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進行的歷程
Ⅰ 新能源汽車歷史發展
第一階段:19世紀中期,1881年,第一輛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汽車出現
燃油汽車出現之前,純電動汽車早就開始應用。1900年,歐美出售的4200輛汽車中,40%是蒸汽機車,38%是電動汽車,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車。當時燃油車還在用外燃機技術,開起來噪音大,而且冒著黑煙,對於歐洲上層消費者來講並不是首選。原來燃油車也有黑歷史!
第二階段:20世紀初期,內燃機的發展,讓純電動汽車退出市場。
隨著發動機技術發展,啟動機的發明以及生產技術的提高,燃油車在這一階段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再對比電動汽車的充電的不便性,這一階段純電汽車退出了汽車市場。
Ⅱ 新能源汽車有哪些發展史
2006以前這一階段,各國對新能源汽車動力源沒有決定,重心放在了 氫燃料電池,只有日本一直投入較大(這也是日本新能源汽車發展得最好的主要原因)。美國:不積極發展純電動,重心放在在氫燃料電池;日本:一直在投入,以氫動力投入較多;歐盟:重心放在在生物燃料與氫燃料電池;中國:處於摸索、定義階段。2007-2011年各國確定新能源汽車戰略,並以鋰電池為主,加大研發、基礎設施投入,給予消費補貼,具有極其重要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美國購買EV可享受所得稅優惠,最高額度為7500美元,到2025年,每個汽車製造免徵車船稅商至少每年出售15.4%的零排放車輛。日本購車者可享受免除多種稅負優惠,到2020年,EV在整體乘用車的銷售比例中應佔到50%。法國購買EV可以獲得最高5000歐元的補貼。德國降低EV用車費用。英國購買EV可以獲得2000-5000英鎊獎勵。中國以BEV為主,購買可以最高獲得6萬元的補貼。2012年起各國維持新能源汽車戰略,仍然以鋰電池為主,維持消費補貼,加大對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美國等國家規定每個汽車製造商至少每年出售一定零排放車輛,否則要繳納碳稅。TESLA等企業開始實現盈利。中國加大投入。全球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收獲期。
Ⅲ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史
1.在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新能源汽車成功步入我國市場。
02
2.在2009年,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03
3.在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 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首批進入補貼名單的車就包括北汽新能源EV系列,包括北汽新能源EV150,EV160。
04
4.在未來的五年內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轎車、小型電動車。目前還出現了很多新能源計程車,例如可以應用換電模式的北汽新能源EU220,就是一款非常適合出租用途的新能源汽車。
05
5.我們預測從今天開始的未來五年內,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革新,並逐漸代替常規汽車,並也可能衍生出除電熱能混合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外,誕生壓縮空氣新能源汽車或者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環保汽車,實現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環境友好發展原則。
Ⅳ 新能源汽車發展
隨著世界能源危機和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汽車工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作為石油進口國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污染嚴重,世行認定的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有16個在中國。國內汽車產品水平與國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約為15-20倍,汽車工業面臨的壓力更大。
我國用於汽車能源的石油資源是有限的,在幾十年後必然會出現枯竭,要大量依賴從國外進口石油。屆時世界石油資源也會出現匱乏,各國對石油資源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石油在國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節制使用石油資源,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會促進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種類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 (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但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 ,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有:混合動力汽車 (HEV) 、純電動汽車 (BEV) 、燃料電池汽車 (FCEV) 、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等等。
2.1 混合動力汽車
混合動力是指那些採用傳統燃料的,同時配以電動機/發動機來改善低速動力輸出和燃油消耗的車型。按照燃料種類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為汽油混合動力和柴油混合動力兩種。
2.2 純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採用電力驅動的汽車,大部分車輛直接採用電機驅動,有一部分車輛把電動機裝在發動機艙內,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車輪作為四台電動機的轉子,其難點在於電力儲存技術。
2.3 燃料電池汽車
燃料電池汽車是指以氫氣、甲醇等為燃料,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流,依靠電機驅動的汽車。其電池的能量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作用,而不是經過燃燒,直接變成電能的。燃料電池的化學反應過程不會產生有害產物,因此燃料電池車輛是無污染汽車,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比內燃機要高2~3倍,因此從能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燃料電池汽車是一種理想的車輛。
2.4 氫動力汽車
氫動力汽車是一種真正實現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純凈水,其具有無污染,零排放,儲量豐富等優勢,因此,氫動力汽車是傳統汽車最理想的替代方案。
2.5 燃氣汽車
燃氣汽車是指用壓縮天然氣 (CNG) 、液化石油氣 (LPG) 和液化天然氣 (LNG) 作為燃料的汽車。燃氣汽車由於其排放性能好,可調正汽車燃料結構,運行成本低、技術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國公認為當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車。
2.6 生物乙醇汽車
乙醇俗稱酒精,通俗些說,使用乙醇為燃料的汽車,也可叫酒精汽車。
在汽車上使用乙醇,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增加氧含量,使汽車缸內燃燒更完全,可以降低尾氣的害物的排放。
純電池力、氫燃料電池雖然具有較優的新能源特徵,但市場競爭力弱,混合動力則具有微弱的優勢。因此,混合動力屬於過渡方案,純電池力屬於輔助方案,而氫燃料電池屬於難以實施的方案。物理燃料電池則兼顧了新能源特徵、市場及用戶的諸多優點,所以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3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障礙及其解決方案
新能源汽車雖然可以有效減少市區有害氣體的排放和煙霧濃度, 同時也減少CO2的排放。許多國家和廠商都積極開發純電動汽車 (PEV)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HEV) (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 和燃料電池汽車 (FCV) 。但是諸多障礙和困難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普及, 從全球范圍來看, 一場打破約束、沖出困境的行動已經開展。
3.1 充電基礎設施
推廣PEV和PHEV的主要困難就是缺少全面的電池充電基礎設施。然而, 目前全球許多廠商和政府已經啟動了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項目, 來評估建立充電基礎設施的方法, 並正著手進行實際應用。
3.2 氫燃料補給基礎設施
開發氫燃料補給設施是一個巨大工程。目前, 為汽車研究提供支持的汽車用氫燃料補給站已基本建立。在補給站內儲存氫燃料仍然是一個難題。
3.3 氫燃料的生產
氫的生產是一項重要的全球性業務。目前絕大多數氫的生產是採用蒸氣甲烷重整法, 這意味著該方法產生CO2。其他生產方法包括煤 (產生CO2) 或生物質氣化、高溫水裂解和一些新興技術, 如利用陽光從水中分出氫的光解方法。
3.4 成本
目前HEV和PEV所使用的蓄電池組的價格依然昂貴, 首批大規模銷售的PEV和PHEV所需的研發成本將由消費者承擔。通用汽車公司認為PHEV的電動續駛里程每增加16km其成本將增加約1500美元, 但豐田的Prius續駛里程增加16km的成本為5000美元。
4結束語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對百年來汽車動力技術最重要的變革,是對汽車工業長足發展的巨大驅動力,在發展和前進的道路上所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所難免,也不足為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還需要政策上的引擎、技術上的突破、成本上的降低、市場上的拓展,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和破解各種難題,就會搶占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先機,就會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工業的前列,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工業就會不斷地發展壯大,就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Ⅳ 新能源汽車發展歷史中都經歷過哪些階段有過哪些經驗和教訓
水!
日本已初步研製出加水能跑的車.
genepax公司搭載wes水能量系統的微型車,近日日本的genepax公司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搭載他們研發的wes水能量系統(waterenergysystem)的小車。這款小車的最大特點是只要加水就可以開動,而不需要我們傳統的燃油。水能量系統的原理我們大家估計都知道,他將水分解為氫和氧,由此產生動力能量。genepax公司的這套wes水能量系統採用的mea(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薄膜電導組件能夠將水分解為氫和氧,而且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採用了不含稀有金屬元素的(白金等)電極,從而其擁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Ⅵ 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
1、交通能源與環境問題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對我國尤為嚴峻 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主要增量來自發展中國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其中美國達到67%)。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美國能源部預測,2020年以後,全球石油需求與常規石油供給之間將出現凈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幾乎相當於2000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兩倍。與此同時,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此,全球已達成共識: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汽車業迅猛發展。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轎車和汽車出口均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20年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和主要的汽車出口國之一。我國目前的汽車人均保有量還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美國的2.5%(19輛),大約相當於美國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車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1.5億輛。但是,當我國剛剛到達汽車社會門檻,車用石油消費在石油總消費中的比例(1/3以下)還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時(1/2以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石油供應的日益緊張。同時,車用石油消耗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變成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國,由此產生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爭端將會愈演愈烈。這充分表明,我國所面臨的石油安全與交通能源問題將來勢更猛、影響更大、挑戰更加嚴峻。按傳統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發展下去,不可持續,實現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是大勢所趨。
Ⅶ 新能源客車的發展歷程
1、19世紀90年代美國人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純電動(新能源)汽車。
2、20世紀30年代中期結束了早期的純電動汽車生產而進入燃油汽車的黃金時期。
3、2001年,我國確立「十五」國家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項目,明確了我國的電動汽車戰略發展基本原則。
4、2006年我國純動力電動汽車功能樣車已經實現。
(7)新能源汽車發展進行的歷程擴展閱讀
新能源客車的發展問題:
1、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後
2、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3、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後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能源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