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盈利模式
⑴ 汽車充電系統代理加盟有那些盈利模式
目前市場上的汽車充電系統品牌有很多,我們以6108方案汽車充電系統盈利模式來分析,以投入100台設定安功率收費,以1元充電4小時綜合測算,電費每台設備十個充電口,使用率50%,每個使用一次一元。
前期成本投入:1、設備成本,756/台*100台=75600元;2、安裝材料及人工,300元/台*100台=30000元;3、一次性投入小計105600元,合同一般簽訂5年,每年設備攤銷21000元;每個充電口每天1元,50%的使用率,每天設備每天5元,每月150元,每年1800元,100台收入180000元。
按0.8元/度電與物業結算,電費成本0.32元,每元收益利潤0.68元,即利潤率68%。綜合考慮其他因素,以利潤率60%計算,即電費成本40%,18萬元收益中電費成本7.2萬元。大概一年左右回本,以後每年收入為凈利,5年凈收益40萬。隨著使用率的提高,收益會更多。
⑵ 汽車充電系統盈利模式是什麼
首先,這個電動汽車的充電樁一般都是電動汽車廠家,或者共享電動汽車商安裝的,本身就是為了銷售電動汽車去服務的。
⑶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是什麼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啊,新能源行業的競爭第一個就是一個價格的競爭。第二一個就是他的動力,電池的一個續航里程的一個競爭第三的一個就是它的一個安全性,以及動力系的競爭,謝謝。
⑷ 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商業模式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而言建設基本充電配套設備至關重要。隨著全球范圍的綠色汽車倡導趨勢的發展,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充電設施相關行業充分賦能,但是依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總體上看與快速發展並提升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來看有所滯後,其將會制約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前景,因此必須要提高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配套產業的重視。
1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
由於傳統能源汽車會帶來大量尾氣污染,加之需要消耗大量的儲量有限的油氣資源,我國在近年來正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建設。更關鍵的是,在傳統能源汽車製造領域,我國企業要想趕上歐美日等先發國家實在困難,因此多方因素導致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發展迅速。我國汽車行業正依靠完備的工業產業結構與先進的電機與電池製造水平,在汽車行業領域進行技術上的彎道超車。在國家相關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激勵下,加上很多大城市的限號通行政策並不包含新能源綠牌車,因此近一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與保有量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車多以電池為儲能設備,可是,新能源汽車目前所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現有充電設施難以滿足日趨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特別是目前只有很多城市中才有充電站,而且相比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數量較少,能源補給的限制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上了一道緊箍咒,使新能源汽車只能有限的在大中型城市中推廣。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進行布局與建設,同時完善這些設施的技術水平,保證能夠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快速充電,就成為了當前的研究重點與研究難點。充電樁設施在數量的不足與充電能力的限制,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製造了巨大難以逾越的瓶頸問題,充電樁布局受到電網分布的限制,分布數量城市多、鄉鎮少,高速多、普通公路少,這就導致目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群體多為城市上班族,主要用於上班通勤。
2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行業的現狀
2.1回報周期長,商業模式單一,盈利不足
我國充電樁起步較晚,充電運營商運營能力較弱、商業模式單一,未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來源於服務手續費的收取,充電樁行業因其前期投入大、利潤小、回報周期長、未形成品牌影響力、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導致整個行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同時受改革開放影響,大量外資企業入駐國內市場,出現群雄逐鹿的現象,加大了充電樁行業的競爭壓力。我國充電樁的建設技術已日趨成熟,目前阻礙行業發展的是充電樁後期運營工作,充電樁仍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具備良好的運營服務模式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嚴重阻礙運營商的正常運作。
⑸ 深度|透過兩會 窺見2020中國車市的下半場(一):新能源汽車
在疫情爆發之初,也就是2月中下旬那會兒,我向業界的多位人士請教對「2020年中國車市」的看法。後經我系統地分析整理後得出一個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觀點:2020年,中國車市將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主要受疫情影響,車市將受到重創。而車市回歸正常得等到下半場,也就是下半年。
隨著時間地推移,這一觀點的准確性逐漸得到了驗證。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依據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4月初時也曾預測,今年下半年的整體車市將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事實上,4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均超過200萬輛,可以認為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具體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分別增長2.3%和4.4%。4月份的月增速為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單月銷量更是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同比下降。
車市向好是大勢所趨。盡管如此,我認為,若考慮到五一小長假以及6月的追加消費,2020年因疫情影響影響的車市會提前結束,而今年下半年的車市在國家刺激消費政策、網路直播售車、廠家大幅度優惠等多因素的助推下,會更早一些。
當下時至5月下旬,也恰逢全國兩會期間(5月21-28日),汽車界的代表和委員為汽車行業的良性發展提出了很多比較好的參考建議。有人說,這些車企代表/委員所提出的問題,主要是為自己所在的車企謀求政策利好,多少有點「私心」所在。但我不這么認為,原因有二。第一,這些主流的車企是中國車市的主要參與者,個體的發展勢必對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產生影響,甚至,某些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可以認為就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大方向的微觀縮影。第二,單就這些議案/提案的具體內容來看,也確確實實是當前汽車行業當務之急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將圍繞新能源汽車展開討論。
2020年兩會 汽車界70% 的話題是新能源汽車
在收集到的十位汽車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中,有7位對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顯然,新能源汽車已然已經成為當下和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
本屆兩會上,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建議分別有: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出的「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的兩份提案,《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以產融結合新模式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提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也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提出的《關於加快實現節能減排戰略目標 促進社會和諧 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的建議》、《關於大力推動氫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能源和動力轉型升級的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曾毓群對新能源產業提出《關於加快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引領全球能源變革的提案》和《全力推進工程機械和重卡等公共服務領域車輛電動化 打贏藍天保衛戰形成全球產業高地的提案》;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提出了關於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車一攬子支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的建議。
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我國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各企業間技術、資源協同有待提高;外資品牌汽車進入中國促使行業競爭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使用、售後、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發展不夠成熟。
為此,曾慶洪建議:做好科學規劃布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大技術投入,加強我國汽車產業協同,提高新能源汽車整體行業競爭力;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的機遇,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效發展。
政府主導創建動力電池產業引導基金
徐和誼認為,汽車產業將會是現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智能城市的AI細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建議政府主導創建動力電池產業引導基金,對全產業鏈進行創新金融支持,統籌和放大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1)建議成立由政府引導資金為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本為輔的專項電池產業引導基金,探索構建「電池與整車資產分離模式」下的產業運營模式,即電池與整車並未物理分離,可面向傳統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2)建議引導基金採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創新模式持有管理電池資產,並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現有補貼資金共同納入引導基金。3)建議由引導基金為主,創建動力電池資產管理運營平台(圍繞網約車等特定場景業務進行率先試點),負責全生命周期電池資產產權管理和價值運營業務,包括車端使用、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循環;4)建議引導基金與電網、化工等領域國有資本共同創建平台公司,布局梯次利用、回收再循環產業。
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汽車
朱華榮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也面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發展動力亟待轉換、核心技術供給不足、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產業生態尚不健全等新形勢、新問題。當前,新能源汽車仍然為政策主導型市場,存在私家車需求尚未激發等問題。為此,在《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朱華榮建議:審視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優化頂層政策導向;改善新能源使用環境,激發消費新能源汽車動力;繼續加大對使用新能源車的鼓勵。
取消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
尹同躍認為,《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規定新能源正積分不可結轉,在新起草的《辦法》修正案中,擬規定NEV正積分可結轉,但設置了僅可結轉三年,每次結轉按50%扣減積分數量和可結轉的前置條件等方面的限制。這對於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尹同躍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
此外,當前,新能源汽車大約三年就有非常大的技術突破,實際行駛壽命15萬公里就面臨著淘汰與報廢,而其基礎核心零部件系統,如電驅動、電機、電池、鋁基車骨架等,仍具有很高的重復再使用價值。尹同躍建議:一、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工程,將再製造歸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出台政策允許整車製造企業回收低續航新能源汽車,經升級改造後視同新車銷售;三、允許回收鋁合金及復合材料車身以及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納入再製造再回收體系。
打通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積分
尹同躍還提出,中國對於碳排放較大的商用車尚未制定積分管理政策,建議打通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積分,將輕型商用車(N1類)與乘用車雙積分管理辦法(基本為M1類車)相融合,統籌制定為輕型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
發展小型電動車
王鳳英認為,近年來,小型電動車技術、品質不斷提升,相比中大型電動車更為經濟環保,更符合現階段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城鎮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購買能力。小型電動車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受行業政策、行業認知等因素影響,小型電動車發展受到一定阻礙,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在新的歷史階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尋求新的增長點助力整個產業持續平穩向上,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社會進步。為此,建議: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准;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鼓勵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
此外,王鳳英對氫氣的發展也做了建議。
認為,氫氣來源廣泛,適合大規模生產、儲存和運輸,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燃料電池發電相結合,可為交通運輸和電力等行業提供高效清潔的電能和熱能,在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載體作用。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在基礎研究、核心材料、關鍵部件、製造工藝和集成控制等方面還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氫能產業鏈、標准和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以上諸多因素制約著我國氫能產業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急需國家頂層設計規劃和政策引導,解決整個氫能產業鏈中存在的問題。建議:一、政府引導加大氫燃料電池基礎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關鍵部件的技術瓶頸,促進產品國產化;二、鼓勵、推動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氫能示範應用,鼓勵地方政府創新激勵方式,推動大規模產業集群的形成;三、通過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能源企業牽頭建立穩定、便利、低成本的氫能供應體系;四、完善標准法規建設,加快氫氣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後的管理細則制定;五、制定國家級頂層氫能規劃,合理規劃加氫站,制定長期穩定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
加大儲能建設
作為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寧的時代曾毓群認為,新基建的蓬勃發展,對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曾毓群委員表示,「新基建」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發力點,而儲能則是這些變革的能量基礎。以鋰電池為主導的電化學儲能場地條件限制小、選址布局靈活,近年來在安全性、能量轉換效率、經濟性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完美適配5G基站建設備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和新能源汽車充電對提升線路輸配容量的要求。
過去十年,鋰電池性能提高了3倍,成本下降了90%,在儲能領域的商業化應用條件基本成熟。但其大規模推廣還存在政策和標准上的問題,如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缺乏明確和穩定的價格機制、審批和管理缺乏統一的規則、儲能行業標准規范尚不完善等。
曾毓群委員建議,強化頂層設計,將儲能納入國家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儲能的法律地位;建立價格機制,准許電網側儲能納入電網規劃,進入輸配電成本核算;完善標准和管理體系,確保儲能產業安全可持續發展;建設吉瓦時級大型儲能示範站,引領全球能源轉型,塑造中國製造新名片。
推廣工程機械和重卡的電動化
我國工程機械和重卡保有量近1500萬台,這兩類車輛油耗大,污染重,每年石油消耗量相當於2億輛小轎車。快速推廣工程機械和重卡的電動化,對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打造世界級的裝備產業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曾毓群委員認為,在技術上,我國已經有完全能夠替代工程機械領域的發動機和部分液壓傳動系統,在商業模式上,通過車電分離、電池租賃模式可解決用戶對購置成本、里程等擔心。以 5噸裝載機為例,電動化後每年可節省能源費用20萬元。
總體來看,國內企業雖然在工程機械和重卡電動化產業鏈上有優勢,但初期發展信心不足,曾毓群委員建議,一要開展示範工程加速推廣應用,二要建立相關標准法規引導技術發展,三要鞏固我國核心零部件的領先地位,四要制定政策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從而引導產業快速發展,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
繼續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在國家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形成了先發優勢,成為了世界的領跑者。截止至2019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46%。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由示範推廣轉變為產業化落地,逐步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這與國家的政策推動和扶持是分不開的。但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
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1、行業技術更新快,產品無規模效應,利潤微薄甚至虧損。新政策發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新補貼政策的出台對企業發展也會產生壓力;目前,新能源汽車幾乎沒有盈利空間,主要靠政策補貼支持,只有極少數企業產量達到一定規模且有實力攤銷成本,可以贏取一點利潤;大部分企業處於虧損狀態。2、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供應鏈資源緊張,成本居高不下。由於行業發展太快,產業配套環境尚不成熟,導致新能源汽車整體供應鏈資源緊張,汽車廠商搶奪資源的狀況也較為明顯,造成核心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3、新能源汽車品牌溢價能力不足,二手車殘值率低。
由於受眾面窄,產品本身不易流通,外加三電系統老化、補貼政策和產品更新換代等因素,三年車齡的新能源汽車綜合保值率僅為47.5%,整個產業體系仍需進一步提升。4、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影響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不足;已建成的充電樁主要分布在在郊縣等偏遠地段,中心城區的數量相對少,充電基礎設施空間分布不合理;充電樁的維護不到位,部分地區出現「故障樁」、「僵屍樁」。要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發展,必須打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制約。
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剛剛起步,面臨的問題更多,成本高、品牌溢價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以及新能源汽車企業底子薄等因素,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會面臨著停滯或倒退。基於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今年疫情的影響。
為此,方運舟認為對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建議:1、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2、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3、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拓展農村市場。4、積極推進路權、電價、停車、高速收費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5、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加快資金結算。6、給予金融、稅費及資金支持。7、給予新能源汽車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助力技術升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充電樁盈利模式有哪些
以下由專業生產充電樁的廠家「易事特 www.eastups.com 」提供:
從現有的商業模式來看,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壓縮運營成本為主的傳統經營模式。
第二類,以解決方案為主體的經營模式。
第三類,以充電為主,附加增值服務為輔的大數據經營模式。
充電樁的未來是美好的,但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整合,大浪淘沙。2016年新能源汽車是繼續快速增長的局勢,電動車的存量大幅增長是明確的利好趨勢,市場需求量變大,投資回報率有所提高,企業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而如何更高效的投入,需要政府的引導,行業的規范,等行業上下游的共同發展共同促進,一起探索更新更有效的商業模式。
⑺ 新能源車市「三足鼎立」 造血遠比輸血重要
【車市百曉生】近來,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先後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加上先前上市的蔚來汽車,國產造車新勢力湊齊「三劍客」,並稱為XWL,也寓意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X)未(W)來(L)」。放眼全球,電動化浪潮裹挾之下,汽車市場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勢,國產新勢力獲得資本輸血,但造血能力仍待考察,在全新的商業模式、用戶思維等方面,新勢力帶來了更多不一樣的新鮮玩法,跟傳統汽車廠商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打破了傳統車企壟斷市場的局面。以BBA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一時間難續銷量神話。除此之外,還有以特斯拉、Karma、Rivian為代表的「TKR」國際新勢力「插足」市場,但其實,國際造車新勢力實則在國產新勢力突圍前就已早早落子。國產新勢力、傳統車企和國際新勢力呈現了「三國殺」的局面,在市場的更新迭代中,誰能更勝一籌?
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有平台傍身,有技術打底,才能持久立於不敗之地,因為企業的造血能力遠比外部輸血更加重要。在」三足鼎立「的混戰局面中,Karma汽車在國際新勢力中愈發耀眼,隨著時間的沉澱和驗證,它的品質表現和科技的加持將被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所認可。
總結:三大陣營之間的博弈,一場爭奪市場的混戰在所難免,也很難分出個絕對的高低勝負:國產新勢力有資本的青睞、有一批忠實擁躉,但在商業模式、盈利方面仍存在風險;傳統車企們雖在剛入局時集體受挫,但大船轉向難免需要一些時間;國際新勢力入局早,落子快,占據了一定的先機。綜合看來,特斯拉已有成熟的市場表現。Karma汽車的平台足夠成熟,商業模式足夠創新,也有行業領先的關鍵技術和產品。Rivian也在悄然發力。筆者認為,國際新勢力未來的市場表現更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實現盈利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呢
隨著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一步的發展,充電設施的建設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國家政策鼓勵與推動下,大量的資本湧入了充電樁市場。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的車樁比已經達到了3.4:1,雖然分布區域主要在中大型城市,但充電樁的網路也已經初具規模。那麼從國家扶持和補貼到企業自主盈利,我們究竟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呢?
綜上來看,雖然我國的充電樁運營商大部分仍然處於虧損階段,但目前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景已經非常明確了,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擴大,新的運營模式逐漸清晰,距離實現盈利也不遠了。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博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新能源行業最近有什麼發展趨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五大發展趨勢分析
「預計到2030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將超過1500萬台,佔新能源總銷量的9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佔比將僅為10%。即在未來十年發展中,純電動汽車將占據市場主導地位。」6月11日,德勤戰略與運營副總監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
在牟嘉文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五大趨勢:
1、發展趨勢一:得益於政府政策傾斜,以及日趨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電池技術的提升,比混動車型有更低用車成本優勢的純電動汽車,未來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優勢。受產業投資政策調整的影響,針對混動汽車的投資將會逐漸減少,再加上市場終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動車型的發展空間將不斷被擠壓。
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 全面競爭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0.2萬輛和9.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0%和18.1%。累計方面,2019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達到了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
在純電動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全年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8.2萬輛和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8.2%和9.6%。
累計方面,2018年1-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7.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66.1%和65.2%。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車型的產銷增長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驅動力。4月,國內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佔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的銷量超七成。
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方面,2018年中國全年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萬輛和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1萬輛和8.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2018-2019年4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8年7月產量同比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純電汽車未來將佔主導地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潛力也不容忽視。但從中國以電力為核心主體的能源戰略、加氫站的建設受成本和技術水平制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成本高昂等因素考慮,中大型客車、公交車、物流車及重型貨車等商用車將成為氫燃料電池最先普及的領域,短期內燃料電池難以推廣到乘用車領域。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7輛和230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4.8%和289.8%。
2、發展趨勢二:根據德勤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調研數據,60%高端車主和89%中低端車主認為續航里程超過400km的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他們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顯示,乘用車續航里程普遍達到400km,這意味著,在技術快速提升下,續航里程將不再是用戶購買新能源車的阻礙因素,而智能化、網聯化、人性化的功能設計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這也是第二大趨勢。
3、發展趨勢三:牟嘉文預測的第三大趨勢是,中外品牌、新舊力量、跨界巨頭等多方勢力間的全面競爭,將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從目前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來看,本土傳統汽車品牌遠超外資品牌,處於領先地位,但隨著外資、合資以及本土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加速,2020年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競爭時代。
造車新勢力面臨存亡節點
「處於領先優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將快速擴展全鏈條能力,以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規劃遲、轉型慢的本土傳統汽車廠商只能聚焦價值鏈的生產製造端,成為『代工廠』。對於傳統的外資合資品牌來講,必須加速市場進入、加快產品發布,如果不能穩固佔領終端市場,將遭遇出局危機。」牟嘉文表示。
4、發展趨勢四:牟嘉文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汽車產業價值鏈向上、下游進行了大幅延伸,產業利潤結構正在隨之改變,上游動力電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終端市場用戶服務已成為重要利潤池。由此,他預測第四個趨勢,未來新能源汽車廠商將發展為三種類型:布局全鏈條的新能源汽車廠商,聚焦終端市場流通、銷售與服務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專注整車研發采購與生產製造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在新能源汽車逆勢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廠商目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從行業環境來看,補貼退坡、產能過剩,以及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湧入正在加劇競爭。從自身盈利性來看,一方面成本不斷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額研發投入,新零售轉型與服務創新需要海量投資;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構,新的利潤來源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比如,如何創新服務和數據應用。
5、發展趨勢五:第五大趨勢是關於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構的過程中,牟嘉文指出,時下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新零售轉型(包括試水直銷模式)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直銷模式是造車新勢力為行業帶來的最大變革與沖擊,他們通過自建自營的零售新業態以及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用戶帶來耳目一新的品牌體驗,解決了傳統經銷商模式下價格不透明、服務體驗欠佳等諸多弊端。
與此同時,尋找用戶體驗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點是車企新零售轉型成功的關鍵,比如說,直銷模式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該模式給汽車廠商帶來了巨額資金需求、運營復雜性等多重問題,用戶體驗與成本效率難以平衡。
牟嘉文預計,對於尚沒有完成大批量交車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未來兩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絕大多數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一是因為以直銷為主的新零售模式帶來的巨額資金壓力;二是供應鏈管控能力較弱,導致量產階段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加大;三是某些新進入者還停留在PPT造車空談上,並不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四是連目前最領先的新造車企業都尚未實現盈利,如果無法盡快證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性,大量新進入者將陷入融資困境,因資金鏈斷裂而被淘汰出局。
⑽ 調查:新基建下,充電樁如何盈利
對於此前建設的廢舊、老化的充電樁,丁坤則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加強對安全的重視和監督。他表示可以委託相關機構做一些檢測,完成對設備在技術上的升級改造,以保障設備的安全使用。
面對新基建帶來的機遇,李鵬程認為,保持精細化的運營和網點拓展策略同樣尤為重要。小鵬汽車未來將繼續對自營及授權經營超級充電站進行精細化運營,確保用戶體驗的一致性和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用戶口碑。
頭條說:
「新基建」進度的提速會利好充電樁行業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大小運營商,都會直接獲利。
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充電樁行業的運營情況下滑80%,後續恢復情況仍不確定。
更主要的是,充電樁行業目前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百舸爭流。行業還缺乏相關制度的規范和成熟的盈利模式。同時,對新能源車主來說充電體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去往陌生地區充電還存在著顧慮。
「新基建」的加速也將會進一步加快行業的洗牌過程,很有可能加速運營商之間的兼並,小運營商向中部靠攏,中部運營商向頭部靠攏,同時也會加速優質企業的不斷更新迭代和不良企業的淘汰。
對於充電樁運營企業來說,想要在尚未成熟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並不容易,既要抓住機會佔領市場與科技相結合,又要避免大幹快上造成資源浪費,如何做到有序發展,還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畢竟等到新基建風口過後,消費者需要的是更為便利的充電體驗,而並非一地雞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