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寶馬光束新能源汽車
❶ 吉利賓士攜手打造新smart,寶馬長城的光束汽車又該如何接招
上個月,吉利控股集團與德國梅賽德斯賓士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經相關監管部門批准,雙方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smartAutomobileCo.,Ltd.)正式成立,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升級。
合作形式的相同、選擇夥伴眼光的類似、打造產品的相近、電動高端化的訴求。都為長城與吉利的相爭埋下伏筆,而且這也將是賓士與寶馬之間的一場博弈。此次吉利與賓士、長城與寶馬的合作,不僅關繫到MINI與Smart的存亡,更關繫到長城與吉利誰將能領先一步,走向下一個時代。未來,你是更看好電動NIMI,還是電動Smart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比亞迪全新SUV定名宋PLUS;長城寶馬合資光束汽車工廠開始施工
比亞迪全新SUV定名宋PLUS,續航最高500km
日前,我們從比亞迪官方獲悉,全新SUV車型將正式定名為「宋PLUS」車型,該車將定位於宋Pro與唐之間,主打B級SUV市場。同時,新車將提供燃油版和純電動版車型。動力方面,純電動版將採用120kW前置驅動電機,先期將搭配三元鋰電池組,後續將會加入「刀片」電池,NEDC綜合續航里程分別為400km以及500km。
比亞迪此次發布的雙平台戰略中分彰顯了DM動力的強大優勢,將動力性和經濟性進行精密的劃分,以滿足市場不同需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長城寶馬光束項目調整,年產16萬輛純電動車,出口海外市場
12月16日,寶馬集團全球財務董事彼得宣布:「2022年,寶馬集團將在沈陽和張家港迎來三座全新或升級的新工廠開業。」其中張家港工廠,歸寶馬和長城汽車50:50合資成立的光束汽車所有。
同一天,江蘇地方政府披露的信息顯示,光束汽車張家港工廠將在現有項目基礎上進行新建,投資額51億元,由「年產16萬輛燃油乘用車全出口製造及純電動乘用車研製」調整為「年產16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全出口製造及研製」,轉型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建設周期為2020-2022年。
結合此前的項目信息,光束汽車將在張家港工廠分別投產長城旗下品牌(預計為歐拉,歐洲市場「ORA」)以及寶馬MINI品牌的純電動車型,其中長城旗下車型以出口為主,寶馬MINI電動車則一部分供應中國市場,另一部分出口海外市場。
具體來看,光束汽車張家港工廠年產16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全出口製造及研製項目佔地約930畝,新增建築面積約274657平方米,購置生產及檢測設備約558台(套)。新建沖壓車間、焊裝車間、塗裝車間、總裝車間、PACK車間及生產線和試車跑道等設施,生產製造全出口純電動乘用車。
❹ 長城&寶馬聯名 光束汽車打造 國產「MINI」 曝光
近日,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了一組國產「MINI」的照片。國產「MINI」由長城和寶馬合作的光束公司生產的一款全新純電動汽車。預計將於2022年正式推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長城寶馬光束的流產是確有其事還是被放大了的分歧
長城寶馬雙方應該確實在光束定位及發展上存在分歧,但對於任何一個戰略合資項目來看,這些分歧都是正常的,但絕不至於到流產的地步。
首先,長城寶馬合資項目是中德兩國合作新項目,2018年7月10日雙方簽署合資經營合同,也是在中德兩國總理的見證下進行的,成為中德合作的又一生動案例。而從目前兩國的政治經濟友好關系看,長城寶馬的合資有著穩固的基礎,除非雙方出現嚴重分歧,否則項目流產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在汽勢Auto-First看來,如果雙方存在嚴重分歧,光束項目就不會存在,因為在2018年簽署合資協議之前,雙方已經開展了長達兩年的秘密接觸。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依然是寶馬集團全球銷量增長至關重要的市場。對於光束這樣的既定戰略投資項目,應該不會因為一時的利潤下滑就直接取消,況且這個項目目前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而光束張家港基地也已經啟動建設,此時終止對雙方沒有任何好處。而對於新任CEO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加大中國市場的投資才能取得更好的銷量和利潤增長。
❻ 長城汽車推新獨立高端品牌 光束還有出路嗎
12月10日,從長城汽車了解到,長城將推出全新的獨立高端品牌,該項目內部代號為「SL」,新產品將包括純電動或增程式電動汽車,售價也將高於現有產品。這或許是繼東風嵐圖、上汽「L」、長安UNI之後又一家自主車企高端化品牌布局的落子。
如今,長城汽車全新高端智能電動化項目或確定,那麼與寶馬合作的光束汽車其產品規劃、研發和產品技術將會如何發展,是否會中斷,難免會遭受質疑。
目前,長城汽車的發展表現良好,據官方公布的數據,11月份長城汽車銷量為145240輛,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7%,再次實現同環比雙增長。哈弗依然是長城汽車的銷量最好的品牌,而作為長城汽車品牌向上的WEY品牌,11月銷量為9122輛,對比去年同期下滑12.7%。
近年來,自主高端化道路不斷加深,新勢力造車企業逐漸興起,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傳統車企顯然已開始了新一輪布局,長城汽車此次的新能源品牌高端化是否適宜,有待時間的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長城 寶馬強強聯合 光束落地加速戰略布局進程
近日,長城汽車發布了《關於光束汽車有限公司取得營業執照的公告》,據營業執照信息得知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為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趙國慶,注冊資本為17億元人民幣,公司地址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首款mini車型採用純電動能源,寶馬mini配備有78.6kWh的鋰電池,在NEDC續航里程為550km,mini將支持11kW的充電樁,其210min即可充滿電,如果使用快充,35min完成80%的充電效率。為了保證足夠出色的性能,其搭載的355匹馬力的電動機保證了5.9秒的加速成績,該車也將是mini家族跑分最快的車型。
寫在最後
綜合來看,光束汽車的落成對於長城汽車和寶馬來說是雙贏的,由於光束汽車的新車型將優先使用長城旗下的蜂巢動力作為供應商,所以對於長城汽車旗下的歐拉品牌來說無疑是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的最佳機遇。而對於寶馬來說其得到了能夠讓mini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更上一層樓的方法,可以預見,二者的強強聯合在未來定能取得一個不俗的成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中德混血品牌,寶馬與長城合作,斥資51億的光束汽車
或許大家還記得長城與寶馬一同創辦的50:50合資車企光束汽車,該品牌總投資超51億,是一個中德混血品牌。新車為新能源純電車型,擁有著寶馬MINI的基因,同時因為是全新品牌,所以該車型與華晨並沒有直接關系。
目前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和WEY算得上是霸佔了自主品牌SUV市場部分份額,寶馬能夠看中長城與其一同合作也是在情理之中。雖然這比華晨寶馬代理國產銷售的量級要小一些,但這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畢竟新能源市場這塊蛋糕人人都想要嘗上一口。至於光束汽車是能否在未來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歡迎留言評論,想看更多車訊,請關注私家車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光束汽車是什麼品牌來自中德混血,擁有mini基因的新品牌
大家可能不記得了,寶馬和長城在去年完成了合作,並且一人一半投資建設了一個品牌,它就是光束汽車,這個新的品牌投資超過51億,並且將會帶動當地的產能,拉動更多人的就業,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這個擁有中德混血的品牌,將會有著很光明的前途,那麼他們的汽車造的如何了呢?
可以想像一下,這台光束汽車如果量產出來,擁有寶馬的基因,並且是出自長城之手,幾乎各方面都沒有短板,它還是一台能源車,在市面上肯定會非常搶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寶馬放棄華晨,與長城結盟子公司為什麼不叫長城寶馬,而是叫「光束」
而這次寶馬與長城的合作重點將會放在類新能源領域上面。這個類新能源的意思就是說主要方向會放在新能源汽車上面,但是傳統的燃油汽車也會涉及,而這兩家車企,一家是國際豪車品牌,一家是國內自主汽車中的佼佼者,他們合作的名稱並沒有像跟華晨合作一樣叫做長城寶馬。而是叫做「光束」。這個名字充滿了未來感和科技感,一聽到這個名字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兩個字,科幻。從這個名字中不難看出,寶馬和長城對這個合作期望值很高。
而這次寶馬與長城的合作重點將會放在類新能源領域上面。這個類新能源的意思就是說主要方向會放在新能源汽車上面,但是傳統的燃油汽車也會涉及,而這兩家車企,一家是國際豪車品牌,一家是國內自主汽車中的佼佼者,他們合作的名稱並沒有像跟華晨合作一樣叫做長城寶馬。而是叫做「光束」。這個名字充滿了未來感和科技感,一聽到這個名字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兩個字,科幻。從這個名字中不難看出,寶馬和長城對這個合作期望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