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叫停新能源汽車
A. 國產電動車「半壁江山」限期整改,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
12月8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據悉,在11月19日,工信部就表示在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發現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客車,共涉及10家企業的12個車型產品,涉及低速行駛提示音、車輛喇叭、三角警告牌、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專用車,共涉及6家企業的6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報警信號、低速行駛提示音、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而其中被約談的企業包括有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車企。
而從具體的公告來看,大部分新能源乘用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車輛的三點系統。
比如北汽新能源EU5的問題在於過放電後電池管理系統不符合有關要求;東風日產軒逸·純電的問題在於過放電、過充電的保護值超出了企業技術參數值等。
除此之外,比亞迪秦DM、北汽新能源EU300等車型則是范圍包括備胎標識、行李箱容積、安全帶生產企業名稱與備案參數不一致等問題。
官方表示此次約談的目的主要是,想要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同時,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今後工信部也將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管理,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關於工信部提出2020年前分階段退出新能源車補貼的詳細介紹
在20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18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談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取消時表示,補貼政策調整將分段平穩退出,並將有替代措施。
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金融信貸、保險、租賃、二手車交易等營銷和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市場化的積分交易平台,提供多種交易方式功能。研究制定積分經濟管理的措施,激活積分交易市場。還將提前研究發布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的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車積分管理制度。
C. 為什麼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被工信部列入重點復工復產支持行業
2月25日,工信部對外發布《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央再次下發的復工復產類指導意見。
根據《意見》內容顯示,特別提到了重點支持5G、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智能製造、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相關專家表示,即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以上產業也屬於「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領域。受此次疫情影響,工信部發布《意見》旨在當下時機表明,國家對工業通信等領域的重點項目支持力度不變。
結合2月12日,國家11部委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對比發現,兩份文件中重合之處為5G、互聯網、智能汽車等領域。汽車預言家通過采訪專家進行梳理之後發現,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自主市場份額卻不到四成,智能汽車成轉型升級抓手,這也是疫情下復工復產重點支持的原因所在。
1
自主汽車佔比僅剩四成 智能汽車成轉型升級抓手
在《意見》中汽車預言家注意到,5G、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等均被列為重點支持產業,並且被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汽車行業專家表示,5G、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這些關鍵詞均能在智能汽車找到重合點。換句話說,工信部出台的《意見》對智能汽車的相關領域釋放出復工復產信號。
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汽車累計銷量為2576.9萬輛,連續11年蟬聯世界第一。但同時看到,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佔比僅為39.2%,同比下降幅度高於行業7.6個百分點。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曾明確表示,智能汽車將成為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也是引領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變革的戰略制高點。
工信部此次發布《意見》可以說是再次明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工作思路。而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10年數據顯示,汽車產業就貢獻了13%的稅收和6.13%的GDP,更是帶動直接相關產業人員超4000萬人,佔全國城鎮就業人數的12%以上。是對GDP貢獻最大的五個行業之一。2010—2015年包括汽車和零部件在內的汽車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累計達7912億美元。
隨著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智能汽車更是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抓手之一。數據顯示,到2030年,5G將在國內創造80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經濟產出將達到6.3萬億人民幣。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上海交大安泰EMBA汽車行業協會會長洪源對汽車預言家表示,以長三角為例,5G-V2X智能汽車將形成兩萬億的產業規模,意味著再造一個新浦東。
2
疫情下復工復產重點支持智能汽車產業
2020年開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學家預估受疫情影響,第一季度中國GDP或下滑4.5%-5%,經濟損失超萬億元。
除工信部發布《意見》重點支持智能汽車之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北、安徽、北京、上海等超過19個省市,已累計發布超過69個經濟支持性政策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
2月12日,包括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11部委聯合蓋章,出台《戰略》正式對外發布。重點強調發展智能汽車,將智能汽車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與工信部《意見》遙相呼應。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在接受汽車預言家采訪時表示,發展智能汽車是中國轉向融合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之一。?國家11部委聯合制定相關政策,表示已經從國家層面給予智能汽車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
3
疫情倒逼主流企業加緊智能汽車布局
正如相關專家所言,即便沒有疫情出現,自主品牌以及跨國車企已紛紛制定自身轉型戰略計劃。自主品牌中,以上汽乘用車為例,作為最早提出互聯網汽車概念的上汽乘用車, 2016年6月推出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此後上汽乘用車更是加緊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
上汽乘用車與中國移動和華為簽署了三方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蜂窩車聯網產業的發展,發力5G車聯網技術。除了上汽乘用車外,包含廣汽乘用車、北汽、吉利等在內的自主品牌紛紛加碼智能汽車。
對於布局智能汽車,跨國車企更是不遺餘力。在2020年2月11日,剛剛結束2019年度的戴姆勒新聞發布上,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賽德斯-賓士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全面詳細的介紹了2020年的轉型內容和目標。
在新能源領域,戴姆勒將提升EQC的產能以應對更高的需求;今年夏天上市EQV車型,並在全球范圍內首秀EQA車型;2020年推出超過2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數字化領域,2020年,全系產品配備MBUX系統,全新S-Class將會增強互聯性;車輛內部架構以軟體驅動理念進行設計等舉措。康林松更是強調,2020年的總投資將保持與2019年同樣水平,加快戴姆勒從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變。
不難看出,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跨國車企對於智能汽車、新能源領域布局依然十分重視。評論人士指出,無論疫情是否出現,主流車企以及產業層面均已開啟轉型變革,疫情爆發使得車企以及產業層面更加凸顯時間緊迫性。此次11部委印發《戰略》以及工信部發布《意見》對於疫情當下的中國汽車的轉型升級,無疑是注入一劑強心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被檢查不符合產品規定標准,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
關於本次質檢不合格的問題,其中在新能源乘用車方面,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分別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工信部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工信部回應: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大幅退坡
1月11日,在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消息一出引發一片叫好。1月11日晚間,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就此進一步回應稱,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
該負責人表示,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相關支持政策尤其是財政補貼政策對於培育消費市場、帶動產業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壓力較大、國五排放車型降價銷售、財政補貼退坡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下滑。
「在百人會論壇期間,很多企業問到,今年7月1日左右財政補貼是否還會像去年那樣退坡,年底是否完全退出。針對這一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苗圩部長在會上作了回應。」該負責人表示,「為穩定市場預期,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希望行業企業堅定發展信心,加大創新力度,提升產品品質,加強市場開拓,共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工信部提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燃油車真的要退出歷史舞台了嗎
燃油車會退出歷史舞台但是時間還有點長。
據報道,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透露,工信部已經啟動制定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但是燃油車的禁售時間還沒有確定。
還有汽車分析師表示,十年內實現禁售燃油車的可能性較小,困難較大,畢竟當下仍以燃油車為主,在沒有完全換到新能源產業時,無法做好保有量接近兩億輛汽車的售後服務工作,國家可以更加提倡、支持新能源發展,循序漸進地過渡。
G. 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要求對生產一致性問題整改
12月8日消息,工信部消息,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監督檢查結果,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生產行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根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11月,在組織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一、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車型
(一)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二)新能源客車,共涉及10家企業的12個車型產品,涉及低速行駛提示音、車輛喇叭、三角警告牌、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三)新能源專用車,共涉及6家企業的6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報警信號、低速行駛提示音、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新能源汽車停產會下架公告目錄嗎
1.新能源產品被清理出推廣目錄,一定是產品有問題嗎?有媒體從產品品質不可靠方面進行了解說,但仔細研究下來並非如此,與「次品論」完全無關,不過是清理出了已撤消公告的產品而已。
2014年12月24日,工信部發布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67批)》 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第64批)》首次發布了被撤消產品的目錄。
I. 為什麼說新能源汽車「叫停」很有必要
長江日報記者消息,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並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規定》建立了「叫停」制度。明確了生產企業發現新能源汽車產品存在安全等嚴重問題的,應當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採取措施進行整改。
我國一些行業喜歡盲目跟風,國家用補貼鼓勵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沒有錯,但錯在一些地方把國家的好政策理解錯了。新能源車「叫停製度」,使一些管理不嚴,品牌形象不佳的新能源車企很難再有生存的空間了。
J. 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產為何需要一致性
工信部是國家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門。主要職責包括行業規則制定監測運行,推動發展;管理通信業,指導信息化建設,維護信息安全等。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生產屬於工信部的業務范疇,那麼工信部為什麼要求汽車生產需要達到一致性呢?
一、什麼是生產一致性
工信部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必須要達到生產一致性,那麼什麼是汽車生產一致性呢?汽車生產一致性就是說要保證實際生產和銷售的車輛產品的有關技術參數,性能和配置指標和已經批准合格的車輛信息上的技術參數,性能和配置指標是一致的。也就是說生產的汽車必須要和國家之前認證的車輛各方面標准要一致。另外,和實驗中使用車輛的標准也必須要一致。
“無規矩不成方圓”。工業化生產當然也需要一個標准。只有達到合格標準的汽車產品才能夠保障用戶的使用體驗,最重要的是保障交通安全,從而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