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沒了補貼就死
2019年的補貼只是補貼退坡,到2020年補貼才會取消,今年購車依舊可以享受優惠。另外我認為,取消補貼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可以更加刺激車企踴躍提高自己的汽車硬實力,就比如像我最近發現的一家叫做國機智駿的汽車公司就是這樣,他們的一台叫GX5的SUV車,就有著簡約大氣的外觀,寬敞的內部空間,同時還搭載了人性化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最主要的是續航很持久,是我覺得近期要上市的電動汽車里,比較重視汽車性能的一台車,還是比較看好這台車上市後的表現,也只有想國機智駿這樣真正花心思,考慮用戶需求造出來的車才會被用戶認可,所以補貼的消失,也能讓更多車企能在補貼的紅海中醒悟過來,去及時擴充自身優勢,開拓屬於新能源汽車的藍海。
㈡ 新能源汽車如果沒有補貼還有人買么
沒了補貼,那麼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就會少很多,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劣勢會被無限放大,比如充電困難、續航里程短、存在技術問題,以及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的電量焦慮症。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新能源汽車不得不面對也是不得不結局的,那就是成本,到消費者那兒就變成了價格。除微型代步電動車之外,和傳統燃油車無異的新能源汽車,其售價都會稍高於燃油車,在補貼少或者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買新能源車還是買燃油車,這就是個問題了。當然,並不是說新能源汽車沒有優勢,在有補貼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也會被放大,比如省油、環保,以及各種免稅。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還是要依具體情況而定。
㈢ 2020年沒有補貼了電動汽車會漲價嗎
有前途的,現在環境差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必然趨勢。
㈣ 新能源電動汽車,少了國家補助就發展不下去了
在近年來,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讓中國的電動車發展進入了高速時代,但是這其中也不乏一些中小型企業扎堆投入,製造出一些產量小的超小型電動車,產能低,規模小,生產成本高的一些企業將在今後逐步的被排除在國家補貼之外。而與此同時,根據國家的補貼政策,各地政府也開始了政府補貼,而在未來,政府補貼也有可能因為國家補貼的風向而減小補貼力度。
而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會是發展方向,但是還有沒有如此優質的補貼以及政府扶植,就不得而知了。而從目前的政府行為,可以推斷,未來的新能源車輛補貼政策也許會導致各家大廠收購小廠,新能源車的品牌格局也可能因為政策的變化而進入重組、吞並的過程,最終到達一個相對穩定的形態。
㈤ 造新能源車真的很燒錢嗎沒國家補貼,就是等死
8月11日,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開發區開幕。這是新冠疫情之後中國汽車界首次舉行的行業重量級汽車論壇,吸引了超過200名汽車界的「大咖」們,包括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等知名企業家,覆蓋了汽車產業鏈大部分環節。
眾所周知,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不少車企的銷量都呈現大幅下滑,整個汽車消費市場可謂哀聲一片。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數據來看(1-6月汽車產銷分別下降16.8%和15.8%),其中,有9家車企銷量為0,16家車企銷量小於100輛,34家車企銷量小於1000輛。中國車市呈現出一線下壓,二線萎縮,尾部出局等情形。
電動車續航里程長,電池也就越大,價格也會越高,這不太適合普通消費者。續航里程短的車雖說價格便宜了,但需要經常充電,非常不便利。
買燃油車就像是做口算題,權衡好自己想花多少錢,看看動力和空間就行。
買輛純電動車,一下子就會變成一道奧數題了,你得考慮電池續航能力,考慮自己日常出行需求,考慮不同天氣狀況下續航里程的縮減程度,考慮自己家裡能不能安充電樁,充電樁的電流有多大,如果不能安充電樁附近有沒有充電樁,充電樁充電價格貴不貴,好不好停車等問題。
難怪有人把電動車叫電動爹,論出行自由度,電動車跟燃油車沒法比,而大多數城市消費者買電動車的原因或許只有一個——限牌。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人,家裡的第二台車打算購買電動車。
文|鹿小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玻璃大王曹德旺:新能源是有錢人玩的,靠補貼只有等死
前幾天,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開發區舉行,作為行業重量級汽車論壇,吸引了超過200名汽車界「大咖」參與,其中就包括玻璃大王曹德旺。
眾所周知,曹德旺在汽車行業頗有熱度,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網紅」企業家。
實際上,最近幾年國家雖然大力扶持新能源車企,但真正活下來的卻鳳毛麟角,在2015年前後,打著「互聯網+電動」的標簽的造車新勢力,至少有50家,如今也只有約8家公司有量產車,其他的不是夭折就是暫停。
而至於一下基於傳統車企下的新能源品牌,在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扶持下,產出也極為有限,特斯拉一個國產化的Model3,就迅速將它們打回原形。
因此,曹德旺說新能源汽車只靠補貼的話就是在「等死」,其實不無道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電動汽車個人補貼2020年將完全取消 還會有人買嗎
會。
其實補貼本來就是一種臨時的政策,消失是遲早的。電動汽車的發展要靠技術進步和產量提升後降低生產成本,而不是一味的補助。
國家既然要降低甚至取消補貼,肯定是考慮到到那個時候就算沒有補貼電動汽車也有一定的競爭能力,至少能生存下去。
我預測就算以後取消補貼,價格也不會增加。因為生產成本是不斷降低的。
㈧ 為什麼電動汽車大家都知道騙補貼,政府不但視而不見,還要助紂為虐
最近,汽車界一不小心又給全國人民貢獻了一個大新聞。
9月8日,財政部公布了《關於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的調查清查做了初步通報,並向外公布5家一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涉嫌騙取財政補貼的企業予以公開曝光。
就在財政部這份通報公布的同時,一張更詳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核查處置結果」在新能源企業的微信群里流傳開來。更多的主流企業都出現在了名單中……
財政部「名單」
單家企業騙補即達5.2億
財政部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對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抽查13.3萬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狀態。
財政部的《通報》中明確提及騙補的這五家企業分別是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河南少林客車。財政部對其騙補情況和金額以及未來的懲罰都做了詳細的通報。
其中,僅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一家,就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1921萬元。
近5.2個億!這還只是一家車企!
㈨ 失去了政策補貼的電動車,沒了"助推器"會怎樣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國目前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依舊是處於幫扶狀態,只不過由於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經上來了,所以減少了對於購買汽車的補貼。而轉為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充電設施建設以及其他方面的補貼。預計在2022年左右,重慶一地的公共快充樁就將超過4000個,而全國充電樁的保有量也將達到全新的巔峰。屆時對於新能源車主來說可謂是處處皆可續電,再也不用擔心電量不足的問題了。
除了充電樁補電的問題以外,政策還在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上進行了進一步的規劃和優惠補貼。就重慶來說,新政策出台後,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費執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為0.4元/千瓦時。每日20時至次日8時,新能源汽車在市政道路的路內停車位停放免收停車費。新能源汽車在機場、火車站、公交及公路客運站場、駐車換乘(P+R)、公園、文體場館等配建的收費停車場(庫)和特級公共停車場停放首小時免停車費。對佔用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的其他車輛,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城市管理執法部門依法處理。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費用大大的降低,本身使用費用就比燃油車低的新能源汽車,這一次使用費用則讓這一優勢更加的明顯。
其次,在政策補貼退坡後,各汽車廠商在沒有研發出新技術之前都是不會進行漲價的,不然就是在自掘墳墓。現目前,已經有眾多新能源廠商表示,在政策補貼退坡後,自家目前在售的新能源汽車不會漲價,依舊保持補貼時售價。另外,目前已經有一種方法解決新能源汽車成本過高的問題,就是實行電池租賃制,以去除售賣電池的形式來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成本,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新能源汽車補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