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可以一邊充電一邊跑嘛
① 電動汽車的電瓶可以邊走邊充電嗎
5KW低速電動汽車增程器
可以的,裝上一台增程器發電機就行了,在行駛的過程中可以啟動它來實現邊走邊充電的效果。
由於低速電動四輪車的續航里程還是比較有限的,不能完全滿足大眾的日常出行需求,如果想要增加其續航里程,可以裝上一台增程器,以此來增加其續航里程,增加其活動范圍,滿足大眾日常出行需求,實現出行往返自如,不再因半途沒電而舉步維艱。
增程器在電量是滿格的時候不推薦啟動,一般建議在電量只有30%-40%的時候啟動是最佳的。滿電量的時候啟動是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效果的,為了環境友好,建議在需要的時候啟動增程器,電池污染比廢氣污染更嚴重,保護電池就是保護環境。不建議在電池沒有一點電的情況下使用,增程器啟動的時候是電啟動,在電池一點電都沒有的時候啟動可能會打不著火。
② 汽車可以一邊跑,一邊給電瓶充電,為什麼電動汽車卻不行
汽油車電瓶里充的電來自汽油,所以可以行駛充電。電動車的電來自電池,行駛消耗也來自電池,雖然滑行的時候可以利用車輪反拖電動機,把動能轉化成電能充入電池,但別忘了這個動能本來不就是電池裡的電能換來的嗎?這個充電過程只能叫做動能回收,能減少電能消耗,但不能憑空再生啊,而且還有效率損失。從0加速到60再通過動能回收減速到0,加速過程的耗電量肯定超過動能回收的充電量啊。不然豈不成了永動機了?或者在車頭前方固定一個磁鐵就以為能讓車持續行駛。
那麼為什麼電動汽車不安裝一個發電機來發電呢,因為電動汽車本身就是電能轉化為動能,如果我們用電能轉換為動能,再用動能帶動發電機發電,這個過程中,損耗的電能遠遠超出發電機發出的電能,所以電動汽車不採用這種得不償失的方法發電。
③ 為什麼電動車不能一邊跑一邊充電
理論上完全可以。實現一邊跑一邊充電很簡單,只不過那樣的話對於蓄電設備有很高的技術要求。畢竟一邊充電一邊放電對電器設備來說是有危險的,也很影響使用壽命,成本也是一方面問題。就像手機一邊充電一邊撥打會後安全隱患是一個道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配備兩套並聯或是獨立的蓄電設備來保證充放電互不影響以確保安全性,只不過這樣的話,電動車生產成本就會高了,國能大部分電動車企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不見得是主導產品,價格低廉的產品占市場最大比例。覺我所知,市面上也有邊跑邊充的電動車產品的,在下曾在電視上看過類似的,有點象這幅圖上這種的樣子的,你可以找找看。
④ 新能源汽車可以邊走邊充電嗎
新習源汽車為什麼不能邊跑邊充電?電動車是可以做到邊走邊充電的。但這樣做幾乎沒有實用性。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大部分道路都是下坡(要保持前行速度的話坡還要比較陡)的情況下前行才有意義,可惜這種情況很難得。
發電機和電動機在構造上十分接近,若稍加改造並配合機械裝置切換,可以將電動車的電動機變成發電機給電瓶充電,這在技術上沒有障礙。但發電過程是有能量損耗的(發電效率)這一點目前科技暫時無法解決。舉例來說就是產生夠驅動電動車前行1千米的能量,所需要的能量可以驅動電動車前行超過1千米。按目前一般技術水平儲備一份能量約需1.4份能量。
在實用技術中有利用下坡或剎車的能量的設施,但只見於特種或高檔車輛。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車重量問題,眾所周知汽車能量使用的快慢和汽車重量是有很大關系的,加上這樣一套裝置,對於汽車來說耗電可能會更多,所以邊跑邊充電並不現實。
⑤ 汽車可以邊跑邊給電瓶充電,為什麼電動汽車就不能實現
肯定是不行的。汽車是由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附帶一個小發電機給12V或24V的電池充電,汽車運動時是由燃油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這一點不同於電動車。發電機和電動機在構造上十分接近,若稍加改造並配合機械裝置切換,可以將電動車的電動機變成發電機給電瓶充電,這在技術上沒有障礙。但發電過程是有能量損耗的(發電效率)這一點目前科技暫時無法解決。
在實用技術中有利用下坡或剎車的能量的設施,電動車邊走邊充電,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大部分道路都是下坡(要保持前行速度的話坡還要比較陡)的情況下前行才有意義,可惜這種情況很難得。
⑥ 純電動汽車可以一邊走一邊充電嗎
科技不斷進步,有一天人類會研發出這樣的概念車出來的。
⑦ 電動汽車邊行駛邊充電
如果能有一種高速公路,讓電動汽車在上面一邊行駛一邊自動充電,到達目的地後車上電池裡的電比出發時還要多,該有多愜意!美國斯坦福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正在設計開發這種高效充電系統,只要在路面下每隔幾英尺埋一段金屬線圈,就能利用磁場以無線方式傳輸大量電力。這一技術原理雖然簡單,卻有著巨大的潛力,能大大延長電動汽車的駕駛里程,最終給高速交通帶來變革。近期《應用物理快報》上的一篇論文對該技術及應用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
行駛里程無限
目前的電動汽車行駛里程有限,比如全電動的尼桑Leaf,一次充電行程不超過100英里,而電池完全充滿需要好幾個小時。如果能有一種駕駛中充電的系統,將克服這一限制。
「駕駛充電」這一概念令人興奮,這意味著你的車可以不必充電而無限地跑下去。」論文合著者、斯坦福全球氣候與能源項目(GCEP)常務董事理查德·沙遜說,「當你到達目的地時,可能電池裡的電比你出發時還要多。」
斯坦福大學正在設計的無線充電系統有望解決電動汽車接線充電的難題,其長期目標是開發出一種全電動高速公路,能給行駛在路面上的汽車和貨車無線充電。電力工程副教授范汕洄(音譯)說:「我們的設想是讓你能一邊跑在任何高速路上,一邊給自己的汽車充電。但大規模鋪設這種設施要翻新整個高速路系統,甚至超出交通領域。」
無線充電系統的技術原理
無線充電傳輸的支撐技術稱為「磁共振耦合連接」。將兩個銅線圈調到相同的頻率以形成共振,每隔幾英尺放置一個。一個線圈接通電流後,會產生磁場使第二個線圈形成共振,這種磁共振使電能在空中無形地傳輸,從第一個線圈到磁感應線圈。
早在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曾用磁共振點亮了一隻60瓦的燈泡,證明了電力可以在兩個相距6英尺的靜止線圈之間傳輸,即使中間隔著人或其他障礙物。「這次實驗還證明了磁場不會對站在線圈之間的人造成影響,從安全形度考慮,這一點非常重要。」范汕洄還指出,「無線充電傳輸只能在兩個共振線圈中傳輸,任何頻率不同的物體都不會受到影響。」麻省理工學院為此成立了分公司開發靜止充電系統,目前能以3千瓦的功率給停在車庫或大街上的汽車以無線傳輸方式充電。
充電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將一系列接通電流的線圈埋入高速路面下,在汽車底部裝上感應線圈,當汽車通過該高速路時就會共振,產生磁場將電力持續不斷地傳輸給電池。
斯坦福研究小組正在對麻省理工的系統進一步改進,把功率提高到10千瓦,傳輸距離增加到6.5英尺,這樣就能給行駛在高速路上的汽車充電了。在加速或向上行駛時,汽車需要電池提供額外的動力。
「路面瀝青可能會帶來些小影響,但給電磁場帶來巨大擾動的卻是車體中的金屬元素。」范汕洄解釋說,「如何在大型金屬物體出現時,找出最優化的電力傳輸方案,這才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標。」為了尋找最佳方案,他們構建了該系統的計算機模型。經過大量運算模擬,他們將線圈彎曲成90度角安裝在金屬板上,就能給相距6.5英尺遠的共振線圈以10千瓦功率傳輸電力。「通過計算機模擬,我們能很明確地知道一個真實設備會發生怎樣的情況。」
范汕洄介紹說,這種無線傳輸方案的充電效率可達到97%,但要真正給汽車電池充電,還得在路面下埋入一系列線圈陣列。
未來道路光明
研究小組最近為這種無線系統提交了專利申請,下一步是實驗室測試,最終將用在真實的駕駛環境中。在應用之前,研究人員必須確保該系統不會影響司機、乘客和各種各樣的控制著駕駛、導航、空調及其他操作功能的儀器。
「我們要盡早確定系統對人、動物、汽車電子儀器或錢包里的信用卡無害。」論文合著者、斯坦福汽車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斯文·貝克說,雖然97%的電力傳輸效率已經極高,但他們還要研究這3%的損失是否變成了熱,如果是輻射將會產生潛在危害。
此外,將來的無線充電技術還可能輔助自動駕駛汽車中的GPS導航。「GPS的基本精確度在30英尺到40英尺,它能告訴你汽車正處在地球上的哪個地方,但不能告訴你是否安全,因為你必須確保汽車行駛在車道內。」貝克解釋說。在他們設計的系統中,磁場也能用於控制駕駛,因為線圈埋在車道中央,能幫汽車精確定位而無需額外成本。
目前,研究人員已開始研究路基傳輸的最佳布局,以及路面中的鋼筋或其他金屬對輸電效率是否造成影響。
道路專家展望,未來的自動化高速公路系統能利用太陽能電源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以無線方式給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充電。這不僅能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車流速度,還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過去人們認為,輸電必須要靠電線、牆壁插座等等,而現在可以重新考慮怎樣給汽車、家庭和工廠供電。范汕洄說:「未來不用電線和插座,就能在真空中傳輸電力。我們的研究朝這個方向邁進了一步。
⑧ 電動車可以一邊給電瓶充電,一邊跑嗎
由於電動車的速度很低,現在還無法做到邊充電邊跑
⑨ 新能源電動車可以一邊充電一邊行駛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車有電池動能回收,但不是邊走邊充電,只是把釋放出去多餘的電能回收利用,繼續儲存到電池裡。
這種狀態將來一定會實現的,現在眾多車企都大全力的進行創新,新能源汽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正確掌握充電時間汽車電池跟普通電池一樣,都得避免過度充電或長時間充不滿電,這樣會導致電池壽命縮短。出行時提前安排好充電,避免行駛中電量不足。
理性購車對於每一個消費者來說才是正確的選擇,經過這些年的篩選,只有留下來的才是精品,才是值得入手的好車。
⑩ 電動車可以邊走邊充電嗎
電動車是可以做到邊走邊充電的。但這樣做幾乎沒有實用性。
原因:
發電機和電動機在構造上十分接近。若稍加改造並配合機械裝置切換,可以將電動車的電動機變成發電機給電瓶充電,這在技術上沒有障礙。但發電過程是有能量損耗的(發電效率)這一點目前科技暫時無法解決。舉例來說就是產生夠驅動電動車前行1千米的能量,所需要的能量可以驅動電動車前行超過1千米。按目前一般技術水平儲備一份能量約需1.4份能量。
電動車邊走邊充電,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大部分道路都是下坡(要保持前行速度的話坡還要比較陡)的情況下前行才有意義,可惜這種情況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