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領域專家院士
『壹』 劇透!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四大亮點搶先看
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定於10月15日-16日在重慶舉辦。隨著開幕時間的臨近,關於本次盛會的信息越來越豐富,亮點頻出,看點十足。
本屆供應鏈大會將圍繞主題「補短鑄長、融合創新——構建中國汽車供應鏈新生態」,設置「1場大會論壇、7場主題論壇、3場重磅發布、1場成果展示、1場參觀考察」等多場論壇會議和同期活動,既保留了往屆大會的優勢內容,又創新了往屆大會沒有的首發內容,真正做到了傳統與創新的高度融合。
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日程安排
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回顧
目前,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已經進入倒計時,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大會報名通道已經全面開啟,可通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官網(www.caam.org.cn)、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官網(www. chinaautoscc.cn)、「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微信公眾號,以及汽車縱橫官網(www.autoreview.com.cn)及其公眾號報名參會。
本屆大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作為指導單位,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協辦單位為重慶市招商投資促進局、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另外大會還得到了合作夥伴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地平線的大力支持。
『貳』 工程院院士呼籲重視增程和低速電動車!百人會第三日干貨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王賀武
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集中在商用車領域,張家口市已經部署了一批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這些車目前的運行狀況非常好,冬季運行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氫能需要通過水來分解,張家口市比較缺水,但是從實際數據來看,2022年冬奧會將會部署2000輛燃料電池車,這些車一年的氫氣消耗量大概是1萬噸,它所使用、消耗的水大概是1500人每年的生活用水量,所以不會對當地的生活用水造成太大的影響。
結語:新能源車將會進入正軌
此前我國的新能源車的發展並不是一個正常的發展態勢,車企過渡依賴政府補貼,而車輛的質量問題又一直被人所詬病,車輛自燃的事故時有發生。
但本屆百人會則看到了車企和供應商都在車輛的研發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對於車輛的質量更加重視。
除此之外,工信部部長苗圩在現場直白地說道,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將不會進一步退坡,這說明補貼還會退坡但不會完全取消,不過多個車企的負責人也表達了,他們對於補貼退步已經做好了准備。
總的來看,多數新能源車企已經撐過了最艱難的2019年,隨著整車廠電動汽車生產成本降低,盈利能力增強,市場對於電動汽車接受度的提高,電動汽車產業有望在2020年進入恢復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為什麼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會表示「純電動車並不能節能」
看待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表示「純電動車並不節能,增程式混動才是未來」,並炮轟純電車節能是騙局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在2019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純電動車的電池多、車重、耗電多,未必是最終目標,增程式不是純電動汽車的過渡,而是未來汽車的主力。」
楊裕生院士還專門拿出目前全球電動汽車的第一塊招牌特斯拉,舊事重提,進行了論證。楊院士說,特斯拉就是典型的不節能減排的電動車。這家新能源行業標桿企業,卻因為電耗問題在新加坡受罰。楊裕生院士以一個科學家全面的眼光強調:「你的車子必須要考慮全生命周期是不是節能減排,而不是看你在行駛過程當中這一段是不是不用油就節能減排了」。
『肆』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為什麼會表示「增程式混動才是未來」,並炮轟純電車節能是騙局
這幾年國內一直號召大家購買新能源車,主要因為環境污染嚴重,大家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雖然說新能源車上市對燃油車的市場有一定的影響,不過很多人一直並不看好燃油車的使用。燃油車一直被車主吐槽續航能力差,電池不耐用,至今都沒有解決這幾個問題。
因此,電動車好不好用,還是得看個人的使用感受,有人覺得好,也有人覺得不好,說法不一。但是電動車肯定是優缺點並存的。
『伍』 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 指引汽車產業智行未來
12月16-17日,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在廣州南沙召開。2天中,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廣州市人民政府、亞洲數據集團主辦,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愛奇會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21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共吸引超100位國內外政府代表、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投資代表等,圍繞「智行·創駛新篇」大主題,在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10場平行論壇,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中發表演講,帶來了全球智能汽車領域最新的動向,共同探索汽車產業的智行未來。
世界智能汽車大會是一個多元的平台,這里不僅承載著思想和智慧,也承載著機遇與機會。
大會現場可以看到,展示範圍囊括最新車型、技術、產品,如電動汽車、感測器、晶元、計算平台、自動駕駛解決方案、V2X通信、人工智慧等眾多具有創新性、突破性、高應用價值的智能汽車新產品。重磅發布的《2021智能汽車產業研究報告》,從智能汽車產業布局、智能汽車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全球智能汽車發展現狀、產業合作與投資、眺望與踐行通向2030之路五大部分,梳理和展望了智能汽車產業的當下發展與未來趨勢。另外,2021智能汽車產業大獎正式頒發,共頒出智能汽車技術創新獎、智能網聯創新獎、智慧交通創新獎、智能汽車品牌創新獎、智能汽車產業優質服務機構獎5大類獎項。
作為廣州放大世界智能汽車大會招商引資促進效應的一項重要配套活動,項目對接商務交流會旨在整合和深入利用項目信息,搭建合作平台,加大服務深度,有效促進政府、企業、投資機構之間項目對接與交流,促進項目合作,推動更多高質量項目落戶廣州。同時,對於智能汽車領域人才的引進也在本次大會上得以體現。智能汽車領域領導品牌發出專業人才需求與眾多高端、專業人才形成精準對接,構成良性發展閉環。
2021世界智汽車大會已經圓滿落下帷幕,但是其產生的思想價值,梳理的產業發展方向,促進的多元交流,形成的廣泛合作,將為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陸』 院士陳清泉為何說中國電動汽車要抓核心技術
2018年8月17日報道,被媒體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當地時間8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表示,中國在發展電動汽車的過程中「一定要抓核心技術」。
81歲的陳清泉說,他和他的團隊仍在從事一些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究及推動工作,譬如,鋰硫電池的產業化,材料研究,退役電池利用等。他期待,陳清泉院士科創中心(加拿大)今後可助推信息、項目等的互通,促進中加合作,加速創新。該中心負責人曲濤表示,科創中心將致力於兩國在新能源等領域相關科技研發和市場資源的有效交流與分享。
陳清泉留意到,一些中國的電動汽車品牌正進軍高端車市場。他建議,中國需要發展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電動汽車,以滿足潛力不小的市場需求。
「我相信電動汽車產業一定會漸入佳境,」陳清泉說,「最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能夠浮在表面,不能夠投機取巧,一定要扎扎實實地從基礎設施、基礎技術做起。」
『柒』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組織結構
百人會設立理事會、顧問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執行委員會與秘書處。 (排名不分先後) 萬 鋼 科學技術部部長
苗 圩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楊傳堂交通運輸部部長
解振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吳新雄 國家能源局局長
劉 昆 財政部副部長
汪恕誠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國寶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趙維綏 文化部原副部長
廖曉淇 商務部原副部長
許善達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
龍永圖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 聯合主席:徐冠華吳敬璉
徐冠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付於武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
王秉剛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
黃其勵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清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立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裕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孔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
衣寶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志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 駿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鄔賀銓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丁榮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 理事會由百人會全體成員組成
理事會 理事長:陳清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
理事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
理事會 副理事長:董 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馮 飛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司長 政府部門:
張相木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
許甘露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
陳家昌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
曾曉安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
方 向 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張志宏 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務副主任
武 平 科技部高新司交通處處長
許心超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
劉建華 上海市經信委新能源汽車推進辦公室處長
余 偉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發展處處長
陸象楨 深圳市發改委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處長
何秀林 杭州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
戴 兵 合肥市科技局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辦公室處長
汽車領域:
徐建一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
胡茂元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 平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
徐留平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和誼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尹同躍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書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傳福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安 進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湯玉祥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成強 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魯冠球 浙江萬向集團董事長
張進華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趙 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任曉常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鮑文光 山東新大洋電動車有限公司
能源領域:
劉振亞 國家電網董事長
邢 煒中國普天董事長
周吉平 中國石油董事長
王宜林 中海油董事長
張玉卓 中國神華董事長
信息領域:
常小兵 中國聯通董事長
侯為貴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國軍 銀泰集團董事長兼菜鳥網路CEO
郭 為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郭 平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交通規劃領域:
王笑京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胡劍平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常務副理事長
李曉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甄子健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中心交通處研究員
高校及研究機構:
金勤獻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
孫逢春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余卓平 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
許 敏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高世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王曉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 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趙 剛 科技部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郭淑英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首席專家
李建秋 清華大學教授
劉濤雄 清華大學教授
龔慧明 能源基金會(中國)交通項目主任
關聯產業領域:
吉學文 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明明 超威集團董事長
秦興才 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孔昭松 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平 精進電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
方建華 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副主任 主任:
歐陽明高 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
趙昌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
李慶文 中國汽車報社社長
張永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開國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吳志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許艷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秘書長:
張永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副秘書長:
許艷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黃永和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王賀武 中美清潔汽車聯盟副主任
張國強 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副主任
『捌』 中科院院士:電動車不可能跑1千公里,這么說的依據是什麼
在2021年電動汽車百人會線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對於電動車的性能說道:
“如果某一位說,這輛車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幾分鍾充滿電,而且還特別安全,成本還非常低。那麼大家不用相信,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電動車發展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玖』 中科院院士怒懟「新型」石墨烯電池,理由是什麼
這兩天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怒懟廣汽新能源汽車浮誇宣傳的新聞,又一次把這個魔幻又神奇的材料——石墨烯,帶回到網友們的視線中。
按照慣例我們先來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給差友們整理下吧。
在上周六舉行的一次電動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公開表示:“ 如果有人告訴你,這車能跑 1000 公里,幾分鍾充滿電,還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術來講,他一定是騙子。”
另外由於石墨烯特殊的結構,擁有非常高的電子遷移率,也就是電子在石墨烯上如若進入無人之境可自由遷移,所以石墨烯的導電性也非常好,發熱還小。
這么多出色的特性出現在一種材料上,讓石墨烯瞬間成為了各大廠商和材料研究領域的香饃饃。
石墨烯的發現也理所當然拿到了物理諾貝爾獎。
了解完石墨烯之後,我們很容易想到,利用石墨烯的高導電性,確實能夠極大的提升充電的速度。
是,想法很美好。
可惜一方面是石墨烯太昂貴了。用膠帶撕,確實可以得到可觀察的石墨烯。但是想要得到能用的石墨烯,恐怕粘在膠帶上就不行了,要用例如化學氧化法、晶體外延生長法、化學氣相沉積法等來制備。
可石墨烯是二維材料,很容易發生褶皺變形,一旦形變後,石墨烯的各項特性會發生變化,因此好的石墨烯成本一直降不下來,被人們稱為 “ 黑金 ”。
另一方面,石墨烯表面特性受化學狀態影響巨大,保持每一批石墨烯之間的穩定性很難,再加上純石墨烯循環壽命低等,都是問題。
因此在現在實際使用中,石墨烯電池裡的石墨烯往往是作為一種電極材料的摻雜物出現,稍微改善下導電和散熱問題就不錯了。
想要徹底突破如今電池的瓶頸,還離得遠著呢。
就像各大手機廠家早就知道石墨烯電池是香餑餑,很早就進行了布局,投入了幾年到現在都沒一個能拿出量產的產品來。
是石墨烯真的沒用么?不是,是因為低成本的石墨烯電池沒用,有用的石墨烯電池造價又太高,只能實驗室用用。
『拾』 新能源行業路在何方電動車百人會論壇(2020)給出了方向!
自從2009年「十城千輛」工程以來,國家一直注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與推廣。經過連續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了規模最大、最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電動汽車產業進入結構調整期,市場出現了較大變化。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
與此同時,已經來到的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從全局看,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我們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第二個百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從汽車產業看,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收官之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