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與汽車用車成本
㈠ 用車成本對比,純電動車和燃油車誰更省錢
不得不說,這幾十年社會發展的太快了。在這幾十年裡,汽車不僅僅由稀有的奢侈品變成了普遍的大眾品,汽車的品種也是在不斷的增多。以前,幾乎所有的汽車都是燃油車,隨著現在環保生態概念的提出,很多家汽車公司都在研發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關於純電動車。
那麼,保修時間上呢?這個,問過很多汽車的行家們,對於保險費用還有時間,純電動車和燃油車是差不多的。但是,燃油車的車牌一般來說會比純電動車貴一萬左右。還有一些各種各樣的車船稅,純電動車都是可以免費的。但是燃油車卻不可以。
㈡ 為什麼說電動汽車比燃油車用車成本便宜
電動汽車在結構上面與傳統的燃油車是不同的,在動力總成上面電動汽車採用三電來驅動車輛進行行駛,而三電當中的核心部件電池作為車輛能量來源的裝置,決定了車能夠跑多遠,同時也決定用車成本,和汽油車相比較,電動汽車的用車成本要便宜很多。
總之電動汽車在用車成本上面是占據優勢,加上本身電動汽車的結構與燃油車不同,在成本等方面去算這個數,自然會比汽油車便宜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電動汽車養車一年需要多少費用
科技部秘書長石定寰介紹說,2001年我國啟動實施「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以來,燃料電池汽車及相關技術研發在「九五」攻關基礎上有了顯著提高,並帶動起一批研發、生產基地的建設。一年多來,中國燃料電池轎車及城市客車整車集成技術發展迅速,新一輪性能樣車開發基本完成;在燃料電池發動機方面,由單純的電堆研究轉向系統集成和產業化技術研究,將供給方式由「氫—氧」發展到「氫—空」方式,成功研製出輸出功率30kw—50kw燃料電池發動機產品樣品機。另外,我國在燃料電池質子膜、氫的儲存制備和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研究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突破,整車開發產業化方案初見端倪。上海不僅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燃料電池轎車總體方案,還制定了階段性目標明確的節點開發計劃。根據預測,燃料電池汽車商品化進入市場將在2010年。(人民日報)
雖說日本、歐洲、美國在率先研發電動汽車上形成了三大流派,但目前我國在電動汽車方面的研製開發能力已達世界領先水平。據了解,一輛由我國獨立研製開發的ZC7050A型全電動轎車經過25000公里的行駛檢驗後,經國家級中國定遠汽車試驗場、信息產業部化學物理電源監督檢測中心檢測,其連續行駛距離、時速、爬坡能力、百公里電耗等主要技術指標均超過國家標准及國外同類型汽車指標。這表明我國電動汽車主要檢測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這種電動轎車可承載4人,正常行駛時速為70公里,續駛距離為220公里,百公里電耗15千瓦時,爬坡能力為18度,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最高續駛距離為273公里,已能夠滿足城市交通以及短距離交通的要求。目前,這種型號的全電動汽車進入市場的價格為11萬元人民幣,大規模生產後價格可降低到9萬元左右,與同級別的內燃機轎車相同。(
㈣ 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高還是傳統汽油汽車的使用成本高
算過這筆賬,結果是電動車使用並不比燃油車低,至少是在現階段。傳統汽車就不說了,電動汽車成本大頭就是電池,其他如電費、保養等遠遠低於傳統汽車。電池在電動汽車購置成本中,可以佔到50%左右。而電池壽命3-5年,需要更換的話,成本就要再增加,哪怕以舊換新,也不是小數目。這期間節省的電費、維護費用能否抵消電池費用也是未知之數。不過如果改換商業模式,比如電池可以租賃,那麼消費者可以把電池費用均攤到電費中,並且由於有專業機構的管理,電池使用效率也會增加,有利於改善電動汽車整體生態環境。
㈤ 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誰的用車成本更低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汽車誰的用車成本低,對於用車的人來說,都是十分關注的一個話題,電動汽車在結構上來說,沒有發動機等機械傳動系統,通過電動機等裝置進行驅動,從純電動汽車在用車成本上面來說,電動汽車在車輛的使用的時候,以電動汽車的用車當中的電費來說,市場上面的電價是0.8一度電。
以電池續航在400公里左右的續航,電池容量在40kw的電池來說,充滿電只需要32元,就能夠行駛400公里左右了,而通用續航在400公里的燃油車來說,安裝油箱大小在45升左右的油箱來說,按照油價6.9元一升來說,加滿油需要310元左右,而一年兩萬公里下來的話,電動汽車的在電費上面來說需要600-1200元電費,而按照燃油車的話,一年兩萬公里下來的油費約在12000-15000左右。
當然,從數據上面來看的話,肯定是純電動汽車的用車費用低了,再者從車輛的維修保養上面來說,電動汽車核心部件的質保周期是在8年或者是15萬公里左右,而燃油車的核心質保相對於電動汽車來說要少很多了,再者來說在保養上面電動汽車以三電的檢查為主,而燃油車基本上需要更換機油和機濾。從費用上面來說,電動汽車的保養檢查費在100到200塊錢左右,而燃油車來說,更換機油機濾等需要花費800到一千左右的費用。
㈥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相比,哪個成本更低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相比,哪個成本更低?
一、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哪個成本更低?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這兩種車要說成本的話,顯然電動汽車成本更低一點,這從價格上就能看出來,但是還是要根據車型以及車的配置來判斷,所以很難做出一個比較,但是由於電動汽車使用的能源比較清潔,對環境沒有危害,所以電動汽車的性價比更高,這一點上燃油汽車是沒有辦法和電動汽車相比的。
㈦ 電動汽車和燃油車對比用車成本,各自優缺點是什麼哪款電動車性價比是最高的
其實各有優劣吧。傳統燃油車靠的是發動機,而純電動車主要靠的是電池,在構造上,純電動汽車比燃油車少了發動機和變速器,電池的重量相對於發動機來說也比較小,所以一般電動車會輕於燃油車,風阻系數也會低一點。電動車電池需要有一套專門的冷卻系統,所以需要定時更換冷卻液,燃油車也需要定時更換機油和火花塞,但是電動車相對於燃油車來說保養比較簡單,一般一次保養費200左右,比起燃油車低了不少。燃油車必須加油,而電動車必須充電,從能量消耗上看,電動車其實耗電比較小,而燃油車的耗油量還是挺大的。我不會算賬油電這筆賬,但聽別人說,電車的確比油車要便宜不少。這也是為什麼有好多人考慮購買電動車的原因,既能省錢省錢,又能環保出行。不過呢,雖然電動車在耗電和保養上面要比普通燃油車低很多,但是目前電動車的製造成本還是挺高的,價格方面其實沒有燃油車有優勢。所以呢,是買一輛便宜的燃油車,後期花費高昂的保養費和油費;還是買一部貴一點的電動車,後期節省不少錢,這就看你的個人選擇了。不過也並非所有電動汽車都那麼貴,比如像小鵬P7的性價比還是挺高的,綜合續航里程也是排名第一,三合一的電驅系統能帶來高度的動力體驗,價格也不算太高
㈧ 電動汽車的開車成本真的比燃油汽車低嗎
電動汽車的開車成本真的比燃油汽車低嗎?
首先糾正一下你們認識的誤區,電動汽車就是電瓶車,與新能源沒有半毛錢的關系。考慮到電瓶使用壽命,更換一組電瓶的價格(五年後更換一組電瓶需要五萬左右,不是嚇你);二手車急劇下降的價格;續航里程過短,走個長途都會提心吊膽;這樣算下來,電瓶車比內燃機車要貴得多。新忽悠,新造車廠家當然希望多賣電瓶車,回本快,也有人多交智商稅。
最最最後的一點,如果你是在一線城市,限號拍牌的情況下,電車是的牌照是免費的,且沒有購置稅。綜合來算。如果沒有經常跑長途的需求,不是在北方。電車還是值得推薦的。
㈨ 新能源汽車用車成本多少,比燃油車能節省多少
之前問過官方的說法大概是這樣的:假如一年開20000公里,以百公里15度電來算,目前北京市民用電價為0.48元/度,每年的花費為 1440元。如果換算成汽油,百公里按照8升算,每升7.82元,行駛2萬公里的油費則為12512元。兩者相比,單單這一項每年可節省11072元。我自己實際的經驗是正常情況EV200百公里耗電量應該是在13度左右,我平時就在市區開,車速基本也是保持在60-80,公司到家大概不到40公里,周末偶爾會開車出去,這樣下來每兩個月相比之前差不多增加了200塊錢左右的電費,之前開燃油車加滿一箱油不到500塊錢只能跑700多公里,這樣下來我每個月能節省800多,還是相當便宜的。
㈩ 電動車與汽油車成本相差多少現在是45%,到2030年縮至9%
近日,OliverWyman收集了一些電動車和汽油車的生產成本數據,發現電動汽車的製造成本比汽油車高出45%。
汽油車的生產成本包括:裝配、底盤、電氣和電子(E/E)架構、BiW(白車身)/外觀、內飾、動力總成/傳動系統以及發動機和輔助費用。而電動車除了動力系統/傳動系統之外,別的部分基本是相同的。電動車沒有發動機和油泵等輔助部件,但有E-drive和電池。
一輛緊湊型(C級)汽油車的製造總成本約為13900歐元。其中分為裝配1600歐元,底盤1200歐元,BiW/外觀1700歐元,E/E1800歐元,內飾2700歐元,動力系統/傳動系統2000歐元,發動機和輔助3000歐元。以上這些部分加起來的總和是1.4萬歐元左右。
電動汽車的裝配(1500歐元)和動力系統/傳動系統(700歐元)成本較低。內飾部分(2700歐元)費用時,兩者差不多,底盤(1300歐元)、BiW/外飾(2100歐元)和E/E(2000歐元)方面的費用更高。E-drive增加了2000歐元的生產費用,電池組安裝8000歐元是大頭,光是把車組裝起來就需要20200歐元的總費用。這比汽油車的13900歐元高出45%。
人們普遍認為,電池的價格達到100美元/千瓦時將使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具有競爭力,但OliverWyman認為,到2030年電池價格將在85美元/kWh左右。即便如此,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也會高出9%。
根據OliverWyman的數據,即使到2030年ICE汽車的價格提高到14600歐元,也會發生這種情況。這提升了5%,但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屆時將達到16000歐元,也就是比2030年的汽油車多出9.58%(1400歐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