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全國大學生競賽
㈠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是電動嗎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分燃油組與電動組,燃油組指的是動力單元為610cc以下的汽油機,電動組指的是用的電動機。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中國的大學生有什麼好的研究成果嗎
利用風光互補發電,可一鍵式遠程式控制制,體積小巧可攜帶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在4名大學生手中誕生。
來自東北大學的科研小組成員最新研發了「基於風光互補發電的攜帶型交直流充電樁」,這一發明讓車主便攜汽車「充電寶」成為可能。
據悉,「基於風光互補發電的攜帶型交直流充電樁」項目在2015年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了遼寧省特等獎。
黃夢彤說,團隊能夠取勝,主要優勢在於設備便攜、結合新能源、設備與藍牙連接通過手機了解充電情況吸引了評審的關注。他們的發明也已經成功申請了國家專利。
黃夢彤坦言,把實驗室項目轉變為實際的工業產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科研團隊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熱愛綠色、倡導環保的電動車主,只要裝配一個小型充電樁,就能讓電動汽車車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一個為了幫助大學生成長操碎了心的90後
㈢ 新能源汽車職業學校哪裡好
新能源汽修專業,挺好的,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和養護一定要找到一個正規的培訓院校,綜合考量教學水平硬體設施,學校教學模式。
注意事項:
新能源汽車教學內容主要為新能汽車技術的車輛運行原理、日常保養及檢測、車輛維修等,使得學生從根上了解並掌握新能汽車的相關技術。
在實操教學中,採用比亞迪、江淮、眾泰等國內市場主流新能車型,從而保障了技術與市場的貼合性,極大提升了學生進入市場後的適應力,縮短了從學生到技術員工的轉變時長。
(1)「車輛」,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2)「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於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的輪式車輛。
(3)「非機動車」,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驅動,上道路行駛的交通工具,以及雖有動力裝置驅動但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
㈣ 專題︱新能源拷問售後技能人才發展
本報記者陶震
當大象在奔跑中轉身時,碩大的身軀卻還在慣性地朝前踱步。
目前,汽車產業這只「大象」正在電氣化的方向上拖動著巨大的「身軀」完成轉身。電氣化對汽車產業的重構是自上而下的,但汽車產業是一條縱貫社會的多工種結合、多學科交叉的狹長的產業鏈條,電氣化在對產業鏈上游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的內部架構、人才體系、技術能力和產品結構重新定義後,其對下游經銷商和服務提供商的漣漪效應可能才會逐步顯現。
在人才儲備領域亦是如此,雖然電氣化對汽車產業的轉型是深刻的,但在汽車企業「去腐生肌」,招納新才應對轉型浪潮時,尾部的服務行業仍面臨著人才的巨大缺口。由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2017年,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僅有17萬。需求預測數據表明,2020年,該領域人才需求將達到85萬,2025年要達到120萬。其中,新能源汽車維修技師人才儲備存在明顯不足。
此外,我國也在通過加大新能源維修相關技能賽事提升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介紹,在國家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中,中國汽車學工程學會早在2015年就設置了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汽車大賽,並在去年推出維修賽項,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針對職業教育,在維修端培養營銷師、維修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北京吉利大學汽車學院的學院背景
學院秉承李書福董事長「學真本領,練硬功夫」的辦學理念,不斷進行教育創新和教學改革。一方面加強學院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保證學生學到真本事;一方面加強實訓建設,堅持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練硬功夫。學院還提供大量工廠企業帶薪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到生產一線學習和鍛煉。目前,學院建立了40餘個校外實訓基地,2009—2010年實現了提供平均每個學生2.75個實習崗位。學院還與吉利集團、北京、上海、寧波、濟南、成都等地的汽車研究院和生產企業實行定向培養,帶薪實習,定向就業。
學院與吉利汽車研究院合作,工業產品設計和機電一體化等專業,每年選拔批量學生到杭州在崗培養。畢業後,在研究院就業,其中50%可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學院教師可優先進入吉利企業博士後流動站,與研究院共同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不久的將來,學院向研究型學院轉變,成立研究所或研究院,學院的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生也將參與申請和承擔國家「十二五」重大「863」項目。
學院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和道德培養,重視教學改革與創新。長期不懈的努力使學院教學和科技成果不斷涌現。2007年,學院學生首次參加全國大學生汽車知識競賽即獲第二名,與湖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列三甲;2008年學院學生代表隊首次參加第二屆(Honda)汽車節能競技大賽中與國內眾多名校同場競技,獲得「最佳設計獎」;2009年,學生設計製作的四輛汽車參加了「2009年北京國際電動汽車暨新能源展覽會」,成為唯一入選參賽的高校代表隊,憑借突出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一舉奪得展覽會「最佳科技創新獎」;在2009年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中,學院學生作品獲北京賽區數字表現組特等獎,一、二等獎,在全國總決賽中,獲得數字表現組一等獎;2010年,學生在「瑞薩MCU超級模型車大賽」中獲得全國三等獎;學院也通過各種競賽培養和選拔拔尖人才,保送到各大知名企業就業。
由於學生學業優異,每年主動來校招聘的單位和提供的就
業崗位大大超過了畢業生人數。2009年,工業產品設計專業的13名學生被吉利汽車研究院錄用;2011屆畢業生,113名學生提前就業,其中神州租車錄用45人,浙江吉利研究院錄用40人,上海華普基地錄用18人。如果你想有份好工作,就來這里學習吧!
秉承吉利集團的創新精神,汽車學院鼓勵創新,鼓勵發明創造。學院倡導的「四個一活動」(即:「提出一個創意,完成一件設計,製造一個產品,實現一個夢想」)會給你提供一個充分展示才能和想像力的空間。「四個一活動」是提倡進入汽車學院的學生都要積極參加課程實踐、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團學活動和競賽活動,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走好人生第一步。豐富的活動使創業者、管理者和優秀的技術人員脫穎而出。你不想嘗試和親身體驗這樣的成才經歷嗎?
學院在承擔自身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是國家緊缺汽車人才培訓基地、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汽車人才交流中心培訓基地、科技部國家製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三維CAD教育培訓基地、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電氣公開教學平台示範單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是北京市高職示範性專業。在美麗的校園里,汽車學院為你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平台。
北京吉利大學歡迎您,汽車學院歡迎您。
學院秉承李書福董事長的「學真本領,練硬功夫」的辦學理念,不斷進行教育創新和教學改革,創出一條獨特的改革之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堅持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生產第一線服務,堅持校企合作辦學,實現了「培養人才對路,就業不難」的辦學目標。
學院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一是通過不斷加強實驗實訓環境與設備建設、擴大產學研結合課程比例;二是與企業聯合,給學生提供工廠企業頂崗實習和定崗學習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校企聯合在崗培養高科技人才
2006年,16名工業產品設計專業大二學生被選派去吉利集團汽車研究院參加「校企聯合培養CAE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教學改革項目。這些學生藉助研究院的CAE平台邊實踐邊學習,結合實踐理解專業理論課,經過三年多的刻苦學習,掌握了CAD建模、有限元模型優化等技術,成為能夠進行汽車薄板件沖壓工程分析、汽車碰撞分析、汽車零部件結構分析和汽車動力學性能分析的骨幹力量,同時還發表了多篇論文和文章。2009年6月,16名學生順利畢業,並全部留任研究院工作。
此次教學改革,是1996年教育部頒發文件號召高等院校進行教學改革以來,本學院本科教育進行的一次最深刻的教學改革實驗,北京市教委領導非常關注這次教學改革,把它列為北京市教學改革的國家資助項目,並將其推選為全國十大優秀教學案例。
實現「工程實踐」教育
工程教育改革中,學院對電器工程、汽車服務、技術服務、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大學四年級學生,實行開放式教學,以工作任務為載體,開展項目設計活動,成果顯著。這項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不斷提高,高位剎車燈系統、會車燈光避讓系統、智能剎車系統等都是學生工程實踐課作品。
工業產品設計專業課注重培養學生的產品設計和分析能力,良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計算機輔助設計、分析水平不斷提高,在國家和北京市各類大賽中,學院學生與名校學生同場競技,脫穎而出,取得了非凡的成績,證實了教學改革的成功。
校企聯合定向培養學生
為加強汽車應用技術、汽車技術服務等專業的產學研,學院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帶薪實習崗位,使學生能夠到企業一線頂崗實習,學習一線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從而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在與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聯合培養學生的成功教學案例基礎上,學院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校企合作,吸引眾多企業進入到學校教育中來,根據企業需求,實行「訂單式」培養。
中外合作項目——中德合作IHK職業資格證書項目
「IHK職業資格證書」是德國工商業聯合會(Deutscher Instrie- und Handelskammertag,簡稱DIHK)根據技術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需求,研究開發的一系列針對性很強的職業資格證書。該證書不僅在德國境內和海外的德國企業具有通用性,同時也被歐美企業認可和接受。近幾年,IHK職業資格證書也引進到我國,也開始得到了我國企業的關注和認可。
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導下,2010年該校與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進行深入合作,開展「汽車機電師」、「數控切削師」IHK職業資格證書項目,分別與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IHK汽車機車師)、數控技術專業(IHK數控切削師)對接。此項目的引進,也是學院實現國際化和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該項目採用「二元制」教學模式,學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培養,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參加實訓,在生產一線接受培訓,從分析加工零件的圖紙開始,到編程序,再到加工操作,掌握整個流程。這樣的培訓可以培養出訓練有素、綜合能力和實用性強、直接為企業所用的職業人才,彌補過去學校與企業難以對接的尷尬。現已有賓士等業內一線企業來院「預訂」,希望結合企業需求定向培養高級人才,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㈥ 華夏理工學院是幾本大學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在湖北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們通常說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是二本大學。
學科專業
學院緊密圍繞湖北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工與制葯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重點產業,立足湖北及武漢城市圈,學科專業面向重點行業、服務地域經濟發展。設立了機電工程系、汽車工程系、土木與建築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化學與制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人文與藝術系、外語系、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和體育課部八系二部。開辦34個專業,80%以上專業與湖北十大支柱產業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適應。其中: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專業由省教育廳批准為重點培育本科專業;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被省學位辦確定為重點學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葯工程專業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專任教師659人,生師比為16.2:1。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23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5.36%,其中,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59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42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4.64%。兼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4%。
教學成果
學院牢牢把握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應用型」培養目標,「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統一要求,又彰顯個性;既能保證質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改變傳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知識結構,實施「六模塊」(理論教學模塊、集中實踐教學模塊、個性發展模塊、素質拓展與創新教育模塊、職業技能教育模塊和綜合教育模塊)人才知識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學院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的條件建設。以學科專業群共享平台為基礎,以平台建設為重點,每年約投入充足資金,按照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標准建設,已形成「校內實驗中心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相結合的、涵蓋基礎、專業、綜合與創新實踐組成的實踐教學平台」。 學院現有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及專業實驗室84個,已與武重集團、中冶南方、人福醫葯等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110個。
學院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培育學生創新能力。以「挑戰杯」系列競賽為龍頭,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學科專業競賽。學生先後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優秀獎等。學院學生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競賽獎628人次,學生獲得國家專利54項,發表論文39篇。
㈦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的獲獎名單
序號 編號 作品名稱 學校 最終獎
001 A-Ⅰ-05 高效節能開水壺 北京科技大學 特等獎
002 A-Ⅳ-04 高效節能型一體化船舶污水處理裝置 哈爾濱工程大學 特等獎
003 A-Ⅱ-16 上下行一體化變頻節能自動扶梯 華中科技大學 特等獎
004 A-Ⅲ-17 石油套管伴生氣回收系統 重慶科技學院 特等獎
005 A-Ⅴ-15 微型太陽能光熱蒸汽利用系統 浙江大學 特等獎
006 A-Ⅱ-15 氣壓混合動力概念車的設計與試驗研究 北京工業大學 特等獎
007 A-Ⅲ-11 節能型踏步發電照明裝置 大連大學 特等獎
008 A-Ⅴ-21 搖擺帆式風力發電系統 華中科技大學 特等獎
001 A-Ⅰ-02 不耗水的冷卻塔—鹽水冷卻塔節水原理與應用前景研究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02 A-Ⅳ-11 井下電源 華中科技大學 一等獎
003 A-Ⅴ-01 按照主人活動范圍自動調整房間溫度的節能型自採暖裝置 華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04 B-Ⅲ-01 城市居民區多層建築立體綠化潛力及DIY成本評估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一等獎
005 B-Ⅰ-01 大學生節水心理意識調研及解決方案——設計心理學原理節水水龍頭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06 B-Ⅲ-02 大學生碳足跡調查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一等獎
007 A-Ⅱ-03 低能耗低成本深井泵的研究與開發 江蘇大學 一等獎
008 A-Ⅲ-02 低濃度抽放瓦斯燃燒利用裝置 中國礦業大學 一等獎
009 A-Ⅴ-03 電鍍清洗廢水減排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 南京師范大學 一等獎
010 B-Ⅱ-02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現狀調查及綠色回收路線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一等獎
011 A-Ⅳ-05 功能性太陽能服裝 德州學院 一等獎
012 A-Ⅴ-06 供暖終端用光溫雙敏節能控制器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13 A-Ⅲ-06 基於多孔介質強化換熱的半導體溫差發電系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一等獎
014 A-Ⅰ-11 基於蒸騰作用的太陽能取水裝置及其綜合利用系統設計 山東大學 一等獎
015 A-Ⅲ-10 節能爐灶 西南交通大學 一等獎
016 A-Ⅴ-09 節能型倒流防止閥 長沙理工大學 一等獎
017 A-Ⅱ-12 垃圾變身記——利用餐廚垃圾發酵生產Bt生物農葯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18 A-Ⅱ-13 利用汽車引擎廢熱驅動的金屬氫化物空調 西安交通大學 一等獎
019 A-Ⅳ-14 燃氣熱水器節能煙囪 上海理工大學 一等獎
020 A-Ⅱ-17 生物質暗光發酵耦合產氫和CO2綜合利用系統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21 A-Ⅴ-16 稀土-多孔介質輻射器余熱利用型熱光伏系統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22 A-Ⅴ-20 新型微水力發電裝置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一等獎
023 A-Ⅰ-18 遙控電器零功耗待機技術 華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24 A-Ⅰ-19 一種無耗能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浙江工商大學 一等獎
025 A-Ⅳ-20 緻密陶瓷蜂窩自對流取暖器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26 A-Ⅳ-22 自凈化、無動力、水回用的節水型洗衣洗漱台 東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27 A-Ⅰ-01 「煙氣加熱與水蒸氣吹掃復合」的脫硫活性焦再生方法研究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一等獎
028 A-Ⅲ-20 新型高效無間斷產氣無需攪拌沼氣罐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 一等獎
029 A-Ⅳ-18 液化天然氣冷能驅動的海水淡化方法及裝置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30 A-Ⅳ-17 小型聚光式太陽能淡水提取裝置 華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31 A-Ⅱ-10 基於多重感測技術的廚房綜合參數自動控制節能系統 山東大學 一等獎
032 A-Ⅰ-13 旅遊風景區節能減排設計及綠色能源利用——以南京大石湖風之谷景區為例 東南大學 一等獎
001 A-Ⅱ-08 關於飲水機節能設計方案的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 二等獎
002 B-Ⅳ-01 「節能減排」推進中的公眾參與研究——以全國「兩型社會」改革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為例 中南大學 二等獎
003 B-Ⅴ-01 保定市太陽能進小區的發展現狀與可行性分析 河北農業大學 二等獎
004 B-Ⅴ-02 北京地區純電動車充電網路建設與規劃 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05 B-Ⅱ-01 北京市居民用電階梯式定價研究 華北電力大學 二等獎
006 A-Ⅴ-02 玻璃熔化爐煙氣深度回收系統的設計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 二等獎
007 A-Ⅱ-02 城市路燈節能控制系統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二等獎
008 B-Ⅳ-02 城鄉居民「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 天津理工大學 二等獎
009 B-Ⅴ-03 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機制研究----基於上海松江區的實證分析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二等獎
010 A-Ⅲ-01 磁力耦合海流發電裝置的研製 東北師范大學 二等獎
011 A-Ⅳ-01 磁種絮凝-高梯度磁分離裝置處理綜合廢水 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 二等獎
012 B-Ⅳ-03 大學校園冬季供暖中的節能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 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13 A-Ⅰ-03 低溫煙氣余熱自用式空氣除濕機組 安徽工業大學 二等獎
014 A-Ⅰ-04 地鐵閘機發電系統 上海交通大學 二等獎
015 A-Ⅲ-03 電子智能節能系統 北京交通大學 二等獎
016 A-Ⅱ-04 對心型低脈動率脈動式無級變速器 福州大學 二等獎
017 B-Ⅳ-04 廢舊電池回收系統規劃與設計 武漢理工大學 二等獎
018 A-Ⅱ-05 廢棄印刷線路板資源化新工藝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19 A-Ⅳ-02 廢水再用節水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二等獎
020 A-Ⅴ-04 風能磁製熱熱水器的設計 廣西大學 二等獎
021 A-Ⅲ-04 封閉海水預熱一蓋板冷卻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 大連理工大學 二等獎
022 A-Ⅴ-05 蜂巢強化換熱多燃料取暖器 北京科技大學 二等獎
023 A-Ⅳ-03 鋼鐵企業余熱余能整體梯級利用方案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24 A-Ⅱ-06 高光效大功率感應耦合等離子光源 河海大學 二等獎
025 A-Ⅲ-05 高碳灰和造紙黑液的綜合利用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26 A-Ⅰ-06 固體廢棄物燒結新型多孔節能環保砌塊 溫州大學 二等獎
027 A-Ⅱ-07 固體吸附獨立除濕裝置 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28 B-Ⅰ-02 關於太陽能熱水器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29 A-Ⅳ-06 焊接擺動器節能控制系統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30 A-Ⅰ-07 戶式空氣能量回收裝置 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31 A-Ⅳ-07 環保型全封閉病理組織脫水機 安徽理工大學 二等獎
032 A-Ⅴ-07 環抱式氣升生活污水凈化罐(科技作品) 天津科技大學 二等獎
033 A-Ⅴ-08 火電廠廠級實時負荷優化分配系統設計與開發 武漢大學 二等獎
034 A-Ⅱ-09 基於被動人體紅外探測感測器主動掃描的教室節能系統 鄭州大學 二等獎
035 A-Ⅰ-08 基於廚房煙氣余熱利用的半導體式小廚寶 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36 A-Ⅳ-08 基於低品位熱源的小型海水淡化裝置 清華大學 二等獎
037 A-Ⅰ-09 基於低碳照明娛樂的新型健身器材的設計與實現 華東交通大學 二等獎
038 A-Ⅲ-07 基於廢渣利用及廢水處理的全新制氫技術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二等獎
039 A-Ⅰ-10 基於環路熱管的低溫余熱海水淡化系統 武漢大學 二等獎
040 B-Ⅴ-04 濟南市快速公交的節能減排效益調查與分析 山東大學 二等獎
041 A-Ⅲ-08 家用復合熱源多功能熱泵 江蘇科技大學 二等獎
042 B-Ⅴ-05 江蘇大學用水及節水現狀調查與對策 江蘇大學 二等獎
043 B-Ⅲ-03 江浙地區村鎮居民低碳化用能方式研究 同濟大學 二等獎
044 A-Ⅳ-09 教室節能系統模型 北京交通大學 二等獎
045 A-Ⅲ-09 秸稈煤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二等獎
046 B-Ⅱ-03 節能,讓城市更美好——從節能減排視角看南京江心洲生態科技島建設項目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47 A-Ⅳ-10 節能環保空調系統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二等獎
048 A-Ⅲ-12 具有發電功能的煙氣除塵裝置 北京科技大學 二等獎
049 A-Ⅱ-11 聚焦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效率的研究 天津大學 二等獎
050 A-Ⅰ-12 空心聚苯乙烯夾芯板 大連海洋大學 二等獎
051 A-Ⅲ-13 綠色發電環保鞋 德州學院 二等獎
052 A-Ⅲ-14 煤礦低濃度瓦斯回收利用系統 安徽理工大學 二等獎
053 A-Ⅱ-14 納米鹽差發電技術 武漢大學 二等獎
054 A-Ⅲ-15 南方高校教室照明系統節能減排改造方案 華南理工大學 二等獎
055 B-Ⅰ-03 內蒙古工業大學教學樓、學生公寓用電情況調查及節能線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內蒙古工業大學 二等獎
056 B-Ⅲ-04 農村烤煙烤房能源利用現狀調查及節能評估 中南大學 二等獎
057 A-Ⅳ-12 暖氣管道溫差發電驅動熱量表 山東大學 二等獎
058 A-Ⅴ-10 配套馬桶的方便節水器 鄭州輕工業學院 二等獎
059 A-Ⅳ-13 汽車發動機降噪儲能裝置 華南農業大學 二等獎
060 A-Ⅰ-14 牆體相變材料的遴選與制備及其傳熱特性分析 西南交通大學 二等獎
061 A-Ⅰ-15 輕型低成本太陽能汽車 華中科技大學 二等獎
062 A-Ⅴ-11 熱管式新型濕蒸汽消毒櫃 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63 A-Ⅲ-16 熱水箱自動節水龍頭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64 A-Ⅴ-12 三面角形光伏電板遮陽幕牆系統 湖南大學 二等獎
065 B-Ⅳ-05 生活中的節能減排——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與展望 廈門大學 二等獎
066 A-Ⅰ-16 生物質秸稈能源化利用產生的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南京農業大學 二等獎
067 B-Ⅱ-04 市域污染企業退出與補償機制研究——以湘江流域湘潭市為例 湖南科技大學 二等獎
068 A-Ⅲ-18 隧道風力發電系統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二等獎
069 B-Ⅰ-04 塔里木大學校園節能減排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塔里木大學 二等獎
070 A-Ⅱ-18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新疆噴灌灌溉中的應用 塔里木大學 二等獎
071 A-Ⅱ-19 太陽能光伏及溫差發電聯合驅動新型冰箱的設計 上海電力學院 二等獎
072 A-Ⅴ-13 太陽能全自動水體治理瀑布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 二等獎
073 A-Ⅲ-19 太陽能熱泵聯合驅動的低溫吸附乾燥系統 中山大學 二等獎
074 A-Ⅴ-14 外燃機動力代步車 哈爾濱工程大學 二等獎
075 A-Ⅳ-15 渦輪式初雨棄流系統 大連理工大學 二等獎
076 B-Ⅰ-05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居民節能燈使用狀況 新疆農業大學 二等獎
077 A-Ⅱ-20 廂式貨車減阻節能裝置設計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二等獎
078 A-Ⅳ-16 小戶型連續式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酵裝置 貴州大學 二等獎
079 A-Ⅰ-17 小區燈桿節能控制系統設計 華南理工大學 二等獎
080 A-Ⅴ-17 小型低風速風力發電機樣機設計 武漢理工大學 二等獎
081 A-Ⅴ-18 小型節能廢紙打包機 西安理工大學 二等獎
082 A-Ⅴ-19 新型節能電化學反應器 東北大學 二等獎
083 A-Ⅱ-21 新型氣體-粉料直接熱交換裝置 北京科技大學 二等獎
084 A-Ⅰ-20 一種新型攜帶型煙氣分析儀 山西大學工程學院 二等獎
085 A-Ⅰ-21 一種新型液冷式家用空調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86 A-Ⅴ-22 一株高效稠油降粘菌開發及利用設計說明書 北京化工大學 二等獎
087 A-Ⅳ-19 用於燃煤鍋爐的小型低溫余熱發電裝置的設計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二等獎
088 A-Ⅰ-22 用於污水處理及產電的MSBR/MFC集成系統 四川大學 二等獎
089 B-Ⅱ-05 長株潭「兩型實踐類」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火電廠節能減排現狀的調研與思考 長沙理工大學 二等獎
090 A-Ⅲ-21 制動能量(電動車)高效安全回收系統 河北科技大學 二等獎
091 A-Ⅳ-21 智能光控白光LED路燈 中國計量學院 二等獎
092 A-Ⅲ-22 重慶大學分布式新能源系統 重慶大學 二等獎
093 A-Ⅱ-22 軸承套圈鍛後智能控冷工藝及設備 大連交通大學 二等獎
094 A-Ⅲ-23 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層氣採收率實驗設計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二等獎
095 A-Ⅱ-01 自製SBBR垃圾滲濾液反應器 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 二等獎
㈧ 新日電動車的相關資訊
為更好的實現「科技世博、低碳世博」的辦博理念,上海世博會採用了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作為園區內的主要交通工具,世界電動車龍頭企業新日憑借一流的品質和完美服務北京奧運會的實力順利成為了上海世博會指定電動車供應商。
被稱為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兩會指定用車」的新日電動車2010年12月29日簽約成為「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全球合作夥伴」,將在繼續服務世界頂級盛會的同時展示中國在「低碳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到西安世園會,新日始終堅持傳承中國「低碳經濟」先鋒的責任,通過服務「奧運」和「世博」,新日的產品技術實力和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新日為西安世園會提供的電動車更加低碳環保,在世博電動車的基礎上融入「NCB電池」、「同步變頻電機」等一大批最新技術。在西安世園會舉辦期間,除兩輪電動車外,新日還將提供200輛10多款三輪和四輪電動車,供環衛、物流、安保、醫療、觀光、貴賓接待以及營運使用。同時,新日將以奧運、世博陽光服務隊為班底,選拔一批服務態度好、技術水平高的人員前往世園會服務。新日將通過西安世園會的平台,大力倡導低碳環保,將中國式綠色交通工具推廣到海內外。
2014年6月20日,新日全國大學生智能電動車設計大賽正式啟動,歷時3個多月,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本次設計大賽有來自全國100所高校參賽學生參加,來自全國100所高校參賽學生共提交了1728件設計作品。
隨著電動車以潤物細無聲般的勢頭「攻佔」普通老百姓日常出行的代步市場,越來越多的人將注意力轉移到電動車領域,這不僅僅催生了新一代的消費風向,更是颳起了綠色出行的時尚潮流風。本屆設計大賽展現了新日注重消費者『體驗』的文化,也是新日在『產品領先』戰略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自成立之日起,新日就憑借過硬的品質與獨特的品牌文化,一舉奪得行業領先地位。數十年的洗禮飛躍讓新日牢牢奠定了毋庸置疑的行業一線品牌地位,在全球領域逐漸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行業發展亟需突破的今天,作為中國電動車行業的龍頭企業,新日再次創新出擊,將智能科技引入電動車行業,成功打破行業傳統格局,全面開啟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智能新時代。
2015年4月8日,在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廣告招標會上,智能電動車創領者新日電動車為全國忠實粉絲乃至整個電動車行業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經過多輪激烈競拍,新日成功巨資簽約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三季,成為節目指定電動車合作夥伴!全新的節目合作形式,全新的新日智能化產品體驗,勢必會為整個電動車行業帶來一股勢不可擋的智能化、時尚化浪潮,引領行業進入智能4.0時代!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歷時四個月,16期節目全國網平均收視率1.63,份額10.22%,其中單期最高收視份額13.82%,各期觀眾忠實度均超過30%,最高忠實度41.3%,累計觀眾規模2.58億,各項數據均領跑周五檔,再度拿下第三季度綜藝節目中的話題王寶座。
新日電動車同來自荷蘭、美國、德國等頂尖工程師、設計師精誠合作,集聚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全球著名高校科技資源,融合世界尖端技術,創新電動車智能化交互體驗,帶領電動車行業迅速進入智能化時代!
2015年8月2日,央視一套《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了題為《深化改革重在實效:破藩籬促合力體制創新粘合「兩張皮」》的新聞,新日成功登上新聞聯播。利用政府搭建的攜同創新平台,與各個知名高校協作互利,讓新日更好地呼應了國家政策的同時,獲得了更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和產品的質量支持。
2015年11月7日,新日電動車在無錫市新區碩放街道南星苑社區正式開啟了「新日陽光快車萬里行」全國大型公益活動的首發儀式。本次活動覆蓋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6個省份,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陽光檢修」,「感恩老用戶送禮」,「社區公益服務」以及「電動車保養知識大講堂」等多項服務,惠及千家萬戶。
2015年12月5日,行業龍頭企業新日電動車正式簽約國際巨星黃曉明,這是繼全民男神陸毅、成龍大哥之後,行業龍頭新日電動車正式啟用的又一位重磅品牌形象代言人。
新日電動車智能電動車
2012年,新日智能電動車問世,宣告了電動車行業智能時代的到來。它不僅讓人們的出行之旅變得更加精彩,也讓安全得到了智能化的控制,更為綠色出行帶來了舒適身心的升級體驗。
新日智能電動車,可實現手機操作電動車鎖車、解鎖、參數設置、車輛定位、故障檢測、服務救援等,並創新性將車輛剩餘電量轉化為可行駛里程,直觀顯示在手機上。
新日研製開發的米酷、征服者、牛仔公主、哈雷王子、米蘭、艾萌、安妮等創新性單品,實現「智能」與「時尚」的無縫結合,獲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新日打造的時尚新日體驗館在揚州開館,在推動品牌年輕化、產品智能化、終端時尚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最強廣告
2015年,新日計劃強勢登陸中國6大主流衛視平台,預計與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最強電視平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牽手4大全球最火爆綜藝欄目,實現全年收視覆蓋100億人次。
2015年1月-3月,新日電動車就牽手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二季,晉升《最強大腦》合作夥伴,在匯聚國內外的腦界精英的「燒腦」大戰中,嶄露頭角。而新日以「內置芯、外智聯」為核心的智能科技的成功研發應用,製造出了一台真正的智能類系列電動車。
2015年7月-10月,新日作為《爸爸去哪兒》第三季電動車合作夥伴,同時也是中國智能電動車創領品牌,在節目播出前一天也適時公布了《爸爸去哪兒》節目用車!在本季《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出現 「新日XR金翼1800」、「新日MIKU」在內的眾多智能電動車;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內頂尖的智能電動車並不僅僅如傳統電視節目中那樣在鏡頭前一閃而過,而是作為節目的重要道具參與到節目過程當中。
最強傳播
針對互聯網潮流,2015年,新日將與網路、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網易、新浪等互聯網巨頭強強聯合,投入3000萬元巨資,聯合網路優化網路系統環境,與知名開發公司攜手開發手機游戲,建立娛樂化交互網站與論壇等。同時,新日將大力開發網路自製劇,綜合運用網路互動推廣及大事件推廣,整合傳播,步步推進,引領網路營銷多屏互動傳播全盛時代。
㈨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做一輛太陽能電動車(實物)獲獎機會大嗎
no,no,no,no。。。,還不如太陽能飯煲、太陽能炒鍋,或者點一個蠟燭全教室都暖或涼滴
兄弟,你選個冷門、家家都用滴,如太陽能運動鞋,穿上就能趕超劉翔,太陽能內褲,直接超人。
㈩ 江蘇理工學院是一本嗎
1、江蘇理工學院是一本嗎
江蘇理工學院不是一本大學,該校是以工為主,理、經、管、藝、教、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2、江蘇理工學院簡介
學校佔地面積近1500畝,各類校舍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億余元,中外文藏書180餘萬冊。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部等21個教學科研單位,建有智能製造學院、新能源汽車學院、醫療器械學院、深蘭人工智慧學院、劉海粟藝術設計學院等多個行業學院和研究院,開設60個本科專業,在機械工程、環境工程兩個領域招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餘人(含留學生)、碩士研究生近400人。現有教職工近1500人,專任教師1100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雙聘),正高職稱教師150餘人,博士學位教師近450人,碩博研究生導師170餘人,聘請學術和產業界知名專家近80人擔任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有多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或獲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有150餘人次獲批江蘇省「333工程」「青藍工程」等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學術帶頭人、骨幹教師。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養」的人才培養理念,以行業產業定專業布局,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定人才規格,以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定教學內容,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現有教育部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合作項目、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江蘇省現代職教體系試點項目等省級以上人才培養項目(基地)20餘項(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等省級以上品牌專業、精品課程30餘個(門),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9項。學生獲「小平科技創新團隊」、「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一等獎等省級以上各類科技創新創業競賽獎1000餘項。建校以來,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6萬余名畢業生,培訓了數萬名中高職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
學校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特色,優化學科結構,加強應用研究,形成了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教育學等一批引領性學科,打造了「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循環利用」等學科亮點。現有江蘇省重點(培育、建設)學科7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分園、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等省級以上學科科研平台22個。近5年,學校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近50項,其中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三等獎1項、(科學技術-推廣類)二等獎1項;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50餘項,橫向科研課題700餘項,科研到賬經費近3億元,國家授權發明專利近500件。
學校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和技術優勢,加強智庫建設,推進與行業企業產業的工程技術協同創新,加大產業從業人員技術技能培訓,關注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深化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區)的多層次合作,與10多個省內外市、區建立校地戰略合作關系,與行業協會、知名企業、大院大所共建產學研基地150餘家及研究機構40餘家,與地方政府部門共建常州產業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職業教育現代化智庫等多個研究平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引進國際先進辦學理念、標准和資源,重點打造以中德合作為主的國際合作辦學特色,先後與德國、美國、英國、韓國、烏克蘭、以色列、哈薩克以及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0餘所高校建立緊密的合作與交流關系。每年選派專家學者赴德、美、英、加、日、韓、澳等國家進行訪學或交流,聘請外籍教師百餘名來校從事教學、科研活動。目前面向韓國、俄羅斯及中亞國家招收留學生。
學校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和諧校園」「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等榮譽稱號。
進入******,學校秉承「厚德、博學、篤行」的校訓,堅持應用型、地方性、國際化,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貼行業產業發展需求,立足江蘇、服務長三角、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繼往開來、實干創新,朝著建設特色鮮明全國知名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奮斗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