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新能源輕量化
『壹』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五大方向介紹
環保是當前發展的重點,所以當每個人都選擇工具的時候,新能源汽車成為了新的選擇,越來越多的人更喜歡電動汽車。現在,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優勢是不限駕駛、全國不限數量、購買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和補貼政策等一系列措施。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汽車編輯器。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方向:明確兩極分化
得益於中國環保事業的深入推進,以及一開始的政策補貼,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可以事半功倍。如今補貼在下降,進入門檻在浮動,新能源汽車需求更大,但要求也更嚴,這無疑是車企的質量和技術體系& ldquo硬體& rdquo新一輪測試。
在這樣的背景下,產品性能、造車技術、車輛服務等領域將基本成為所有企業的競爭點。這樣,新能源汽車企業是否創新,是否擁有核心技術,是否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就決定了市場份額競爭的最終結果。顯然,隨著市場加速優勝劣汰,內部分化必然是一場大清洗。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方向:電氣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雖然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修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但相對於傳統燃油車仍具有先天優勢。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即使燃油車、混動車、 純電動 車在市場上長期共存,未來的發展標簽依然是& ldquo電氣& rdquo。
這一點從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從不到2%到超越傳統燃油車,這在行業內預計會發生十幾年。從環保和能耗的角度來看,如果只需要跨越成本壁壘,構建完整的運維體系,純電驅動未來藍圖能夠實現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強。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方向:智能網聯的未來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的概念在今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智能、信息網路、自動化的概念正在走進每一個家庭,也正在滲透到汽車行業發展的未來。如果說無人駕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基本符合未來,那麼新能源汽車就靠& ldquo延遲開始& rdquo優勢,率先踏入科技領域前沿。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功能化趨勢越來越突出,而網路化技術就是這種多維度延伸的支線之一。為了搶占市場高地,新能源汽車廠商布局了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對接了成熟的智能網路技術,嵌入了感測器、雷達等新的配套元器件,致力於為產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方向:產業鏈主要分支合並。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絕對不會是一根脊樑到底。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是整車製造、電池系統和售後運維。如今,發展需求帶來的產業鏈延伸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了許多分支。
起初,競爭的加劇帶來了一波並購浪潮。無論是帶來資金、技術還是周邊產業,基本都會和產業鏈有關。其次,車企與新材料公司合作,車企與智能系統開發商合作,車企與氫燃料技術品牌&hellip合作;& hellip上下游,上下壁全部打開;再者,輕量化、多模式、高智能等標簽直接串聯新能源汽車現代產業鏈的主分支。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方向:有望躍上國際舞台。
事實上,根據專家的預測,未來三到五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有望超過國際領先水平。作為機動車保有量較大的大國,新能源汽車替代和新增市場潛力可觀。消費模式多元化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現狀;走出去。其中的優勢、技術和規模也有望跟進。
到目前為止,中國汽車工業已經陷入出口瓶頸,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在上升。平均出口價格低、出口量大、檔次高的純電動客車大多出口規模小,但單價高。所以無論技術是好是普通,都有自己的出口優勢。此外,新能源汽車公司在對外合作方面也非常活躍,無論是R&D合作、資本合作還是貿易合作。
『貳』 新能源汽車車身結構的輕量化要求有哪些
汽車的行駛阻力包括空氣阻力、滾動阻力、爬坡阻力和加速阻力。滾動阻力、爬坡阻力、加速阻力與正常質量成正比。數據研究表明,車輛重量每減少10%,油耗可降低6%-8%,排放可降低4%左右。
整車由車身、底盤、發動機和汽車電子組成。對於乘用車,車身占據整車質量的40%到60%,約70%的油耗用於車身質量。因此,輕量化車身,是輕量化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身結構的優化是國內外汽車輕量化研究的重點。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輕量化更為突出。
二、結構優化設計結構優化設計是車身輕量化的基礎
車身、車架和軸承部件結構復雜,集成了各種材料和工藝。車身結構對車輛的被動安全性、結構剛度、強度和振動性能有很大影響。目前車身結構減重優化設計是在保證車身結構性能的前提下,通過CAE等分析技術降低零件質量。在實際生產中,結構優化設計的減重方法包括空心結構、薄壁結構和復合材料結構。這些優化設計使車輛面板和結構部件更輕。
三、輕量化製造技術
通過對材料性能的研究,不同的製造工藝可以在製造過程中減輕零件的重量。
常用的製造技術包括激光焊接技術、電磁成形技術、先進連接技術等。激光拼焊技術可以將不同材料、厚度和表面處理要求的工件用激光連接起來,形成新的毛坯,然後壓製成零件。例如,乘用車的側壁部件通常是激光焊接的。激光焊接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零件質量,減少焊接接頭,提高強度。通過先進的製造技術,主要解決產品的性能問題,進而解決輕量化問題。
『叄』 電動車要輕量化,汽車行業需要轉變哪些思維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是限於充電設施不完善、電池續航里程短、電動車售價偏高等問題,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及普及。未來更好的推廣新能源汽車,除了要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之外,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提高整車續航能力,已成為當下新能源車生產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實現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最佳的方式就是合理使用碳纖維材料。實驗表明,採用碳纖維材料替代現有的鋼制車身,可以有效降低60%以上的重量,續駛里程相應的提高20%以上。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所以碳纖維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其實碳纖維材料除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前景廣闊之外,在傳統汽車方面更有著寬泛的應用。碳纖維車身及金屬平台的混合車身結構對於傳統汽車車身結構而言,可以做到模塊化、集成化,大大減少零件種類,減少工裝投入,縮短開發周期。
總而言之,無論從性能還是環保角度出發,汽車輕量化都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採用碳纖維材料是汽車輕量化的必由之路。
『肆』 不要只在意動力 解讀奇瑞新能源鋁基輕量化技術
就在前幾天,我在海南試駕體驗了一款奇瑞新能源全新純電SUV,奇瑞螞蟻。作為一名對純電動車續航有著「執念」的我,自然不會放棄在體驗的過程中關注續航的變化。而這款車最終的數據也讓我有些吃驚,在高速上跑了98公里後,表顯掉續航100公里。恰逢我之前也開過奇瑞新能源「小螞蟻」(也就是eQ1車型),301公里的NEDC,廣州市區行駛實際續航329.3公里。當時這款車就讓我吃驚不已,要知道在純電動車的續航中,凡是能超過NEDC標準的車型並不多見。難道奇瑞新能源車型,都這么能跑嗎?
而節能減排方面,通過短流程工藝,可以使傳統的四大工藝變為兩大工藝(焊裝,總裝),同時,以10萬台左右計算,製造過程二氧化碳能夠減排40735.8噸,能耗降低14644噸標准煤的水平。
總結:對於車企而言,都在不斷的去發展自己的技術以滿足消費者。通過近幾年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從越來越高效的動能回收,到不僅強度高,還越來越追求輕量化的車身結構,發展方向以及進度越來越快。我想,這或許才是一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路線,就比如華為,小米也在手機領域不斷的通過了解用戶、發展技術來搶回自己的主場優勢;而對於用戶而言,受益才是最終的目標。畢竟誰不想買一台便宜,好開還省心的車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當前什麼是新能源汽車呢它有什麼分類呢它的關鍵技術是什麼呢
新能源汽車是指以新結構和新技術製造的汽車。大多數車輛都由石油和混合動力發動機提供動力;另一種是全部由電力驅動。帶有油動力電動汽車的車輛包含控制系統、輔助系統和動力系統。而電動汽車則由電池的電流驅動。
驅動控制也是電動汽車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其使用以平衡的方式進行調節和控制,這使汽車擁有可靠的電源並延長了其電池的使用壽命。混合驅動器必須很好地調節其驅動器控制,這一點也很重要。電池驅動器和輔助驅動器必須設置正確,以便車輛的驅動器可靠。
『陸』 國創中心:探索新能源汽車生態賦能新範式
文/鄭金武
科技 部部長王志剛在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國電動 汽車 百人會論壇上透露,2020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銷量達到136.6萬輛和136.7萬輛,連續6年位居全球首位。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和生態鏈, 科技 創新在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國家新能源 汽車 技術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總經理原誠寅對此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銷量逆勢上揚,實屬不易。
作為我國 汽車 領域唯一的一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創中心以「突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和增強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效能」為核心任務,布局搶佔新能源 汽車 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新賽道、制高點,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生態鏈融合發展,推動我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邁上了新台階。
多領域多主體形成「網狀生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一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 汽車 新車銷售量達到 汽車 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隨著 汽車 動力來源、生產運行方式、消費使用模式全面變革,新能源 汽車 產業生態正由零部件、整車研發生產及營銷服務企業之間的『鏈式關系』,逐步演變成 汽車 、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領域多主體參與的『網狀生態』。」
原誠寅表示,相互賦能、協同發展,成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和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成為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徵,極大地增強了產業發展動力,激發了市場活力。
而中國新能源 汽車 要真正做到大而強,需要各類市場主體之間相互賦能、協同發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共同完善產業生態。基於此,國創中心聚焦新能源 汽車 各鏈條創新主體,搭建創新平台、匯聚創新資源,堅持多方協同創新理念,最大限度利用好各類創新資源。
據介紹,國創中心與近百位國內外行業知名專家、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近600家國內外創業公司和創新組織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已初步形成成國內外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新能源 汽車 創新生態圈,為持續建設跨領域、跨行業的創新生態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構建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
2020年9月,由國 科技 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國創中心作為國家共性技術創新平台牽頭發起的「中國 汽車 晶元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在京正式成立。
紫光集團是聯盟的參與者之一。「通過相互賦能、協同創新、共同發展、跨界融合、共生共贏,紫光集團將攜手國創中心,為推動建設我國全球 汽車 晶元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貢獻力量。」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吳勝武表示。
據介紹,紫光集團將參與新能源 汽車 晶元標准制定與更新、車規級安全晶元研發與測試、智能交通應用示範區建設等工作。
「紫光集團將協同國創中心共同參與車規級晶元的標准制定,以標准為引領,帶動 汽車 晶元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認證等關鍵環節全面提升,實現重點突破、協同創新、促進我國 汽車 工業實現轉型升級。」吳勝武表示。
在產業生態賦能上,國創中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生態鏈融合發展。圍繞「打造世界新能源 汽車 技術創新策源地、構建世界級新能源 汽車 技術創新生態圈」的發展目標,國創中心進一步加強前瞻謀劃布局,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對接,將技術創新突破與市場規模效應有機結合在一起。
2020年12月,國創中心與交通部科研平台北簽署戰略協議,圍繞中國大交通技術應用場景全方位合作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慧物流、實驗檢測、信息安全協同、交通智能防疫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實現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台副秘書長羅凱闡述介紹:「雙方以交通行業技術創新需求為主線,以技術應用、項目轉化落地為目標,建立大交通場景業務模式,以交通行業重點科研平台為紐帶,圍繞人、交通工具、路、橋、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新技術、新模式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機制,助力 科技 強國和交通強國建設。」
此外,國創中心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深化產學研融合創新。先後與吉林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圍繞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與應用、軟課題研究與應用、資源互補和共享等方面展開了相關合作。
瞄準提升新能源 汽車 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水平,持續構建新能源 汽車 科技 創新生態體系,國創中心在構建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方面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
不斷提升成果轉化效能
2020年10月,國創中心(淄博)先進車用材料創新中心(簡稱「國創淄博中心」)正式揭牌,旨在打造世界級先進車用材料技術創新策源地及創新生態圈。
淄博國創中心先進車用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副院長許燁介紹,在雙方的合作中,國創中心發揮了平台、技術、人才、應用等領域優勢,國創淄博中心利用本地政策優勢、產業基礎優勢、體制機制優勢等與之形成互補,在共同 探索 新能源 汽車 輕量化發展新的路徑, 探索 建立輕量化產業創新生態體繫上取得了積極進展。
未來5年,淄博國創中心將形成3到5個國際材料研發機構全面合作和聯合培養機制,建成國際級研發測試共性服務平台,吸引不少於10家國際先進材料項目、產業鏈相關企業或研發中心等落戶淄博,服務當地企業不少於100家、全球企業不少於20家。
同時,聚焦新能源 汽車 技術(輕量化)創新拉力賽,聚集共性技術,挖掘產業痛點,推動行業創新,支持成果轉化,並以此為重要轉手,推動雙方攜手共建中國先進車用材料「輕」谷。
為提升成果轉化效能,國創中心頻頻出招。2020年11月,國創中心與北汽藍谷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ARCFOX極狐αT打造世界級開源整車驗證平台,並利用各自優勢,在新能源 汽車 技術創新領域實現優勢互補,發展共贏。
「國創中心瞄準前沿技術應用對前瞻性技術方向進行統籌布局,北汽藍谷提供技術轉移轉化平台和應用場景,同時又以問題為導向,對國創中心提出新技術研發、新應用訴求的新需求。」北汽藍谷董事會秘書胡革偉介紹說。
在此基礎上,雙方將形成螺旋式上升創新接力賽,共同加速創新技術上車應用,幫助整車企業降低前瞻技術評價投入和風險,助力創新零部件企業壓縮上車周期和成本。
「創新是一種生態,多樣性共生、開放式協同、多系統相互鏈接、資源豐富、自由生長。」原誠寅表示,國創中心下一步將推出生態亞馬遜計劃,真正打造中國的產業創新生態,為中國新能源 汽車 繼續走在世界的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柒』 新能源車的輕量化,是否可以認為車輛越輕越好
車子是重好還是輕好不能一概而論,在保證車輛安全性的前提下車輛重量越輕越好。輕意味著滾動阻力小,能耗會更低。汽車輕量化是解決排放、耗能、環保的主要途徑和有效方法。對新能源電動汽車來說,減輕車身重量,實現汽車輕量化同樣很重要,因為它關系著新能源汽車續航問題。實現新能源汽車輕量化主要有以下兩個途徑:1、在整車設計結構上進行優化,通過較少材料和車重實現安全和性能要求;2、在汽車零部件上採用輕量化材料。
『捌』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
新能源汽車有四大關鍵核心技術,包括電池及管理技術、電機及其控制技術、整車控制技術、整車輕量化技術。
1、電池及其管理技術
新能源汽車的成敗關鍵仍然是電池。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動力源,電池選擇將直接關繫到整車的性能。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主要性能指標是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等。
2、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電機是電動汽車動力的發起點。要求:(1)電機要頻繁的啟動/停止、加速/減速;(2)低速或爬坡時要求高轉矩;(3)高速行駛時要求低轉矩,並且變速范圍大以及交款的轉速范圍和轉矩范圍內都要有較高效率:;(4)工作可靠性高;(5)穩態精度高;(6)動態性能好且工作環境要求不苛刻。
電力驅動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把蓄電池儲存的電能轉換為汽車行駛的動能,要使得電動汽車擁有良好使用性能,必須開發出合理的控制系統,使電機具備較高轉速及較大的調速范圍,足夠大的啟動轉矩,以及體積小、質量輕、效率高,動態制動強和能量回饋的能力。
電動汽車的電動機有多種控制模式。傳統的線性控制,如PID,不能滿足高性能電機驅動的苛刻要求。傳統的變頻變壓(VVVF)控制技術,不能使電機滿足所要求的驅動性能。非同步電機多採用矢量控制(FOC),是較好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