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問題研究
① 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新能源汽車肯定是將來的趨勢,在我國更是這樣。原因有兩點:一是傳統能源緊張,我國又是個多煤少油的國家,所以新能源汽車是現在研究的必須;二是我國傳統汽車技術落後德國、日本等汽車大國太多,水平幾乎不可能追上,所以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汽車行業的彎道超車是現在中國汽車領域的最佳途徑。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國有著較大優勢,現在中國的電池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產量上都是世界領先的,同時由於政策驅動與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市場化進程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因此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越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新能源汽車技術還不成熟,電池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也沒有相應的基建,電池的性能和管理還不成熟(續航能力和安全性是現在電動車的弱點),所以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多數僅限於短距離代步(多數在城市內使用),仍無法撼動傳統燃油車的地位。(如果不是為了牌照,可能電動車銷量不會很高,哈哈。)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性能衰減很快,現在常用的鋰電池污染很嚴重,之後的電池回收和處理是一個大難題,電池的梯次利用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規范。
至於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在多數人認為鋰電池只是個過渡,燃料電池是將來的終極目標。本人對燃料電池不了解,感性的認識是將傳統汽車發動機換成燃料電池,像加汽油一樣加清潔能源,這樣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問題就解決啦。
至於行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必須搞,而且一定要搞出來!技術方面有搞頭,有前景有情懷也有利益。雖然這幾年要解決基本技術問題,可能效果不會很好,但是將來一定會有一個突破的方法的。現在待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電池性能問題,就是提高電池性能;二是電池的測試與管理,即保證電池安全可靠的運行,在梯次利用時,對電池狀態進行評估。市場方面,今明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會重新大洗牌,就像前些年的手機市場和單車市場一樣,洗牌後挺下來的前景無限,失敗的就只能退出。如果要加入新能源汽車研發的話,建議選擇航空母艦般的大廠,至於什麼樣的車企是航空母艦?在中國,肯定是國企啦,其實比亞迪和吉利也可以的,還是要看政策哦。
②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後。2020年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但是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電設施的布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二是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在貨幣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後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國家部委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支持政策的銜接還不夠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設置地方目錄,導致消費者選擇車型空間大大的壓縮,造成了市場的割裂,抑制了發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先進技術研發、產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國際化發展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整車來看,真正意義上新一代純電驅動的平台大多還沒有納入企業的研發計劃,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來燃油車進行的改裝性平台。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拉大,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四是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後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此外,雖然雙積分辦法已經發布,但是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較大的達標壓力。以2016年為例,123家汽車整車企業當中,有42家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的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③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
首先分析一下因使用汽車每年產生的能耗和污染排放,說明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切入點。
然後分析一下當前新能源汽車的種類和技術發展的程度(混合動力、電力等等,我認為燒天然氣應該不算新能源吧)
最後分析一下各類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瓶頸,以及當前這個行業在政策上還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在市場上還有哪些可以規范的
具體資料就在網上找吧,因為是熱點問題所以應該挺多的
④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及研究畢業論文該怎麼寫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及研究,指導你方向如何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