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等幾年電動汽車才成熟

等幾年電動汽車才成熟

發布時間: 2022-09-24 01:03:56

㈠ 純電動轎車幾年會普及

對於純電動轎車的普及我個人持悲觀態度。
首先,受限於中國城市居民居住現狀,不可能象美式家庭每戶有自己的車庫,普遍的情況是小區內車位數量連『一戶一車位』都無法保障。這種條件下想依靠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整夜充電的先決條件就是泡影。
其次,純電動轎車的一次充電行駛里程過短也是制約電動車普及的重要因素。雖說政府承諾要建設一批快速充電站來解決此問題,但是充電站是和加油站一樣需要佔地的,而且比起一輛汽車普遍加油10分鍾即可加滿油箱,快速充電模式最少也得1小時才能充電90%,所以充電站實際需要的佔地面積必定遠大於加油站。在可以想見的一段時期內,充電站這個設施是不會像加油站一樣遍地開花隨處可見的。
第三,政府沒有決心和魄力拿出一大筆錢來補助購買和使用純電動轎車的市民,只是免除一些稅費,要知道免除的那點稅額連每年車輛要交的保險都不夠抵扣的。電動車目前的價格居高不下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電池價格高,而且充放電蓄電池技術的發展也未見有革命性地突破,因此在空間和行駛性能相似的情況下,電動車要比汽油車貴出很多,而保險費用是直接和車價呈比例關系的。如果是腰包鼓鼓的『綠色環保愛心人士』之流,買輛電動車可能對他們不算什麼,權當做一場環保秀,可是對於廣大工薪階層來說,要自己忍受高車價和高額保險來買一輛性能不高的電動轎車,恐怕沒什麼人願意當這個冤大頭罷?
之前曾給一位問類似問題的朋友算過一筆帳,是拿現在大概最便宜的純電動轎車——比亞迪的E6和同為BYD的汽油車F6進行比較,按照當前的汽油價格和電價進行購買和使用的綜合成本核算,結果是什麼呢?電動車起碼要跑到40萬公里以上,那麼用充電而不是燒汽油的電動車的總體使用成本,才能與同時間購買並使用的汽油車持平(以相同行駛里程計算)。我不知道現在誰家的車還能堅持開到40萬公里才考慮換新車,我只知道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的車輛平均也就15萬公里就都淘汰了。
結論:如果政府不能認真負責勇與任事地以『說實話干實事』的態度,以實際性地更大幅度地補貼最終用戶的方式來推廣普及電動車,那麼起碼在可以想見的十年內電動轎車都不可能普及。

㈡ 2022年電動汽車會成熟嗎

到2022年,電動汽車的成本將開始低於傳統燃油汽車,迎來平價時代。

氣候理事會最近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許多司機都在等待電動汽車的價格下降到像傳統燃油汽車那樣便宜時才會選擇購買,目前看來這個時間不會太久。兩類汽車的價格差距正在逐年縮小。

電池成本目前占電動汽車整體成本的一半,但BNEF預計這一比例有望降至24%。此外,電氣和傳動系統的成本也在進一步下降,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發動機、逆變器和電力電子設備成本將較目前下降25-30%。

BNEF指出,當電動汽車變得比傳統汽車更便宜時,電動汽車市場將會迎來全面爆發式增長。

此外,全球眾多國家已經宣布了停止生產燃油汽車的時間,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家加入其中。

㈢ 十年後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技術會成熟嗎

十年以後純電動會逐漸成為趨勢,混合動力將會成熟且佔有一定市場份額,但傳統汽柴油機車仍為主流。隨著充電配套設施逐漸完善,會出現汽柴油車、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旗鼓相當的局面。

㈣ 什麼時候普及電動汽車

十年左右吧
現在電動車占的市場份額還達不到普及的程度,技術上市場接受程度都還有待提高。續航里程少部分能達到五百公里,基本接近燃油車標准了,未來還需在價格方面再大幅下降才能逐漸普及

㈤ 電動汽車真的是近些年才出現的嗎

看著大街上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尤其是特斯拉的火熱,你是不是以為電動汽車是近些年才流行起來的?如果你真的這么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1886年卡爾·賓士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的三輪汽車,兩年後賓士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輛供出售的汽車,是不是時間已經夠早了?然而電動汽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34年,相比於內燃機汽車早了半個多世紀,你如果對1834年沒有概念的話,按照中國的時間是清朝道光十四年。
第一輛電動汽車由美國一位叫托馬斯·達文波特的機械工程師於1834年製造,這輛電動車跟賓士製造的第一輛車同樣使用三輪結構,它由干電池供電,像現在得電動汽車一樣使用直流電機驅動,不過畢竟是第一代產品,這輛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非常短,而且不能進行充電,不過還好僅僅是實驗產品,如果量產發售的話豈不是成了一次性汽車了,這是什麼家庭才能用得起。
時間來到1881年,法國的電器工程師特魯夫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能夠實際操作的電動三輪車,這輛車的能源來自於鉛酸蓄電池,不過似乎這個電池也還不能充電;三年後的1884年,英國的發明家托馬斯·帕克研製出了容量更大且可以循環充電的電池,隨即他便製造出了可以量產的電動汽車,即便以這個時間節點來看的,還要比卡爾·賓士製造出的內燃機三輪車早兩年。
到這里你肯定會疑惑,為什麼電動車出現的這么早,但到現在卻沒有被普及呢?而且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似乎燃油車的市場佔有率依然要比電動車或油電混合動力的車高很多。
然而事實上是,你所疑惑的事情曾經真的發生過。
1888年歐洲各國開始重視能源和環保問題,尤其是英國和法國更是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到了19世紀末的時候,電動汽車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此時的電動汽車相比於內燃機汽車除了速度低一些,無論是在啟動流程、工作雜訊、舒適性及結構復雜程度上都要比內燃機汽車更加優秀。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電動汽車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流行電動汽車,1915年美國的電動汽車保有量為50000輛,此時電動汽車的市場佔有率比內燃機汽車高出了16%,真的滿大街都是電動汽車啊。
但是盛極必衰,到了20世紀30年代,隨著歐美國家經濟的發展,公路網路建設越來越廣泛,人們的活動范圍越發的擴大,使得人們對於汽車的續航里程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石油開采提煉技術以及內燃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無論是使用成本、續航里程還是價格及性能上,燃油汽車都變得更加具有優勢,從此時開始電動汽車的熱度慢慢衰退,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電動汽車也僅僅是出現了一些概念車型,但並沒能翻起什麼大的風浪,直到20世紀70和80年代的石油危機讓人們再次想起了電動汽車,各個國家相繼成立了電動汽車或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組織來促進行業發展。
到了21世紀,人們對於能源和環保意識越來越強,這使得電動汽車終於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世界各大汽車廠商都重新開始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電動汽車的研發,各國相繼出台相應的政策鼓勵車企研發製造電動汽車,特別是我國近些年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利好政策接連不斷,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快速發展。
就目前來看看,市場上一些優秀的電動汽車基本上滿足了人們對於日常短距離代步的要求,而且無論是在靜謐性還是使用的流暢度都要優於大部分的燃油汽車。但是現在限制電動汽車發展的因素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充電速度、續航里程、維護成本以及我認為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前三項因素僅僅是限制了電動汽車在市場層面的普及,最後一項因素才是實現電動汽車意義的關鍵所在,只有電力的來源更加清潔更加多樣化,才能實現最初解決能源危機和實現環保的願望。
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電動汽車的發展已經經歷了186年,我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久的將來,在更加先進科幻的技術到來之前,電動汽車會再次成為主流。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里了,想了解更多有意思的內容別忘了關注我,我會持續更新有趣又有用的汽車知識。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電動汽車在我國什麼時候才可以普及

電動汽車是國內主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它採用可儲能動力電池,用電能驅動整車行駛,而不產生污染,所以備受青睞。國內電動汽車發展迅猛,雖然今年有個過渡期,補貼相較去年來說有所滑坡,但是2月份之前的整體產銷量均有增長,去年全國推廣新能源汽車大概77萬輛,其中燃料電池僅僅有一小部分,絕大多數還是電動汽車。國內電動汽車依舊是主流,國家計劃今年要實現產銷100萬輛,到2020年要實現產銷200萬輛,這個筆者預計都能實現,就目前來看2018年2月份與1月份的總額都在增加。

電動汽車主要的優勢就是結構簡單,看法周期較短,研發實力較強的研究院,一個項目一般就是10個月左右,而且很多研究院都是同時進行好幾個項目,有乘用車、專用車、也有輕卡。比如陝汽的軒德就賣得很不錯,走在街上時常可以看見軒德,他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比如共享單車搬運車、蔬菜配送車、冷鏈車、物流車等等,在說電動輕卡的運輸路線一般都比較穩定,而且線路也不長,一個工作日有200公里足矣。這樣也就便於充電、也能減少整車運輸成本,這就是為啥會在市場上迅速推廣的原因,因為它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運輸成本低,每公里才一毛左右。

時代的步伐總是向前邁,誰也擋不住歷史潮流的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布局的新興產業,在未來必將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㈦ 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那現在正在普及中,因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較充分的驗證,並在持續驗證中;而且它是像純電動過渡的一個更加穩妥和經濟的驅動形式,因此我認為是在未來幾年內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種形式。舉個數據的例子:

我認為目前還有些問題尚待解決,比如續航里程,充電的方便程度,充電的速度、電池安全性等,哪一個環節都沒有做到能夠和燃油車分庭抗禮。所以,什麼時候普及,取決於它的核心部件什麼時候足夠成熟和安全。我認為目前阻礙純電動車普及的瓶頸,主要責任都出在電池系統上!

電動車核心就是電池、電機、電控。

綜上,關鍵就看電池啥時候能搞定,搞定電池的一系列問題(續航啊、安全啊、充電啊),那純電動車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別太過於樂觀和理想化,我們現在國產所謂的新能源車都是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電動 汽車 ,它的技術含量雖然標榜三電合一,但實際上和以前的電瓶車來說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無非是電池和控制器更加先進一些。再放眼5-10年量產電池技術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飛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並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頸。

城市的電力供應是否能滿足純電動 汽車 的普及?能否支撐每個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電量需求?沒有科學、長遠、系統的規劃發展,而通過臆想定出燃油車退市的時間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這就像我們國內的很多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完工時間並不是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制定,而是以某個大事件的發生或管理者人為的意志為完工的時間點一樣。

今天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電動 汽車 )只是虛假的繁榮,是通過政府補貼和對已經非常環保、成熟的燃油車進行限制而得來的。有人覺得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會全面爆發,但我並沒這么樂觀,現在很多電動 汽車 從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續航無非都是增加電池數量,獲得政府補貼為目的,根本不是電池技術的提升 ,5-6年後我們可能未必迎來穩定、安全、可靠續航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電池技術,但現有蜂擁而上馬的技術不成熟的電動 汽車 的電池普遍會壽終正寢,將會給電池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要知道到今天我們連垃圾分類還都做的相當不理想,所以如果電池不能妥善處理,那將不是比燃油車污染更大的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斷子絕孫的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不斷透支環境發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報應。

提前報廢掉燃油車似乎排氣管少排點尾氣,但報廢一輛 汽車 產生的污染和生產一輛難於處理、壽命有限的電池車所對環境的影響往往被我們心安理得的忽略了,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難戰勝靈魂的。現在全球的氣候異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止步於對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車 主要兩個發展方向,電動,氫燃料。

過去我國 汽車 行業里,大家經常引用德國、丹麥一些國家的禁售燃油車倒計時,強調2035年是一個大關,工信部之前也有強硬的聲音,表示中國也將制訂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但過了幾年多時間,仍沒有具體的方案。

現在來看,政策還不夠明朗。我個人認為,新能源 汽車 的普及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嚴有松。

嚴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動公務用車、公共交通、商用貨運、特種車輛、特殊區域,加快強制更新為新能源車。例如港口,機場,封閉的廠區,裡面的車輛都是僅在本區域內進行作業的車輛,具備良好的充電環境和充電時間,為什麼不用新能源車輛呢?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就注意到,幾次乘坐的擺渡車仍為燃油車,排放大量的尾氣,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尾氣排放根本就是不達標的。

松的方面是,要給低速電動車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電動 汽車 並不是續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據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縣城,市民對低速的電動車需求很大,因為他們每天的車程只是10-30公里,買一輛續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電動車就足以滿足需求。但是低速電動車,怎麼界定?怎麼管理?所以在電動 汽車 的發展上,要兼顧各方需求,合理規劃方案和制訂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須加快跟進。

充電、加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必要配套條件。目前,充電樁發展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國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7.8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27.8萬台、直流充電樁20.0萬台、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台。2019年10月較2019年9月公共類充電樁增加1.2萬台。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6萬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長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問題,充電樁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較突出。在很多城市裡,通過地圖尋找充電樁,經常出現不能用、損壞的情況,無人維護。

三是技術。要突破瓶頸。

電池的成熟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自燃現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環節,仍有較大的問題。電池在整車的成本上占據較大,一旦涉及換電池的環節,讓消費者難以承受。特別是換下的電池,還沒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資源浪費,處理不好,也一樣污染環境。

在這幾個因素能夠充分解決的前提下,我認為,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的城鎮,有希望在十年內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邊疆這些地廣人稀的區域,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車的信息雖然沒有實錘,但是無風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長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廠制定階段性禁售燃油車計劃,以及2025年徹底停產燃油車計劃也從側面印證了工信部信息。

那麼電動 汽車 的普及節奏就可以大致判斷了,從第一款國產EV上市銷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過170萬左右,而2018年僅上半年的銷量就超越現有量的2/3,預計完成目標為200萬輛。按照現在的普及速度來看,這七年內電動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會達到15%~20%。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限行限牌城市,傾斜會越來越大。

但電動 汽車 畢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種新生事故如果沒有剛需或者特別大的領先差距,普及的難度都會很大。電動 汽車 的優勢僅在於用車成本,使用便利性還不盡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勢不可擋的,普及階段不僅是讓消費者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一車型,更是 汽車 研發企業技術積累和突破的過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話沒人會在乎用車成本,但是高昂的售價已經讓用車成為很多人的負擔,電動 汽車 的優勢也就逐漸顯現。一旦續航里程或者電池成本突破限制,這種車會迅速取代燃油車。

新能源 汽車 目前還存在不少使用困難,縮短充電時間,電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決全國性或地域性充電樁設置,投資大,那個部門投入,須多個部門配合協商,問題多,麻煩。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長期觀望。

真正的達到普及的話,我覺得應該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關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和電池充電技術的普及與提高,還有老百姓對新能源 汽車 的接受度。

汽車 畢竟是能源利用的終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車 才有普及的條件。

就我個人而言,對內燃機有著自己的熱愛,這是情懷。內燃機從19世紀誕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經歷了很多技術上的變革。所以,每一台機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師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內燃機,那會有很多人就面臨失業的。

我認為內燃機在未來20年內不該被完全替代,而是繼續在它上面尋找技術的革新,應對環保問題。

你先買我們馬上跟上

㈧ 真正技術成熟的電動汽車還要等多久

我感覺5年

㈨ 現在新能源汽車已經算是成熟階段了嗎

還沒有到成熟階段。

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旦進入成熟期,所謂成熟期,大多數人都買了新能源車,真正的投資機會就不多了。行業的滲透率到了70%,就進入了成熟期。那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換了新能源車,你身邊的人,開燃油車的人很少了。

一旦到了成熟期,很多事完全看運氣。有的企業會成為蘋果華為這樣的企業,但多數企業不會成為蘋果。

新能源汽車已經過了拐點。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過了緩慢的導入期,現在基本上已經過了拐點。所謂拐點,比如智能手機在2010年以後,突然爆發,大量的人都換了智能手機,這就是行業拐點。我認為,新能源車的爆發點會在2023年,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

新能源車的空間大,增速快,明年後年的增速會爆發出來。智能手機的行業已經非常大了,蘋果股價漲了上百倍。我認為,新能源車的空間比智能手機大,龍頭是特斯拉,股價也會上漲百倍。在新能源車的成長期,要持股貫穿整個成長期,千萬不能賣股票。

熱點內容
為今年橋車價格是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5-04-30 13:33:01 瀏覽:937
14款英朗xt內飾 發布:2025-04-30 13:16:28 瀏覽:451
皮卡堂進入禁閉室 發布:2025-04-30 13:08:20 瀏覽:467
車頂內飾水漬印怎麼去除 發布:2025-04-30 13:05:45 瀏覽:817
華夏房車論壇 發布:2025-04-30 12:38:47 瀏覽:384
各種全屬性皮卡丘 發布:2025-04-30 12:36:52 瀏覽:478
天劍越野版改裝 發布:2025-04-30 12:27:25 瀏覽:154
民和到烏蘭縣駕車自駕游路線 發布:2025-04-30 12:07:59 瀏覽:576
德福t1房車好嗎 發布:2025-04-30 11:48:56 瀏覽:43
定向越野郭程 發布:2025-04-30 11:47:33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