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趨勢報告
①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
2017年,一張各國禁售傳統能源汽車時間表突然放出,在當時看來,很多人都認為這些計劃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但時間來到2018年,傳統車企也開始陸續轉型,慢慢完善自家的新能源矩陣;甚至連一向高傲的豪華品牌也都不得不向排放標准、新能源大勢低頭,這樣看來,回首兩年前的那張表,似乎禁售燃油車的計劃已經步入正軌了。
② 新能源行業最近有什麼發展趨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五大發展趨勢分析
「預計到2030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500萬台,佔新能源總銷量的9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佔比將僅為10%。即在未來十年發展中,純電動汽車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6月11日,德勤戰略與運營副總監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在牟嘉文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五大趨勢:
1、發展趨勢一:得益於政府政策傾斜,以及日趨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電池技術的提升,比混動車型有更低用車成本優勢的純電動汽車,未來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優勢。受產業投資政策調整的影響,針對混動汽車的投資將會逐漸減少,再加上市場終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動車型的發展空間將不斷被擠壓。
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 全面競爭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0.2萬輛和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0%和18.1%。累計方面,2019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達到了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
在純電動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8.2萬輛和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8.2%和9.6%。
累計方面,2018年1-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6.1%和65.2%。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車型的產銷增長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驅動力。4月,國內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佔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的銷量超七成。
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中國全年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萬輛和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8年7月產量同比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潛力也不容忽視。但從中國以電力為核心主體的能源戰略、加氫站的建設受成本和技術水平制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成本高昂等因素考慮,中大型客車、公交車、物流車及重型貨車等商用車將成為氫燃料電池最先普及的領域,短期內燃料電池難以推廣到乘用車領域。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4.8%和289.8%。
2、發展趨勢二:根據德勤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調研數據,60%高端車主和89%中低端車主認為續航里程超過400km的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他們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顯示,乘用車續航里程普遍達到400km,這意味著,在技術快速提升下,續航里程將不再是用戶購買新能源車的阻礙因素,而智能化、網聯化、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這也是第二大趨勢。
3、發展趨勢三:牟嘉文預測的第三大趨勢是,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從目前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來看,本土傳統汽車品牌遠超外資品牌,處於領先地位,但隨著外資、合資以及本土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加速,2020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造車新勢力面臨存亡節點
「處於領先優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將快速擴展全鏈條能力,以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規劃遲、轉型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只能聚焦價值鏈的生產製造端,成為『代工廠』。對於傳統的外資合資品牌來講,必須加速市場進入、加快產品發布,如果不能穩固佔領終端市場,將遭遇出局危機。」牟嘉文表示。
4、發展趨勢四:牟嘉文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汽車產業價值鏈向上、下游進行了大幅延伸,產業利潤結構正在隨之改變,上游動力電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終端市場用戶服務已成為重要利潤池。由此,他預測第四個趨勢,未來新能源汽車廠商將發展為三種類型:布局全鏈條的新能源汽車廠商,聚焦終端市場流通、銷售與服務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專注整車研發采購與生產製造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在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廠商目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從行業環境來看,補貼退坡、產能過剩,以及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湧入正在加劇競爭。從自身盈利性來看,一方面成本不斷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額研發投入,新零售轉型與服務創新需要海量投資;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構,新的利潤來源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比如,如何創新服務和數據應用。
5、發展趨勢五:第五大趨勢是關於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構的過程中,牟嘉文指出,時下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新零售轉型(包括試水直銷模式)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直銷模式是造車新勢力為行業帶來的最大變革與沖擊,他們通過自建自營的零售新業態以及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用戶帶來耳目一新的品牌體驗,解決了傳統經銷商模式下價格不透明、服務體驗欠佳等諸多弊端。
與此同時,尋找用戶體驗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點是車企新零售轉型成功的關鍵,比如說,直銷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該模式給汽車廠商帶來了巨額資金需求、運營復雜性等多重問題,用戶體驗與成本效率難以平衡。
牟嘉文預計,對於尚沒有完成大批量交車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未來兩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絕大多數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一是因為以直銷為主的新零售模式帶來的巨額資金壓力;二是供應鏈管控能力較弱,導致量產階段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加大;三是某些新進入者還停留在PPT造車空談上,並不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四是連目前最領先的新造車企業都尚未實現盈利,如果無法盡快證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性,大量新進入者將陷入融資困境,因資金鏈斷裂而被淘汰出局。
③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受益於政策的優惠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開始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銷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9年,由於受到政策補貼下滑與大批量國五燃油車的拋售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銷量首次出現下滑趨勢。但是,北汽EU系列憑借著智能交互、續航里程等突出優勢在市場上備受好評,2019年銷量突破十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下滑 純電動乘用車仍是主流
近年來,由於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迅速發展。2014-2018年我國能源汽車產銷逐年增長,2015年產銷增速達到300%以上;隨後仍以50%以上的增速發展。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了下滑的現象,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20%和3.98%。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和前景
能聯網的未來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這樣一個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經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網路化、自動化等概念走進千家萬戶,也滲透到汽車工業的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是為了未來,那麼新能源汽車憑借「起步晚」的優勢,進入尖端技術領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為了搶占市場的高度,紛紛布置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對接智能化網路技術成熟、嵌入式感測器、雷達等新部件,更致力於為產
摩托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即使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優於傳統燃料汽車的優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共存的市場,未來的發展標簽仍將「摩托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生產方面
兩極分化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深度受益,並開始迎來政策補貼。現在,補貼回落、准入門檻上浮、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多,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汽車價格相關的質量和技術體系如「硬體」的新一輪考驗。
產業鏈主線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肯定不會是一個主幹到終點。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主要板塊主要是汽車製造、電池系統和售後運營維護。今天,由需求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了許多分支。
⑤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具體是怎樣的
新能源汽車的出現表示發展越來越現代化,也體現著技術越來越先進。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聯網的未來
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這樣一個概念,想必今天的人已經不再陌生了。智能化、信息網路化、自動化等概念走進千家萬戶,也滲透到汽車工業的未來。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是為了未來,那麼新能源汽車憑借「起步晚」的優勢,進入尖端技術領域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為了搶占市場的高度,紛紛布置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對接智能化網路技術成熟、嵌入式感測器、雷達等新部件,更致力於為產
摩托化標簽越來越清晰
新能源汽車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即使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但仍有優於傳統燃料汽車的優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共存的市場,未來的發展標簽仍將「摩托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生產方面
兩極分化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深度受益,並開始迎來政策補貼。現在,補貼回落、准入門檻上浮、新能源汽車需求增多,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汽車價格相關的質量和技術體系如「硬體」的新一輪考驗。
產業鏈主線
總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道路肯定不會是一個主幹到終點。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主要板塊主要是汽車製造、電池系統和售後運營維護。今天,由需求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了許多分支。
⑥ 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現狀和未來是什麼
汽車的電動化趨勢給傳統汽車帶來的改變是革命性的。傳統汽車的動力傳遞路線非常復雜,發動機、離合器、變速器、自動變速器、驅動橋,目前,像德國、法國等國家已經明確公布了停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中國目前來說還沒有計劃啟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過發動機從2.0T降到1.5T驍雲,輪轂從22寸降到20寸,輪胎從馬牌性能胎變成其它輪胎,剎車卡鉗也從跑車卡鉗變成普通卡鉗
⑦ 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業內普遍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未來可能會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市場競爭加劇。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主流企業均加快了新產品上市的節奏。中國品牌方面,2018年江淮汽車有5到6款新車上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廣汽、奇瑞等也在加速推新品。外資企業方面,大眾、日產、豐田等外資企業也加快了在中國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步伐。
二是技術升級加快。有車企技術部門負責人表示,新能源車技術升級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出現三大變化。首先是到2020年新型動力電池將實現產業化。其次是輕量化,產業將逐步形成以鋁合金、復合材料為主的整車輕量化技術平台,推動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鏈形成。再次是智能網聯化,產業逐步實現駕駛輔助技術產業化應用,形成部分自動駕駛技術平台。
三是自主品牌將加大國際合作的力度。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推進,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化發展也迎來了契機。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的經濟支柱產業,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強國際化合作。
⑧ 汽車新能源的發展趨勢
新能源汽車未來將取代燃料汽車,據預估,2020年是汽油的高峰期,但是石油不是取之不盡的,在在2050年全世界的石油都會被開采完,所以以後新能源是主要的發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