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家
㈠ 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迎新」,專家解讀變與不變
在徵求意見稿發布近一年後,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宣告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面對新15年的宏偉藍圖,新能源汽車股也迎來集體上漲,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廣汽集團股價集體飄紅。美股新能源汽車股盤前也迎集體上漲。其中,小鵬汽車漲超4%,蔚來和理想汽車漲超3%。
眾所周知,盡管連續兩年產銷突破百萬關口,但隨著補貼的退坡,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遭遇了十年來首次負增長。進入2020年,受春節效應及疫情因素的影響,下滑趨勢仍未得到緩解。數據顯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仍下降18.7%和17.7%。
值得關注的是,與《徵求意見稿》相比,《規劃》刪除了「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的「共享化」,新車「新四化」也變更為「新三化」。
對此,崔東樹表示,此次刪除共享化的意義很大。他指出,「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發展的目標,僅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汽車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現實的。目前共享自行車都不能滿足真正的實時出行需求,潮汐現象導致地體站共享單車一邊泛濫堆積,一面是小區找不到。大規模的人員流動不可能通過共享取車實現。因此刪除共享化很正確。」
此外,《規劃》另一大任務是,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和推動動力電池全價值鏈發展。圍繞車用操作系統,構建整車、關鍵零部件、基礎數據與軟體等領域市場主體深度合作的開發與應用生態。鼓勵企業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准體系,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總的來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而自2012年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行業也面臨著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後、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規劃》的發布也為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闡明發展方向,不僅對產業目標提出了更加務實的要求,而且更是從供應鏈、積分政策、基礎建設、產業生態等各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指導意見。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規劃》提出的市場主導、協調推進,支持產業鏈核心企業,關注技術創新和突破,有望推進新能源汽車進入「新階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為何新能源技術路線制定專家,也不建議制定「禁燃」時間表
隨著世界各國的排放要求日益嚴苛,「禁售燃油車」彷彿成為了大家共同的「解決辦法」。雖然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夠有效尚且存在爭議,但已經有不少的國家和地區或官方口頭表態,或下發正式文件,已經列出了具體的實施時間。
近期不斷發生的電動車自燃事件,或許有些並不一定是因為電池原因而導致的起火,且與燃油車想比,其數量也算少數。但要知道,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基數也同樣不在一個層級。對於要全面取代燃油車的這些純電動車型,人們保有著謹慎和過多的關注,也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從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來看,政策驅動占據了絕大部分的銷量貢獻。
補貼並未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車便始終沒有真正的達到市場化。而從銷量區域構成來看,限行限購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需求顯然高於非限購地區。這也是其政策驅動的具體表現之一。
綜上,在繼續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不動搖的同時,切忌過於盲目和快速地制定「禁燃」時間表,既是當下的新能源車市現狀所決定,也符合當下我國的基本國情。
馬曰:
如果說建議不「禁燃」是許多燃油車愛好者的心聲和願景,那麼當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也提出這樣的建議時,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禁燃」對於我國來說並沒有太過迫切的需求,至少短時間內是如此。而不禁燃也不代表我們的排放工作不作為,從國家愈發嚴苛的排放標准相繼出台並實施,也能倒逼車企在排放上下功夫。
相較於車企直接轉型電動化,如果有更多的時間來適應,來明白消費者的真實所需,從而帶來更加符合消費者預期的產品,顯然更加合理。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從燃油車到新能源也需要一個不短的適應時間,新的消費習慣、用車方式的形成,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步子邁得太大,也並不一定就是好事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大咖齊聚海口 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將於9月15日開幕
據了解,3天的活動包含20場會議論壇、技術展覽及多場同期活動,預計將有1000多名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政產學研高層雲集海南。
大會主題峰會將探討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政策創新、跨界創新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與發展趨勢,探索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凝聚產業共識,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碳中和。
政府高層及行業專家:
萬鋼,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
張玉卓,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沈曉明,海南省委書記、省委深改委(省委自貿港工委)主任
馮飛,海南省委副書記,省政府省長、黨組書記
李小鵬,交通運輸部部長
苗圩,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徐冠華,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倪強,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秘書長,省委自貿港工委辦主任
辛國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相里斌,科學技術部副部長
甘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史明德,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前駐德國大使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能源局
歐陽明高,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
張進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趙福全,清華大學教授,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國外政府及國際機構嘉賓:
Alok Sharma (阿洛克·夏爾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屆締約方會議(COP26)候任主席,英國商業、能源和產業戰略部原大臣
John Edwards(吳僑文),英國駐華貿易使節
Jo Hawley(賀頌雅),英國駐廣州總領事
James Norman(諾傑),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華南外交聯絡領事
Dan Dorner,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CEM)主任
Inger Andersen,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
Fatih Birol,國際能源署(IEA)署長
李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總幹事
Carlos Manuel Rodríguez,全球環境基(GEF)首席執行官兼主席
國外企業領袖:
Herbert Diess,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
Frank Weber,寶馬集團董事、負責研發
Elon Musk,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
中畔邦雄,日產汽車副社長
Mark Reuss,通用汽車公司總裁
Holger Klein,采埃孚集團董事
Volkmar Denner,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
鄭根昌,LG新能源副社長、電池研究院院長
袁小林,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
國內企業領袖:
徐留平,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竺延風,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辛保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曉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李斌,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劉靜瑜,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歐陽楚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裁
陳志鑫,海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專家咨詢委員會執行副主席
王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
於德翔,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黎明,地平線總裁
單記章,黑芝麻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㈣ 中國眾多新能源車企中,你感覺誰的技術最為領先
新能源汽車國產誰最領先?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迅猛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還是很不錯的,並且國家也十分支持新能源領域這一塊,所以國內有很多車企紛紛投身於新能源領域中,下面就來說說國內有哪些優秀的車企在做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
第三,奇瑞可以說是國內發展比較快的車企,特別是在出口業務板塊上,更是連續15年占據國內汽車出口的銷售冠軍,而在新能源領域也有著自己的電池研發技術,可以說是小有成就。
純電新能源汽車普遍都不便宜,5萬左右的少之又少,數得出來真沒有幾款,印象中江淮、奇瑞小螞蟻、眾泰芝麻、寶駿E100等少數在5萬左右,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看完以上幾個在汽車市場比較火的國產車企,其實不管誰最強,反正都是咱們的國產車企,都可以選擇支持,不管哪一家做到第一,都是我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驕傲。
㈤ 中國電動汽車十大名牌
1、Yadea雅迪
電動車十大品牌,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暢銷的高端綠色能源電動兩輪車。
2、AIMA愛瑪
電動車十大品牌,創立於1999年,天津市著名商標,國內大型電動兩輪交通工具製造商。
3、SUNRA新日
智能電動車創領者,電動車行業標准制訂單位。
4、Luyuan綠源
浙江名牌,電動車產業先驅。
5、LIMA立馬
電動車十大品牌,中國輕工業電動車行業旗艦品牌,集電動車研發、製造、銷售、服務於一體。
6、TAILG台鈴
廣東省著名商標,集新能源交通工具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7、小刀電動車
天津市著名商標,首創雙動力系統,爬坡動力好是其賣點。
8、SLANE新蕾
新蕾創立於2002年,是一家專注於電動交通工具研發製造的創新型企業。 新蕾的產品包含自主研發的豪華車、簡易車、鋰電車、電動三輪車、特種車等。
9、BYVIN比德文
電動車十大品牌,山東省名牌產品,中國輕工業電動自行車行業翹楚。
10、小牛電動
創新型鋰電智能電動踏板車,充電一次可完成100公里續航。
㈥ 李斌哪裡人
李斌哪裡人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
李斌(1974年6月22日-),中國著名企業家,出生於安徽,畢業於北京大學,蔚來創始人,現任蔚來董事長、CEO。 他與人聯合成立北京南極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後創辦易車公司,並於2010年帶領易車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曾當選GQ雜志「2017年度人物」,被評為「年度企業家」。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發布,李斌位列第24名。
聯合成立了北京南極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中國主機託管服務商的先驅,李斌自1996年至2000年任其董事及總經理。
1997年創辦北京科文書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00年,李斌聯合成立了北京易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從那時起至2006年擔任該公司董事及總裁。
2002年底,李斌和曲偉海共同創立了新意互動廣告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2005年,易車公司創始人李斌先生擔任易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2020年6月,蔚來(安徽)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並出任董事長一職。
現任中國汽車流通協會(CADA)副會長。
2020年12月31日,北京易車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李斌退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職位,由劉文華接任。
2021年1月5日消息,近日,北京易車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李斌退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職位。
2021年2月,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李斌退出公司法定代表人。
㈦ 讓「自燃」成為歷史:比亞迪的一小步,電動汽車的一大步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越來越成熟,以及以往鼓勵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補貼政策即將退出,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種種跡象表明,三元鋰電池盡管仍是新能源乘用車動力電池的主要技術路線,但磷酸鐵鋰電池的回潮趨勢正鋪面而來。
而隨著「刀片電池」的誕生,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整車續航短的局面將得到根本扭轉。不僅是小微型純電動車,即使是更加主流的A級轎車或者緊湊型SUV等車型,甚至是比亞迪漢EV這樣的C級車搭載「刀片電池」後續航里程也能滿足用戶需求。再加上高安全性能和成本優勢,「刀片電池」完全可以從三元鋰電池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重塑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格局。
總結:
王傳福認為,過去幾年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不切實際的追求,帶偏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新能源乘用車安全口碑付出了慘重代價。而「刀片電池」要將動力電池發展引回正道。這一點直擊電動汽車安全這個用戶最大的痛點。
從技術特點和優勢來看,「刀片電池」毫無疑問對其他汽車廠傢具有吸引力。根據目前的公開信息,比亞迪動力電池已經獲得東風、豐田、賓士等外部客戶,不久前獲得了初創電動汽車公司——理想汽車的訂單。
而弗迪電池等5家新成立不久的弗迪公司將擁有更多自主權,從而加速推動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的獨立。據了解,弗迪電池重慶工廠年產能將達到20GWh。
在3月29日的發布會上,比亞迪集團副總裁兼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表示「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於『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案」。可見「刀片電池」的受歡迎程度。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愈發成熟,用戶需求越來越多樣並且對安全的追求一如既往的背景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刀片電池」會有一席之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求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進,或者了解汽車行業的大佬
1、縱向一體化發展,是為了保證產業鏈環節中節省成本,也是為了避免受制於人,就像中國在晶元方面受制於歐美日韓;
2、那電池來說,就和燃油車的發動機是一樣的地位,電動汽車最貴也是最核心的部件不是電動機,而是電池;
3、電池做的牛,再做電動汽車就水到渠成了,因為其它的部件技術含量並不高;
4、另外,政府的補貼也是一個原因,你發展的方向多了,補貼自然也多
㈨ 朴昌浩死了
朴昌浩沒死。
朴昌浩,1978年出生,韓國仁荷大學工學博士,教授,現受聘於重慶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負責混合動力汽車鎳氫動力電池系統設計研究工作。從2007年開始參與長安汽車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十一五」三大項目:「ISG型長安中混合動力系統技術平台研究開發」、「長安CV11中混合動力乘用車開發」、「長安CV8混合動力轎車製造技術研究」,負責鎳氫電池組系統設計、荷電狀態預測、管理系統智能專家診斷系統設計等研究。
研究領域或方向:主要研究領域為汽車電子、人工智慧與智能系統等。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研究人工智慧在新一代汽車上的應用,實現整車系統/子系統的監測、控制、診斷等功能的智能化。
科研工作:從事新能源汽車國家863項目,主要進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究。
博士期間承擔完成現代汽車的剎車系統熱彈性不穩問題研究;三星公司復印機、列印機用電磁離合器優化研究等多個基礎以及應用研究類課題。現如今,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4篇被SCI/EI檢索。
㈩ 下一站,新能源全領域定製
全領域新能源戰略的推動預示著上汽大通新能源之路再上新台階。
前兩天,上汽集團內部代號「一號工程」的L項目正式命名為智己汽車,加之榮威R標的品牌獨立,形成新能源發展上的一左(L)一右(R),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戰略只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縮影--
正如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所說的一樣,「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
目前,上汽大通已經形成整車平台+新能源汽車業務+房車出行平台的布局,旗下產品包括MPV、SUV、房車、寬體輕客、皮卡、新能源產品組合。並且,上汽大通全系產品均可支持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模式,不僅可以定製車型,還可以定製能源、定製服務,滿足用戶多場景用車的定製需求。
正如南京工廠之於「中國智造」的燈塔作用一樣,ALL3?ROADMAP藍圖為「中國汽車定製專家」的新能源戰略做好了規劃,加快了上汽大通C2B模式的探索。未來,我們可以預見,上汽大通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實現全領域的強大定製化,並以此為「殺手鐧」,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獨一無二的風景線。
文/李思佳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