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汽車布局圖
『壹』 2035年新能源汽車全面實現混合動力這件事靠不靠譜
具體在傳統混動方面,日系頗有經驗,具有先發優勢,豐田普銳斯等車型也得到了市場認可。不過,在許海東看來,中國車企也有自身優勢:一方面,車企本身擁有一定的技術儲備,還可以圍繞關鍵技術攻堅克難;另一方面,伴隨產品上量的規模效應,可以降低技術應用成本,贏得廣大市場。
作為汽車生產方,北汽集團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北汽集團在新能源產業的目前布局是以純電驅動為主,兼顧混動與氫能源發展,目前,北汽集團的「十四五」戰略規劃正在制定中。」
在市場導向下,2035年,混動車型能否真的佔比50%,充滿了未知;此外《路線圖2.0》的部分細節,也在業內尚存有爭議。但無論如何,《路線圖2.0》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指明了一條相對合理的發展方向,具有非常高價值的行業指南意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求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地理位置布局圖~!!!!
商業間諜吧,中國有數的那些汽車廠,自己算算不就完了嘛
『叄』 新能源汽車里三縱三橫各指什麼
「三橫」包含要素很多,既包含了原來的「三電」,也擴充了電力、電子、智能、網聯。
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第3章第1節提出:「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其中,「三縱」即將過去及目前定義的3類「新能源汽車」概括為2個字「三縱」。「三橫」即在過去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基礎上,融合了充換電問題及智能化、網聯化趨勢。「三橫」是「三縱」發展的基礎。
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三橫三縱」的提法,是一個新提法,具有里程碑意義,它高度概括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和新定位。4字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具體來看,「三橫」包含了原來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其中:第一橫融合了原來的兩電(電池、電控);第二橫對原來的一電(電機)進行了擴充——+電力、電子(分別指充換電設施及車載晶元等);第三橫純屬擴充(智能+網聯),這也是整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三電」只是新能源汽車身上相對於傳統汽車的3個關鍵的「新」部件。
雖說自2009年發展至今,「三電」發展得還不是很理想和不盡人意,但總算可以應對和滿足一般應用場景了,而且未來還會繼續提升;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還面臨著新的問題(包括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車載晶元等)和新的需求趨勢(智能+網聯等)。也就是說,今後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只有真正、全面落地,才能走得更遠、更穩、更寬。
因此,大家以後再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不能再單純地只提「三電」了,而應該多提「三橫」
『肆』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布局在哪些區域
『伍』 2021年車企新車規劃出爐,新能源和產品向上是主旋律
來到2020年12月中旬,2021年也就不遠了,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很多車企都無法正常發力,因此大部分品牌都寄望於2021年,大力布局新車型。截至目前,不少品牌都公布了2021年新車規劃。而買車君在盤點新車時發現幾乎每一家車企都在著力布局新能源領域,都希望抓住新能源車這股春風。
自主品牌陣營
※吉利汽車
先來看自主一哥吉利汽車,此前該品牌已經明確表示下一步會發展電動車,並將於2021年正式推出電動車架構並投放該架構打造的新車。目前在2021年進入市場的新車主要集中在領克、幾何、楓葉三個品牌上,具體車型有領克ZEROconcept量產版、幾何A、幾何T等。而傳統燃油車將有領克07和吉利推出的兩款新車型等。
早在今年10月份,相關政策已經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25%,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40%,因此車企們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車,2021年將會有更多新能源車進入市場。但需要說的是,由於很多車企還沒有詳細公布明年的新車計劃,所以本文的新車應該只佔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也許上述車企在2021年會推出更多重磅車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國內新能源汽車,都有哪些啊
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是由世界500強企業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起並控股,聯合北京工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設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平台,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最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形成輻射全國的產業布局,並與美國Atieva公司、德國西門子、韓國SK等著名企業開展了成功的合作,大大增強了技術實力和研發實力。截止目前,主要推出的車型有E150EV、EV160、EV200、EU260、ES210、EX200等。
比亞迪
(五大電動汽車品牌,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中國汽車工業30強)
比亞迪發展至今,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車產業基地,在整車製造、模具研發、車型開發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產業格局日漸完善並已迅速成長為中國最具創新的新銳品牌。但比亞迪初期的新能源汽車以混動類型為主,不久前推出的純電動版還有待市場反響。
吉利
吉利並沒有去大量鋪新攤子,而是把基礎技術做好,既增強了技術核心競爭力,又降低了成本。隨著技術比較成熟,吉利也開始逐步推出新的電動車型,而且在市場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
長城
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主要靠純電動系統平台、混合動力系統平台兩條腿走路,目前已成功開發出了七款新能源的產品:純電動車長城歐拉、精靈EV、混合動力哈弗、炫麗智能起停、迪爾電動教練車、騰翼C20EV、騰翼v80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產品。
長安汽車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與重慶市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業務主要涉及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系統集成設計,電驅動系統零部件製造及純蓄電池觀光車生產、銷售等業務。公司在「十五」、「十一五」期間一直承擔國家 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是國家「十千工程」重慶市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示範運行實施單位,「重慶新能源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理事長單位。
『柒』 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汽車,在電驅動系統的布局有哪些
上汽集團對未來提出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布局;半個月後在上海車展的前一天上汽集團召開了主題為「互聯網X新能源」的汽車創行者大會。上汽集團頻繁的動作背後是對傳統汽車企業轉型的一種新思考,隨後上汽也基於「電動化」、「新能源」方面開啟實質性進展。
5月3日,根據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日前發布的一則公示顯示,中國汽車業巨頭——上汽集團和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池新銳——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德時代」)聯合成立動力電池公司。目前,作為新能源汽車競爭中的重要部分,動力電池尤為關鍵,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的聯手意義深遠。
一場「聯姻」產兩「子」
通過整理資料發現,目前寶馬、上汽、北汽新能源、吉利、長安汽車等幾大主機廠均與寧德時代有合作。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除了比亞迪外,其它主要新能源汽車企業均選購寧德時代電池產品,這也從側面證明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行業的領先地位與技術實力。
有分析指出,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合資,搶佔了發展先機。比其它主機廠只是簡單從寧德時代購買動力電池,上汽集團通過與寧德時代成立電池合資公司,與寧德時代的合作更深入,但在動力電池采購成本、供應上,上汽集團顯然將比其它主機廠具有更大的優勢,而這將提高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例如此前特斯拉與松下合作,雙方業務的彼此帶動,共同成長為各自領域的巨頭。現在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的合資,或將再次書寫一段「共同成長」史。
『捌』 新能源汽車的三橫和三縱是什麼
從2000年至2015年的十五年間,由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等國家幾大部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累計投資近200億元,基本確立了電動汽車「三縱三橫」基本技術體系的形成(三縱: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三橫:多能源動力總成系統、電機驅動系統和控制單元、動力電池和電池組管理系統)
總體上以動力電氣化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產業取得進步,但是在整車部分和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方面仍未突破技術瓶頸,與國際領先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同濟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在「2016國際電動汽車測試開發人員高級培訓班」上表示。
(8)國內新能源汽車布局圖擴展閱讀:
目前國內市場中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與國外品牌相比,在電動機、變速器以及整車能量控制管理系統上還有差距,易出現動力模式切換不平順、油耗偏高等問題。同時國內在售的電動汽車中大部分以現有車型的平台進行研發,其底盤一體化程度不高,整車輕量化程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電驅動總成方面,國內電驅動系統集成化程度很低,發動機及機電耦合裝置的技術較國外相比很薄弱,關鍵技術依然被國外企業壟斷。同時,國際主流的電機峰值功率達到3.8KW/kg,我國生產的大多在2.8-3.0KW/kg,電機驅動控制器功率密度為5-8KW/L,低於12-17KW/H的國際先進水平。
在電池系統方面,由於電池成組的開發以簡單機械、電器連接為主缺乏完整的分析和熱管理檢測,導致電池製造成本偏高、比能量偏低、一致性程度不高;其次國內多數BMS系統功能簡單,其SOC、SOH及SOF的演算法精度不高,極易發生故障。
『玖』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發布,混動車迎來好時代
在10月27日開幕的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餘名專家歷時一年半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2.0)正式發布。其中最受業界關注的便是在進一步強調了純電驅動發展戰略,提出至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節能汽車全面實現混合動力化,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
而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另一熱點——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明確了構建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和新型產業生態,提出到2035年,各類網聯式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於中國廣大地區,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正是基於此,2.0版技術路線圖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各佔一半,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從而實現汽車產業的全面電動化轉型。在此基礎上,我國汽車油耗將在未來5年、10年及15年達到不同的標准。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新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是對我國汽車電動化路線的合理修正,將引導我國電動汽車產業走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汽車全面電動化的進程中,混合動力汽車的重要性有望顯著提升,國內廠商技術儲備充足,隨著混合動力汽車成為關鍵的過渡產品,其重要性將顯著提升,市場滲透率有望迅速增長。
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過去平穩但有些「寡淡」的混合動力(HEV)市場開始明顯升溫,尤其是在2020年前7個月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動車型同比下滑的情況下,還實現了混動車型(不含進口車)批發銷售16.6萬輛、同比增長16.2%的逆勢上揚。而豐田、本田等日系在華合資混動車型的表現更是出色,僅廣汽本田混動車型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就達到了82,284輛,展現出了極強市場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汽車有望向廣汽集團提供混合動力技術,這也是豐田首次將其核心混合動力技術提供給外國公司,其目的無疑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2019年豐田品牌在華市佔率約為6%)。
此外,日產汽車也在加強其在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業務。該公司將發布一款配備了其ePower混合動力技術的車型。日產汽車還計劃未來三年在中國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動力車型,其中包括暢銷的軒逸轎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拾』 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及其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鎮化率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日漸增多,人們也更加註重生活的質量,對出行便利性的要求提高,且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對綠色出行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
結合環保的需求,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氫能等產業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等。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在2025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本土汽車整車製造企業比亞迪、吉利、江淮等企業都開始了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製造做出了部署。
新能源汽車產業產業鏈全景梳理:新能源汽車製造成為重要的一環
新能源汽車上游主要為原材料,包括電解液、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等,這些材料經過加工製成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零部件,如:電池、電控、電機等。
對於新能源全車而言,電池、電控、電機等零部件相當於傳統燃油汽車的發動機,對於新能源汽車猶如心臟般的存在,電池、電控和電機技術的發展關繫到新能源汽車的續航歷程,動力系統等關鍵指標。
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鏈的下游主要為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製造,是新能源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包括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