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標准化項目體系
① 新能源汽車專業有哪些項目
新能源汽車技術學習方向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未來汽車技術發展方向,掌握新能源汽車結構原理知識,具備實際動手檢測維修能力,能夠從事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生產製造、安裝調試、性能測試、檢測與維修、保養、充電樁交付運維等工作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核心課程:電工技術、新能源汽車功率電子基礎、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新能源汽車構造原理與檢修、動力電池管理及維護技術、新能源汽車網路與電路分析、新能源汽車充電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新能源汽車維護與保養。就業方向:汽車裝配技術員、汽車整車調試技術員、機械工程技術人員、整車製造人員、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新能源汽車機電技師、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技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交付、運維工程師、新能源汽車車輛性能測試與質量檢測、新能源汽車高低壓檢測與維護、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道路換電服務工程師。
② 以標准化建設促進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普及
關於新能源汽車在使用環節的「充換電」之爭由來已久。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使用習慣來看,「充電」都是目前市場的主流,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領域。
今年以來,政策層面不斷釋放關於發展「換電」模式的積極信號。4月下旬,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下發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並同時將其納入新的補貼政策之內。尤其是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經過代表和委員討論審議後有所修改,在關於新基建的表述中,「建設充電樁」被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
盡管如此,「換電」模式的大規模普及,尤其是在私人消費領域的普及依然任重道遠。
除了技術和投資領域的課題外,主要阻力之一來自標準的缺失。目前國內外主流汽車企業幾乎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而各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理念存在較大差異;即便是作為主流的純電動汽車,各家產品的設計差異依然巨大,所用電池規格、安放位置、介面、通訊協議等無法形成統一。
電池成分的差異就更為明顯。以主流的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而言,所用材料和發展路徑截然不同,技術特點和使用特徵也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在電池壽命和循環處理等與經濟利益緊密相關的環節,基本無法形成統一化管理,如果強行劃定限制范圍還有可能造成對電池技術發展的制約。
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連慶鋒認為,「標准」是一個統一各個企業共識的概念。比如北汽新能源的換電站建成後不僅是為本企業服務,更是為整個新能源的行業未來提供服務,所以應該在行業里先做內部標准,未來盡可能與各家企業達成共識,建立行業標准。
連慶鋒提到的「內部標准」,主要依託於企業深厚的「功底」。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換電模式推廣的整車企業,北汽新能源已經形成了從技術、產品、平台到產業鏈、資本鏈、生態圈的完整閉環。
比如在技術方面,北汽新能源已掌控車輛定位系統、快換連接系統、底盤換電系統、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快換電池箱、換電網路運營管理等多項關鍵技術。尤其是擁有強大「識別能力」的動力電池評估技術,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電池追溯、監控、評估及運營的一體化網路平台,可通過車輛充電數據與快速檢測數據實現對退役動力電池的快速評估,評估時間90%。
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換電服務在公共領域的普及也已經形成了較為清晰的「標准」。據北京汽車藍谷營銷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春風介紹,以北京為例,北汽新能源的換電站布局已可滿足市區2.53公里的服務半徑,郊區服務半徑達5.6公里,對於用戶來說,便捷性近似於加油站。在經濟性方面,北京計程車採用換電模式後,日均訂單數量增長了25%,運營里程提升了38%,司機收入增加了30%;在換電站運營方面,單個換電站的投入大概為300萬元左右,北汽新能源已可實現兩年半收回整個成本。「公共服務先行,做好經濟、平衡的細分市場,把換電站運營的通路鋪開,達到一定密度與規模後,對私業務就能進來實現更大面積的覆蓋。」連慶鋒說。
據悉,為解決標准化問題,實現更大規模的發展,北汽藍谷還與寧德時代、SK、賓士能源、奧動、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格林美、豪鵬等產業鏈夥伴深入合作,建立「衛藍生態聯盟」,推動整個換電行業的標准化進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工信部:推進新能源車、智能網聯車關鍵標准出台
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准化工作要點》與《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准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新能源車標准化要點》與《智能網聯車標准化要點》),對我國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的標准化與階段性任務作出了批示。
其中《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准化工作要點》提出,完成電動汽車碰撞後安全要求標準的技術審查,開展在用電動汽車安全性能評價方法及測試規程相關標準的預研;?完成純電動汽車能耗與續駛里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耗試驗方法標準的制定?,並履行報批程序;推動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的修訂立項。
除此之外,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准化工作中還將深化國際化交流合作,具體為積極參與全球技術法規協調、深入參與國際標准制定,以及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等,積極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標准「走出去」。
《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准化工作要點》提出,加快推進汽車智能化標准制定。完成駕駛員注意力監控系統、商用車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等標准制定;加快汽車全景影像監測系統、汽車夜視系統、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自動駕駛功能場地測試方法等標準的立項;開展抬頭顯示系統、組合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模擬和實際道路測試方法、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系統等標准預研並申請立項;在牽頭起草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國際標准同時,啟動我國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新能源汽車具體檢測項目有哪些呢
1.汽車產品強制性標准檢驗項目共99項,包括前照燈配光性能、前霧燈配光性能、前位燈配光性能、後位燈配光性能、前回復反射器、後回復反射器、汽車正面碰撞乘員保護、汽車和掛車後下部防護裝置等檢驗項目
望採納
⑤ 新能源汽車的組成結構有哪些
由於純電動汽車系統功能的改變,純電動汽車改由新的四大部分組成:電力驅動控制系統、底盤、車身、輔助系統。
主要包括電源系統、驅動電機系統、整車控制器和輔助系統等。
⑥ 新能源汽車專業實訓體系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新能源汽車是指除汽油、柴油發動機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車。
包括的內容
一、實訓體系布局:1、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整車故障診斷實訓區
2、電機及控制技術實訓區
3、動力電池實訓區
4、充電樁教學及信息化智慧課堂教學
5、混合動力汽車實訓區
6、純電動汽車實訓區
二、實訓區實現功能:1.新能源汽車專業業理實一體教學
2.承辦新能源汽車類技能競賽
3.新能源汽車從業人員培訓
4.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研發與交流
望採納
⑦ 新能源汽車主要有哪些系統
你好,純電動汽車充電站主要由配電系統、充電系統、電池調度系統和充電站監控系統組成,下面就為大家分別介紹。 1、充電站配電系統 配電系統為充電站的運行提供電源,它不僅提供充電所需電能,而且還要滿足照明、控制設備的需要,包括變配電所有設備、配電監控系統等。 2、充電站充電系統 充電系統是整個充電站的核心部分,根據電能補給方式的不同,氛圍地面單相充電和整車充電兩種充電系統,通常情況下,充電站採用單箱充電方式為更換下來的電池進行充電。單箱充電方式有利於提高電池組的均衡性,延長電池使用壽命。3、充電站電池調度系統 電池調度系統對所有的電池實時進行數量、質量和狀態的額監控和管理,具備電池存儲、電池更換、電池重新配組、電池組均衡、電池組實際容量測試、電池故障的應急處理等功能。電池更換是電池調度系統的核心。自動更換方式是動力電池快速更換的主要方式,由更換機械裝置可控制系統組成的更換機器人完成。 4、充電站監控系統 充電監控系統是電動汽車充電站高效安全運行的保證,它實現對整個充電站的監控、調度和管理。
⑧ 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准發布 北汽新能源深度參與
5月1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牽頭、北汽新能源等重點企業參與編制的GB 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作為首批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准,將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北汽新能源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重點企業,連續七年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憑借十年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實力儲備,深度參與了兩項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最近的十年間,無論是技術水平、產業規模、市場接受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落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要求,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際和技術進步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於2016年啟動電動汽車安全強標制定工作。電動汽車強標是綜合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成果與經驗總結,與國際標准法規進行了充分協調,進一步提高和優化了對電動汽車整車和動力電池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
在《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中,主要規定了電動汽車的電氣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要求;強化了整車防水、絕緣電阻及監控要求,以降低車輛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況下的安全風險;優化了絕緣電阻、電容耦合等試驗方法,以提高試驗檢測精度,保障整車高壓電安全。
《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充分考慮了用戶的極端使用場景,對應各種極端場景新增了多項測試項目,例如:振動後浸水試驗用來驗證用戶在全生命周期內遇到的內澇環境下,電池包的密封性是否有異常,是否會有絕緣問題發生;過流保護測試模擬充電機故障導致電流超出限值時電池包的安全防護,避免超出電池正常使用條件進而引發安全問題;熱擴散試驗模擬極端情況下電池包內部某個電池單體出現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同時在《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中增加報警信號要求,能夠第一時間給駕乘人員安全提醒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近年來,隨著電池和整車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續駛里程已不再成為用戶痛點,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電池熱失控成為全行業的技術攻堅。目前,新能源整車企業大多都確立了整車、能耗、充換電、電磁兼容、電池、電機等全技術領域的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搭建了科學合理的標准體系。此次兩項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落地,進一步明確了企業責任,將對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信隨著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落地、電池相關技術水平的提升,未來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將得到最終解決。
有業內人士稱,兩項強制標准反映了國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過程中,由「政策為主驅動」向「市場為主驅動」逐漸過渡,更加以市場為導向,切實聯系用戶需求。而這些要求在用戶、車企、電池供應商、電芯供應商層面產生的作用和意義將非常深遠,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以及防撞設計方面的技術進步,並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標準的國際地位。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頭部企業,北汽新能源在發展過程中,將安全作為電動汽車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完成整車電安全企標、測試規范、測試用例的建立與實施。此外,在電動汽車安全標准要求的基礎上,通過與多方專業領域專家學者技術交流,汲取國內外相關標准、技術要求和測試規范,針對電動汽車實際應用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保證產品的安全可靠。
截止目前,北汽新能源連續五年獲CACSI中國質量協會「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第一名」,旗下新能源車型總行駛里程超過121億公里,相當於已繞地球赤道30萬圈,充分驗證了其在電動車安全領域的先進性和可靠性。
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建成了具有行業標桿意義的新能源汽車試驗中心,試驗中心建設面積約5萬平方米,有88個實驗室和400餘套國際先進測試設備。其中,電池相關試驗設備投入超過1.4億元,充分保障產品的性能驗證。
未來,北汽新能源將繼續優化提高,形成針對充電安全、換電安全、行車安全、操作安全等全場景電安全標准體系和測試規范,不斷強化整車開發驗證過程中針對電安全的開發與驗證,為整車安全保駕護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電池,為什麼不進行統一標准化呢
新能源汽車環保是不爭的事實,對於新能源電動汽車來說,核心的就是電池了,電池相關於燃油車的發動機可以為車輛提供一切的動力來源,但是對於動力電池來說,雖然都是採用鋰電池,但是目前車輛上面卻是標准不一,為什麼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電池,不進行統一標准化呢?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早期源於成本問題,大多採用磷酸鐵鋰電池作為能量來源,當然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未來,三元鋰電池解決掉安全和成本問題之後,將徹底取代目前磷酸鐵鋰的市場地位,隨著動力電池產業逐步成熟,最終市場上動力電池規格也會像常規格的電池一樣,形成特定的行業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