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❶ 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2022年將有哪些舉措
工信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產銷量均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2022年,工信部將全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再上台階。產業配套如何完善?怎樣穩定汽車供應鏈?將有哪些支持舉措出台?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快速』,即產銷規模快速增長、質量品牌快速提高、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說,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但產業發展也面臨國際競爭壓力增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等挑戰。如何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再上台階?
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是關鍵。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傑說,工信部將繼續加強產業鏈系統梳理,特別是加強部門協同和部省聯動,協調解決晶元等關鍵零部件短缺問題,推動提升晶元全產業鏈的供給能力。
「我們將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體系有效銜接,統籌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與青海、四川、江西等地溝通,協調推動加快國內鋰資源開發。」郭守剛說。
加快配套設施完善,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很重要。2022年,工信部將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
「我們也將加快5G信息通信、車路協同等新技術應用,開發更多功能,並在質量安全、低溫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標准、更嚴要求,讓消費者更喜歡買、更放心用。」郭守剛說。
幫助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著眼長遠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伴隨產能快速增長,如何高效用能是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最關注的事情之一。這位負責人說,國網浙江桐鄉市供電公司與企業合作打造智慧能源管控系統,在供電公司的建議下,企業利用閑置屋頂安裝光伏,提升設備能源利用率、推進綠色用能。
郭守剛說,工信部正組織編制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明確深化生產製造過程的數字化應用,推進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與此同時,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驗收,推動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
❷ 國家扶持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財政補助管理暫行辦法》公共服務用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混合動力車(節油起碼比傳統汽車高5%以上)最低補4000元,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的補貼最高為25萬元。《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
(2)政策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擴展閱讀:
1.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新能源汽車融匯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多種變革性技術,推動汽車從單純交通工具向智能終端,帶動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促進能源消費結構、交通體系和城市運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對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世界主要汽車大國紛紛加強戰略謀劃、強化政策支持,跨國汽車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產業布局,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2. 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2015年以來產銷量、保有量連續五年居世界首位,產業進入疊加交匯、融合發展新階段。必須搶抓戰略機遇,鞏固良好勢頭,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勢,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❸ 補貼政策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什麼機遇
❹ 激勵政策再加碼,新能源汽車市場或迎來新增長期
在全球排放法規日益嚴苛,以及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之下,新能源汽車以迅雷之勢發展。在這種「綠色發展」的趨勢之下,不僅傳統車企向新能源汽車市場邁進,還有諸多橫空出世的造車新勢力加入了這場浪潮。在經過激烈的優勝劣汰角逐賽之後,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造車隊伍仍時有新加入者,但各個造車梯隊基本已經形成穩定格局。另外,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也相當成功,國內新能源汽車成交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如今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了480萬輛。
通過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四大重點的解讀,我們不難發現,這份《規劃》預示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導向與大力支持。如今國務院已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了這份《規劃》,或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相關企業也早已摩拳擦掌,擼起袖子加油干,而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迎來新的增長期。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政策春風送暖 新能源汽車迎來強心劑
杭州又在3月25日發布的《關於2020年一次性增加小客車指標的配置公告》中宣布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
東吳證券指出,國內疫情緩解以及政策落地有望進一步提振銷量,以中國和歐洲為首通過補貼及排放考核的雙管齊下,將倒逼車企加速電動化,預計2025年全球滲透率將達到16-17%。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新能源領域迎來重要國策,明年起我國19省大面積普及新能源汽車
據了解,當前充電樁的布局已經基本滿足了公共交通、物流運輸、私人出行等領域的充電需要。不過,目前充電樁等新能源基礎建設的發展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充電便利性不足等問題,充電難成為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制約條件之一。有分析指出,《產業發展規劃》的頒布將加快解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的問題。
氫能源的體系建設成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提及的內容。《產業發展規劃》指出,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同時,《產業發展規劃》也進一步明確了關於提升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技術以及推動商業化示範運行等內容。
事實上,早在2019年,氫能源首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氫能源上下游的投資和布局成為熱點。中金公司認為,氫能源汽車是行業長期發展方向,該項政策的推出,將進一步加快了產業發展節奏,為氫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相關產業鏈帶來一定投資機會。
陳士華分析認為,氫能源在《產業發展規劃》中被多次提及也充分反映出國家對於氫能源發展的重視。「受到原材料的制約以及技術的限制,當前氫能源的發展還沒有達成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不過從長遠來看,氫能源是替代純電動的最佳路線,只是其發展仍需要較長的時間。」
總體來看,《產業發展規劃》對於新能源的支持范圍不僅僅局限在新能源車輛本身,而是通過擴充產業發展重點,來進一步探索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完善。在產業環境方面,《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鼓勵整車及零部件、互聯網、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組成聯盟,以及對內深化行業管理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等。
受政策的帶動作用,未來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投資和發展將有更大想像空間。中信證券的研報指出,《產業發展規劃》再次明確了電動車長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確定性;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經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凸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我國對促進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有哪些扶持政策
①政府在2014年推行「國五」排放標准,並將在2019年推行「國六」排放標准,逐步提高汽車排放標准,迫使汽車企業對技術進行升級,同時也是為純電動汽車的推廣做鋪墊。
②國家將繼續執行對純電動汽車的購買補貼政策,其中包括免徵車船稅與汽車消費稅、免費對充電線路進行改造並給予優惠電價等。
③對運營企業和充電站的建設將給予優惠,如稅收優惠、減排補貼等。
④《通知》表示四部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中央財政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實行普惠制。
⑤《通知》明確規定,補助產品是「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❽ 國家政策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
第一,新能源發展空間長期看好。從全球新能源發展來看,某國清潔能源產業在不斷升級,新能源產業汽車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對於新能源的產業扶持政策都在不斷加碼,由此可以看出,全球對於新能源的重視程度。
第二,交通產業對於可再生資源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在這個發展板塊,勢必有很多新的投資機會,交通行業和可再生資源相互融合,具有很重要的發展意義。為了實現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就要大力發展交通行業和可再生資源,讓兩者結合起來,還有利於推動交通能源發展,減少交通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三,新能源是全球共同的話題。現在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現在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獨立解決能源和碳排放的基礎性問題,要解決這個難題,需要全球各個國家,各個行業的先進技術互相結合,才能找到突破的方法。因此,積極開拓創新,發展新能源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趨勢
❾ 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哪些相關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補開始發放
受今年年初「騙補核查」影響,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延遲發放,導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狀態。今日(12月2日)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已經收到「國補」發放通知,除企業提出申訴的部分外,其餘將於近期發放。
9月份,財政部通報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專項檢查情況,其中有多家車企存在虛構銷售、有車缺電、領補後閑置的情形。據媒體揭露,有些車企為了騙補,把電池重復安裝在不同的車殼上,然後「賣」給子公司,找政府反復領補助。這樣的「空殼車」,莫說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但部分車企為何忙於騙補?
作為有形的手,產業政策都有相應的著力點,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車補助思路偏向鼓勵銷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准中,對純電動客車的補助只看車身長度,車越長,補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車賣出去,就能拿補助。
這樣的著力點有些「找偏了」,容易導致企業重銷售而不重研發。對於騙補車企來說,把車「賣」出去就能賺錢,為什麼還要多花錢搞研發?而那些真正投入資金搞研發的企業,即使有政府補助,也會覺得在競爭中吃了虧。
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一個全行業、系統性的核心難題,就是動力源(11.680, -0.25, -2.10%)轉換的問題。這既包括「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的效率與安全等技術問題,也有應用場景的問題,如鋪設充電樁和換電站、充電介面統一標准等。
經驗表明,光靠鼓勵銷售,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政策著力點可以考慮向研發端和基礎設施搭建上傾斜。我們看到,2016年的純電動客車補助政策不再只以車身長度為准,而是增加了「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純電動續駛里程」等科技指標,這些改變才真正有助於那些研發型企業成長。
「當潮水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隨著我國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端的財政補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補助存活的企業必將被市場淘汰,技術才是立足市場的根本,真正致力創新的企業必將贏得競爭。
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有哪些
4月29日,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聯合下發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出台,在未來5年,補貼額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補貼額度逐年下降,享受補貼的車輛標准逐年提高,同時,政府對汽車企業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斷降低,顯示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具體的退坡辦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新能源車型補貼標准都實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補貼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貼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對象依然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但對車輛的技術要求進一步提高。其中,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門檻由之前的80公里續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對車輛的最高時速也要求不低於100公里/每小時。
❿ 大學生認為政策支持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影響大的原因
你好,
《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被業界奉為「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包括核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也包括煤化工等傳統能源體系的變革,規劃期限是2009年至2020年。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作為大學生,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應該:
1、仔細了解新能源知識,尤其是在汽車方面。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應對節能減排重大挑戰的需要,同時也是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要。歐美日這些國家,都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制高點來考慮,國家投入力量加強產業的發展。我國傳統汽車領域和國外相比還比較落後,但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和發達國家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說法較多的是「彎道超車」,我們有機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在一個平衡的層面上創新。我國汽車工業以純電驅動作為技術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重點突破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推進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實現汽車工業跨越式發展。近期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逐步提高我國汽車燃油經濟性水平。「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節能汽車,中度、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計劃超過100萬輛,但是占總體汽車保有量的比重還是小的。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現產業化,市場保有量有望超過5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