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林新能源汽車被罰
1. 新能源純電動車已經有車牌,上路違章會罰款嗎
新能源汽車和汽油車違章處理都是一樣的。登錄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台網站,或者手機安裝交管12123APP,車主注冊可以查詢到車輛違章數量,處罰決定書編號及違章內容等具體違章信息。綁定駕駛證和銀行卡後可以直接處理違章。
新能源汽車的日常管理與普通機動車等同,並沒有「享受不被電子監控設備抓拍」「不受路面交警執法管理」的規定,希望新能源汽車駕駛員不要抱有僥幸心理。
2. 工信部對新能源車一致性違規企業處理
[汽車之家資訊]?在11月,工信部公布在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日前,工信部對這些違規企業做出了處理,涉及車型包含眾泰雲100(JNJ7000EVX25)、BEIJING-EU5(BJ7000C5D3-BEV)、東風日產軒逸·純電(DFL7000NAH1BEV)、廣汽三菱祺智PHEV(GMC6450BCHEV)、廣汽傳祺GS4PHEV(GAC6450CHEVA5E)、廣汽本田世銳PHEV(GHA6450NAC5APHEV)、北汽新能源EU300(BJ7000C5E7G-BEV)、比亞迪秦插電式混動版(BYD7150WT5HEV4)、吉利帝豪GSe(HQ7002BEV15),具體每個車型的問題請見下圖: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工信部發布處理通告:
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車型
(一)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二)新能源客車,共涉及10家企業的12個車型產品,涉及低速行駛提示音、車輛喇叭、三角警告牌、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三)新能源專用車,共涉及6家企業的6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報警信號、低速行駛提示音、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編輯點評:
工信部通過11月的監督檢查,發現了諸多企業產品的產品一致性存在問題。此次整改之後,將會進一步規范新能源車行業的一些不規范標注等行為。我們也希望廠家能夠重視起來,不要再犯這種不必要的錯誤。(文/汽車之家陳浩)
3. 新能源汽車無牌無證怎麼處罰
1、無照駕駛:罰款200-2000,可以並處拘留15日。汽車一般是1800-2000。
2、駕駛無證車輛:罰款200-2000,拘留15日,並暫扣車輛,直到出示合法購買證明為止。摩托車一般是800-2000,汽車一般是1800-2000。
3、不上交強險:罰款2倍保險費。50CC及以下一年120,罰款240。
4、不粘貼交強險標志和攜帶保單:罰款200。
5、不按照規定裝牌照:罰款200,扣6分。
駕駛無牌車輛處罰:有可能承擔刑事、行政和民事賠償責任,這要看事故的具體情況。
4. 3年前買了輛新能源電動汽車一直沒有過戶,今天突然通知我說車違章了64次170分罰款2萬我該怎麼辦
1,先去交警隊核實下車輛違章信息,排除電信詐騙之類的。
2,該怎麼辦,怎麼辦吧。自己埋下的禍只能自己解決。
5. 家在小縣城,無證駕駛新能源汽車被交警查,但是沒有扣車扣人,也沒有開罰單,被放行了,但查了身份證
第九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六)違反交通管制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七)故意損毀、移動、塗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八)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根據以上規定,借給無證的人駕駛機動車輛,借證的人可以處吊銷駕駛證且處罰200-2000元的罰款。
看清楚了,如果真的碰上嚴打,你的證就不用考了。
不過99%的情形不會。交警處理這種情況就是按照一個沒證的人開了沒證的車,通常做法是車沒收,人警告。如果你找的人不是本事非常大的話,車就不用指望拿回來了。除此之外你也不用擔心,警察不會無聊到拿著你的發票去跟駕校系統找你麻煩的。
6. 新能源汽車「騙補」通報為什麼只公布了5家企業
為什麼國家只公布這五家企業,而其他企業沒有公布出來?編者認為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抓典型,重點整治這些企業。給其他企業加以警告與震懾,表現政府的決心。
(二)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戰略,如果一下子公布90多家企業名單,會掀起軒然大波,整個產業會元氣大傷不說,外企也有可能趁虛而入,搶戰國內市場。這是對產業不利的。
(三)吉姆西、五洲龍等5家企業確實是最嚴重的。吉姆西不用說,是最先被媒體披露出來的,它用「空手套白狼」的方法騙取國家補貼,「騙補」很嚴
重。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河南少林在國內汽車界知名度都算不錯,至少耳熟能詳。至於奇瑞萬達編者沒怎麼聽說,不知道在汽車領域影響力怎麼樣。看奇瑞萬達
官網的簡介,它是一家中德合資公司,內容描述含糊不清,躲躲閃閃,有點奇怪,如果光明正大,公司名還是要寫清楚的。
(四)通報五家企業,而不通報其他企業,但未必不懲罰其他企業,該罰的罰,該整治的整治。但是,罰了還是沒罰,整治結果如何,我們是不知道的,除非政府公布出來處罰結果信息。鑒於此,重點還是在整治,第二點就是能夠沒收被騙取的錢,三是威懾作用,杜絕後患。更多新能源汽車資訊:http://nev.ofweek.com/
7. 新能源汽車開了三年了違章64次罰款16000多167分,原車主擔心費用一直都沒過戶怎麼處理🙏
怎麼會發生這么多違章,估計根本無法處理完了,沒有那麼多分去扣的。同時因為那台車還有很多違章在其名下,是不能過戶的,還是去交警部門咨詢辦法吧。
8. 江淮排放造假被罰1.7億元,這對該汽車的銷量會帶來什麼影響
淮汽車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將不符合標準的車輛當成排放檢驗合格車輛銷售而存在「以次充好」行為,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對江淮汽車處以合計1.7億余元的罰款。
據公告顯示,本次抽查的車輛為京五排放標准(第1階段)的載貨汽車產品,只在北京銷售,該款產品共計765台,且在2018年9月1日已經停產。
不過,江淮汽車同時表示,本次罰沒款將計入2019年公司損益,這意味著罰單將相應的減少2019年度凈利潤。這讓去年已經陷入巨虧的江淮汽車,今年的業績或將再蒙上陰影。
截至7月8日午間收盤,江淮汽車收於5.11元,跌幅為6.07%。
排放造假領巨額罰單
早在今年3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一則「聽證公告」最早透露出江淮汽車涉嫌「排放造假」。據聽證公告顯示,由於江淮汽車涉嫌對污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行為,擬進行重大處罰,並在4月15日舉行聽證。
隨後,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二款規定,除了責令江淮汽車針對污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的違法行為停產整治,沒收違法所得879836.54元以外,同時處以貨值金額8474.08萬元的兩倍罰款1.69億元,合計1.7億元。財聯社記者針對此事聯系江淮汽車詢問對今年業績影響,對方未作回應。
去年巨虧7.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次罰沒款將計入2019年公司損益,因此江淮汽車今年的凈利潤已經先行扣除1.7億元,這無疑加劇了公司在2019年扭虧為盈的難度。
在當天同時發布的還有江淮汽車6月產銷快報,江淮汽車6月份銷量31756輛,同比增長11.47%。不過,今年1-6月份的累計汽車銷量為23.52萬輛,同比下降6.78%。
受車市的銷售低迷行情影響,江淮汽車在2018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7.86億元,同比下降282.02%,扣非後凈利潤為-18.77億元。
在2018年業績預虧公告中,江淮汽車表示在報告期內受行業不景氣影響,乘用車、客車銷量下滑明顯,導致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因應收賬款、存貨、專用模具、專有技術等因素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較上年同期增加4億元左右,除此之外,還有投資收益減少,研發費用增加以及匯率波動和融資成本上升導致的財務費用增加等。
雖然公司凈利潤呈現巨虧,但是江淮汽車近年來收到的各項政府補助卻尤為驚人。包括新能源補助在內,公司在2018年收到各項補助逾11億元。截至今年6月19日,在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政府補貼情況下,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貼7876萬元。
進入2019年,在延續2018年汽車市場階段性下行周期影響下,車市銷量繼續下滑。據江淮汽車2019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僅為6463.59萬元,同比下滑69.13%,公司盈利並未好轉。
9. 國產電動車「半壁江山」限期整改,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
12月8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據悉,在11月19日,工信部就表示在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發現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客車,共涉及10家企業的12個車型產品,涉及低速行駛提示音、車輛喇叭、三角警告牌、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專用車,共涉及6家企業的6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報警信號、低速行駛提示音、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而其中被約談的企業包括有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車企。
而從具體的公告來看,大部分新能源乘用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車輛的三點系統。
比如北汽新能源EU5的問題在於過放電後電池管理系統不符合有關要求;東風日產軒逸·純電的問題在於過放電、過充電的保護值超出了企業技術參數值等。
除此之外,比亞迪秦DM、北汽新能源EU300等車型則是范圍包括備胎標識、行李箱容積、安全帶生產企業名稱與備案參數不一致等問題。
官方表示此次約談的目的主要是,想要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同時,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今後工信部也將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管理,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10. 因「排放門」被罰1.7億之後,內外交困的江淮汽車還能撐多久
不知道.
江淮汽車的「王牌業務」,在於商用車(輕卡、重卡等)的生產;但早在2016年,他們也曾在乘用車市場創下過單月4.85萬輛的不俗銷量成績。迅速增長的SUV市場,成為了當時江淮進入乘用車市場的突破口。
江淮大眾作為國內首個中外合資的新能源車項目,一度被外界視作是江淮的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至少就目前而言,該項目並沒有為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業務帶來什麼錦上添花的效果。盡管江淮大眾首款純電動車型思皓E20X在下線一年多之後,終於開始顯露出入市的跡象,但在過去兩年,江淮大眾項目的虧損數額已經達到了2.74億元,該虧損額也佔到了江淮汽車2018年總虧損的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