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發展到什麼水平
A. 電動汽車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相當成熟,鹽城那邊據說可以上牌照了
B.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
汽車新能源這塊現在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建議在網上多了解一下,找一個專業的技術學校,實操機會多的,多實地考察,避免上當受騙,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C. 電動汽車發展前景
長遠是看好的,近期不樂觀,需要一個過程,目前新能源汽車現狀:1.續航里程太短,不敢出城,更不敢上高速,續航150公里的車只能到60公里以內的距離,因為還有返程。2.充電不方便,大部分小區沒有充電樁,難道要從樓上吊一條電線下來?3,充電時間長,動輒7-8個小時,快充也要1小時,但快充次數多了電池容易壞。4,更換電池成本高,多長時間更換一次電池呢?大家都有騎電動車的經歷吧,你家的電動車多長時間就換了?不要說汽車的電池比電動自行車的好太多,這個基本沒人相信,因為鋰電新突破的技術幾乎沒有。告訴你一個事實,電池成本佔新能源汽車價格的三分之一,知道換電池要花多少錢了吧。5.有以上這么多的限制和不便,但新能源汽車動輒十幾、二十幾萬的價格,讓消費者望而卻步!甚至更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新進入該行業的廠家,模仿個國外車型,加塊電池就要價70萬!!!這是什麼樣的決策者做出的決策?只能說是拍腦門!用屁股想問題。別說70萬的新能源汽車,就是政府補貼後價格在15-20萬就很難打開市場,不信走著瞧!這個價格可以買兩輛傳統燒油汽車,完全可以解決限號問題,至於環境污染,這個你懂的,大家不會為了這個過多損害自身利益,話說的不好聽,但這是現實。有錢人另當別論!總之,新能源汽車發現是大勢所趨,前途也很光明,但道路是曲折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要盲目樂觀。
D. 電動汽車到底有沒有前途
電動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保守地暢想一下,未來50年所有的汽車將全部都是電力驅動的,或者准確點說絕大多數都是電力驅動的,少量採用生物燃料,氫化燃料,甚至核燃料等其他形式。
E.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如何
目前來說,無論是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於電動汽車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歐盟地區已經宣布於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汽車的銷售,而國內,政府對於電動汽車出台補貼政策以及減免購置稅和專用車牌、大量建設充電樁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電動汽車的銷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說明了電動汽車的前景光明。
雖然說純電汽車的大范圍普及還有待於技術的進步,但混合動力的火爆,無疑也是在純電技術突破之前,一個合理過渡的最佳選擇。一旦純電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那麼毫無疑問,屆時純電動車必然將全面替換和取代燃油車乃至混合動力。
F. 現在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電動車現在優勢很大,比如動力好扭矩大,但缺點也明顯,就是充電麻煩,耗時長,電池壽命短價格貴,因此近幾年(除了上海有新能源牌照)不建議買新能源汽車,如果為了環保省油,建議購買豐田(如高端品牌雷克薩斯的es,nx,ls,gs,ct等,豐田普銳斯,凱美瑞,卡羅拉等)或本田(高端品牌謳歌,本田雅閣等)的hybrid強混車,不用充電,有電力回收系統和電池,電池壽命長,美國計程車都是這種,跑個幾十萬公里不用換電池,省油(平均油耗在6-7)省心。
G. 我國製造電動汽車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
汽車的保有量在全球范圍之內已經占據了一半,而且根據相關的意見研究表明,中國將佔全球電動汽車60%的銷量,但是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我們在未來是不是能夠主導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不是能夠主導當下這個行業的未來,這也是很多人都在關注的事情。
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政府正在竭力的讓電動汽車的製造產業實現,更全面的覆蓋,並且提供更多的供給側的事實壓力,對於未來也都會有著更多的幫助。面對當下的整個市場,各個方面的數字在不斷的發生改變,而且也會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多的可能性,大眾汽車決定在2025年之前,將會投資1000億歐元,並且和江淮汽車聯合開發一些新能源的電動車,這就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世界級別的汽車企業,他們將會在電動汽車領域進行布局.。
H. 未來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大嗎
" 摘要:本文對電動汽車技術發展趨勢和前景作了概略介紹,並從技術—經濟的角度出發,對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以及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技術,作了綜合評述,展望了電動汽車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
1引言
上世紀70年代全球三次石油危機爆發後,各跨國汽車公司先後開始研發各種類型的電動汽車。我國經過「八五」、「九五」、「十五」三個五年計劃,在研發電動汽車的專項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是,迄今為止,這些科研成果真正能轉化為產品,並實現產業化生產的項目並不多。國外大汽車公司投入遠比我國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已投入批量生產的電動汽車產品也寥寥無幾。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不斷加深,石油資源的日趨枯竭以及大氣污染、全球氣溫上升的危害加劇,各國政府及汽車企業普遍認識到節能和減排是未來汽車技術發展的主攻方向,發展電動汽車將是解決這二個技術難點的最佳途徑。
現代電動汽車一般可分為三類: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但是近幾年在傳統混合動力汽車的基礎上,又派生出一種外接充電式(Plug-In)混合動力汽車,簡稱PHEV。本文將電動汽車技術研發的若干問題和趨勢,作簡要的介紹和評述。
2純電動汽車(PEV)
純電動汽車是指完全由動力蓄電池提供電力驅動的電動汽車,雖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歷史,但一直僅限於某些特定范圍內應用,市場較小。主要原因是由於各種類別的蓄電池,普遍存在價格高、壽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電時間長等嚴重缺點。目前採用的鉛酸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它們已達到的實際性能指標和市場平均價格,如表1所示。根據實際裝車時的循環壽命和市場價格,可估算出電動汽車從各種動力電池上每取出1kWh電能所必須付出的費用。計算時,假設電池最高可充電荷電狀態(SOC)為0.9,放電SOC為0.2,即實際可用的電池容量僅占總容量的70%;由電網供電價為0.5元/kWh,電池的平均充放電效率為0.75。
從表1的粗略計算中可知,雖然從電網取電僅需0.5元/kWh,但充入電池,再從電池取出,鉛酸電池每提供1kWh電能,價格為3.05元左右,其中2.38元為電池折舊費,0.67元為電網供電費,而從鎳氫電池中每提供1kWh電能,費用為9.6元,鋰離子電池為10.2元,即後二種先進電池供電成本是鉛酸電池的三倍多。
目前國內市場上用柴油機發電,價格大致為3元/kWh,若用汽油機發電,供電價格估計為4元/kWh,即從鉛酸電機提供電能的價格大致和柴油機發電價格相等,僅僅從取得能量的成本來考慮,採用鉛酸電池比汽油機驅動有一定價格優勢,但是由於它太過笨重,充電時間又長,因此只被廣泛用於車速小於50km/h的各種場地車、高爾夫球車、垃圾車、叉車以及電動自行車上。實踐證實鉛酸電池在這一低端產品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實用性。
鎳氫電池的主要優點是相對壽命較長,但是由於鎳金屬占其成本的60%,導致鎳氫電池價格居高不下。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很快,近10年來,其比能量由100Wh/kg增加到180Wh/kg,比功率可達2000W/kg,循環壽命達1000次以上,工作溫度范圍達-40~55℃。美國USABC在2002年制定的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目標如表2所示。
近年由於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的研發有重大突破,又大大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目前已有許多發達國家將鋰離子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主攻方向。我國擁有鋰資源優勢,鋰電池產量到2004年已佔全球市場的37.1%,預計到2015年以後,鋰離子電池的性/價比有望達到可以和鉛酸電池競爭的水平,而成為未來電動汽車的主要動力電池。
圖1示出了國內外各種純電動車輛數量/性能和價格/性能曲線,以電動自行車為代表的低性能車輛,由於其成本低廉,僅我國在2006年已達到年產2000萬輛,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沖擊1號電動跑車,雖然已達到了很高的動力性,但是由於售價高昂,僅生產了區區50輛,由於沒有市場而不得不停產。性能較低的場地車,在我國年產達7000~8000輛左右;天津清源電動車公司生產的微型電動車,最高車速僅50km/h,年產也可以達千輛以上,這可能是目前市場所能接受的純電動車輛性能的上限。上述所有電動車輛均採用鉛酸電池為動力。隨著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性/價比不斷提升,未來5~10年內,市場上可能會出現最高車速≥100km/h,續駛里程≥250km的高性能純電動汽車。
3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
由於完全由動力蓄電池驅動的純電動汽車,其性能/價格比長期以來都遠遠低於傳統的內燃機汽車,難於與傳統汽車相競爭,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各大汽車公司都著手開發混合動力汽車。日本豐田公司在1997年率先向市場推出「先驅者」(Prius)混合動力汽車,並在日本、美國和歐洲各國市場上均獲得較大成功,累計產銷量已超過60萬輛。隨後日本本田、美國福特、通用和歐洲一些大公司,也紛紛向市場推出各種類型的混合動力汽車。
3.1研製全混合電動汽車的必要性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指具備兩個以上動力源、而其中有一個可以釋放電能的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按混合方式不同,可分為串聯式、並聯式和混聯式三種;按混合度(電機功率與內燃機功率之比)的不同,又可分為微混合、輕度混合和全混合三種。其中外掛式皮帶驅動起動/發電(BSG)式是微混合動力汽車的典型結構,其電機功率一般僅2~3kW,依賴發動機趵%GD!A3蟊魷
I. 電動汽車到底有沒有前途
這個還真不好說,鋰電池技術是關鍵!最近,經濟學家張維迎炮轟產業政策,說產業政策是穿馬甲的計劃經濟,還說搞產業政策不搞砸不罷手,比如光伏等等。張維迎此言一出馬上就有人來反對,比如林毅夫。不過網上大多數人都支持張維迎而反對林毅夫。現在電動汽車也是產業政策大力扶持的,那麼電動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產業政策會不會象張維迎說的那樣,不搞砸不罷手,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純電動汽車從供電方式來說可以分為三種,蓄電池汽車,可以是鋰電池,也可以是別的;超級電容汽車,用超級電容來貯存電能;還有一種是燃料電池汽車。前兩種電動汽車是需要充電的,而燃料電池汽車不能充電,而是加註燃料,比如氫氣,或者甲醇乙醇等。現在的純電動汽車多是蓄電池車和超級電容車,因為燃料電池汽車用的氫氣不好貯存,甲醇和乙醇的燃料電池還不太成熟。但是日本卻將燃料電池汽車作為發展方向,對蓄電池和超級電容汽車不感冒。
蓄電池汽車現在炒得很兇,又有國家的補貼,但是在市場上卻賣得不怎麼好,原因有那麼幾個,一是連續行駛的里程短,二是不方便充電,三是充電時間長。這其中第一和第二個都不是大問題,可以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和充電設備的完善而得到解決,第三個問題是蓄電池汽車和超級電容汽車的命門,無法解決。
電動汽車行駛靠的是電能,電動車行駛的里程越長,需要的電能就越多,從初中物理就可以知道,電能E等於電功率P乘時間,而電功率P等於電壓乘電流。這雖然是初中物理,但是不管到哪裡都是這樣,到了清華大學是這樣,到了麻省理工學院還是這樣。
電能量的單位通常用度來表示,度也叫千瓦時,也就是一千瓦的電功率工作一小時消耗的電能。為了讓純電動車跑得遠,那麼蓄電池的容量也就要加大。象特斯拉,它的電池的容量就有60度。
增加了電池或超級電容的容量雖然解決了純電動汽車行駛里程的問題,但是卻帶來了充電時間的問題。還是以特斯拉為例,它的電池容量是60度,那麼如果給它的充電功率是60千瓦,那充滿電池的時間是一小時,如果充電功率是120千瓦,那麼充電時間是半小時,如果充電功率是200千瓦,那就要充18分鍾。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以後電動車普及了,那麼高速公路充電站里將會是個什麼樣的風景啊。
那麼為了減少充電時間,加大充電功率行不行,還真就不行。還是以上而的為例,蓄電池汽車的充電電壓也就是600伏左右(電壓再高就有危險了),如果充電功率是120千瓦,那麼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知道,充電電流將是200安,假如充電線路的電阻是0.1歐姆,那麼電線的發熱功率就有4千瓦,相當於一個4千瓦的電爐,如果充電功率是200千瓦,那麼充電電流將是333安,發熱功率為11千瓦,如果為了把充電時間減小到10分鍾,用400千瓦充電,那麼電線恐怕會發熱燒掉了。所以目前還是以慢充為主,家用可以用攜帶型充電器取代原車自帶的,目前攜帶型的大綠充電樁是一個選擇。
那麼能不能提高充電電壓而減小充電時間,答案是不能。還是以上面的為例,如果你把充電電壓提高到700伏,由於蓄電池的電壓只有600伏,那麼電線上將要分擔100伏的電壓,根據歐姆定律,電流將是1000安,發熱功率是100千瓦。
從上面可以看到,除非有人發明了常溫超導體,否則歐姆定律一定會起作用,充電時間和連續行駛里程的矛盾無法解決。可能有人不相信,說什麼現在的手機不是可以快速充電了嗎,充電5分鍾可以打一天。問題是手機的電池容量有多大,現在那些大容量的手機電池充其量不過3000毫安時,如果充電電流是3安,充電時間是一小時,充電電流提到30安那麼6分鍾就充滿了。30安和上面的電流比起來不值一提,發熱量也就小多了。就象有人可以一口吃掉一個小籠包一樣,你叫他一口吃掉一個比薩餅看看,還不把他給脹死了。
有人說,用電線充電怕電流過大,那麼我用無線充電不就沒問題了,這個方法非常可笑。首先,無線充電效率不高,你充10度可能要浪費掉1度,其次,用無線充電後還是要把無線電的電磁能量轉變成電能,還是等於電壓乘電流乘時間,充電時間和連續行駛里程的矛盾無法解決。在此再說一遍,給汽車充電的電能量不是手機電池可以相比的。
正是因為蓄電池和超級電容汽車有這個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小日本放棄了這種車而轉頭去搞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加的是氫氣或甲醇,沒有什麼充電發熱的問題,日產把自己的電池廠都賣了,搞乙醇燃料電池汽車。
再回到張維迎炮轟產業政策上來,張維迎十多年前說,搞產業政策大多沒有好結果,還舉日本為例,說當年搞高清電視,採用的技術有模擬式的和數字式的,數字式的抗干擾能力強,清晰度高,但是要佔用大量的帶寬。日本由通產省帶頭搞模擬式的,而美國沒有什麼產業政策,大家各顯神通。剛開始時小日本佔了點上風,因為數字式的占的帶寬太大。可好景不長,美國佬發明了數字壓縮技術,也就是DVD用的MPEG-2技術,一下子解決了帶寬問題。結果小日本花了大筆的錢打了水漂,產業政策成了別人的笑柄。後來搞新能源汽車時小日本學精了,不搞什麼產業政策,不管是用電還是用天然氣,只要不燒油就行,好不好讓市場來檢驗。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卻只能是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還要大力發展鋰電池,建充電樁,可是消費者卻不買賬。到時候這個純電動汽車的產業政策會不會象日本的模擬式高清電視一樣,還是讓時間來檢驗吧。
J. 電動汽車發展前景怎麼樣
高考志願填報如何在專業、地域、院校之間找到平衡點
位卑未敢忘憂國准備科技報國的同學優選這些專業
家長如何幫助指導考生選擇專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真的會火嗎?
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理科中的管理類專業
精算

3D列印(3Dprinting)技術又稱三維列印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它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製周期,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燈罩、身體器官、珠寶、根據球員腳型定製的足球靴、賽車零件、固態電池以及為個人定製的手機、小提琴等都可以用該技術製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