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第一次黃金時代持續了多長時間
① 新能源汽車技術就業前景如何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累計保有量達到180萬輛,佔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這樣的成績取得的確喜人,其背後正是一系列政策不斷積累生效以及市場不斷認可的表現。
201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不動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產業規模在持續擴大;二是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三是企業實力在明顯增強;四是配套環境日益優化。
2017年4月25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旨在落實建設製造強國的戰略部署,推動汽車強國建設。工信部方面表示,《規劃》的核心是要做大做強中國品牌汽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同時,《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50.7萬輛,同比增幅達53%。雖然增長迅速,但仍未能完成原定的70萬輛銷量目標。如果以去年50.7萬輛銷量為基礎,未來四年,按每年50%的增速增長,到2020年銷量可達到257萬輛。
但是,隨著補貼漸退,要想實現年產銷200萬輛壓力不小。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預測,未來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會持續增長,預計到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過300萬輛。
② 電動汽車在什麼時候迎來第二個黃金時代
應該在夏天,秋天都可以吧,春夏秋都可以
③ 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怎麼樣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可觀 2020年人才缺口將達68萬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依賴於相關人才的儲備。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或將產生大量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人才需求,特別是對三電技術人才的需求。汽車工程師之家在中華英才網、趕集網、58同城等網路平台上看到,新能源汽車行業招聘職位較多,並且薪資普遍較高。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人才約17萬,預計到2020年人才需求在85萬人左右,屆時將面臨68萬人左右的缺口。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可觀,勢必將造就一批熱門就業崗位。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崗位?
就業崗位如下:
初次就業崗位:新能源汽車製造、新能源汽車機電維修、新能源車輛性能檢測、新能源汽車新技術培訓、新能源汽車維修業務接待、新能源汽車銷售;
發展崗位:新能源汽車調試、新能源維修技術主管、質檢員、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
拓展崗位:新能源汽車生產、維修管理,新能源汽車服務企業經營與管理
新能源汽車將進入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新能源汽車一般是指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其工作原理是: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電動汽車的種類有: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就目前市場中的新能源車型將我們的評測體系分為三類:純電動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及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具體至每一類車型都擁有各自不同的性能標准。新能源可能性的故障有以下,一.整車沒電;二.電動機故障;三.充電故障;四.動力電池故障。
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在節能減排需求和政府補貼、限行限購、雙積分等政策的聯合推動下,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迎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時代」。
④ 沒開過純電動汽車,VE-1性能怎麼樣
VE-1作為該級別中少有的幾款合資品牌之一,性能各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優勢。基於本田成熟的緊湊型SUV平台和廣汽本田優秀的研發能力,VE-1搭載了一台永磁同步電機,以及53.6kWh三元鋰電池包,最大功率達120kW4000-11500rpm,最大扭矩達280N·m/0-4000rpm,從數據上看有著比較大的優勢。
在加速方面,0-50km/h加速5秒,VE-1有著不錯的動力表現,另外純電動車在駕駛感方面有著加速強、整個加速過程流暢、安靜輕盈幾大優勢,會給你一種和燃油車不一樣的駕駛感受。
得益於廣汽本田產品一貫的先進動力性能,VE-1作為一款純電動產品在加速性能和舒適駕乘上極具競爭力。
⑤ 東風日產:重回「技術日產」黃金時代|備戰2021
對於此次品牌煥新的內容,東風日產方面目前只給到了小部分的保密信息,其中包括全新的品牌主張、全新的品牌口號,以及和日產全球同步更換全新的標識,而整個的品牌主張也會和日產全球進行一個內涵上的統一——就類似於木村拓哉那則廣告上想表達的。
「我們希望把東風日產拉回技術日產的黃金時代,擁有一個令人興奮的品牌形象。」東風日產高層表示他們會在9月北京車展前正式發布品牌煥新的內容。
文|劉學曉
圖|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袁小林為什麼說沃爾沃汽車進入黃金時代
我覺得沃爾沃在袁小林的帶領下,發展挺快的,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工業體系拓展迅速,擁有了近9000名員工、4家工廠、1個研發中心、1個設計中心。年銷量從2010年的32000台增至2018年的130593台。中國也成為沃爾沃汽車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
⑦ 電動汽車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黃金階段
第一階段:電動汽車份額在5%以下,可將其定義為向傳統汽車學習和電動汽車創新階段。此時電動汽車一定要向傳統車學習,對傳統車保持敬畏,一點一點地滲透。不要動輒談顛覆,顛覆是結果, 但對目前來說,更重要的是研究達到這一目標的進程方案。
第二階段:電動汽車份額達到5%至20%,是電動汽車向傳統汽車細分市場替代的階段。這一階段有滲透,但單靠滲透,做不到20%,可能做到10%就做不動。
第三階段:電動汽車份額達到20%至40%,電動車與傳統汽車並行階段。在這一階段,傳統車仍為主流,但要在一個個細分市場加速取代傳統汽車。
第四個階段:電動汽車份額達到50%以上,即智能化電動汽車全面替代傳統汽車市場的階段。
⑧ 新能源汽車技術學習難嗎好就業嗎
在目前國內經濟情況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異軍突起,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據不完全計,2017年全國各汽車集團或新晉勢力宣布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70餘個,計劃投資總金額達到4500餘億元,規劃產能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00餘萬輛,新能源車駛入「快車道」。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可觀 2020年人才缺口將達68萬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依賴於相關人才的儲備。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或將產生大量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人才需求,特別是對三電技術人才的需求。汽車工程師之家在中華英才網、趕集網、58同城等網路平台上看到,新能源汽車行業招聘職位較多,並且薪資普遍較高。據某企業招聘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人才約17萬,預計到2020年人才需求在85萬人左右,屆時將面臨68萬人左右的缺口。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可觀,勢必將造就一批熱門就業崗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崗位?就業崗位如下初次就業崗位:新能源汽車製造、新能源汽車機電維修、新能源車輛性能檢測、新能源汽車新技術培訓、新能源汽車維修業務接待、新能源汽車銷售;發展崗位:新能源汽車調試、新能源維修技術主管、質檢員、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拓展崗位:新能源汽車生產、維修管理,新能源汽車服務企業經營與管理新能源汽車將進入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新能源汽車一般是指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其工作原理是: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電動汽車的種類有: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就目前市場中的新能源車型將我們的評測體系分為三類:純電動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及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具體至每一類車型都擁有各自不同的性能標准。新能源可能性的故障有以下,一.整車沒電;二.電動機故障;三.充電故障;四.動力電池故障。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整體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在節能減排需求和政府補貼、限行限購、雙積分等政策的聯合推動下,當前中國汽車市場正迎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黃金時代」。
⑨ 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怎麼樣
新能源行業前景可期。一方面,能源結構轉型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不可逆的過程。目前,我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滲透率仍較低,行業整體發展空間大。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中,明確了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消費比重應提升至15%。
2050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供應的主體力量,在電力消費中的比重有望達80%。能源結構轉型將為新能源行業發展帶來廣闊空間。
另一方面,我國的新能源產業鏈具備全球競爭力。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均為中國製造2025核心產業,國家對此的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經過多年支持和發展,國內已涌現出一批全球領先的龍頭公司,如今我國光伏產業鏈在全球已具有絕對優勢,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全球的佔比也非常高,行業加速替代的趨勢已經形成。
新能源行業投資價值顯著
但對個人投資者而言,進場布局也並非易事。新能源涉及細分領域多且產業鏈長,又由於是新興成長行業,業績波動難免較大,所以投資者不妨藉助專業投資者優勢,通過主題基金進行配置。建信新能源行業基金聚焦新能源行業。
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核電等不同新能源行業。在細分行業和個股的選擇上,該基金也將充分發揮主動投資優勢,通過對不同板塊成長階段和政策周期差異的理解和把握,積極尋找優質龍頭標的,力爭獲取超額投資收益。為給投資者帶去更佳回報,該基金採取雙基金經理制,由陶燦和田元泉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