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純電動汽車續航
1. 福特發展重點公布 2030電動車銷量佔比40%/電池投資300億美元
到今年年底,全球范圍內將有約100萬輛福特和林肯品牌汽車配備空中軟體升級(OTA)能力,預計到2022年7月配備OTA技術的車輛總數將超過特斯拉,並將不斷擴大;到2028年底,全球將有3300萬輛的福特和林肯品牌汽車可以實現OTA升級。
通過福特派和林肯之道等數字化工具,實現在線訂車、簡化汽車貸款和續租選擇、提車和送車服務、以及移動維修等,加強客戶關系。利用智能網聯數據加速車輛檢測和解決質量問題,幫助提升客戶滿意度和降低保修成本。
運用獨特的智能網聯功能改善用戶體驗,包括福特BlueCruise高級駕駛輔助技術、車載新功能和升級軟體內容,以及智能充電系統。福特汽車預計,到2030年智能網聯相關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美元。
福特汽車表示,其下一代雲平台,該平台將通過集成電氣化,動力分配,計算和軟體系統打造福特和林肯品牌的智能網聯汽車。
2. 純電動汽車,看似篤定但又遙不可及的未來
最近的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好消息不斷。英國政府公布的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提前至2035年,而領頭羊特斯拉的市值4天暴漲52%,甚至超過大眾。不過,全球知名咨詢機構IHSMarkit提醒,決定純電動汽車未來的因素不僅僅來自監管部門和企業。
IHSMarkit認為,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消費者的選擇、純電動車技術的發展以及法律法規都是影響純電動汽車未來的重要因素。
「如果消費者在購買車輛時只考慮價格,那麼越來越便宜的動力電池將助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未來車企的動力系統選擇,但他們顯然不會這么做,爭論由此變得微妙。」IHSMarkit表示。
而在可見的未來,IHSMarkit的預測是,2030年前,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份額將占歐洲新車總銷量的1/3以上,佔美國新車總銷量的1/5以上。全球范圍,此期間不會出現純電動汽車全面替代傳統燃料汽車的臨界點,大概率將出現相關方多管齊下,為在更長遠的未來,讓消費者主動選擇純電動汽車而努力的局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純電動佔比達一半,寶馬2023年前推25款新能源車
[億歐導讀]?電動化進程,寶馬不想繼續掉隊。
此前,歐盟委員會曾提出,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將歐洲打造成全球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地區。作為一家歐洲企業,寶馬集團近期決定也將推出自己的碳中和計劃。
3月13日,為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寶馬集團CEO齊普策表示:「2021年我們的目標是歐洲銷售的車輛中25%為新能源車型;到2025年達到三分之一;到2030年達到一半。」
根據規劃,寶馬集團計劃在2020年將其在歐洲注冊新車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較2019年進一步減少約20%。其中,三分之一的減排目標將通過進一步優化傳統動力系統來實現,三分之二則通過電動車的銷量增長。
到2023年,寶馬集團計劃將新能源產品線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為純電動車型。
到2021年底,寶馬集團將提供五款純電動車。除了首輛新能源量產車i3,純電動MINISE車型也已於2019年底在英國牛津工廠投產;今年,BMWiX3將在中國沈陽投產;2021年,BMWiNEXT也將在德國丁格芬工廠生產,BMWi4在慕尼黑工廠生產。後三款車型將搭載第五代BMWeDrive電力驅動技術。
與此同時,寶馬還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的投入。在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寶馬集團在電池及相關原材料采購層面累計投入超107.4億歐元。其中,寶馬與三星SDI簽訂了2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5.4億元)的電池供應合同,有效期2021年至2031年;同時,寶馬將與寧德時代的合同金額從2018年年中的40億歐元提高至7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67.5億元),有效期從2020年延長至2031年。
除了產品擴充外,寶馬在電動化人才儲備方面也有所布局。截止2019年底,寶馬集團已對三分之一的員工進行了電動化的相關培訓。根據規劃,該公司還將繼續廣招技術人才和IT專家,充實軟體開發、數字化、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以及其國際生產網路等領域的人才儲備。
2013年,寶馬推出旗下首款純電動版量產車i3,成為最早推出該類型該產品的豪華汽車品牌。該車也成為寶馬目前為止的唯一一款純電動車型。
在i3之外,寶馬旗下還有多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截至2019年年底,寶馬集團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50萬輛,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超過5萬輛。
近年來,寶馬的主要對手賓士、奧迪也都推出旗下的純電動車型,並發布了激進的電動化計劃。隨著更多競爭對手開始發力電動化,寶馬對電動化的態度也變得更加積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電動汽車真的能做到「充電五分鍾,續航五百里」嗎
電動汽車提升續航能力的瓶頸在哪?
對於手機、筆記本等電子設備來說,能量存儲是關鍵。儲存的電量越多越好,操作時間越久越好。而對於一些更大方面的應用,如電動汽車中的電池,除了對電池的能量密度有要求之外,功率同樣重要。材料必須能夠快速提供電量以驅動汽車,並在電量耗盡時能夠進行快速地充電。
「充電五分鍾,續航五百里」,在目前來說尚不能達到。如果這一設想實現,無疑將撼動燃油汽車的統治地位。那麼,「充電五分鍾,續航五百里」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即嗎?
想實現這一目標,對電池的充放電速度有了一個很高的要求。
5. 2030年前實現全電動 賓利戰略規劃曝光
[汽車之家?新能源]?日前,賓利汽車官方透露了Beyond100戰略的更多細節,預計在2026年之前賓利僅提供插電式混合動力或純電動車型,並在2030年前完成車輛的全面電動化轉型,成為純電動可持續豪華出行的品牌。
產品方面,純電動賓利EXP100GT概念車給了我們一些期望,官方公布該車0-100km/h加速時間不到2.5秒,續航里程可達700km(測試工況未公布),預計15分鍾內可將電池電量充至80%。關於賓利的最新消息,我們將持續關注。(文/汽車之家張文浩)
6. 從目前的技術上看純電動汽車未來會不會普及
雖然電動汽車的誕生比燃油車還早,但在過去的一百年多年間,它的發展速度卻完全跟不上燃油車。
至於電驅技術,它的問題要比電池小一些。雖然各類電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但基本沒有特別明顯的短板,不會特別影響我們選擇電動汽車還是燃油車。
以永磁電動機為例,它的應用較廣泛,如起亞K5混動、榮威E50、騰勢、北汽EU260、特斯拉Model 3等。而且由於電機輸出特性的原因,它的起步加速能力比燃油車還要好。
而電控技術,至少對國內來說,還是明顯的短板。雖然在電機控制器的集成方面進步明顯,但是關鍵的電子器件,如IGBT模塊等,主要還要依靠外商提供。
7. 新能源汽車邁進2.0時代 豪華三強純電動車孰更強
來自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10月份總計銷售211萬輛乘用車,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9.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16萬輛,同比增長104.5%。純電動汽車銷售13.3萬輛,同比增長115.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2.7萬輛,同比增長63.75%。還包括79輛燃料電池汽車,同比增長4%。在車市需要提振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異軍突起充分彰顯了汽車產業在未來的走向,可以說行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變革轉型期。
動力部分,寶馬iX3所搭載的電機最大功率為201kW,最大續航里程或將達到700km。寶馬iX3是首款搭載寶馬第五代電驅系統(eDrive)的車型,初期僅提供後輪驅動版本,其配備一台210千瓦(286馬力)最大功率的電機,峰值扭矩為400牛·米。續航里程方面,新車搭載容量為74kWh的電池,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達154瓦時/公斤,官方給出的其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達到500km,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6.8秒。在NEDC標准測試中,其百公里能耗為16.7千瓦·時。
寫在最後
顏值上,寶馬iX3、奧迪e-tron較為動感、簡潔,運用了多條硬朗線條進行勾勒,但具備更多的燃油版車型特徵。而賓士EQC在外觀上更加圓潤與敦實,設計上較具未來感和科技感。在科技配置和智能化安全表現上,三款豪華純電動車各有千秋,完全看消費者對於品牌和產品的喜好來選擇了。不過它們各自擅長的領域在純電動車上也依舊得到了延續,賓士的豪華、奧迪的科技和寶馬的操控。
未來BBA都將深耕電動化,不斷完整產品布局。賓士在2019年發布的「2039願景」則是在2030年將電動車型銷量提升至新車銷量的一半以上;奧迪發布了「步進未來(STEP)」全面電氣化戰略,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產電動車型投放市場;寶馬集團也在今年7月份成立獨立的電動汽車平台部門。可預期的是豪華三強都會在未來推出更多的電動車型,消費者也獲得更大的產品選擇空間,我們也期待中國的新能源發展之路可以不斷地穩步向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未來市場上電動汽車是不是會徹底取代燃油車
也就是說,如果新能源汽車還不能控製成本,將價格降下來,在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後,新能源汽車將難以普及。
總結:
雖然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各國也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但在十年後就想取代燃油車,是個不切實際的說法。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由於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間以及配套設施方面還不成熟,加上成本還未得到控制。要想在十年後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能分批次階段性的普及。像海南省這種人口較少的地區,十年後在銷量上超過燃油車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9. 到2020年全世界將有一半的純電動汽車來自中國嗎
據美國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未來,中國的電氣化汽車工業將在各個級別占據領導地位,也因此預言,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世界一半以上純電動汽車的產地。
在這份預測報告中,AlixPartners指出,到2025年將有一大批車企互相兼並,留下的恐怕只有50家,而且未來電氣化進程將嚴重影響到燃油車市場,2030年,新能源車型將占據65%的市場份額。雖然混合動力系統並不復雜,但相比於傳統燃油車,它將需要額外的工時來進行組裝,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工人,而裝配工人預計將增加25000名。
從2016年第四季度來看,相比於2015年,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增加了252000輛,增長率為168%,從2015年的世界汽車銷量的0.4%,到如今超過1%,而且純電動汽車的平均續航里程從169公里增長到181公里,增幅達7%,而中國的發展尤其迅速
10. 2030年才會考慮電動車,不信賴感,歐洲人為何更嚴重
我們到底距離純電動車時代還有多遠?一家位在英國的汽車服務公司RAC近日公布一項有趣的調查數據顯示,電動車佔全英國汽車數量的比例僅1%,若將范圍拉大至全球來看,電動車的佔比也僅有2.5%,顯見電動車在路上依然是「稀有車」。雖然如此,但下一輛車願意換成電動車的駕駛者已經比過去成翻倍成長。
電能車雖然仍是小眾,但接受度已經明顯提高
根據RAC提出的資料顯示,英國駕駛者目前已經開始接受低排放和零排放的電能車(包含Hybrid油電和BEV純電動車)。而下一輛車會考慮換成純電能車的駕駛者比2018年增加了一倍,其中6%(約英國250萬名駕駛者)的駕駛者表示如果要換掉現在的車,他們會選擇純電動車作為新的代步工具。
特斯拉依然是目前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旗下的Model3則是最暢銷電動車款。(圖為特斯拉電動車ModelX與ModelS)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