一是為了道路暢通,二是為了治理污染。「《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皮卡作為輕型載貨車是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那麼只能說這個政策就是對搖號政策的一個堵漏。」
起訴書稱:「區政府在公告發布前未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也未通過網路、報紙等媒體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無公眾意見採納情況反饋機制。」
「通告若實施,極大壓縮皮卡車五環外的使用時間和空間,皮卡車主無論通勤還是出遊,不得不考慮違章通行的後果而被迫早出晚歸,有車不能開、有路不能走、有家不能回將會成為很多皮卡車主的尷尬現實,大量的皮卡車不能物盡其用,會造成投資浪費,不符合國家構建節約型社會的精神導向。」車主稱,通告有損北京作為國際都市和首善之都的包容形象,客觀上背離國家推動和促進消費建立汽車特色消費市場的初衷。
據了解,已有多名車主發起訴訟,目前案件尚未有進一步進展。
❻ 深度:納瓦拉四驅自動皮卡1.5萬公里長測之高海拔可靠性匯總
本文為新能源情報分析網聯合換個角度看車市公眾號共同推出的鄭州日產納瓦拉皮卡(搭載直列四缸2.5排量發動機+電控分時四驅系統)的買車長測系列稿件。此前先後推出廣汽三菱牌傑羅勁暢(搭載V型6缸3.0排量發動機+第1代超選四驅系統)、一汽豐田皇冠(搭載V型6缸2.5排量發動機+後輪驅動)、比亞迪全新一代唐DM(2.0T發動機+前置110千瓦驅動電機+後置180千瓦驅動電機+第5種技術狀態超級電四驅系統)長測及「3高」環境原創測試稿件。
在《深度:納瓦拉四驅自動皮卡1.5萬公里長測之技術狀態匯總》一文中,著重介紹了鄭州日產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的動力、懸架、傳動和內飾等信息並就安裝城市鋪裝路面為主打的「四件套」護板的注意事項。
在這篇評測稿件中,將對總行駛里程超1.5萬公里的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在高速公路、海拔超過4500米的318國道(海螺溝-康定)的泥沙冰雪復雜路況的通過性與電控分時四驅系統的可靠性進行重點解讀。
1、鋪裝路面的2.5排量發動機與7AT適配性及油耗:
鄭州日產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採用標準的帶有梯形車架、前帶副車架和雙A型擺臂獨立懸架、後4片鋼板彈簧+減震器+整體橋非獨立懸架結構。這就意味著在復雜路況,以及適當載荷的鋪裝路面行駛時的舒適性會表現的不錯。需要注意的是,日產在全球投放第二代皮卡開始,至國產的D21和納瓦拉皮卡,都採用4片可變截面的鋼板彈簧作為後懸架的主結構,與同時期的豐田海拉克斯普遍採用的5片鋼板彈簧相比更注重舒適性(同時犧牲了部分承載性)。
在限速100-120公里/小時的高速公路行駛,通過相對緩和的起伏路面,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的懸架相對偏軟舒適性較普遍在售的不同價位同類車型更好。
因為歸類於輕型貨車,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在車速穩定在100公里/小時,D檔模式下發動機轉速為2000轉/分。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搭載的由Jatco提供的7AT默認為第7前進。發動機轉速越低,意味著油耗越低,但是扭矩輸出也處於很少的狀態。
另外,在較為常見的鋪裝路況行駛開啟捷愛士艙空調製冷模式,發動機水溫(中央顯示屏左側柱狀表)保持在「6個標准單位」的狀態。發動機冷卻液溫度的的變化,是筆者在後續評測中特別注意的技術點。
此時的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全部載荷接近1.9噸(自重1.7噸),在鋪裝路面D擋模式急加速超越前車時,7AT自默認強行降2個檔位(7擋-5擋),發動機轉速從定速續航時的2000轉/分竄升至3000轉/分,已獲得足夠的扭矩完成快速超越前車的動作(90-100公里/小時車速區間)。
在D擋模式通過深踩油門踏板已獲得自動降兩檔,但是這台「原裝」7AT還是不太聰明,存在較大的扭矩輸出延遲的空擋。因此,筆者和同事更喜歡在鋪裝路面超越前車時提前進入手動模式,強行降低2個檔位,已獲得更及時的扭矩。
需要注意的是,在D檔模式車速100公里/小時,檔位自默認為最高的7擋。同樣保持在100公里/小時車速,進入手動換擋模式,檔位自動降至5擋,發動機轉速提升至3000轉/分。相同車速的D擋低轉速、手擋高轉速的設定,或許也是鄭州日產為平衡車速、油耗和扭矩相互矛盾而為。
穿越秦嶺隧道時車輛最高限速為80公里/小時,D擋模式可以明顯感覺動力輸出變得更孱弱,深踩油門踏板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會連續多次強制降檔獲得足夠的加速扭矩。
在D擋模式,車速保持80公里/小時(左右),發動機轉速降至1500轉/分(納瓦拉皮卡的發動機保護轉速在1100轉/分),扭矩輸出受到嚴重限制。換句話說,車速在80公里/小時的城市用車經濟區間,動力輸出在最低點,順勢油耗可能也就在7升/百公里。但是,長期低轉速運行,發動機的節流閥體、噴油嘴和進氣道產生的積碳將會顯著提升,需要通過外力和附加成本進行清除。
在接近折多山的鋪裝路面海拔頻繁在3000-4000米徘徊,「不太聰明」的D擋模式,動力輸出完全不順暢,只有在手動換擋模式用「轉速」換「動力」才有所緩解。
進入手動換擋模式2擋5000轉/分,充沛的動力得以輸出。前文提及,鄭州日產並未對外給出明確的納瓦拉系列皮卡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和扭矩的發動機轉數數據。參考同平台的鄭州日產途達(SUV版)的最大功率輸出135千瓦,發動機轉速為6000轉/分;最大輸出扭矩251牛米,發動機轉速4000轉/分,將納瓦拉皮卡發動機轉速保持在4000-5000轉/分,將使扭矩與功率處於最佳平衡狀態。
那麼問題來了,D檔模式發動機保持在1500-2000轉/分區間,車速保持在80-100公里/小時,可以獲得效率最高的狀態(行車時間與油耗相結合);但是在經常需要最大扭矩輸出的復雜路況,手動換擋模式並保持較低檔位,發動機轉速處於4000-5000轉/分,可以獲得更安全的行車狀態(轉速換扭矩)和更高的油耗表現。但是,在高海拔工況,發動機轉速的提升,意味著散熱系統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冷卻液溫度是否可以保持在合理設定范圍,就成為衡量整車綜合可靠性重要參考值了。
2、泥沙路況4H模式下的通過性表現:
保持原車狀態沒有攜帶任何脫困設備單車在318國道以測試為主的旅行,一旦進入路況較為復雜的非鋪裝裡面肯定要以4H模式行駛。一方面將陷車的幾率降低最低點,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增加行車阻力,刻意營造冷卻液處於大循環高負載散熱的狀態,獲得納瓦拉皮卡高海拔用車可靠性的極限值。
目前318國道全線都為鋪設柏油的鋪裝路面,即便因為水毀雨雪而進行臨時修整,也不會出現歲時泥沙路況。也就是說,通過性較弱的轎車和MPV車型通過都毫無壓力。但是在主路分支的小路,依舊泥沙充斥、隱藏碎石的糟糕路況。這也為越野車及皮卡進行通過性測試提供最好的場景。
在海拔超過4500米的雪山埡口,為了欣賞最純粹的風景從鋪裝路況的國道轉入泥沙的鄉間小路。D擋4H模式下,來自前驅動橋的阻力較2H模式稍許提升,但要注意轉向角度一定要盡可能的小,不給前差速器施加更多的橫向阻力。在車速30-40公里/小時,來自路面的顛簸通過懸架傳入駕駛艙,儀表台及內飾件的異響幾乎可以忽略。
鄭州日產納瓦拉(包括途達)自動擋皮卡的電控四驅系統,理論上可以在車速不超過100公里/小時進入4H模式,而進入4L模式就必須要停車並保持靜止不動時,N擋狀態掛入4L擋。在日常使用中,車速在20-40公里/小時隨時切換2H和4H模式的設定十分貼心,在對復雜路況預見性的行車時進入4H模式,提高行車安全性。
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在行車過程中,只要通過旋鈕按鈕即可進入4H擋並發出清脆的「滴」的一聲,就代表前驅動橋被接通並在組合儀表中央顯示屏中提示四驅狀態。
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前驅動橋接近角31°和26°,離地間隙為218mm,尤其後整體橋的緣故,在通過類似於炮彈坑路況時,盡可能的貼近道路行駛而避免出現「對角線」懸空需要藉助後期自行加裝差速鎖的工況。
需要提示一點的是,318國道通過不熟悉的涉水路況時盡量將車速保持平緩。如有可能還是人員提前探路,確保水坑中沒有隱藏鋒利碎石,在高速時將車胎、傳動軸、傳動半軸橡膠套及油底殼劃傷。
3、冰雪路況4L模式下的通過性表現:
在以便被碾壓成冰雪一邊保持松軟積雪的路況下,中低速行駛的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兩側輪胎受到不同附著力作用出現打滑和跑偏。4H+手動換擋模式的2擋,前後驅動橋扭矩分配比例為50:50時,前驅動輪依舊打滑(與松軟的積雪路面接觸)。鄭州日產納瓦拉(包括途達)全系皮卡,採用「前盤後鼓」制動設定,理論上ABS系統具備制動力在分配的能力,但是後驅動橋「鼓」式制動分泵被無法通過快速施加額外的制動力抑制空轉。
因此,在冰雪和積雪摻雜的復雜路況,停車-N擋-4L-手動換擋模式,扭矩被再次放大1倍,車輛輕松脫困並繼續前行。更需要注意的是,在4L模式下,前驅動橋的載荷被再次加大,根據前驅動輪摩擦力變化,而進行不同幅度的轉向動作(盡量保持方向盤自轉1周的幅度)。
先後有5台越野車和SUV車型通過這條小路冰雪覆蓋的小路,採用電控分時四驅的納瓦拉皮卡,在4H-4L檔位間切換,必然要停車進入N擋時才行。無疑,這將會損失原本寶貴的車速(慣性),一旦停車後抓地力喪失,即便進入4L擋也不要過多嘗試進行徒勞的脫困動作。在4L模式或差速鎖激活都不能進行脫困,就要藉助絞盤或防滑板等輔助措施協同其他車輛進行自救。切記,無論多牛B的越野車都有自身不能逾越的性能極限。
4、高海拔高轉速工況動力輸出的可靠性表現:
過了折多山之後,318國道變得糟糕起來(相對)。翻過一座高海拔雪山埡口後,很容易出現因為雨雪導致不同規模泥石流引發的斷路。在經過斷路修路單邊放行後,每台車都要在極短時間抓緊通過。搭載直列四缸2.5排量自然進氣發動機的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在高海拔環境使用,明顯感受到動力衰減,即便手動換擋模式也要將發動機轉速拉到5000轉/分,才可以獲得較為正常的動力表現。
發動機通過頻繁高轉速獲得更充沛的動力,油耗增加的同時,散熱器系統運行穩定至關重要。在行駛一段時間,妖夢處於修路等待放行間隙,將動力艙蓋開啟進行主動散熱也是一種好的行車習慣。同時,可以目測發動機本體及各個管路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等故障前兆。
在高速行駛3-4小時候,不要立刻熄火停車,而是以「怠速」模式停車進行自然散熱,尤其針對帶有渦輪增壓系統的車型。
如上圖所示,散熱器後端補液壺蓋和緊挨著進氣道諧振腔體,都存在冷卻液噴射出並受熱的痕跡。
紅色箭頭:從補液壺蓋溢出的冷卻液
綠色箭頭:噴射到諧振腔體受高溫炙烤的冷卻液痕跡
在高海拔地區因為氧氣含量的變化壓力與平原地區不同。這表明,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的發動機長期高轉速適用,冷卻液在散熱器及循環管路內的承受更大的壓力。好在,補液壺內存放的冷卻液還處於最高端和最低端中央(熱車狀態),且行車電腦顯示的水溫(柱狀表)一直處於「6個標准單位」的狀態(水溫正常)。
在高海拔環境下,要在冷車和熱車工況分別檢查冷卻液再補液壺內的液面差,以此來判斷冷卻時是自然消耗,還是因為存在跑冒滴漏亦或缸墊密封失效異常消耗。
在檢查補液壺內冷卻液是否消耗異常同時,還要做觀察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主散熱器、冷凝器、自動變速器和轉向助力泵共用的第3組散熱器表面清潔狀態。一般在高速行駛中動力艙前部進氣格柵處於「迎風」面,有助於被動散熱。但是過多雜物覆蓋在這幾組散熱器表面影響冷卻效率,也會導致高溫。
在上一篇文章就指出,換裝的都市型「四件套」輕質護板前端和兩側都被泥沙碎石沖擊,幸好沒有對油底殼、轉向機和驅動橋造成損壞。行駛1.5萬公里後,更換了用於都市行駛輕量化護板的納瓦拉前驅動橋下端,被泥沙碎石等異物塞滿並導致護板前端和兩側變形。
筆者有話說:
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配置,需要藉助外力才能改善的乘坐舒適性,是完全不能迴避的硬傷。偏軟的懸架、較大的行程,和各分系統結合的緊密度,在復雜路況行駛降低雜音的根本。QR25系列自然進氣發動機是納瓦拉皮卡超越同類車型最大亮點。日常使用中,由Jatco提供的7AT可以承受251牛米的沖擊。然而在手動換擋模式+發動機高轉速適用工況,是否會對壽命產生縮短不好判斷。電控分時四驅系統切換成功率,是目前在售同類車型少有的特性。
在這次高海拔318國道長測期間,納瓦拉皮卡自動四驅版在低海拔環境加滿一箱油,續航里程「表顯」884公里,實際用車續航里程也可以輕松突破700公里,基本上達到百公里油耗10升油的水平。
難得的是,在全部長測期間,納瓦拉的冷卻液沒有明顯減少。即便在最後高海拔高轉速低車速狀態使用,冷卻系統的溫度依舊保持在「6個標准單位」的狀態。發動機、變速器、分動器、前後驅動橋以及諸多密封系統沒有任何滲漏,這也體現了鄭州日產納瓦拉原本就應該具備具備高可靠性和耐用性。
新能源情報分析網評測組出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緊急避障哪家強國產皮卡「麋鹿測試」成績公布
前不久,歷經數月的2020中國皮卡年度車型評選結果揭曉,大獎出爐後,不少皮卡車主對客觀測試的結果非常關心,畢竟是中國汽研工程師團隊用專業儀器實打實測出來的,對消費者購車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因此,中國皮卡網最近陸續公布了一些皮卡車主極為關注的數據,前幾天,起步加速、超車加速的成績已經揭曉,感興趣的車友可點擊《看看哪款皮卡加速最棒》進一步了解。今天要公布的是「緊急避障」性能測試的結果。
接下來,中國皮卡網還將公布油耗、噪音、制動等數據的排行榜,敬請關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2021皮卡車政策
法律分析:對於皮卡解禁政策可以理解為以下兩種方案:
(1)道路解禁, 即仍保持皮卡的貨車屬性,只是在用車過程中可以行駛到以前被禁止進入的路段而已,對於高速免費等政策依舊無法享受與乘用車一樣的許可權。
(2)車型解禁,即將皮卡劃分為乘用車,那麼所有道路問題自然不攻自破,則顯然是內容大於形式了。從之前的兩會皮卡乘用化提案,到最近幾次的國家會議中可以看出,皮卡目前行駛更趨向車型解禁, 只不過仍需大量的時間去試驗。如果一旦正式實施,皮卡將徹底劃分為乘用車行列。
2、皮卡取消15年報廢
皮卡取消15年報廢只是部分地區的新規,不過車輛無法通過年檢或行駛達到60萬公里就要報廢,但目前大部分地區依然按照15年報廢規定執行,對皮卡年審固定依然按照私家車年審規定:新車6年一審(也就是常說的皮卡6年免檢),6年內每兩年去車管所蓋一次章;7-15年內每年檢一次;15年以後半年檢一次。
法律依據:《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徵求意見稿)》,該意見稿出台了多項關於汽車利好的規定,並對放開皮卡進城限製做出了進一步說明。《意見稿》指出,為了充分發揮皮卡客貨車兩用功能,加快取消皮卡進城限制,擴大皮卡進城試點地區范圍,將皮卡進城試點范圍從河北等6省,擴大到市場需求旺盛的地區,到2020年底前,地級及以下城市全部取消皮卡進城限制,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基本已經完成皮卡的解禁。
❾ 皮卡車限行規定2021
❿ 皮卡新政策2021
皮卡新政策2021如下:
1、皮卡全國解禁,對於皮卡解禁政策可以理解為以下兩種方案:
(1)「道路解禁」, 即仍保持皮卡的貨車屬性,只是在用車過程中可以行駛到以前被禁止進入的路段而已,對於高速免費等政策依舊無法享受與乘用車一樣的許可權;
(2)車型解禁,即將皮卡劃分為乘用車,那麼所有道路問題自然不攻自破,則顯然是「內容大於形式」了。從之前的兩會皮卡乘用化提案,到最近幾次的國家會議中可以看出,皮卡目前行駛更趨向車型解禁, 只不過仍需大量的時間去試驗。如果一旦正式實施,皮卡將徹底劃分為乘用車行列。
2、皮卡取消15年報廢,只是部分地區的新規,不過車輛無法通過年檢或行駛達到60萬公里就要報廢,但目前大部分地區依然按照15年報廢規定執行,對皮卡年審固定依然按照私家車年審規定:新車6年一審,6年內每兩年去車管所蓋一次章;7-15年內每年檢一次;15年以後半年檢一次;
3、北京皮卡面臨更嚴格限行,北京市昌平、延慶、門頭溝、房山、石景山、海淀等六區相繼發布輕型貨車限行措施,加上此前已經制定相關限行措施的大興區和通州區。從明年起,皮卡車等輕型貨車,在北京六環以內將受到非常嚴格的限行約束;
4、皮卡車不用貼反光條,以往皮卡一直受到政策限制,不僅普通貨車歸為一類,還要在車身噴字、貼反光條,無疑是一項毀容政策。但2018年1月1日其,「多用途貨車」皮卡再也不用往車身上貼反光條,更不用在門板處噴塗核載標識;
5、皮卡合法改裝,目前皮卡車主改裝大多傾向加裝後蓋或者皮卡後箱改裝成卧鋪,其實改裝過程變更了車輛結構就需要到車管所備案。對於出廠直接帶後蓋的皮卡就不需要備案,另外皮卡車加裝平蓋是不需要到車管所備案的,皮卡加高蓋則需到車管所備案,否則都是不能通過年審的,一旦被交警抓到就要罰款並勒令整改。
皮卡是一種駕駛室後方設有無車頂貨箱,貨箱側板與駕駛室連為一體的輕型載貨汽車。是前面像轎車,後面帶貨箱的客貨兩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
第十九條 車輛管理所應對持證人按以下期限進行審驗,審驗時進行身體檢查,審核違章、事故是否處理結束。對審驗合格的,在駕駛證上按規定格式簽章或記載。持未記載審驗合格的駕駛證不具備駕駛資格。
(一)對持有準駕車型A、B、N、P駕駛證的、持有準駕車型C駕駛證從事營業性運輸的和年齡超過60周歲的,每年審驗1次;
(二)對持有其他准駕車型駕駛證的,2年審驗1次,免身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