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會超越燃油汽車
1. 電動汽車是否一定會取代燃油汽車
雖然新能源電動車已成為趨勢,但我認為電動車不會徹底取代燃油汽車。但是電動車會在一定范圍內取代燃油汽車。 雖然電動車有很多優點,但是缺點也是致命的。
2. 未來市場上電動汽車是不是會徹底取代燃油車
也就是說,如果新能源汽車還不能控製成本,將價格降下來,在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後,新能源汽車將難以普及。
總結:
雖然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各國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但在十年後就想取代燃油車,是個不切實際的說法。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由於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間以及配套設施方面還不成熟,加上成本還未得到控制。要想在十年後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能分批次階段性的普及。像海南省這種人口較少的地區,十年後在銷量上超過燃油車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3. 從長遠來看,你認為電動汽車會徹底取代燃油汽車嗎
關於純電動汽車是汽車未來發展方向,在不久的將來會全面普及並替代燃油汽車的鼓噪以及充電化學電池技術「重大突破」的新聞不絕於耳,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而且上述這些缺陷還相互交織、相互加重不利影響。例如:能量密度過低導致續航過短,使充電時間過長的問題更突出,而充電時間過長又反過來使續航過短的問題更加突出;能量密度本來就低,而循環及低溫衰減嚴重又使能量密度過低的問題更加嚴重;本來製造成本就高,而衰減嚴重壽命又短,使製造成本高的問題更嚴重。
4. 新能源汽車會逐步取代燃油汽車嗎
新能源這兩年算是發展的十分順利,不少車企也紛紛投入其中。按理說,新能源的污染少、還有一定的購車補貼,這優勢還是比較多的。不說別的,光續航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場春運揭開新能源遮蓋的弊端。
1.續航短,充電頻
其實,大家之所以購買新能源車,無非也就是為了能省錢、省油,同時也踐行越來越倡導的環保理念,但到頭來卻發現自己還是掉入了不少坑。
之前有車主表示自己購買的是比亞迪純電動車,當初買車價格的確是不貴,雜七雜八的省下來,也是能少花將近1萬塊。剛買回家也沒感覺不好,但開了沒兩天吧,就發現這續航是個大問題,雖說就上下班使用,但也要一天一充電。
2.「無處安放」的電池
如果說單單是續航短,這倒是也能理解。之前據網友稱比亞迪宋換了次電池,就花費了5萬多,而特斯拉這種豪車更是要15~18萬左右。
電池報廢怎麼處理,不屬保修范圍的損壞需要多少錢更換,電池到底怎樣安放處理,才能真正踐行「環保」之行。買了新能源電動車,還多了一個電池千萬別壞的擔心。
相比之下,同樣配置的混合動力比汽油車貴幾萬塊。
「國六」燃油標准已經到來,「國六」排放標准也將在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國六」標准發布後,中國油品標准已成為世界最嚴標准之一。汽車的燃油質量和排放標准會越來越高,對環境的影響也將進一步減小。新能源車還是傳統汽車,依然會在購車人心中的天平上,起落權衡。
5. 在未來,電動汽車會超越汽油汽車嗎
這是必然的因為電動汽車是國家的大的發展方向望採納。
6. 電動汽車何時能夠取代燃油汽車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是否一定會徹底取代燃油汽車?說這個問題就要先討論一下動力。首先對於動力系統而言,分為內燃機驅動,電機驅動,和電機內燃機協同驅動三個種類。在動力系統這一點上我認為電氣化的趨勢是十分明朗的,電機作為動力輸出單元,相對內燃機有如下幾個優勢:成本優勢:同一最大輸出功率水平下,電機本身的成本非常低,這也是特斯拉性能爆棚但售價相對於性能車較低的原因。
所以用電動機作為峰值功率輸出,純電動力系統是較低的效率優勢:電機在輸出過程中,單在這個過程中效率變化不大並且非常高(90%左右),非常適合頻繁啟停的任務要求。保養、壽命優勢:優質電機的保養間隔時間在30,000小時左右,與內燃機有數量級上的差別。我們來看看整車結構、體積優勢:同樣輸出功率下,電機體積非常小,並且可以實現輪轂附近布局的形式,將整個傳動系統極度簡化,換句話說,奧迪花了幾十年引以為傲的quattro四驅系統,在電機車中是一個程序升級就能解決的問題。其實能看出來電動系統的平台和傳統汽車的平台構建邏輯是非常不同的,電動力系統的結構可以相對簡化,所以在傳統汽車平台上替換電機,是會犧牲一部分優越性的。
控制、安全優勢:首先電機的反應速度極快,電信號能夠直接轉化到機械信號,而傳統汽車的啟動加速停止每一環都有一個控制誤差的Loop,緊急情況下反應就慢了。還有就是,自動駕駛或者程序輔助駕駛難度更大,在電機動力系統的控制與反饋就非常靈敏,為了達到安全標准和反應速度,汽油車的自動駕駛反應速度不可避免地會收機械繫統拖累,現在做自動駕駛的也基本上是電車,所以電動力系統跟自動駕駛是相輔相成的。純電池電動汽吹了一段特斯拉,但我認為特斯拉整體發展的方向就是有待考量,電機動力系統優勢明顯,但電池電動車(BEV)市場驅動力低下。
在這個部分,既然是趨勢預測,自然有各種不同考慮的方面,個人更偏向於工程和市場驅動力方向來分析這個問題。電動機確實有非常多的好處,但是它有一個極大的命門,就是電池儲能的能量密度極低,但是電池的成本下滑已經達到了瓶頸期,很多人疑惑換電池模式為什麼不可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貴,哪怕是最大規模優化能力最強的電池廠商,電池的成本也在$300/kwh左右,特斯拉相同配置的型號15kwh的容量增加在終端售價最少提高$8500, 在$567/kwh。(轉載)
7. 電動汽車能超越燃油汽車嗎
不能,雖說電動汽車好,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怎樣避免一哄而上的局面,同時又能將產業做大做強。眾所周知,電動自行車在國內就有點一盤散沙的感覺。生產的廠家非常多,但脫穎而出的比較少。因為這個行業的門檻比較低,而管理沒有跟上。
現在電動汽車不能重蹈覆轍了,一定要從產業的全局來做好管理配置。所以國家在准生證、鼓勵政策、配套設施、上牌等方面有全盤考慮。
相應的政策會陸續出台。做到有序、有爭對性、有效的引導和管理。
8. 長期來看,電動汽車會全面取代燃油汽車嗎
新能源車取代燃油汽車看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實際上是這樣嗎?不是。歐洲部分國家雖然公布了停售燃油車時間表,但是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在內,這個時間表其實只是部分政府官員的表態,而且未經議會批准,或者未出台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議案,暫時還不具備強制力。而我國工信部長辛國斌的講話也只是一種表態。
依我的觀點來看,電動汽車會部分取代燃油汽車,但不會完全取代,至少在近幾十年內不會,除非有顛覆性的電動汽車技術出現。別說取代,電動汽車的普及目前還不具備充足的條件,現在說取代,未免為時過早。
如果要普及電動汽車,首先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清潔電力全面替代燃油和燃煤發電。目前的清潔電力來源有水電、風電、太陽能電、核電,潮汐能發電尚在研究之中,但問題是,這些清潔電力不足以支撐當下國內居民生活和工業用電,而且這些清潔電力受自然環境影響的作用很大,不穩定,因此,尚需燃油和燃煤發電。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與傳統燃油車相提並論。現在市場上的動車大多功率不夠,開起來不說提心吊膽那感覺與普通汽車比起來也是差很遠。改善駕駛體驗需要車企付出更多的研發成本。
健全配套設施。只有隨時隨地找到充電的地方並能在短時間內充滿電,開電動車才不會有後顧之憂。要滿足這兩點,鋪天蓋地搞充電樁是不行的,效率低浪費錢。目前來看電動車需要在兩個方面進行革命,一是極速充電技術,一是可換電池。
9.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動汽車會代替燃油汽車嗎
肯定會的。因為燃油汽車對環境污染太大,電動汽車絕對是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