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革新
『壹』 如何正確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代替傳統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如今,新能源汽車在關鍵技術上還有待突破,尤其電池的綜合技術。有朝一日,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是人推動下的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新能源前景很好的。
『貳』 新能源對傳統汽車的革新體現技術的什麼
最明顯的就是:能源從石油變成了電啊,不過現在新能源還不成熟。主要是電池技術,還有電池消耗更換保障問題需要解決!
『叄』 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創新
不久前,汽車評價記者有幸參加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的夏季論壇。此次論壇的主題是「安全保障與創新引領」,與會專家發表了熱情洋溢和頗有建樹的演講。汽車評價會適時做陸續報道,下面是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陰和俊的講話摘錄。
新能源汽車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載體。
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車成為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最佳平台。
以電動汽車作為分布式儲能的終端,根據車輛使用情況進行電能反饋,提高電網的穩定性,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接入電網,有利於實現電動汽車智能電網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
面對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各國市場均應從對能源結構調整、環境保護、培育面向未來的科技競爭優勢的高度,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全球范圍內,自201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迎來快速發展的步伐,2011年—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增長迅猛,從5萬多輛增長到50萬輛,總保有量達到130萬輛的規模。2016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保持快速的增長趨勢。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技術創新取得顯著進步,產業化進程處於引領地位。
在國內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的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步,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在不斷的縮小。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技術取得明顯進展,部分產品性能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國內企業、比亞迪、上汽、廣汽等紛紛發力插電式、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客車電動化主要集中在城市應用領域及公交的電動化,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應用規模,均處於世界的領先水平。
關鍵零部件技術取得較大突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從2007年每公斤90瓦時,提高到接近每公斤140瓦時。三元材料動力電池單體的能量密度達到每公斤200瓦時,與國際水平基本同步。
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發展。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科技部聯合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國家標准委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試點專項,深化充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加強「三縱三橫」技術研發的部署,從基礎科學問題、共性核心關鍵、動力系統技術、集成開發與示範四個層次,結合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以及我國推廣應用的實際需求,重點對動力電池與電池的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池總成、電動汽車智能化、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純電動系統等六個方向進行研發部署,完善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升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帶來的新能源汽車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機遇,超前研發下一代技術。
『肆』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基地有哪些
新能源汽車是新能源格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政策的支持加大,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將越來越壯大,新能源格局也會越來越大,參與者也將會越來越多。請採納,謝謝!
『伍』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發展方向,實質是由於我們的能源結構決定的,目前我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達到60%以上,不得不居安思危,同時傳統汽車三大件:發動機、波箱和底盤技術和專利基本控制在歐美日汽車廠商手中,包括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巨頭大多也集中在歐美日企業手中,加上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國家一定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陸』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的背景
從世界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來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各國生產要素的稟賦及市場的可接近程度有著直接的聯系。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僅與生產要素的稟賦及市場的可接近程度有關,而且與能源等產業發展直接相關。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建立在我國「自主創新」和全球化汽車產業分工基礎之上。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經歷過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封閉發展時期,是指新中國成立後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是以低水平自主開發為主,產品單一,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水平和技術能力都很落後。
第二階段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後期,在這個階段,我國花了10多年時間,通過大量引進技術和零部件國產化的辦法,實現了轎車的規模化生產,結束了我國不能大量生產轎車、零部件不能國產化的歷史;從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導向來看,這個階段是市場換技術時期,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漸被納入到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布局時期。
第三階段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到現在,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是一方面跨國公司把我國汽車產業納入到其主導的全球化價值鏈中,另一方面我國民族汽車工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整個汽車產業呈現加速分化和重組,同時能源短缺、市場的急劇轉移及汽車產業技術體系快速分化,進一步推進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柒』 汽車新能源,以後會是汽車行業的趨勢嗎
如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最終將影響我們的生存。為提升民眾的環保意識,每年4月22日被定世界地球日,呼籲民眾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在眾多環境問題中,汽車尾氣便是造成這諸多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的誘因,而新能源汽車的應運而生,打開了節能環保的新篇章。
在中國,以「霧霾」為首的大氣污染是時下的最大關注問題之一。據統計,中國的大氣污染,有70%來自於汽車尾氣的排放,而新能源車利用清潔能源作為動力來源,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案。也正因如此,新能源車被給予厚望,成為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汽車產業發展新方向。
2017年,財政補貼政策仍然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關注的焦點,整個產業發展對政策仍然有非常強的依賴性。在補貼退坡的大背景下,2017年的補貼政策將會如何調整?
2016年12月30日,工信部、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2017年國家補貼政策的關鍵詞是調整完善。在補貼整體退坡20%的同時,提高了推薦車型目錄門檻。一是增加整車能耗要求。比如純電動乘用車按整車整備質量不同,增加相應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要求。二是提高整車續駛里程門檻要求。提高純電動客車、燃料電池汽車續駛里程要求,適時將新能源客車續駛里程測試方法由40km/h等速法調整為工況法;逐步提高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門檻。三是引入動力電池新國標,提高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循環壽命、充放電性能等指標要求,設置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門檻。提高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要求。四是提高安全要求,對由於產品質量引起安全事故的車型,視事故性質、嚴重程度等扣減補貼資金、暫停車型或企業補貼資格。五是建立市場抽檢機制,強化驗車環節管理,對抽檢不合格的企業及產品,及時清理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六是建立《目錄》動態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車產品納入《目錄》後銷售推廣方可申請補貼。一年內仍沒有實際銷售的車型,取消《目錄》資格。七是督促推廣的新能源汽車應用。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補貼標准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提高獲取補貼的技術門檻,這表明普惠性的財政補貼宣告結束,企業將不得不告別『政策』依賴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也在日前的一次會議上表達了對接下來補貼政策調整的期待,希望加緊研究非財政類補貼政策。「補貼過度會產生依賴,退坡過快又有可能導致銷量垂直性掉下來的風險。所以,在後補貼時代,需要加緊制定非財政資金類補貼,且這樣的政策需要持續較長一段時間。」陳清泰表示。
如果說補貼政策最大的關鍵詞是調整,動力電池企業的管理規范以及充電樁配套設施建設政策的關鍵詞則是落地。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發布了《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 (2017年)》(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對企業的生產能力要求從此前的2億瓦時提高到80億瓦時。「不難推測,進入2017年以後,《徵求意見稿》在經過修改後,將變為正式的規范,門檻是否會調整將對整個動力電池產業產生很大影響。」前述專家表示。
在看到充電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的問題後,2016年國家有關管理部門和各省市管理部門紛紛出台了進一步推動充電配套設施建設的鼓勵政策。可以想見,2017年將是充電配套設施建設大發展的一年。不過,公共充電設施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已經出現,一邊是找不到地方充電的用戶,另一邊是閑置率很高的充電樁,所以必須有科學合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