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電動汽車會什麼後果
Ⅰ 電動汽車未來是趨勢嗎燃油車最終會退出歷史嗎
可以肯定地說,未來電動汽車的發展會越來越快,也會越來技術水平越高,因為智能交通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大趨勢,而這離不開交通工具的電氣化和自動化,所以所有交通設備都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電動汽車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因為發展新能源技術會減少對大氣環境污染,減少對於燃煤電廠的依賴,所以國家已經把發展電動汽車作為一個重大國策來執行,不會因為遇到一些問題就會停止發展的腳步。可以預計在未來十年內,電動汽車技術會出現質的飛躍,燃油車的佔比會越來越小,直至淘汰出局,淘汰燃油車的速度取決於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速度,一旦儲能電池技術出現突破,就可以到來飛速的變革,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Ⅱ 電動汽車的壞處有哪些
汽車電動化必將是未來汽車轉型的趨勢,現在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電池的使用壽命短以及充電不方便的問題。
現在許多酒店門口都設有充電樁,但是充電樁的數量還是遠遠不夠。如今汽車已漸漸走向平民化,但是不可能實現充電樁私人化。充電樁的使用效率低,一個充電樁只能供一輛電動汽車充電,後面想要充電的汽車都得排隊。
另外,充電樁的場所疏於管理,電池充滿了也不會有人幫你拔下,充電屬於粗放放型充電,嚴重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在白天用電高峰期充電,由於充電樁的大功率電量損耗,平常的居民區電網是承受不了這么大的負擔的,所以很難實現充電樁小區化。
最後,純電動汽車的充電還有一個重要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充電樁都是政府為了推廣電動汽車而投資建設,現在這些充電樁近乎全部虧損,難以盈利。所以,有必要推行充電收費化,吸引社會資本的加入,才能更好的推廣普及電動汽車。
Ⅲ 新能源汽車的好處和壞處
新能源汽車的好處和壞處
新能源汽車的好處和壞處,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走進千家萬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讓人不斷的開始關注其的優劣,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新能源汽車的好處和壞處。
新能源汽車的好處和壞處1
一、其主要優勢是:
1、低碳環保。
傳統能源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是燃燒汽柴油來產生動力的,也就必然產生的尾氣,數據表明汽車尾氣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而純電動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是通過電動機來產生動力的,不會產生燃燒,可以做到零污染,不會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
2、經濟省錢。
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電動汽車的補貼,電動汽車的售價能夠下降到與傳統汽車相當的水平,有的低檔的電動車售價甚至就幾萬元,可以遇見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完善成熟,電池成本的下降也會促使電動汽車的售價的下調。另外在高油價的今天,電動汽車的運行費用是要遠小於傳統汽車的。
3、噪音小。
傳統內燃機在運行過程中,燃料燃燒會產生較大的震動和噪音,特別在高速運轉時,這一缺點尤為明顯,噪音和震動讓人無法忍受。而電動機在運行中的噪音和振動水平要比傳統內燃機小的很多,特別是在怠速和低速情況下,電動汽車的舒適性要遠高於傳統汽車。
4、能耗低。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電動汽車的百公里耗電量為15-20kwh,即使把發電廠和電動機的損耗算上,折算下來,百公里的能耗約為7公斤標准煤。而傳統汽車按百公里耗油量12L計,能耗約為12公斤標准煤。如果在城市的擁堵、路況差的環境里,這一能耗還將更大,電動汽車的節能優勢進一步顯現出來。
二、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正反2個方面的屬性,新能源汽車同樣也有它的軟肋。主要是:
1、充電難。
由於新能源汽車才剛剛興起,國內充電設施建設相對比較滯後,還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快捷便利的充電是電動汽車所面臨的的最大難題。特別是對於長途遠行的電動汽車,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樁的缺乏嚴重影響了電動汽車的出行。
2、續航里程短。
由於電池的技術目前還不夠成熟,目前大多數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都在100-200公里。純電動汽車雖然可以滿足老百姓平時上下班,但是,中國目前周末、節假日外出自駕游比較流行,消費者對續航的要求比較高,100、200公里的續航能力遠遠達不到自駕遠游的需求。
3、充電時間長。
目前大多數充電樁都是慢充樁,一輛車充滿需要5-8小時,對於長途遠行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硬傷。對於上下班的消費者來說可以利用夜間休息時間充電,但是如果遇到什麼突發情況,純電動汽車的.充電慢的缺點就會完全暴露出來。
新能源汽車的好處和壞處2
第一個優勢——經濟性
首先說說優勢,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宣傳得比較多的是綠色環保,但也有人說新能源汽車是「偽環保」,按照他們的觀點,發電同樣也要燒煤,污染可能比直接燒油還大。我們暫且不討論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但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環保這個話題離我們還是比較遠,與其說新能源汽車環保,不如說它的經濟性,這才是消費者心中它的第一大優勢。
第二個優勢——靜謐性。
當人們對汽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後,靜謐性自然會成為大家選購新車時的重要指標之一,豪車為什麼比普通車開起來舒服?就是因為它擁有更加安靜的駕乘空間。只不過如今燃油車的靜謐性已經處於瓶頸了,各種主動被動降噪措施都已經使完了,想追求進一步的靜謐空間已經很難了。
新能源車則不同,電機與生俱來就比燃油機安靜太多,十萬級別的電動汽車開起來可以比十五萬乃至二十萬的燃油車更安靜。
第三個優勢——平順度。
這也是影響汽車駕乘質感的一大硬性指標,為了讓車子更加平順,燃油車們真的是使勁了渾身解數,從4AT到6AT再到8AT甚至到10AT,目的無非就是讓車子在換擋、行駛過程中更加平順。而平順與否也成了我們評判一款變速箱好壞的基本條件。
然而,對於電動汽車來說,平順度這個燃油車的「技術難題」卻變得毫無技術含量,電動機的扭矩是瞬間爆發的,即便是在低轉速的情況下也能輸出很大的扭矩,因此不再需要變速箱了,只需要控制油門(或者說電門)就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無級變速」。
第四個優勢——可以承載更多先進技術。
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移動電源,可以輕松承載更多的電子設備,這個優勢目前看來也許還不明朗,但幾年以後將會成為新能源汽車打倒傳統燃油汽車的關鍵一擊,看看現在新能源汽車上那些五花八門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技術就知道了。
第一個劣勢自然是萬年不變的「里程焦慮」。
目前市場上續航能力最高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也就是600公里,這在燃油車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而且這600公里還是「綜合工況續航」,如果上了高速的話實際續航也就在450-500公里之間,冬天低溫下續航能力還會再打折扣。
第二個劣勢——自燃。
談到新能源汽車,很多人首先都會想起這個詞,尤其是近兩個月以來蔚來ES8連續發生多起自燃,更是給國產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了當頭一棒,令很多人對新能源汽車談之色變。其實,據統計新能源汽車的自然率是遠遠低於燃油車的,據統計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自燃率約為萬分之0.153,而同年沈陽市燃油車的自燃率則高達萬分之3.51。然而,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過分宣揚之下,許多人已經對新能源汽車產生了錯誤認知,誤以為新能源汽車很容易自燃,如何扭轉這種錯誤認知,這是新能源汽車未來面臨的一大難題。
第三個劣勢——充電緩慢。
習慣了燃油車那種三分鍾加滿油的高效補能方式後,許多人對新能源車的充電時間感到難以接受,即便是目前最快的快充也要花將近30分鍾才能充滿80%的電。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當今社會,新能源汽車該如何扭轉這一劣勢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全面普及充電樁,充電樁和加油站不一樣,不需要額外佔地,也沒有那麼多安全隱患,完全是可以全面鋪開的。當每個小區、每個商場、每個停車場都有充電設備了,充電緩慢的問題就完全化解了。畢竟燃油車加油雖然快,但開車去找加油站加滿油再開回來的時間通常也超過30分鍾了吧。
Ⅳ 未來智能汽車,具體會變成什麼樣
科技正在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滲入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身邊。突如一夜春分來,看看我們今天所享受到的科技成果,小站君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
如果車輛出現故障,智能汽車可以結合自身感測器自檢故障並給出合理修復方案。
其次,作為人們的財產,它要保證自身不會輕易被盜。
於是智能車鎖也被加入綜合生物識別技術,包括指紋識別和虹膜識別,甚至步態分析等方案。自動駕駛時,其自身高靈敏度、高精度感測器可以實時判斷車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最安全行駛方案。一旦有危險發生,第一時間通知車內人員並給出自救方案。
想要車內環境舒適除了溫濕度之外,車座也會自動適應人體形態,車身感測器還可以根據車輛振動情況,調節車座減輕震動幅度,從而給車內的人帶來最舒適的乘坐體驗。
- 自動化&標准化
智能產品的自動化是必不可少的,將來智能汽車自動駕駛非常重要。
首先,它可以結合北斗導航GPS以及雷達系統等技術,再通過車身感測器掃描儀等設備自動識別交通標識(比如交通燈、限速、路滑警告等) ,並且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分析,針對出行高峰期給出合理路線解決方案。
車前擋風玻璃加入AR技術可顯示常用數據,交通狀況路面,還可以顯示道路名字方向等,也可以在車輛自動駕駛情況下成為娛樂設備。
其次,它能夠根據光線自動控制車燈和車內溫濕度環境,車內實時監測車內溫度是否符合最舒適條件,並且可以學慣用戶習慣來調節溫濕度。根據路況信息自動控制底盤懸架高體適應崎嶇路面;車內控制除了手動操作,增加了語音控制;配套藍牙耳機除了接電話,還可以接收車載系統語音提示。
同時,標准化也非常重要,不同品牌的車輛必須擁有同一套識別標准。這樣一來,它們就可以互相通信,實時自動掌握交通信息,並且通過科學計算規劃最佳路線,最大限度地降低堵車的可能性,也可降低車禍發生的概率。
- 節能&新能源
在當今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智能設備都在朝著高效率低能耗的方向發展。未來的智能汽車更應當如此,尤其是在如今油氣資源瀕臨枯竭的窘境下,新能源以及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智能汽車不一定是純粹的新能源汽車,但混合動力是一定的。除了傳統的汽油和剛起步的電動汽車,人們應該能找到更多地能源代替方案,比如太陽能動力,酒精,甚至原子能。如果是純電動的話,那麼它必須解決充電時間長、續航短的問題。除了傳統的充電方式之外,加入太陽能供電也可以延長電池壽命,從而實現長距離續航的目的。
小 結
未來的智能汽車具體什麼樣子我們可能不清楚,但是就目前而言,GPS導航、感測器技術、雷達數據分析、無線通信技術等都已經非常成熟,此外在安全領域,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而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概念汽車也早已被提出來,未來智能汽車必然朝著安全主動舒適節能的方向發展。
Ⅳ 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會取代汽油車嗎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對汽車尾氣排放的危害認識也越發深刻,如何保護好我們生存的家園就變得尤為重要,汽油作為不可再生能源,早晚有枯竭的那一天,並且在全球變暖的危機之下,人類必然要將電動汽車的發展堅持下去。
可以說,電動汽車在未來取代汽油車應該是早晚的事,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的。
當然,任何新技術都需要有一定的積累和一段長時間的發展過程,當這些問題在將來紛紛得到解決以後,真正的電車時代可能就要到來了,恐怕那時候汽油車很可能就要退位讓賢了。
Ⅵ 未來市場上電動汽車是不是會徹底取代燃油車
也就是說,如果新能源汽車還不能控製成本,將價格降下來,在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後,新能源汽車將難以普及。
總結:
雖然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各國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但在十年後就想取代燃油車,是個不切實際的說法。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由於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間以及配套設施方面還不成熟,加上成本還未得到控制。要想在十年後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能分批次階段性的普及。像海南省這種人口較少的地區,十年後在銷量上超過燃油車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Ⅶ 從長遠來看,你認為電動汽車會徹底取代燃油汽車嗎
關於純電動汽車是汽車未來發展方向,在不久的將來會全面普及並替代燃油汽車的鼓噪以及充電化學電池技術「重大突破」的新聞不絕於耳,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而且上述這些缺陷還相互交織、相互加重不利影響。例如:能量密度過低導致續航過短,使充電時間過長的問題更突出,而充電時間過長又反過來使續航過短的問題更加突出;能量密度本來就低,而循環及低溫衰減嚴重又使能量密度過低的問題更加嚴重;本來製造成本就高,而衰減嚴重壽命又短,使製造成本高的問題更嚴重。
Ⅷ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怎麼樣
新能源汽車未來前景不錯。尤其是在大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作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節能減排還能減少用車成本,所以很多車企為了搶占市場,都在爭先恐後的大力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幾年,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可觀,新能源汽車也的確出現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些消費行為都促使了車企大力生產新能源汽車。不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存在很多限制,畢竟很多三四線城市或者農村,充電樁等設備都建設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所以導致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能力不足。很多車企為了打開這些區域的市場,做了很多努力,花費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會導致產能過剩。行業穩步發展,產銷小幅回升:以2009年「十城千輛」為起點,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示範推廣期(2009-2013):此時以公共領域示範為主,各項政策工具逐漸豐富,技術和市場尚在培育,車型銷量增速緩慢。2、爆發增長期(2013-2015):國家重視度提升,財政補貼力度加大,鼓勵私人購買,電動車銷量快速增長。3、精準扶持期(2016-2018):在政策的精準扶持下,行業呈現更為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新能源車產量穩步增長。4、補貼退坡(2019至今):政策補貼退坡、新冠疫情、宏觀經濟下行等負面因素逐漸消化,而續航低、充電難等問題逐漸改善,新能源汽車市場接受度提升,供給側特斯拉、大眾、造車新勢力、廣汽、上汽通用五菱等優質車型受到發力,多方共振,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0下半年迅速攀升,有望成為新一輪成長周期起點。
Ⅸ 電動汽車未來能夠真正取代燃油汽車嗎現在存在什麼問題
完全取代可能談不上或者說不知道還要多久,幾十年,上百年,我覺得這是個很漫長的問題。但是電動汽車是大趨勢,能源清潔化也是趨勢,污染問題也亟待解決,而且中國石油資源嚴重依賴進口,所以綜合各方面來說發展電動汽車是大趨勢。國家也在從上而下的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先是補助電動車企業,電動車免搖號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而且還逐漸提高燃油車的排放標准,等等,都是為了促進電動車的發展。
經過元素周期表盡可能篩選可用元素,提高電池能量的可能性太低。能量翻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電池能做到20公斤抵1公斤汽油已經極限了。而這指標距離替代燃油車的可能性毫無可能。
那麼什麼方式的電動汽車可以替代燃油車呢,答案是燃料電池。
不過燃料電池的技術,復雜程度以及成本,距離實用的路途還跟遙遠。
所以判斷是,再過30年,電池不會完全替代燃油車。部分替代而已。最多是10%市場份額。也就是天花板了。90%依然是燃油車。
總之,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