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壹』 國內新能源汽車,都有哪些啊
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是由世界500強企業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起並控股,聯合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平台,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最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形成輻射全國的產業布局,並與美國Atieva公司、德國西門子、韓國SK等著名企業開展了成功的合作,大大增強了技術實力和研發實力。截止目前,主要推出的車型有E150EV、EV160、EV200、EU260、ES210、EX200等。
比亞迪
(五大電動汽車品牌,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中國汽車工業30強)
比亞迪發展至今,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車產業基地,在整車製造、模具研發、車型開發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產業格局日漸完善並已迅速成長為中國最具創新的新銳品牌。但比亞迪初期的新能源汽車以混動類型為主,不久前推出的純電動版還有待市場反響。
吉利
吉利並沒有去大量鋪新攤子,而是把基礎技術做好,既增強了技術核心競爭力,又降低了成本。隨著技術比較成熟,吉利也開始逐步推出新的電動車型,而且在市場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
長城
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主要靠純電動系統平台、混合動力系統平台兩條腿走路,目前已成功開發出了七款新能源的產品:純電動車長城歐拉、精靈EV、混合動力哈弗、炫麗智能起停、迪爾電動教練車、騰翼C20EV、騰翼v80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產品。
長安汽車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與重慶市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業務主要涉及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系統集成設計,電驅動系統零部件製造及純蓄電池觀光車生產、銷售等業務。公司在「十五」、「十一五」期間一直承擔國家 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是國家「十千工程」重慶市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示範運行實施單位,「重慶新能源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理事長單位。
『貳』 永康北汽新能源
摘要 」這款純電動汽車已經有了『准生證』,年內即將上市銷售。」近日,永康市千喜公司總經理助理姚紅武輕撫一輛藍色4座微型汽車說。
『叄』 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秋風送爽,疊翠流金,在國慶之際,房山區竇店高端現代製造業基地迎來了長安汽車北京基地奠基儀式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這是北京市政府與大型央企深化戰略合作、共襄發展大計的一項重要成果,項目的開工必將為拓寬雙方深度合作內涵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加快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新的實踐載體。
長安汽車北京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作為長安集團自主品牌轎車和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生產基地,是長安汽車繼重慶、河北等生產基地之後,做大做強自主品牌,布局國內的第五大生產基地。項目總佔地5000畝,總投資115億元,整車規劃產能50萬輛,發動機規劃產能50萬輛,年創產值500億元以上,將於2014年逐步建成,可直接帶動2萬人以上就業。其中一期工程20萬輛自主品牌轎車2012年建成,新能源汽車明年7月建成投產。基地將運用最先進、最環保的生產工藝,全面貫徹國家節能、減排的戰略,致力將長安汽車北京基地打造成現代化的節能、環保的自主品牌轎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基地。
長安汽車項目落戶北京意義深遠,將為集聚高端汽車產業要素,構築現代產業集群提供重要科技參照;為激活和釋放首都資源優勢,深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創建新的戰略平台;為推動城南行動計劃落實,加快首都城鄉一體化進程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作為長安汽車的發展平台,竇店高端現代製造業產業基地規劃科學,產業優勢突出。其位於房山區竇店鎮,毗鄰京廣鐵路、京石高速、107國道,交通通達。基地以京西重工並購美國德爾福公司的懸架及制動系統項目為依託,以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主、配套設施為輔的高新技術產業研發生產基地,並向以低碳產業為核心的綠色高端現代製造業產業新城方向發展。基地分為起步區、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四個部分。起步區規劃用地面積1848畝,核心區4.83平方公里,將重點建設產業區、物流配送區和居住配套服務區。在長安汽車北京基地進駐之前,基地的第一個項目--京西重工減震器項目已建設完成。
長安汽車北京基地的落戶,直接推動竇店高端現代製造業產業基地的產業壯大和建設發展,從而促進了房山現代工業、經濟,以至「三化兩區」的全面發展。作為「兩軸、三帶、五園區」中的重要一環,竇店高端現代製造業產業基地以低碳環保、綠色高端現代製造產業為發展核心,目標是建成生態環境優良、配套設施齊全、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地區,將成為房山區乃至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空間支持。
『肆』 河南發文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五個目標/五項重點任務
易車訊 日前,河南省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深入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搶抓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機遇,加快融入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推動河南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主要內容如下:
產業布局:以鄭州為中心發展整車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客車、乘用車、載貨車;產業基礎較好的地方重點發展配套產業,引進培育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努力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託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鄭州城市群(以下簡稱鄭州城市群),重點發展燃料電池載貨車、客車,加快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配套設施完善、示範應用領先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以鄭州、許昌、鶴壁、焦作等市為重點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基地。
主要目標:產業規模跨越增長、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基礎設施保障有力和公共領域綠色替代。
其中,產業規模方面,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佔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基礎設施方面,到2025年,全省充(換)電和加(儲)氫技術水平和設施規模、運營質量顯著提升,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5000座以上、充電樁15萬個以上、加氫站100座以上,實現重點應用區域全覆蓋。
公共領域方面。到2025年,除應急車輛外,全省公交車、巡遊計程車以及城市建成區的渣土運輸車、水泥罐車、物流車、郵政用車、環衛用車、網約計程車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車;重型載貨車輛、工程車輛綠色替代率達到50%以上。
主攻方向:擴大整車規模、做強配套產業和做優增值服務。
其中整車規模方面,依託宇通客車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鄭州分公司、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宇通商用車有限公司等企業提升新能源客車競爭優勢、新能源乘用車規模並積極發展新能源載貨車
配套產業方面,打造千億級汽車電子產業集群、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和百億級電機電控產業集群。其中,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將依託骨幹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推動電池正負極、隔膜、電解質、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創新,加強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鋰電池、鈉電池和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攻關,加快石墨烯負極、納米硅負極等電池關鍵材料和固態動力電池、鋰硫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動力電池企業改造升級、擴大產能,引進培育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加快形成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重點任務:加強技術攻關、做強優勢企業、強化推廣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和推進融合發展。
其中優勢企業方面,研究組建省汽車產業投資集團,整合新能源汽車資源,盤活汽車產能。支持企業組建產業聯盟(聯合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台化、專業化企業集團。支持汽車企業通過技術、品牌、股權投資、產能合作等方式聯合研發、生產產品,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聚焦感測器、通信晶元、微處理器、驅動程序、軟體演算法、連接器、保險盒、插接件等細分領域,大力推進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軟體、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領域補短板,加快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努力培育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
推廣應用方面,各地城市建成區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環衛車輛、巡遊計程車和接入平台的網約計程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省、市級黨政機關每年新增、更新公務用車采購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50%。以客運車輛為應用牽引,以貨運車輛為主要應用場景,以乘用車為輔助,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打造河南氫能文旅、物流示範名片。
『伍』 東北地區作為汽車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卻發展不起來,究竟面臨什麼問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全國的推廣與發展,一批新能源行業龍頭企業紛紛落戶東北地區。但綜合來看,當前東北地區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仍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東北地區是傳統能源資源富集地區,對新能源沒有迫切的發展需求,所以東北地區部分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不強,許多地方政府沒有認識到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於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導致有的地方發展新能源汽車尚停留在規劃和准備階段。
由上述可知,東北地區想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陸』 鄭州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巨頭的加盟意味著什麼
各個行業均有浸透,只不外大部門企業之間的聯系很小。跟著全球資本儲蓄量逐年削減,大部門國家的汽車製作公司會變化製作汽車的範例和品種。以前大部門汽車製作公司製作的汽車屬於高耗動力範例的汽車,現現在,絕大部門汽車公司城市開辟新動力汽車。除很多先輩的汽車製作廠商以外,大部門互聯網巨擘企業也會投資新動力汽車,這也闡明新動力汽車已成為成長的一種趨向。
產業成長必要用到大量的自然資本,除化學質料以外,企業還必要用到各類百般的原質料,大部門原質料都屬於不可逆的自然資本。當世界列國漸漸建成產業系統以後,這些國家對資本的需要量愈來愈高。這就會進入一個惡性輪回進程中,損耗的動力愈來愈大,開辟力度愈來愈大,地球儲藏的自然資本卻在漸漸降低。
『柒』 安徽省「八大戰略新興產業」是哪些
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智能家電、集成電路、軟體、信息服務和物聯網,打造中國(合肥)國家級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提升合滁蕪信息家電產業帶,建設合肥語音產業基地,形成一批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區。
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節能產品,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建設蕪湖節能環保和綠色照明產業基地、滁馬銅池綠色照明產業帶,發展合肥水泥成套設備和環保設備。
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光伏、生物質能源、潔凈煤、核電和風電,適度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一批國家級綠色能源縣。建設一批光伏及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基地。
生物產業:重點發展生物制葯、現代中葯、生物育種等產業,做大做強蚌埠生物產業基地、亳州現代中葯產業基地、蕪湖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合肥生物醫葯產業基地。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的重大基礎裝備,工業領域重大成套技術裝備,新型基礎零部件,全面優化裝備集成協作配套體系,提升合肥工程機械及工業機器人、兩淮煤機裝備、沿江船舶、蕪湖大型鑄鍛件、馬鞍山冶金裝備等裝備製造基地。
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高性能金屬材料、硅基材料、膜材料、納米材料、碳纖維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復合材料及特種材料等,培育和打造銅陵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馬鞍山高性能鐵基新材料產業基地、滁州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安慶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池州高分子聚合材料產業基地、黃山新型包裝材料產業基地。
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加快發展動力電池、高性能電機、電控系統,打造合肥、蕪湖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促進新能源汽車整車產業化。
公共安全產業:重點發展通訊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和交通安全、礦山安全等產業,促進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建成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信息安全堡壘,打造合肥公共安全產業基地。
『捌』 陝西恆大新能源汽車基地項目位置
西安市閑新區秦漢新城片區。陝西恆大新能源汽車基地是恆大新能源汽車項目與秦漢新城汽車產業園合作的一個工業經濟園,其地址位於西安市閑新區秦漢新城片區。
『玖』 新能源汽車廠家有哪些
有的來自傳統汽車產業——前吉利汽車副總裁、前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沈暉創辦威馬汽車,他有著「中國真正實盤操作過全球汽車產業與全球並購的第一人」之稱;
寶馬「i8 之父」畢福康、前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前寶馬設計副總裁葉稟煥組隊開創拜騰汽車。
他們有的來自互聯網——創辦理想汽車的李想是汽車媒體汽車之家創始人;
創辦蔚來汽車的李斌是易車創始人;創辦小鵬汽車的何小鵬是 UC 的聯合創始人。
(9)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非常規的車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2012年,深圳坪山區獲批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託這塊「國字型大小」金字招牌,近300家新能源企業扎堆坪山,形成了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示範效應突出的新能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成為支撐「創新坪山」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
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因國家不同其提法也不相同,在日本通常被稱為「低公害汽車」,2001年以日本國土交通省、 環境省和經濟產業省制定了「低公害車開發普及行動計劃」。
該計劃所指的低公害車包括5類,即: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以甲醇為燃料的汽車、排污和燃效限制標准最嚴格的清潔汽油汽車。
在美國通常將新能源汽車稱作「代用燃料汽車」。
2016年4月,為更好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更好區分辨識新能源汽車,實施差異化交通管理政策,公安部將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前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設計了新能源汽車號牌式樣,為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凝聚各界智慧共識,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建議,即日起公眾可為自己喜愛的號牌式樣投票。
『拾』 國家發改委:新能源汽車基地達到合理規模前不再新增產能布點
易車訊 3月26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鼓勵引導重點地區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依託現有產能發展新能源汽車,確保項目建設規范有序。整車企業要突出重點布局,依託現有生產基地繼續發展,在現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產能布點。「
此外,林念修還指出鼓勵晶元和汽車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和協同創新。積極擴大車用晶元生產能力,努力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有效化解車用晶元緊缺矛盾。
加強鋰、鎳、鈷等資源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抓好保供穩價,加快構建開發采購並舉,國內國際互濟的多元化保供體系。有效緩解稀有金屬、稀缺金屬資源供給矛盾。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
汽車行業和企業要認真落實國家法規政策,加強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完善風險研判和預警處置機制,逐步建立覆蓋研發、設計、製造、使用等流程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有效保障數據和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