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推薦你買電動汽車
㈠ 想買一輛純電動車,為什麼都勸不要買
除了一些特殊的領域,我個人覺得每個人都可以等待一個,至少為1或2年。然後,豐田和其他汽車公司推出了一輛純電動汽車。為什麼我建議你買它?至少有一個原因,講述真相,不止一個,可以隨便說四個。
純電動車越來越多,為什麼我建議你買它?
四季:方便
這個訂單實際上可以與技術一起放在一起,但它仍然不好,或者為什麼你這么長時間收費?這也嚴重影響了方便,或者它真的收費5分鍾才能運行2小時。你會看到很多人會買純電動車。現在他們只會是2,300公里,但他們將收取幾個小時,即使是快速充電也必須大約半小時,電池在白天不能快,是這種型號真的很方便嗎?至少我個人更喜歡排隊和加油,這是幾分鍾的燃料卡車,也許我太幸運了。所以每個人都不需要純粹的電動車,然後仍然等待。
㈡ 為什麼很多人不選擇新能源汽車你會買新能源車嗎
很多人認為新能源汽車省油,保養便宜。但是事實上,我強烈反對推廣這種不一定環保的產品。首先,我不同意這種鋰電池車被定義為新能源汽車本身。電動車不僅比燃油車出現得早,而且電已經使用了100多年。怎麼能成為新能源呢?不過,我不想談定義和環保問題。從使用層面來講,新能源汽車作為私家車相比燃油車/混動車的缺陷。
在北方,電池壽命大大降低(可逆):
25度時放電性能最好,環境低於15度時有可見衰減。加上北方冬天的平均氣溫,電池容量打了七五折。更惡心的是,只要2天以上不開,下次啟動就會發現至少凍掉了十幾公里。但在冬季,汽油車只是在冷啟動的前幾分鍾油耗略高,熱車速度較慢,然而單程行駛越遠,對油耗的影響越弱,不會影響汽車的正常使用。
充電速度快,能量回收有限:
5度以下的BMS為了保護電池,會限制充放電的電流,充電速度比常溫下高5-6倍。其他三個季節,國家電網快充樁電流可維持在110-120A(功率小於80%時),冬季只能達到60-66A,充電時間幾乎翻倍。同時,低溫下動能回收的強度也降低了一半,因此需要更頻繁地使用機械制動器來彌補制動力的降低。(更多干貨關注公粽呺:錚說車)
大功率放電(即快速加速)容易導致鋰離子結晶,導致電池壽命不可逆下降:
以吉利帝豪EV為例,標稱最大功率為95kW,但額定功率僅為50kW,長時間這樣下去會明顯損害電池壽命,後期維護無法補償。但相比汽油車來說,只要汽油車保養得當,只要不是長時間激烈行駛,就不會對動力總成的耐久性造成任何質的傷害。
純電動汽車沒有發動機作為熱源,暖氣完全依靠電加熱。雖然加熱速度比冷啟動發動機快得多,但功耗極高。暖氣剛開的時候,系統功率大是為了盡快加熱,瞬時功率高達6.9kW,相當於四五台吹風機。如果溫度在25℃以上,即使恆溫後平均功率也會在3kW左右。再加上低溫下電池性能差,純電動汽車在冬季的電池續航比春秋兩季高5-7倍。冬天只要暖氣正常開啟,最多220公里,最少120公里。如果是SUV車型,車內空間更大,車內保暖難度更大,暖風的耗電會更猛。
暖風能耗按時間計算,一小時耗電量可跑20-25公里。因此,如果你遇到嚴重的交通堵塞,暖氣可能會比駕駛本身消耗更多的電力。此外,暖氣的使用加速了電池充放電循環的進度,使用的暖氣越多,電池壽命內可用的里程就越少。
即使是2019年最新的民用汽車動力電池,最高能量密度也只有0.18-0.2kWh/kg,盲目增加能量密度也會損害安全性。汽油的能量密度為12.8千瓦時/千克,是電池的60至70倍。即使考慮發動機實際運行平均熱效率也只有20%,仍然是電池的十幾倍。50公斤的汽油在一輛A級車上就能輕松跑七八百公里,而三四百公斤的電池只能帶這輛車跑300公里左右,這也受到溫度的限制,更何況電池本身的自重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電池堆疊得越多,每百公里的耗電量就會增加得越多。在同等技術水平下,電池容量翻倍,電池壽命可能只增加50%到60%。容量越大,量效比越低。(更多干貨關注公粽呺:錚說車)
不同於加油的物理澆灌,充電的過程是一個循環漸進的化學變化。純電動汽車通常有兩個充電口,即DC快充和交流慢充,但即便是對於快充,車企也只敢宣傳充電最多30到40分鍾就能達到80%。當充電率在80%以上時,BMS會為了保護電池而大幅降低充電速度,80%-100%的充電時間類似於20%-80%。慢充可以恆功率充電,一般7kW。如果車比較老,只支持3.5kW慢充。不過,畢竟速度慢一點、電池容量大一點的車,充電自然會花更長的時間,只適合私人充電樁。
汽油車高速行駛之所以能省油,是因為內燃機高效工況范圍窄,怠速浪費大量能量,所以需要適當的風阻來增加發動機負荷,使其處於最高效的工況,80-90公里左右的風阻對汽車來說剛剛好,因此成為經濟車速。但電機的有效工作范圍遠高於內燃機,風阻越小越好。可以說從20km/h以上耗電越快,用電量越多。
在北京等車輛登記緊張的城市,很多人因為搖不到號,成為了電車的車主。每個假期計劃做長途旅行的時候,不僅要考慮防止汽車在途中熄火,還要考慮里程、充電樁的分布、不同車速的續航差距、不同充電站的價格、充電功率等很多因素,有很多變化是計劃跟不上的,去旅行一趟跟上戰場一樣。(更多干貨關注公粽呺:錚說車)
我們繼續以吉利帝豪EV為例,一輛帝豪EV的補貼前指導價高達24.98萬元,是汽油版帝豪的3倍。補貼11萬元後,仍接近汽油版的兩倍。由於電池容量隨時間和里程衰減,電動車的折舊率非常快,新車行駛3-5年後殘值幾乎會歸零,下家對電動車的接受度也很低。但汽油車5年內還有50%左右的殘值,車況好的車或者走量車的殘值還可以更高。
相比汽油版帝豪,買帝豪EV要多花5萬。5年後汽油版殘值約4萬,EV殘值樂觀估計1萬。這兩項加起來,EV就多花了8萬。
目前電車主要集中在一二線限行城市,而車位緊張的恰恰是這些大城市。每天都有不少於六位數的車主為找車位發愁,北京的車位缺口高達40%-50%。如果因為有固定車位充電而提倡純電車,那就是「為什麼不吃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不良態度。本來冬天電池壽命會縮水,每次都會預留一定的續航公里數去找充電站,給電池充電也要一兩個小時,難道隱形人工成本不應該算在內嗎?(更多干貨關注公粽呺:錚說車)
一輛加油機可以同時給四輛車加油。根據之前的數據,每輛車至少需要3分鍾來補充600公里的續航,換句話說,理論上1.5小時的加油機可以為120輛車增加600多公里的續航。同樣的1.5小時,一個快充樁只能為一輛帝豪EV增加300公里的續航。這樣,加油機的能量補充效率是充電樁的240倍。根據2018年的數據,北京有1010個加油站,可以輕松養活至少560萬輛燃油車。如果這些車換成電動車,即使每個加油站只有兩個加油機,也會有多達48萬個新充電樁來滿足需求。而且以上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還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計算的。夏天,不僅空調會降低電池壽命,而且電池會因高溫和持續大功率充放電而觸發熱保護,限制充電速度,冬天電池受低溫影響,電池壽命縮短,充電也會有限流保護,還有暖風的電老虎。
電池壽命短、供能速度慢是電動汽車最重要的缺點,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完全解決。電能是好事,汽車電動化也是趨勢,但用鋰電池作為汽車唯一的能源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你會發現家用電器之所以好用,是因為它們是即插即用的。其他靠電池供電的東西無非就是手錶、電動玩具、掛鍾、遙控器、手電筒、手機、筆記本電腦,體積小,功耗低。
一些靠跪舔和廠家充值為生的偽車評人總是假裝「沒條件就買電動車」「這是有錢人「提高」城市通勤質量的工具」來為電動車的缺陷洗白。比如「電動車更適合城市通勤」,其實是因為電動車的續航時間太短,充電太慢,在其他工況下是不適合行駛的。只有城市地區的低速短途工作條件不那麼尷尬。將「只能」解釋為「更合適」,那真是喪事喜辦的典型呀。
電動車的上述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也有人堅持把電動車放在燃油車的對立面,天天不是喊著顛覆就是喊著取代。面對現在的事實缺點,他們也傳遞著避重就輕,讓明天更美好的詭辯邏輯這種愚蠢而惡劣的行為,比電動車本身的缺點更加可恨。任何新的東西想要發展,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但這要看這種阻力是由於外部保守勢力的阻力,還是產品本身太差,不能被所有人接受。電動汽車畫一張大餅,說電動車多年後會有多牛逼,那你能等它牛逼了再賣嗎,而不是現在把普通消費者當小白鼠用?
㈢ 想買純電動汽車,結果有朋友說千萬別買,該怎麼辦
引言:對於有的准備買車的朋友來說,買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可能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而有的朋友不建議買純電動汽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純電動汽車也有它的好處。這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在購買汽車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判斷,如果自己只是在城市中代步,充電又很方便的話,那麼完全可以購買純電動汽車,這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㈣ 千萬不要買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誰買誰後悔
為了享受補貼、響應政策,或者是屈服於許久尚未搖中的車牌號,消費者計劃著購買電動汽車,但卻被部分輿論嚇住了腳步。因為網上都盛行一種說法:千萬不要購買電動汽車,買了就是找罪受。綜上所述,電動汽車並非那麼的不堪。相反,越來越多的城市人群願意相信這個未來汽車市場的主導者。至於網上甚囂塵上的言論,大夥兒應該理性分析看待。誠然,中國電動車市場的起步較晚,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國內造車新秀們也不容易,頂著巨大的壓力,消耗著大量的資金維持運轉。技術上在努力追趕,優惠福利上也不負於消費者。如果這時候底下的人毫無憑據的散播「新能源汽車誰買誰後悔」的觀點,就是不給自己國家的產品一丁點兒的機會。選擇自由、言論自由,這些都應該在正確的三觀之下。
㈤ 買了電動汽車後悔死了為什麼電動汽車不建議買
曾在微博上刷到一個這樣的投票:你買電動汽車之後後悔了嗎,結果有將近百分之70的人投了「不後悔」,有百分之30多的人投了「後悔」。我雖然不是電動汽車車主,但因為工作關系也會長時間使用電動車,在我看來,如果你符合以下幾種情況,買了電動汽車可能會後悔死。
1、生活在三四線城市
雖然說現在充電樁的建設速度很快,但是在三四線城市仍然比較難充電,前段時間我開著試駕車回到位於廣東某三線城市的老家,幾天下來沒有充過電,回程擔心沒電,所以打算找一下充電樁。結果找了三個充電樁都是充不了,最後是回程走高速時在一個服務站充電,而且高速的充電樁也不一定能充,我也是在一個服務區內換了兩次充電樁才充上。
2、家人嚴重暈車
由於家裡人沒怎麼坐過車,所以都有點暈車,我家人坐油車暈車最多就是精神有點恍惚,但還能聊兩句,但坐電車據我妹的描述就是:嘴裡面不斷分泌口水,冒冷汗,起雞皮疙瘩,發抖,差不多要吐出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3、沒有25萬以上的預算
從宏光MINIEV到Modle 3我都體驗過,如果你想體驗科技帶來的新鮮感,只有25萬以上的那些車型可以滿足你,那些十來萬甚至幾萬的電動汽車,成本都被用在了三電系統上,很少會配備什麼新鮮的功能技術。
4、用車的規律性低
如果你規律性地使用電動汽車,譬如說只是用來上下班,那麼你絕對不會有續航焦慮,但如果你像我們媒體的工作那樣要跑來跑去,路程也不確定,那麼電動汽車還真的不是一個好選擇。你也不能看著剩餘續航里程去規劃行程,可能堵一堵車你的所有規劃都要作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㈥ 為什麼不建議買純電動汽車呢有哪些原因
一、因為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短,如果要跑長途,那麼純電動汽車就很難達到基本的需求,但是混合動力的汽車以及正常汽車就沒有這個問題。
現在的電動車都在推行汽車智能化狀態,想要把電動車打造成為擁有智能化的車輛。並且現在的電動車都在不斷地更新電池續航里程,最開始購買的電動車存在一系列續航問題,但是在兩到三年之後,可能這個問題就會解決並且會做得更好。特別是充電的效率也會提升,如果我們現在購買一般的純電動車,那麼將來這種電動車有可能已經被市場所淘汰。
㈦ 未來已來我為什麼不建議你購買純電動汽車
坐在簡約敞亮的副駕駛位,油門加速的強烈推背感與絢麗亮眼的12寸雙電子屏撩動著我的心弦,窗外是廣州夜晚的霓虹閃爍與熙熙攘攘的車海人流,車內卻能察覺到電機運轉時的滋滋聲響,聊天的話題讓我不由自主地帶到了這輛依舊嶄新的廣汽 Aions 魅580 上。
「年底我還是去拍個牌照吧,到手後就把這輛車賣了,想換個燃油版本的日產新軒逸」,朋友瞥了一眼屏幕面帶苦澀地說道。
這開了不到一年半便萌生了換車的想法,讓我在感嘆有錢任性的同時,心底也琢磨著目前的純電動 汽車 值得買嗎?拋開牌照限制等客觀條件,入手的第一輛車該選純電動車還是燃油車?
純電動 汽車 (BEV)是目前國家大力推廣的一種新能源車型,不僅可以直接上綠牌、不限行,還能夠免徵購置稅,享受國家補貼。在國民消費水平日漸提升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特斯拉、蔚來、廣汽新能源等各廠商品牌紛紛布局圈地,新能源 汽車 市場一時風光無限。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每一場新能源 汽車 發布會的宣傳口號,彷彿都在告訴我們今天的燃油車市場,恰如08年手機行業的塞班系統,註定被時代 科技 的浪潮所吞沒,今天你為燃油車加的每一滴油,都是將來被市場拋棄時流下的淚。
汽車 全面電氣化的大趨勢固然不可阻擋,但為產品買單的最終還是我們普通消費者,今天純電動 汽車 市場的終端配套與產品,是當年顛覆手機業界的IOS系統和Iphone 4 嗎?
續航里程短
「跑一趟400公里左右的高速回老家就跟打仗一樣,走哪條道在續航里程范圍內?沿途哪裡有充電樁、充電功率是多大?開空調、暖風的話能跑多久?一大堆因素得提前規劃好,就跟伺候個爹一樣」,朋友一提到開車跑遠路就忍不住吐槽。
魅580的官方續航里程是460公里,按理說應付省內的跨市行程問題不大。但這官方里程數卻是依賴一套20年前就已制定的NEDC測試標准測算得來的,測試過程中並不包括車內空調音響等電子設備對電池的消耗,以及復雜路況下電機的額外能耗輸出。
在正常駕駛環境下,吹吹空調,走些坑坑窪窪的爛路,真正能達到的續航里程只有80%左右。碰上冬季的低溫環境,還得再少個20%,好傢伙,里程一下子給干到300公里不到。原以為點了個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卻還不如個甜甜圈扛餓。
配套充電樁設備覆蓋率低
手機電池不耐用,大多數人會選擇多帶一個充電寶以備不時之需。作為純電動 汽車 「充電寶」的公共類充電樁,截止2020年7月,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公布的數量為56.6萬台,且50%以上都分布在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
而截至到2020年底,公安部公布的全國新能源 汽車 (純電動車、混動車及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平均下來每8台車才能分配到一個公共充電樁,明顯是「僧多粥少」,況且不在一二線城市這粥還不一定喝的上。
IPhone系列手機能夠暢銷全球,不僅是產品本身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其背後的IOS系統所打造的閉環生態,成千上萬應用程序的再次賦能,才是蘋果手機顛覆整個產業的核心因素。目前純電動車無論是產品打磨還是行業生態配套,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如果你有出遠門的需求,家裡又不具備私人充電樁配套的話,我不建議你入手純電動車。
保值率低 ,二手市場交易困難
動了換車的念頭,自然開始留意把車放哪裡賣劃算。在網上各種 汽車 平台掛了小兩個月後,眼見沒啥動靜,朋友又找了做二手車買賣的老同學,當年15萬出頭的落地價,一年半時間開了2.5萬公里,心想賣個11萬不過份吧?人家卻連收車的意向都沒有,真是買車容易賣車難。
目前市場上純電動車的保值率,對比傳統燃油車低了不少。中國 汽車 流通協會發布的《2021年4月中國 汽車 保值率研究報告》中,自主品牌純電動車榮威Marvel X的保值率僅為41.1%,原價25萬的車三年時間掉了近15萬,實在是慘不忍睹。
2020年全國純電動車的保有量接近500萬輛,市場保有量以及二手車市場存量已經初具規模,為什麼保值率依然不高呢?
首先是市場上缺少完善的殘值評估體系,純電動車主要成本在電池上,即使同一條生產線出來的兩輛車,不同的駕駛風格和充電形式對電池狀態的影響差異巨大,而一般的二手車商根本沒有辦法對電池的損耗做出准確的測試判斷,「買的沒有賣的精」,出於自身利益給出來的回收價格自然偏低。
其次是純電動車產品迭代速度確實太快,伴隨著大量資本入局新能源 汽車 市場, 「電子產品」屬性明顯的純電動車更新換代的周期大幅縮短,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等核心技術穩步提升,成本也隨著產業鏈的完善而下降。
以特斯拉進口版本Model 3為例,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內,更新款的車型不僅全系加裝Autopilot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售價更是一口氣降了近15萬元。追求新 科技 的老車主們成了一捆捆綠油油的「韭菜」,被資本的鐮刀無情收割。
除非給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不然誰又願意去買一輛高價而低配的二手純電動車呢?
如果你注重用車性價比,未來三到五年有換車計劃,我不建議入手純電動車。
說到這里,很多人難免心生疑惑,「純電動 汽車 作為國家舉全國之力重點推廣的戰略產業,難道就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嗎?」
不可否認, 汽車 全面電氣化的大趨勢不可阻擋,「加速快、用車成本低、環保零排放」等純電動車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
然而將純電動車的推廣作為國家戰略,更為重要的是為了未來的長期發展目標和產業優勢。通過引導國內交通運輸的全面電氣化,實現電力系統的凈零排放,從而確保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在傳統燃油 汽車 市場上,國外已經累積了上百年的造車經驗,技術壁壘牢不可破。而2020年是傳統 汽車 製造商開始全面進入電動 汽車 領域的起始年,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集中力量搞純電動車研發,我們才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擴大純電動 汽車 領域的產業優勢。
推廣純電動 汽車 產業任重而道遠,需要的是國內造車企業擺正心態,在核心技術研發以及人才培養上扎扎實實地去下功夫。
反觀今日的純電動 汽車 市場,隨著資本熱錢的大量湧入,地產以及手機行業的PPT造車、老技術進行新包裝撈取政府補貼、車輛自動駕駛系統故障等問題亂象叢生。
加上部分消費者喜歡盲目跟風,選擇購買市場熱度高的車型,這又給本來實力較弱的新能源車企再添一把虛火,蹭蹭往上漲的銷量與估值讓企業感覺自己又行了。
不敬畏技術,不打磨產品,不尊重市場發展規律,一味迎著風口往前飛,往往就跌得有多慘。
當哪天我們的新車發布會不再需要那些虛無縹緲的營銷噱頭加持,市場不再需要我們普通消費者為夢想而買單的時候,迎接純電動 汽車 產業的也將是一片大好的未來。
㈧ 電動汽車非常省錢,為什麼好多人還是不願意購買
誰用誰知道[捂臉]
新能源已然是市場大趨勢,發展了這么多年,當年觀望的人還在觀望,從賬面上看起來新能源確實很省錢,畢竟大家都是在都市中看見加油站就頭疼的人。但是它身上的問題卻讓人覺得弊大於利,通過數據分析,多數不買新能源的人,都是看透了以下幾個問題。
續航里程不便利
我們買車的初衷首先是方便,在這個基礎上才考慮省錢,如果只是為了省錢,不買車顯然更好。如果在節省燃油的情況下,出門反而處處受阻,這個麻煩是每天都會伴隨車主的。買車時銷售說的幾百公里續航,1年後還能剩下三分之二就算是非常幸運了,春天和秋天還好,夏天和冬天,因為車身的電量連正常行駛都是問題,何談開空調享受呢?目前我國市場像樣的純電動車價格不下10萬,還不算高端,見證過許多絕望後,大家也就不再期待這個新事物,甚至發展成了不信任。
不是所有群體都受眾
上海北京等城市的車主因為受到限行影響,買一輛新能源天天開出門怡然自得,但是對於二線以下的車主來說,就算喜歡純電動車也要考慮生活是否方便。很多城市還沒有遍布充電樁,走在路上沒了電只能周而復始的找拖車,能夠接受年輕事物的年輕人都不想吃苦,時間也很寶貴,在路上這樣的事遇到幾次就煩了。想把車賣出去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它的保值率低得可憐,擁有了一輛新能源,無異於給自己製造麻煩,跑不動、賣不了、開不起。
電池質量良莠不齊,信譽已有危機
優秀如特斯拉維權問題都不斷,更何況是普通車企,前些年,市場大幫哄生產新能源,虛標、騙補等負面問題鋪設在大家眼前,每一個會思考的人都會猶豫,這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到底能不能花出價值。每輛用來城市代步的燃油車每年油費平均為4000元,新能源開四五年後電池更換費用為五六萬甚至更多(目前除比亞迪外,沒有確切質保的品牌),加油4年1萬2,充電4年四五萬,橫向對比的賬目一算,怎能讓人不護好錢包。
新能源至今在很多人眼中還是個「假命題」,不能開空調,不敢上高速, 汽車 所能帶給生活的便利削減一半,偏偏這個新事物又不便宜,車企技術有待改進,價格有待下浮,這都是品牌們當下面臨的根本問題,只有讓車主真正感受到切身利益,才能擁有銷量和口碑。基礎沒有打好,結果如此也不足為奇。大家不敢買是因為內心深處有隱憂,對車主的遭遇有太多聽聞,計算過後,還是覺得自己目前配不上棲身「綠色出行,最新能源」的行列。更有甚者直接說,新能源不一定是電,也可以是氫氣,只是目前車企們還沒有轉換的技術,只能用充電樁來武裝,這句話可謂是一語道破「遮羞布」!
先說以後的趨勢應該是油電混動!我認為目前純電車用電池的技術還是過渡,而且充電成本雖說低,也是建立在民用電基礎上,商用電和公共充電樁的充電費用也不低,再一個在城市裡,特別是高層居民樓的家用充電樁安裝問題有很多爭議,有待解決!
不願意買電動 汽車 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電動 汽車 的行駛里程的不足,充電不便的造成的。
新能源是趨勢,節能減排全球共識,況且國家大力補貼提倡新能源 汽車 ,但是大家積極性還是不高,我認為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里程焦慮!新能源電池續航里程,衰減有目共睹!尤其是北方地區,冬天衰減厲害!新能源 汽車 標300公里以上,冬天實際衰減厲害,長路程不敢開。
其次,充電方便性!如果充電都像加油那麼方便時間短效率高,新能源應該還好點!
最後,保值率!新能源 汽車 最重要的是電池,衰減高,更換電池費用高,目前國人對新能源持觀望態度!二手車尤其是新能源貶值率太厲害了,影響大家購車意向!
第二輛車可以考慮,電池包十年二十萬公里,完全可以購買!除去這點,電車就是垃圾
新能源純電動省錢,其實是相對來說的。想要完美體驗到純電動 汽車 的省錢,還需要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車位(產權或者長租)。這個在很多城市,幾乎是和車輛等值的價格。也就是說,要完美體驗純電動 汽車 的優勢,大致上要花兩台車的代價。為什麼燃油車就不需要車位呢?就可以冒著被抄牌的風險,隨意停在馬路牙子上呢?更有甚者,阻擋消防通道,也成了習以為常的事,這個只能再開一個討論來探究一下了。
至於那些所謂的動力電池衰減,續航里程焦慮等等,用過的都說好。但是殘值率極低是事實,這與保有率低也是直接相關的。更關鍵的因素是,現階段新能源純電動 汽車 處在一個技術加速迭代的過程中,購買價格不太增長的前提下,續航、品質不斷提升,殘值率低也就成了無解的了。
電動車非常省錢嗎?不一定哦。如果在那種兩塊多一度電同時還收高價停車費的充電樁充電就不是非常省錢了。不願意買電動車的人有幾點擔心的地方。一是充電時間長不方便,如果續航里程短的話還有里程焦慮。再有就是比燃油車貴。還有些特別注重環保的人覺得這車從製造到使用周期結束一點都不環保。
再等10年吧,電池續航是硬傷
還是有弊端的,現在我覺得最經濟實惠實用的電車就是歐拉黑貓這樣的小車a00級的,但是是全新設計的 空間利用率大,不是老款汽油車改裝的,這樣的小車續航短 一般在三百左右最多四百,在中小城市 車位充裕家裡充電方便,充電樁也就四毛錢,這樣在市區接孩子買菜特別方便成本幾乎沒有,我一個月四十塊錢電費足夠了,但是不能出遠門 我家就是長城 汽車 總部所在地,冬天續航要打折扣的,六折這樣,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公里的續航,一毛錢一公里,如果充電方便續航短可以接受。我還有一台汽油車出門用。如果是大城市就不方便了,我說的續航短。
㈨ 為什麼不建議買油電混合動力汽車
為什麼不建議買油電混合動力汽車
1、目前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還不是很成熟。 車輛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問題,這會增加車輛的維護成本,因為混合動力汽車的維護成本非常高。
2、油電混合動力相對較貴,而且不像新能源汽車,沒有國家補貼支持,會增加購車成本。
3、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保險費用比普通汽車要高,因為它配備了兩套動力系統,所以保險費用會有一定的上升。
4、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續航和價格存在缺陷。 如果電池損壞,更換電池的成本非常高。
5、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在高速行駛時不省油,只在低速時省油。
油電混合車到底好不好
很好呀,又有綠牌,又有長途續航。一般混動配置還比較高,動力也會比常規動力好點,啟動也比傳統車好點。
但是價格偏貴,一般會比油車貴幾萬。電動續航又短,省不了多少油錢,還老催自己經常去充電。我家的還車頭充電,每次停車充電都糾結。所以我要是多買一台車,就選純電;如果是換一台車,應該還是選混動,最好是110公里續航的漢dmi或唐dmi。
究竟買電車還是油車
1.一線大城市有牌照要求,不用猶豫,電車首選,早買早享受,這也是以後的趨勢。如果有條件安裝充電樁,這是加分項。
2.如果沒有牌照限制,如果首次買車或者家用一輛車要淘汰更換,建議油電混,可近距離通行也可無憂慮自駕長途;如果家庭已有一輛油車,條件允許可嘗試再買一純電,油電
互補。
3.如果僅從省錢目的出發,剛購置幾年的油車換電車,不建議,油車賣掉的折損價夠很多油錢了。
4.電車到底香不香的問題。駕駛感受和體驗都很好,沒有油車的噪音和頓挫感。趕上現在的高油價,電車的優勢又被放大了,自家充電樁大概1毛1公里,外充大概1-2毛吧,不過北方冬季還是有點電量憂慮的哈。
5.至於電池安全問題和電車保值率的問題。安全問題都是小概率事件,不值得擔憂。至於很多人說以後電池衰減和更換的問題,也不用太在意,用上十幾年,小衰減肯定有,別說電車,油車啥毛病都沒有,有條件也都換了。關於保值率,電動車的核心三電,肯定保值率不行,再說車子是工具是消耗品,別太在意以後還值多錢,在意的是使用過程。以後新能源車普及後,油車的保值率不見得比電車強哪去。
6.現在新能源車提升的空間很大,幾年內更新迭代會很快,沒必要上太貴的,個人感覺30w以內的就合適。當然有錢人那無所謂了。
㈩ 普通人不要買新能源汽車,主要原因有什麼,看完你認同嗎
普通人不要買新能源汽車,主要原因有什麼,看完你認同嗎?
新能源汽車進入我們國內伊始,當時國家給予了相當大的補貼,但很多車企是抱著領取國家補貼去的。
而有些車企,在獲得了國家補貼之後,並沒有將資金投入到繼續研發技術,而是當作利潤,挪作他用。
所以,當時就出現了很多車企自己造車殼,然後去電池廠采購電池,回頭進行組裝,這樣的一台電動汽車,就成了新能源車。這是完全違背了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
4、道路設施問題。除了北上廣等一些城市外,在我們國內大部分人還是居住在郊區,或者一些山區。尤其是西部以及南方一些省份,大部分是山區,丘陵地形。這對新能源汽車的質量、續航都是一種考驗。
綜上所述,普通人不要買新能源汽車,主要原因就是以上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