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融資瓶頸
①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都面臨著哪些問題呢
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技術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加之新能源的相關核心技術本身就較為復雜,現階段我認為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種:
1. 基礎設施缺乏
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產品發展和推廣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多數中小城市並沒有足夠給汽車充電的設備,多數充電樁均是在公交車站,而對私家車來說並沒有專用的設備,這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計程車因其運營成本可能會為充一次電排上幾小時的隊,但這對私家車來說就極其不便,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又一大阻礙。
第二,新能源汽車價格較高。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一方面,研發和推廣費用較高。新能源汽車處於起步階段,多方面研發都屬於探索性嘗試階段,因此需要較高的費用支撐,也因此推高了汽車的成本和市場價格。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的多數關鍵組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這也推高了新能源汽車的製造成本。另一方面,商家認知存在誤區。部分生產廠家認為新能源汽車屬於新時代技術條件下的新型產品,因此一味追求高的價格,卻沒有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和對產品價格的承受能力,反而不利於產品在市場上的進一步推廣。
② 2020年,新能源車企會比想像中更凄涼
兩年前,眾人都說,2020年將是各家造車新勢力、新能源車企的決戰時刻,因為大部分新能源車企的產品都已經落地,將進入銷售階段。可是萬萬沒有想到,2020年的開局的疫情,讓新能源車企的「決戰時刻」成為了「至暗時刻」。
2020年第一季度,大量新能源車型開始交付周期,這其中包括已經發布價格的特斯拉國產Model3、愛馳U5、威馬EX6等,也有即將發布的天際ME7、哪吒U、零跑T03、廣汽蔚來合創007、小鵬P7等等。另外算上剛剛邁入交付期的理想ONE、AionLX等,不下十數款車型在第一季度的交付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根據蔚來公布的交付數據,2020年1月蔚來品牌整體交付量達1598台,同比下降11.5%,其中ES6交付1493台,ES8交付105台。不過按照蔚來的說法,由於1月份的有效工作日只有16天,其日均交付達到了100台以上,同比提升22%。
另一方面,小鵬汽車何小鵬也在社交媒體上也有意無意透露了「小鵬不差錢」。何小鵬表示他持有大量的特斯拉股票,言下之意是他可以通過套現特斯拉股票來維持小鵬的運營。按照的特斯拉之前800美元到900美元的股價來看,何小鵬如果出手10萬股特斯拉股票,就能夠有八九千萬美元保持小鵬的運營——如果對「大量」有一個更樂觀的定義,或許何小鵬所持有的特斯拉股票達到百萬量級。
如果說蔚來和小鵬還有融資的底氣,那麼更多數的新能源車企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對於大部分新能源車企來說,它們很有可能無法見到2021年的日出,現在需要做的,必須是給自己找到一個足夠粗的「大腿」,確保品牌有最低限度的生存機會,即便是被收購也在所不惜。
撰文|錢大友
圖片|網路
編輯|白術
審校|蘭青青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從超威現象看新能源產業的前景和瓶頸
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政策出台後,新能源電動電池行業的前景也變得更加誘人。在未來電動汽車電池領域,鉛酸蓄電池由於成本低、推廣技術較成熟,機遇不可小視,是實現新能源汽車盡快推廣的選擇之一。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行,我國新能源電池行業將實現年均高達35%的增長速度,同比提高10%到15%的增長幅度。也就是說,未來幾十年內,我國新能源產業將以破記錄式的速度發展,而「超威現象」也可能在現有成長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然而,在新能源產業快速成長的背後面臨著不少瓶頸,如果這些瓶頸不予重視和解決,將很大程度的制約整個行業的發展。
1、 企業良莠不齊帶來競爭環境惡化
正是大家都看到了新能源產業的巨大前景,加之入行門檻低,很多企業都蜂擁而至,
導致了行業內出現良莠不齊、陷入惡化競爭的局面。目前我國單鉛酸電池生產企業就已接近3000家,但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僅有1700多家,其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業具有市場競爭力。而如超威、天能、風帆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我國新能源行業散、亂、差的情況,讓整個行業陷入到飛蛾撲火後繼有人的惡性循環。
要解決這一現狀,還需要國家調控以及行業協會的介入管理,提高行業門檻,強化諸如超威、天能等排頭兵企業的榜樣作用,剔除毫無競爭力的小作坊式企業,倡導強者先行適者生存的競爭格局,從而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
2、 環境污染帶來的行業詬病亟待解決
自超威現象後,天能江蘇集團也被爆出造成村民血鉛超標,安徽博瑞電源企業造成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也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可見,環境污染並不是某一個企業的問題,更是整個行業存在的技術瓶頸。
在環境污染問題頻繁出現後,很多企業也都通過技術手段積極應對。據了解,超威已先後投入近千萬元,開展了內化成免水洗工藝的研發並投入使用,有效的防止了生產充電過程中產生的酸霧直接進入空氣,同時避免了有毒鎘金屬的使用,讓鉛污染排放降低了75%。
但就整個行業來看,有關電源及新能源的研發、降低污染,還需要長期不斷的努力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重視,同時也需要藉助行業領軍企業帶頭擔起這一重任,早日進入到綠色節能的新時代。
④ 新能源汽車面臨的發展問題和對策
一提新能源汽車,大家幾乎都認為就只有電動汽車,其實電動汽車只是新能源汽車范圍中的一種,未來應該會有替代燃油的改進型能源或者新型能源問世,比如氫氣、乙醇類能源等。所以個人覺得電動汽車應該是一過度產品。
⑤ 行業寒冬,別的電動車企都是融資困難,為什麼小鵬汽車能獲得C輪融資
在經過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後,我國的乘用車市場在2018年開始迎來了下滑。2018年,我國乘用車的銷量為2235萬輛,同比下滑了5.8%。這也是這么多年來,我國的乘用車市場首次出現下滑。
時間來到2019年,日子也沒有更好過,即使來到「金九銀十」這個傳統刺激消費的時期,消費者的購車情緒仍然是持續的低迷。
根據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報告,2019年10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4%,環比9月上升了3.8%,同比下降4.5%,庫存預警指數仍然位於警戒線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62.4%的庫存預警指數,是繼2月份63.6%庫存預警指數後的今年第二高水平,反映了汽車經銷商庫存再次走向高位。
中汽協數據統計,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5個月同比下降,原本高補貼高增長的新能源汽車,9月銷量僅為8萬輛,同比下降高達34.2%,其產銷量也連續3個月下降。因此,無論傳統車企還是新能源車企,都面臨極大考驗。
10月10日,一張平安銀行內部郵件的照片被瘋傳,稱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四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上下游產業鏈合計壞賬500億。四家車企立即火速辟謠,紛紛否認破產傳聞。
其實不只是車企,汽車經銷商的日子也不好過。2011年上市的龐大集團曾穩坐行業第一把交椅,市值一度超過600億。但是,在2019年的車市寒冬里,龐大集團被子公司起訴申請破產重整,股價一度跌至9毛錢
對汽車企業來講淘汰賽已經開始。未來沒有新能源補貼的情況下,部分車企被邊緣化出局是遲早的事兒。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幾百家整車廠,現在無論是自主、合資還是外資車企都共同面臨市場考驗。
市場淘汰是公平的,這也有助於中國汽車產業的兼並重組,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改變。在這一背景下,沒有品牌、核心技術、資本的車企,都將紛紛倒下。
這是失望的冬天,這也是希望的春天。在目前這個困難重重的時間點,要投過迷霧,看到未來的光亮。
⑥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市場遲遲不能突破瓶頸
傳統汽車發展了200多年,而新能源汽車才開始發展,一個新生的事物替代一個傳統事物更需要滲透的時間,更需要一個過程。主要還是在新能源的動力之源 充電,傳統的加油和充電相似,但時間和充電樁還是和傳統的加油方式相差太多,還需要一個習慣 、適應的過程。 充電時間過長, 充電樁過少, 都不能適應現在生活的快節奏 。 汽車還需要配套的設施 相信如果充電時間縮短 充電樁增加, 普及就快了。
徹底鏟除地方保護
地方保護主義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的最大敵人之一,地方保護也因此扼殺了公平競爭,保護了落後的企業,從而也阻礙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乃至未來汽車產業的崛起。
對此,國家也在不同的政策中提出要制止地方保護,一些地方的保護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斂。
⑦ 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瓶頸期,後續應該如何應對
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瓶頸期,後續應該如何應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2019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量是負增長。為了保護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和長期促銷,CPPCC胡立慶今年的兩屆會議提出了這一提案,建議相關部門盡快推出新的能源汽車電池再循環政策措施。
開發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趨勢」,這是減少汽車排放的關鍵作用,減少了霧。上海是該國最大的城市,擁有35,000名電動汽車公共收費站,佔領重要的戰略地點。
此外,胡利慶呼籲政府推出相應的電池更換或回收財務補貼支持政策,允許製造商更換或廢除電池回收,並確保新能源汽車可以繼續,穩步發展。
⑧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主要難題是什麼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先進技術
先進技術不僅是新興產業的支撐,也是新興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發展中,首先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此之前,引進的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核心技術。在研究方面,沉澱不足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我國部分新能源汽車的首要問題是續航能力不足,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斷電的情況。這些問題的出現,直接反映了新能源汽車研發缺乏先進技術。
⑨ 融資不給力,造車新勢力們靠政府引資「續命」
當一家造車新勢力已然IPO,並且無法逾越「融資難」的瓶頸之時,抱緊政府的「大腿」,顯然是最為明智的「錢途」。畢竟,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找錢的途徑無外乎就那麼三條:融資、IPO和政府引資(或母公司增資)。
2月25日,蔚來汽車與合肥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
或許要不了多久,上面的這張圖里留下來的也就是那麼少數的幾家而已。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相比傳統車廠,造車新勢力的洗牌進度和深度將會更加快速和徹底。
馬曰:
回過頭來,再看此次蔚來和合肥的「深度擁抱」之舉,或許確實能夠為蔚來帶去諸多可想像的前景和「錢景」。但這也是在造車新勢力們融資不力下的「無奈之舉」。
造血能力的匱乏,使得造車新勢力們始終無法擺脫需要不斷「找錢」的命運。剛剛過去的2019年,曾被視作大批造車新勢力事關生死存亡的一年,而邁入了2020年,這樣的危機依然還在繼續。如果把資本的不斷退出,使得造車新勢力們褪去了泳衣,而裸游之下的眾人誰能浮出水面,答案或將很快揭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新能源車發展的困難
1、是在政策和准入管理調整
一是補貼政策退坡影響,企業降成本壓力較大,需要調整產品結構;二是2017年1月起實行新能源汽車新的准入管理,且補貼技術門檻提高,企業需要一定時間優化完善產品,對上半年影響較大,特別是1月份;三是非個人用戶3萬公里的補貼要求和清算機制給新能源汽車企業造成了沉重的資金壓力,影響企業推廣積極性。
2、多重管理影響產品上市時間
新能源汽車上市需經產品公告,免車購稅目錄,補貼推薦目錄、地方目錄等四道程序,導致產品上市周期長,算上動力電池檢測需要10個月的時間,而傳統汽車是2個月。
3、政策預期不明確,導致市場觀望
新能源汽車免車輛購稅政策2017年12月到期,目前尚未明確是否明確;新能源公交運營補貼政策2019年到期,政策是否延續對公交公司周知新車積極性影響較大。
4、地方市場准入和補貼政策滯後
地方政府以目錄的方式對新能源汽車實行准入,且各地要求不一致,企業應對不同地方要求的成本高,周期較長,並對地方企業產品准入實行傾斜政策,制約市場發展,導致不公平競爭;按照中央補貼政策調整要求,很多地方尚未出台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政策,導致企業和消費者觀望。
5、是充電基礎設施
按照國家要求,充電設施運營正在進行充電介面信靠標准切換的升級改造,新樁建設速度放緩;由於布局和結構問題導致充電設施利用率低,大多數運營商盈利困難,在進行從重建設向重運營的調整;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問題,如充電站用地,公共停車場配樁、核減表、充電樁建設運營獎補政策等。
6、是市場後勁不足
目前新能源乘用車主要集中在幾大限購城市,其他城市私人用戶購買意願不高。計程車、分時租賃等業務政策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