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
『壹』 什麼是新能源汽車的能量管理系統
什麼是新能源汽車的能量管理系統分析
一、電池管理系統的作用
是保證電池組在安全的工作區間內,提供車輛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現異常時及時響應並進行處理,它也會根據環境溫度、電池狀態及車輛需求等決定電池的充放電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電池參數監測、電池狀態估計、在線故障診斷、充電控制、自動均衡、熱管理等。
二、熱管理在整個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池的熱相關問題是決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壽命及使用成本的關鍵因素。首先,鋰離子電池的溫度水平直接影響其使用中的能量與功率性能。溫度較低時,電池的可用容量將迅速發生衰減,在過低溫度下(如低於0°C)對電池進行充電,則可能引發瞬間的電壓過充現象,造成內部析鋰並進而引發短路。其次,鋰離子電池的熱相關問題直接影響電池的安全性。生產製造環節的缺陷或使用過程中的不當操作等可能造成電池局部過熱,並進而引起連鎖放熱反應,最終造成冒煙、起火甚至爆炸等嚴重的熱失控事件。另外,鋰離子電池的工作或存放溫度影響其使用壽命。電池的適宜溫度約在10~30°C之間,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將引起電池壽命的較快衰減。動力電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相對減小,電池內部熱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現內部溫度不均、局部溫升過高等問題,從而進一步加速電池衰減,縮短電池壽命。
三、電池熱管理系統是應對電池的熱相關問題,保證動力電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壽命的關鍵技術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
1、在電池溫度較高時進行散熱,防止產生熱失控事故;
2、在電池溫度較低時進行預熱,提升電池溫度,確保低溫下的充電、放電性能和安全性;
3、減小電池組內的溫度差異,抑制局部熱區的形成,防止高溫位置處電池過快衰減,降低電池組整體壽命。
『貳』 未來汽車熱管理的關鍵技術包括哪些
發動機熱管理技術被列為美國21世紀商用車計劃的關鍵技術之一,對提高整車性能潛力巨大。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發動機電控技術的發展,採用電子驅動及控制的冷卻水泵、風扇、節溫器等部件,可以通過感測器和計算機晶元根據實際的發動機溫度控制運行,提供最佳的冷卻介質流量,實現發動機冷卻系統控制智能化,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
除了發揮最大的原油效益以外,還要精確地控制散熱,宇通工作人員同時還給發動機加裝了「風扇智能控制系統」。這個「風扇智能控制系統」就是在發動機散熱的過程中,需要它轉的時候它就轉,需要它高速的時候它就高速,不需要的時候它就停止。這個原因是風扇在一般的情況下,高速運轉的時候,會消耗10千瓦左右的能量,這個會占發動機10%左右的功率。如果能夠合理地控制風扇的運轉,就會節約一部分能源,這個變頻空調的理論。一方面讓它在合適的溫度下運轉;另一方面讓風扇在不需要的時候不轉,來保證發動機不冷也不熱的狀態。
『叄』 汽車電子控制和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哪個方
隨著現代道路交通系統和現代汽車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汽車的轉向操縱性能和行駛穩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作為改善汽車操縱性能最有效的一種主動底盤控制技術--四輪轉向技術。於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汽車上得到應用,並伴隨著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汽車的四輪轉向(Four-wheel steering-4WS)是指汽車在轉向時。後輪可相對於車身主動轉向,使汽車的四個車輪都能起轉向作用。以改善汽車的轉向機動性、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安全性。
隨著對4WS這一領域研究的不斷進展,出現了多種不同結構形式、不同控制方案的實用4WS系統。按照控制和驅動後輪轉向機構的方式不同,4WS系統可分為機械式、液壓式、電控機械式、電控液壓式和電控電動式等幾種類型。本文介紹的是電控電動式4WS系統。
2.電控電動式4WS系統的發展概況
從20世紀初,日本政府頒發第1個關於四輪轉向的專利證書開始,對於汽車四輪轉向技術的研究一直伴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進行著。1985年,日本的NISSAN在客車上應用了世界上第1例實用的4WS系統,開始了現代4WS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在技術相對成熟的4WS汽車中,大多數採用電控液壓式4WS系統,主要用於前輪採用液壓動力轉向的4WS汽車中,這種4WS系統具有工作壓力大、工作平穩可靠等優點。但由於液壓動力系統在結構、系統布置、密封性、能耗、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轉向過程中存在著響應滯後的固有缺陷,使得電控液壓式4WS系統在適應現代4WS汽車的轉向靈敏性、准確性方面受到了束縛,不能滿足汽車高速行駛穩定性的要求。1988年3月,日本鈴木公司開發出電控電動式助力轉向系統(EPS),首次裝備在CERVO車上,有效地克服了液壓動力轉向系統的缺點。在EPS技術的基礎上,電控電動式4WS系統應運而生。1992年,在日本本田序曲的汽車上採用了電控電動式4WS系統。1993年,在日產全新的LAUREL車繫上也開始採用電控電動式的4WS系統。電控電動式4WS系統結構簡單、布置容易、控制效果好。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汽車中的廣泛應用,電控電動式4WS將是4WS汽車的發展趨勢。
3.電控四輪轉向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網頁鏈接
『肆』 深度:研判ARCFOX αT「獨一無二」的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策略
無疑,ARCFOXαT設定的「獨一無二」的動力電池熱管理控制策略,為的是在相對400伏、500-700伏高電壓平台較低的340伏電電壓平台,應用更大充電功率帶來的更高熱量(電流),對軟包三元鋰電芯進行更主動的散熱以獲得更好的車輛安全性。
當然,對於室外溫度低至多少攝氏度還會激活動力電池高溫散熱功能,對於高溫工況行車和充電時ARCFOXαT電動SUV的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控制策略,以及電四驅系統扭矩如何在橋間分配,都將在後續測試稿件中體現。
未完待續。。。。。。
新能源情報分析網評測組出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廣汽豐田C-HR EV電驅動技術及動力電池主動式風冷散熱策略篇
2020年量產、或在2017年確定諸多技術參數的廣汽豐田C-HREV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設定為131Wh/kg,明顯不是為了獲得財政補貼。比能量密度131Wh/kg,與主動式風冷散熱技術(無冷卻液)及熱管理策略,以及動力電池外殼體的保護措施,構成了廣汽豐田C-HREV主被動安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使用燃油版車身焊接存在一些技術不足(動力電池下殼體裸露在車身焊接之外)。
對於廣汽豐田C-HREV電動汽車實際的充放電效率和續航里程錶現,將會在後續持續報道。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適合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感測器有哪些
新能源車的發展給車輛空調系統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即從簡單的製冷劑循環製冷送風的空調系統升級為多元的熱管理系統:不僅要考慮駕駛艙人員的舒適性,也要考慮電池的冷卻和加熱;技術上也不僅僅考慮高效製冷,更要考慮實現高效制熱,特別是在寒冷地區的制熱問題。所有這些變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兼顧駕駛艙和電池包有效熱管理以及提高製冷制熱循環的能效比,盡可能降低能量消耗以增加單次充電的續航里程。
森薩塔科技憑借自身具備的感測器研發能力和領先的行業經驗累積,為不斷優化的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開發了全新感測器解決方案。領先行業的技術與工藝,深受包括特斯拉,寶馬,沃爾沃,大眾,比亞迪,廣汽,上汽,長城等國內外知名新能源汽車廠商的青睞。
壓力溫度集成(P+T)感測器
電池是電動車輛熱管理系統的唯一動力來源,電動車輛常見的PTC制熱方式在寒冷地區將可能極大消耗電池電量,從而嚴重影響電動車的行駛里程。常規製冷劑熱泵系統雖然可以部分解決制熱問題,但在-20℃甚至更冷的低溫環境中,其制熱性能會大幅衰減甚至不能運行。基於此,通過更換製冷劑而使用自然工質冷媒CO2,便成為熱泵系統顯著提高冬季制熱性能的重要解決方案。森薩塔科技憑借自身在壓力溫度感測器方面豐富的開發和應用經驗,設計開發了CO2壓力溫度集成感測器,實時監控膨脹閥出口壓力和溫度,控制膨脹閥開度,實現過熱度精確計算,並對壓縮機提供高壓保護,為整車熱管理系統的全天候高效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信號支持。
提高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性能,在提升駕乘體驗的同時,還能滿足未來更苛刻的安全和節能標准,感測器功不可沒。
『柒』 上汽榮威新能源汽車的三電技術怎麼樣
新能源汽車區別於傳統車最核心的技術「電」,即電池、電驅、電控。作為新能源車「電」中的關鍵部件之,電池性能將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續駛里程及安全問題。最有消費者在問:目前國內優秀的電芯供應商CATL(寧德時代)為整車廠提供性能優良的電芯,那不同整車廠的電池系統有何區別?
舉個例子,對於所有的吃貨而言,相同的食材,讓我們自己來烹飪和讓米其林廚來烹飪不樣的。相同的汽車零部件經過不同的主機廠整裝後也會呈現不同的產品品質,這就專業性的差別。那麼,上汽電池系統相比與其他品牌電池系統究竟哪裡不樣?
1 上汽電池系統開發流程和別的主機廠不樣
其他整車廠電池系統開發流程
上汽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除電芯外購外,從最初的設計、開發到電池系統集成都由上汽自主開發完成。特別核心軟體BMS(電池管理系統)由上汽完全自主開發並搭載運用。要知道,目前國內能夠自主開發BMS並且搭載使用的主機廠少之又少。
相比上汽除電芯外完全自主的電池系統開發流程,其他主機廠電池系統開發流程般由供應商提供電芯篩選、電池系統集成、電池系統殼體開發和BMS服務,然後打包供應給整車廠,再進行整車集成。電池系統的安全性能及品質當然沒有早已實現BMS完全自主開發的上汽可靠。
以被我們熟知的電動汽車為例,其「電」中的電池來自於松下,電驅來自於我國台灣某供應商,只有電池管理系統(BMS)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2008年至2015年期間,所申請的核心知識產權都與電池管理系統相關,由此可見電池管理系統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
電池包和BMS
電池系統新能源汽車核心能量源,為整車提供驅動電能,由電芯、模塊、電氣系統、熱管理系統、箱體和BMS組成。按照定規律將電芯串並聯後組成模組,將模組排列在電池系統殼體內,由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熱管理系統,有效地對電池包進行監控管理,確保電池系統使用安全。
什麼BMS?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即電池管理系統,電池系統最關鍵的零部件,及電池系統的腦。BMS能夠提高電池的利用率,防止電池出現過充電和過放電,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監控電池系統狀態,為電池系統的正常使用及安全防護保駕護航。
2上汽擁有嚴格完善的電池篩選及售後服務體系
上汽在采購電芯時有嚴格的篩查體系,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也詳細介紹過,除電芯篩選,電池系統也完全由上汽自主開發集成,充分做到對電池包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從電芯的篩選試驗到系統的生產集成,再到完善的售後維護,所有數據均由上汽嚴苛的信息化質量管控,並掌握新能源汽車開發運行中的關鍵數據,這相比其他企業完全依賴供應商外供的體系更加完善。
3上汽掌握電池系統核心技術,電池產品性能及安全性更高
上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耕細作年,實現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掌握。上汽擁有量的碰撞安全數據、極強的開發經驗以及管理流程,而整車碰撞安全需要整車全系統的設計,這方面整車廠相比電芯廠以及電池包供應商有更的開發經驗。
正基於以上幾點,上汽有能力生產並製造出最安全可靠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上汽新能源電池系統經受最嚴苛的檢測考核,包括IP67工業防護、火燒、碰撞、擠壓甚至海水浸泡試驗,還通過電池行業最權威、嚴苛的UL2580安全認可,電池產品性能及安全性更高,達到國內最嚴苛電池碰撞安全標准。
『捌』 深度:獨家解析愛馳U5電驅動及車型平台技術
筆者注意到,愛馳U5的前副車架、中置的電池總成和後副車架前端,全部被塑料護板包裹。
紅色箭頭:前副車架護板
黃色箭頭:動力電池總成護板
U5作為愛馳首款量產車型,採用「上鋼下鋁」的車身架構,並且前後懸架換裝鋁合金材質轉向節,採用的是「降低簧下質量」的輕量化設定。後續推出的車型將會繼續使用「上鋼下鋁」的車型平台,並延伸出不同尺寸(軸距)、不同驅動模式的新車型。
至於「上鋼下鋁」的車型平台技術,不僅僅處於降低百公里綜合電耗的輕量化需求,還有更為關鍵的是駕駛艙的絕對安全性以及維修效能的配比。
筆者有話說:
就愛馳U5的電驅動技術和車型平台輕量化策略看,外購的電驅動技術,可以隨著供應商的硬體水平提升,在新車型與自主研發的控制策略進行垂直替代;「上鋼下鋁」的車型平台技術,不僅僅用於首款車U5上,更成為後續改型或全新車型的基礎設定。
顯然,對於一款電動汽車而言,愛馳U5的研發路線十分清晰,用己方最擅長的「造車」技術,與由第三方提供且換代頻繁的電驅動技術想接結合,保證安全、品質與性能的均衡。
後文將會就愛馳U5在空調製冷模式全程開啟的海南多種路況的充放電效率深度解析。
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電動汽車熱管理系統三大組成部分是什麼,各包括那些迴路
純電動汽車充電站主要由配電系統、充電系統、電池調度系統和充電站監控系統組成,下面就為大家分別介紹。 1、充電站配電系統 配電系統為充電站的運行提供電源,它不僅提供充電所需電能,而且還要滿足照明、控制設備的需要,包括變配電所有設備、配電監控系統等。 2、充電站充電系統 充電系統是整個充電站的核心部分,根據電能補給方式的不同,氛圍地面單相充電和整車充電兩種充電系統,通常情況下,充電站採用單箱充電方式為更換下來的電池進行充電。單箱充電方式有利於提高電池組的均衡性,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在配電站外配備4台75KW打工了充電機在應急情況下為整車充電使用。 3、充電站電池調度系統 電池調度系統對所有的電池實時進行數量、質量和狀態的額監控和管理,具備電池存儲、電池更換、電池重新配組、電池組均衡、電池組實際容量測試、電池故障的應急處理等功能。電池更換是電池調度系統的核心。自動更換方式是動力電池快速更換的主要方式,由更換機械裝置可控制系統組成的更換機器人完成。 4、充電站監控系統 充電監控系統是電動汽車充電站高效安全運行的保證,它實現對整個充電站的監控、調度和管理。 三大件為:1.新能源車的「油箱」:電池 2.決定動力的關鍵:電機 3.新能源汽車的「管家」:電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