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何時才能走進百姓生活
Ⅰ 中國需要多少年才能普及電動汽車
目前電動汽車已經是在國內大規模普及了,計劃在2020年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到2025年電動汽車佔比將達到30%以上。供參考。
Ⅱ 什麼時候電動汽車可以走進普通百姓的家
現在電動汽車相應配套的充電站還沒有推廣建設,國家電網對電動汽車也正在研究階段,目前更多的是示範,杭州地區已經建有示範性的電動汽車充電站,目前很多地方的公交車採用的是混合動力,純電動的還是比較少的。
現在關於電動汽車的研究十分熱,各方都希望佔領市場先機。個人認為只有國家政策更有力的支持,電動汽車才會更快的推廣。
要走進普通百姓家可能還要比較長的時間(五年?真不好說...),畢竟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還是不多的。但是,對於一些公共性機構和電力單位,電動汽車未來兩三年應該會有一定數量的配套。(個人看法)
Ⅲ 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能普及
你好:我國雖然沒有明確宣布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但是已經有許多車企積極響應國家節能環保的號召,紛紛宣布停止生產燃油車的時間,其中北汽宣布,將在2020年停止生產燃油車,長安也將在2025年停止生產燃油車。這兩大國企為各大自主廠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值得鼓勵。所以,綜合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數據和國內新能源汽車良好的成長的環境,估計新能源汽車最早將會在2025年在我國普及,也就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當年乘用車總銷量的50%左右。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Ⅳ 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那現在正在普及中,因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較充分的驗證,並在持續驗證中;而且它是像純電動過渡的一個更加穩妥和經濟的驅動形式,因此我認為是在未來幾年內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種形式。舉個數據的例子:
我認為目前還有些問題尚待解決,比如續航里程,充電的方便程度,充電的速度、電池安全性等,哪一個環節都沒有做到能夠和燃油車分庭抗禮。所以,什麼時候普及,取決於它的核心部件什麼時候足夠成熟和安全。我認為目前阻礙純電動車普及的瓶頸,主要責任都出在電池系統上!
電動車核心就是電池、電機、電控。
綜上,關鍵就看電池啥時候能搞定,搞定電池的一系列問題(續航啊、安全啊、充電啊),那純電動車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別太過於樂觀和理想化,我們現在國產所謂的新能源車都是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電動 汽車 ,它的技術含量雖然標榜三電合一,但實際上和以前的電瓶車來說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無非是電池和控制器更加先進一些。再放眼5-10年量產電池技術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飛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並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頸。
城市的電力供應是否能滿足純電動 汽車 的普及?能否支撐每個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電量需求?沒有科學、長遠、系統的規劃發展,而通過臆想定出燃油車退市的時間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這就像我們國內的很多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完工時間並不是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制定,而是以某個大事件的發生或管理者人為的意志為完工的時間點一樣。
今天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電動 汽車 )只是虛假的繁榮,是通過政府補貼和對已經非常環保、成熟的燃油車進行限制而得來的。有人覺得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會全面爆發,但我並沒這么樂觀,現在很多電動 汽車 從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續航無非都是增加電池數量,獲得政府補貼為目的,根本不是電池技術的提升 ,5-6年後我們可能未必迎來穩定、安全、可靠續航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電池技術,但現有蜂擁而上馬的技術不成熟的電動 汽車 的電池普遍會壽終正寢,將會給電池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要知道到今天我們連垃圾分類還都做的相當不理想,所以如果電池不能妥善處理,那將不是比燃油車污染更大的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斷子絕孫的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不斷透支環境發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報應。
提前報廢掉燃油車似乎排氣管少排點尾氣,但報廢一輛 汽車 產生的污染和生產一輛難於處理、壽命有限的電池車所對環境的影響往往被我們心安理得的忽略了,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難戰勝靈魂的。現在全球的氣候異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止步於對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車 主要兩個發展方向,電動,氫燃料。
過去我國 汽車 行業里,大家經常引用德國、丹麥一些國家的禁售燃油車倒計時,強調2035年是一個大關,工信部之前也有強硬的聲音,表示中國也將制訂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但過了幾年多時間,仍沒有具體的方案。
現在來看,政策還不夠明朗。我個人認為,新能源 汽車 的普及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嚴有松。
嚴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動公務用車、公共交通、商用貨運、特種車輛、特殊區域,加快強制更新為新能源車。例如港口,機場,封閉的廠區,裡面的車輛都是僅在本區域內進行作業的車輛,具備良好的充電環境和充電時間,為什麼不用新能源車輛呢?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就注意到,幾次乘坐的擺渡車仍為燃油車,排放大量的尾氣,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尾氣排放根本就是不達標的。
松的方面是,要給低速電動車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電動 汽車 並不是續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據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縣城,市民對低速的電動車需求很大,因為他們每天的車程只是10-30公里,買一輛續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電動車就足以滿足需求。但是低速電動車,怎麼界定?怎麼管理?所以在電動 汽車 的發展上,要兼顧各方需求,合理規劃方案和制訂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須加快跟進。
充電、加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必要配套條件。目前,充電樁發展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國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7.8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27.8萬台、直流充電樁20.0萬台、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台。2019年10月較2019年9月公共類充電樁增加1.2萬台。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6萬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長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問題,充電樁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較突出。在很多城市裡,通過地圖尋找充電樁,經常出現不能用、損壞的情況,無人維護。
三是技術。要突破瓶頸。
電池的成熟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自燃現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環節,仍有較大的問題。電池在整車的成本上占據較大,一旦涉及換電池的環節,讓消費者難以承受。特別是換下的電池,還沒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資源浪費,處理不好,也一樣污染環境。
在這幾個因素能夠充分解決的前提下,我認為,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的城鎮,有希望在十年內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邊疆這些地廣人稀的區域,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車的信息雖然沒有實錘,但是無風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長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廠制定階段性禁售燃油車計劃,以及2025年徹底停產燃油車計劃也從側面印證了工信部信息。
那麼電動 汽車 的普及節奏就可以大致判斷了,從第一款國產EV上市銷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過170萬左右,而2018年僅上半年的銷量就超越現有量的2/3,預計完成目標為200萬輛。按照現在的普及速度來看,這七年內電動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會達到15%~20%。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限行限牌城市,傾斜會越來越大。
但電動 汽車 畢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種新生事故如果沒有剛需或者特別大的領先差距,普及的難度都會很大。電動 汽車 的優勢僅在於用車成本,使用便利性還不盡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勢不可擋的,普及階段不僅是讓消費者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一車型,更是 汽車 研發企業技術積累和突破的過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話沒人會在乎用車成本,但是高昂的售價已經讓用車成為很多人的負擔,電動 汽車 的優勢也就逐漸顯現。一旦續航里程或者電池成本突破限制,這種車會迅速取代燃油車。
新能源 汽車 目前還存在不少使用困難,縮短充電時間,電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決全國性或地域性充電樁設置,投資大,那個部門投入,須多個部門配合協商,問題多,麻煩。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長期觀望。
真正的達到普及的話,我覺得應該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關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和電池充電技術的普及與提高,還有老百姓對新能源 汽車 的接受度。
汽車 畢竟是能源利用的終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車 才有普及的條件。
就我個人而言,對內燃機有著自己的熱愛,這是情懷。內燃機從19世紀誕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經歷了很多技術上的變革。所以,每一台機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師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內燃機,那會有很多人就面臨失業的。
我認為內燃機在未來20年內不該被完全替代,而是繼續在它上面尋找技術的革新,應對環保問題。
你先買我們馬上跟上
Ⅳ 中國老百姓何時能上新能源電動車
目前國家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全國多個城市己開展示範,購買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如果說老百姓用,現在都可以買車。工信部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這個可以在各地上牌照,只不過不是示範城市的個人投入會多一些,還需要自建充電樁,如果慶幸在示範城市,那就比較幸運了。不超3年,各一線城市均會對新能源汽車提出規劃。
Ⅵ 電動汽車何時能走入家庭
電動汽車進入家庭首先要解決三件事,第一就是銷售成本,若電動汽車的價格和普通燃油車等價甚至更低,老百姓才能接受;其二就是有配套的充電、換電站,這樣老百姓才能像加油一樣給電動汽車實行能源補給;第三就是電池的穩定性,目前電池只能行使不超過200公里,且壽命極短。因此只有解決這三個問題電動汽車才能走入家庭。目前來說電動汽車還需國家的扶持,形成產業化後再由市場決定其發展方向。
Ⅶ 無人駕駛汽車何時走進普通百姓家
無人駕駛技術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之一,現在很多車企都推出了無人駕駛汽車,而真正的無人駕駛應該是達到L5級別的自動駕駛,這種情況不需要人類駕駛員干涉。而無人駕駛汽車能夠進入普通家庭,恐怕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雖然目前自動駕駛汽車風頭正盛,但是無人駕駛技術還遠未成熟,而且無人駕駛導致的事故也引起了大眾的恐慌,因此自動駕駛真正被所有人接受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Ⅷ 無人駕駛現在發展的怎樣了,何時能進入百姓家
無人駕駛汽車的熱度一直不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和測試都一直在加大力度。因此,關於「無人駕駛」這個話題的報道也越來越多。即使人們看到一輛沒有駕駛員的汽車在大街上飛速的行駛,也不會像以前一樣感到匪夷所思。
而在這種現象的背後,又不禁讓人產生很多疑問。例如,世界上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到底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中國的無人駕駛技術與國外的差距又有多大?無人駕駛汽車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走進平民百姓家?
而至於無人駕駛汽車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走進平民百姓家?在這里借用Waymo的CEO話來說:「在未來幾十年內自動駕駛技術無法做到無處不在,無人駕駛汽車將一直存在限制。」
Ⅸ 電動汽車能否走進百姓家為什麼
當然可以的,我現在開的就是一輛比亞迪秦,如果不出遠門的話,在本地開沒什麼問題。
Ⅹ 什麼時候普及電動汽車
十年左右吧
現在電動車占的市場份額還達不到普及的程度,技術上市場接受程度都還有待提高。續航里程少部分能達到五百公里,基本接近燃油車標准了,未來還需在價格方面再大幅下降才能逐漸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