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開啟新能源汽車攻勢
『壹』 豐田與大眾,誰將是中國新能源政策贏家
個人認為,大眾惠氏新能源政策的贏家,因為中國大陸對日企有排斥性
『貳』 大眾2019年在華銷量達423萬輛 發展重心向電氣化轉型
14日晚間,大眾汽車集團公布2019年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2019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的總交付量為423萬輛,創歷史新高,較2018年的421萬輛微增0.6%。目前,中國已成為大眾集團最重要的區域市場。2019年,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上升了1.7%,達到316.3萬輛,佔到全球總銷量的50.38%。
大眾汽車旗下多個品牌中,除斯柯達外銷量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具體來看,大眾汽車品牌及其子品牌捷達交付量達316.32萬輛;奧迪交付量為69.01萬輛,同比增長4.1%創歷史新高;保時捷交付量為8.68萬輛,同比增長8%;斯柯達交付量為28.2萬輛,同比下降17.3%。
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在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負增長的趨勢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繼續保持同比增長,集團在華市場份額提升至19.8%。從其兩大合資品牌的銷量來看,上汽大眾(含上汽斯柯達)2019年銷量為200.2萬輛,同比略有下降;一汽-大眾2019年銷量為213輛,同比增長了3.8%,是國內2019年唯一一家產銷均突破200萬輛的車企。
目前,大眾汽車集團的發展重心落在了電氣化轉型上,2019年大眾汽車集團推出了眾多電動車型,其電動車型的全年銷量約為14萬輛,同比迅增80%。大眾汽車品牌目前共有7款新能源車型在售,大眾進口汽車旗艦新能源車型途銳PHEV也將於2020年上市。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2020年集團將投入40億歐元進行市場拓展,約40%的資金將用於電氣化戰略方面。基於MEB電動模塊化平台將於2020年在佛山和安亭工廠正式投產,而集團也將開啟全面的新能源產品攻勢,將於2025年前推出30款在國內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實現其新能源汽車本土銷量達到150萬輛的集團目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大眾想繼續穩坐第一,特斯拉能答應嗎
前不久大眾ID.4量產版車型的亮相代表著大眾品牌在純電動領域真正向中國市場發起進攻,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車型也將開啟大眾品牌新的時代。「2024、2025年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品牌」,大眾中國CEO馮思翰的這是番話更是表明了大眾強有力的攻勢。
結語:身為中國燃油車市場當之無愧的絕對霸主,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6年的大眾汽車如今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和機遇。縱然強大的技術儲備和產品布局相當縝密,但繼續坐穩頭把交椅也沒那麼容易,如何下好這盤大棋,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大眾掀起純電動車攻勢,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將變成紅海嗎
狼來了,這是筆者看到大眾三款純電動車之後的第一反應。時間回到2008年6月,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大眾緊湊車朗逸正式上市,雖然有人質疑它是中國專屬、基於淘汰PQ34平台打造,但它和兄弟車型新寶來隨後10年的市場表現證明,大眾對中國市場足夠了解,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產品。
按照產品定位來看,電動車的主要用途是城市通勤,在續航里程、製造成本、車輛自重方面找到平衡點是它的目標,盲目追求高續航里程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電池組增加會導致車輛自重、能耗提升,這與節能減排的初衷相違背。日常通勤車,這是純電動車在很多家庭中的定位,200~300公里的綜合續航里程已經可以很好滿足需求。除了寶來/朗逸/高爾夫純電之外,續航里程在270公里左右的還有2018款寶馬i3。不再過度追求續航里程的還有特斯拉,即將推出的Model Y綜合續航里程為390公里;面向全球市場銷售的名爵EZS,綜合續航里程335公里,最新上市的寶馬i3快充版,綜合續航里程也不過340公里。
國際巨頭發力或讓藍海變紅海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消費者已逐漸接受純電動車,第一批車主將迎來換購,對於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的合資品牌、豪華品牌而言,換購潮來臨之時是它們入市最佳實際,省去了給消費者普及知識的成本還可以依靠更強品牌號召力來獲得目標客戶青睞,於是從去年開始,不少合資車企、豪華品牌盯上了中國純電動車市場,如去年上市的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即將到來的大眾朗逸/寶來/高爾夫純電,豪華品牌陣營的賓士EQC、奧迪e-tron等。
因為缺乏必要競爭和高額補貼護航,讓自主品牌純電動車在過去幾年高價熱銷,但隨著補貼退坡和國際品牌車型入市,純電動車市場即將從藍海變紅海。面對進口e-GLOF低至24.68萬元的官方售價,筆者認為其國產之後的價格可以低至20萬元以內,寶來/朗逸純電更是有望下探至17萬元以內,與比亞迪秦Pro EV、北汽新能源EU5直接交鋒。
從產品特點來看,無論是大眾寶來/朗逸純電、日產軒逸純電還是寶馬i3,都不是過分追求高續航里程,更多是以夠用就好為目標。在筆者看來,這更像是外資品牌在試探中國電動車市場需求,看消費者更追求高續航里程還是以夠用就好為原則。在價格相當的情況下,是選擇合資品牌的更強號召力和更好品控,還是自主品牌的高續航里程,這是留給消費者的一道選擇題。
10年前,朗逸和新寶來拉低了主流一線品牌合資緊湊型車的價格門檻,讓轎車市場變紅海;10年後,大眾試圖用寶來/朗逸純電成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銷量領跑者,至於它能否成功,就要看大眾的品牌號召力是否可以彌補150公里左右續航里程的差距。需要指出的是,因為提升續航里程對於大眾這樣的巨頭是零難度,讓它留有後手,若消費者對其不足3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不滿意,可以迅速推出長續航里程來滿足消費者需求。隨著日產、大眾、豐田等巨頭相繼進入和補貼退坡,中國純電動車市場也將從藍海變紅海,自主品牌躺著賺大錢的日子即將終結。
『伍』 2020年推出的重磅新能源新車,哪款更讓你期待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蔓延全國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按下了「暫停鍵」,讓本身已經下行的汽車市場更是變得雪上加霜。其中,新能源汽車更是一大重災區,如今新能源汽車在整體市場下滑超過五成,多家原本暢銷的新能源產品銷量大幅度下降。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怎樣打消目前大眾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顧慮
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的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但是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尤其是純電動汽車仍有許多顧慮。如何打消目前大眾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顧慮還是需要從車輛的在使用的時候,如續航里程短、電池不耐用、充電不方便,電池安全等傳統短板和痛點上面去進行分析。
其次就是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也提出質疑,起火、自燃事故時有發生,安全這一項指標若是達不到,就更別談打消新能源汽車的顧慮了,綜合來說,除加速建立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外,對於電池的技術是否可靠、安全性,續航里程等各個層面。也就是說,能夠滿足這些消費需求的電動車,則能打消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顧慮。
『柒』 如今大眾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是不是越來越高了
整個汽車產業來說是一個非常棒的黃金時代。相關政策法規的規制沒有現在那麼苛刻,整個全球經濟環境都非常好的情況下,設計理念的刷新也迎來了大爆炸。這不僅包括造型理念的深化,還包括動力領域的爆炸。受海灣戰爭的影響,世界各國開始應對21世紀的能源危機,制定日程。相關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限制也成為當時掛在全球汽車企業頭上的刀。在處理21世紀出現的排放法規的技術路線選擇上,代表大眾的歐洲汽車企業和代表豐田的日系汽車企業從此開始分化技術路線。
進一步細分的話,電動混合動力車型是按照中長距離使用的傳統車型的發展方向部署的,而純電動車型則是以城市通勤代步為主的訴求。但是從整個大眾集團的新能源布局來看,現階段的大眾集團仍然處於比較保守的階段,沒有刻意宣傳新能源動力車型。這可能與它現在的補課階段密切相關。從這一點來看,大眾的新能源路線並不激進。
『捌』 大眾已開始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了嗎
開始了,都已經和江淮合資建新能源廠了
『玖』 ID.4 CROZZ投產,一汽-大眾加速電動化攻勢
本報記者付鴻烈
繼去年年底在德國投產ID.3之後,大眾汽車終於也在中國市場開啟了MEB平台車型的投放。兩周前,大眾汽車在深圳發布了ID.純電動品牌的首款車型ID.4,這款車型的投放延續了大眾汽車在華慣用的「雙車戰略「,以一汽-大眾ID.4CROZZ和上汽大眾ID.4X兩款車型入市銷售。
MEB平台技術創新,全新E3電子電氣架構都是服務於一汽-大眾踐行新能源發展戰略。事實上,一汽-大眾一直堅持綠色發展,致力於「goTOzero」戰略目標,通過構建全新NEV生態系統,實現電動產品戰略升級。
但在一汽-大眾看來,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不僅是生產和能源的變革,更有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發展。針對新能源產品,一汽-大眾推行新零售模式——代理制。在充電服務上,一汽-大眾通過家庭充電、公共充電以及應急充電向用戶提供360°全場景充電服務解決用戶充電顧慮。
本文圖片來自一汽-大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