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能源汽車生態
Ⅰ 由於國家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持,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是應用什麼戰略為什麼
1、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產銷量不斷實現新的突破。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能源需求供給的缺口越來越大。但我國的石油資源短缺,石油進口量以每年兩位數字的百分比增長,未來10~15年內能源缺口將達到60%。
2、燃油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愈來愈嚴重。發展低碳經濟是國家大力倡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低碳產業、低碳能源和低碳技術,不僅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確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氣體排放、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途徑,更是著眼全球新一輪發展機遇,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和現代化發展目標的重大戰略任務。
3、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電代油,減少排放,既符合我國的國情,也代表了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加速推進電動汽車產業化進程,不僅能夠促進交通領域節能減排和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提升汽車生產製造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汽車工業技術進步,推動汽車產業結構調整,是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振興我國汽車工業的重大戰略舉措。
Ⅱ 在「同質化」嚴重的時代裡面自主品牌怎麼打造新能源汽車
北汽新能源的產量驟減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新能源補貼的退坡,根據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顯示,純電續航里程250km的車型被直接剔除在外,而北汽新能源恰巧是主打續航里程一般的低端純電動車市場,場面非常尷尬。
像是北汽新能源EC系列、眾泰E200、知豆D2這些低續航的純電動微型車,最大的賣點就是補貼後非常低廉的售價,取消補貼之後,售價就會大幅度上漲,失去了性價比方面的競爭力。
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你就會發現比亞迪很早就開始布局自己的新能源陣營。目前比亞迪在售的所有汽油車都有相對應的插電混動或者純電版本。我們平時在路面上看到的比亞迪秦和比亞迪唐都是掛著綠色新能源牌照的居多,這也很好印證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暴漲。
從10年前的比亞迪F3 DM開始,比亞迪就走上了電動車的道路。擁有電池生產背景的比亞迪也擁有自己獨有的優勢,從不被看好到如今順利走出國門,成為國際知名汽車廠商,比亞迪的成功轉型的確非常值得其它自主品牌學習,尤其是在新能源補貼即將完全取消的背景之下。
Ⅲ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11月2日,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路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規劃》部署了5項戰略任務:
一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堅持整車和零部件並重,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動力電池、新一代車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基礎能力,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
二是構建新型產業生態。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龍頭,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強化質量安全保障,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產業生態。
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交通體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營造良好使用環境。
五是深化開放合作。踐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深化研發設計、貿易投資、技術標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新能源領域迎來重要國策,明年起我國19省大面積普及新能源汽車
據了解,當前充電樁的布局已經基本滿足了公共交通、物流運輸、私人出行等領域的充電需要。不過,目前充電樁等新能源基礎建設的發展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充電便利性不足等問題,充電難成為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制約條件之一。有分析指出,《產業發展規劃》的頒布將加快解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的問題。
氫能源的體系建設成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提及的內容。《產業發展規劃》指出,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同時,《產業發展規劃》也進一步明確了關於提升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技術以及推動商業化示範運行等內容。
事實上,早在2019年,氫能源首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氫能源上下游的投資和布局成為熱點。中金公司認為,氫能源汽車是行業長期發展方向,該項政策的推出,將進一步加快了產業發展節奏,為氫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相關產業鏈帶來一定投資機會。
陳士華分析認為,氫能源在《產業發展規劃》中被多次提及也充分反映出國家對於氫能源發展的重視。「受到原材料的制約以及技術的限制,當前氫能源的發展還沒有達成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不過從長遠來看,氫能源是替代純電動的最佳路線,只是其發展仍需要較長的時間。」
總體來看,《產業發展規劃》對於新能源的支持范圍不僅僅局限在新能源車輛本身,而是通過擴充產業發展重點,來進一步探索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完善。在產業環境方面,《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鼓勵整車及零部件、互聯網、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組成聯盟,以及對內深化行業管理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等。
受政策的帶動作用,未來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投資和發展將有更大想像空間。中信證券的研報指出,《產業發展規劃》再次明確了電動車長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確定性;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經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凸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順利舉辦
4月2日,一場新能源汽車產業數字化發展座談會在漢陽經濟開發區黃金口汽車市場舉辦。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車品牌企業代表齊聚現場,就新能源汽車行業現狀、特點及發展趨勢等進行探討,為漢陽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生態打造建言獻策。
「召開此次座談會,旨在搭建一個政企交流平台,收集整理各方意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漢陽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新能源(智能化電動汽車)汽車是大勢所趨,全力服務好企業是政府職責所在,下一步漢陽將借力全市「大車都」板塊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服務類項目引進,希望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落戶漢陽經濟開發區黃金口都市工業園,形成集聚發展,從而促進汽車服務業轉型升級。
Ⅵ 北汽昌河為了加速轉型,將如何打造新能源物流車生態圈
7月17日,在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支持助推下,以「E路先鋒 革故籌新」為主題的北汽集團城市新能源車物流車平台專場推介會在南昌召開。會上,北汽集團推出以北汽昌河為重要載體的全新新能源車物流平台。
1.0階段通過盤活存量,推出系列化產品,以豐富的產品線引導市場需求,固化電動物流車技術標准;2.0階段以開發具有空間特徵值的系列產品,圍繞空間、信息搭建服務平台,並協同行業機構制定新能源物流用車行業標准;3.0階段以聯合全球、國內物流巨頭打造智慧物流體系,通過建立業務標准化模型打造城市物流新業務形態,通過協同行業機構打造無人駕駛配送標准。
Ⅶ 廣深「雙城聯動」,努力打造國際化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10月22日,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在深圳召開。當天,廣州、深圳相關部門簽署了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裝備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自貿區等七個領域的合作協議。
論壇上,有相關人士表示,到2025年廣州和深圳兩市將建成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標准法規體系、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配套體系,打造全球較有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供應體系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
共建智聯新能源汽車生態圈,使市場、生態和單個企業的健康發展都必須依託於創新協同發展。當前,廣汽集團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前瞻性戰略布局,攜手合作夥伴投入450億元打造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2025年形成40萬輛智能網聯電動車產能,新增產值1700億元。
去年11月,廣汽又與合作夥伴一起,在產業園注冊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汽車創新管理研究平台——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作為廣東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研究機構,創新中心將助力廣州深圳「雙城聯動」。
當前汽車產業正面臨變局,新四化變革是大勢所趨,國家高度重視,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廣州深圳兩地相關產業要升級轉型,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一輪的機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華為將打造自己的汽車生態
是的,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領頭人的余承東,在過去幾年將華為的手機業務從「無名小輩」提升至全球智能手機排名第二的位置。去年7月,余承東曾現身比亞迪旗艦車型發布會,宣布華為基於鴻蒙OS的HiCar車機系統。而在4月20日這一天,余承東將會作為華為的代表,親自在華為旗艦店內主持一場有關華為賣車的會議。
事實上,4月19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上已為這場活動做了「預熱」:華為要賣車了,一款電驅動力強、增程跑得遠的首款高性能電驅轎跑SUV,真的來了。華為表示,在純電模式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可實現續航180公里(NEDC),滿足城市日常通勤,最長可實現1000+公里(NEDC)續航。
從官方的介紹來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是華為與小康股份旗下賽力斯合作的電驅轎跑SUV,也是首個在華為終端渠道里銷售的量產車型品牌,兩驅版起售價被定在了21.68萬元,四驅版24.68萬元。
在2019年初,小康股份就已與華為舉行了全面合作簽約儀式,表示將深入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在工業互聯網、ICT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今年3月份,甚至傳出了華為投資10億美元入股小康的消息。
雖然華為對入股小康的消息予以否認,但雙方之間的合作在4月6日迎來了關鍵點。據當地政府官網,小康股份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在重慶簽署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合作協議,而這一次的協議敲定在業內看來即為「賣車」做好了充分鋪墊。
「感覺華為主要是利用與小康的合作,將自己的系統和生態都全面融入,實現市場化,以便於在汽車行業建立自己的標准。」小康股份研發部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華為雖然也為別的主機廠供應電機和電控系統,但都是按照別的整車廠的要求和標准去定義,「只有自己去介入研發,才能把整個生態融入,等產品成功上市,才會有更大的標准制定話語權。」
而華為內部人士則對記者表示,晶元的問題不解決,手機業務的萎縮無法避免,對於華為來說,渠道的價值並不能任其流失,增加華為智選中的選品,成為了渠道存活的路徑之一。
在內部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能力不僅僅是為車企提供移動生態應用層次服務,還能夠讓車企從渠道上以及營銷等多個層面與華為原有的移動生態接軌,智選就是一個承載體。「小康目前是首家,但絕對不是唯一的一家合作方,未來我們還希望有更多車企加入智選。」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8)打造新能源汽車生態擴展閱讀
華為要賣車了:
4月19日23時45分左右,成都市萬象城的華為旗艦店,記者在現場看到,有10餘名工作人員正在店內擺放車輛。
據悉,4月19日,經認證的微博賬號@華為終端官方微博發布多條博文,並帶上話題#華為要賣車了#,還介紹了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的情況。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的四驅版售價為24.68萬元,兩驅版售價21.68萬元。從4月21日起,用戶即可到全國的華為旗艦店進行體驗。
除了體驗以外,還有消息稱華為旗艦店將從4月20日起開始賣車。對此,記者向華為相關人士求證,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明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