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汽車續航不準
A. 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官方給出續航300公里,實際能開到多少公里
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官方給出續航300公里,實際能開到253公里。當電機效率降低時,無用的功就會增加,這樣就會浪費電,縮短連續行駛里程。在相同的行駛距離下,如果氣壓低,輪胎受力面積大,會消耗更多的動力,跑不動也跑不遠。對於合格的電動車,最合理的建議是胎壓保持在310-380 kPa。不良控制器作為控制器的核心部件之一,使得電動車的啟動電流過大,啟動時間過長,浪費電能,導致電動車行駛里程短。
3.電動汽車也有很多問題,國內消費者最大的擔憂是續航焦慮,主要來自充電和中長途出行的壓力,比如充電。大多數車主仍然依賴城市充電樁。我們知道目前各大城市的居民區不允許使用充電樁,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涌現新能源出行公司。這些出行公司試圖大批量搶奪城市充電樁,造成了用戶充電不方便的問題。以上就是對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官方給出續航300公里,實際能開到多少公里這個問題的解答。
B. 純電動汽車續航成為問題,滿足續航多少里程迎來市場春天
純電動汽車續航成為問題,滿足續航多少里程迎來市場春天?
現在的純電汽車的續航焦慮症其實已經治癒了一半了,比亞迪、蔚來、小鵬、歐拉等這些續航動輒四五百公司起步的,就是已經治癒了的一半,而另一些渾水摸魚、圈錢跑路的就屬於放棄治療的那一半了。現在純電動汽車的續航問題已經不是問題,絕大多數人對電動汽車還有質疑,主要是來自於其他幾個方面。
價格問題;電動汽車的售價也是迎接春天的一道門檻,同樣級別配置的車型,電動車型比燃油車型要貴很多錢,這使很多人望而卻步了,如果仔細算一下賬,買電動汽車多花的錢興許也足夠買燃油車加油所產生的差價消耗了,畢竟油價現在也並不是很貴。
C. 電動車的里程數准不準,就是每次行程的距離
不好調的,這個需要更換裡面的電阻之類的,這主要是他們儀表使用的都是第三方隨便弄的,裡面的設置都是儀表廠家的初始值,這個初始值和安裝的這個電動車各個方面的參數有差異,所以就不準了。但是往往電動車商家會選擇讓差異數往大的方面錯,這樣就顯的他電動車一次能跑100公里,可實際也就60 70那樣,反正我買的電動車最坑,跑0.3公里顯示1公里,而且這個錯誤頁會導致速度是一樣的錯誤跑60速度按里程錯誤算實際也就20.
而且很多大牌電動車也干這事故意的,某東和某寶上賣的電動車帶品牌的說是能跑350公里,記錄表確實能跑那麼多,但是使用GPS記錄發現實際也就150左右。
D. 聽說純電動汽車續航普遍不好,真的嗎
不一定的。
還是要看車型和品牌。
純電動汽車續航能力主要取決於配置的電池容量。電動汽車上的電池容量與電池的體積和質量成正比,這樣就有一個矛盾產生。電池太重,里程肯定提不上去,電池太輕,電池的容量就無法做大,因此想要提高續航里程,關鍵還在電池技術的突破。
目前世界上電驅混合動力汽車中純電動模式下里程最長的汽車是極星1,在純電動模式下可以行使大約150公里。極星旗下的極星2是純電動汽車,目標行駛公里為500公里,續航能力更為出眾,外觀設計「北歐」極簡主義,內在配置硬核。雙電機組成的純電動四驅系統,最大輸出功率為408馬力,最高扭矩可以達到660牛米。由此可見有些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E. 為什麼純電動汽車的實際續航,遠不及廠商宣傳那麼高
幾乎所有純電動車的宣傳廣告,都會把續航里程標注在最顯眼的位置,這么做是想告訴消費者「我家汽車跑遍全球不是事」。可縱然續航里程已飆升至五六百公里,焦慮質疑聲依然此起彼伏。事實上依照現有技術及車主反饋來看,純電動車續航里程的確存在「虛標」現象。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初期,不少車企為了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以「60km/h等速續航」標准標注續航里程。等速續航測試是將純電動車關閉所有電器設備,在正常溫度下以60km/h的速度均速行駛,怎麼做可以得到最大續航里程數。例如比亞迪唐EV600、傳祺GE3
530和北汽EU R550等,均是60km/h等速續航里程。
不過明眼人一看便知,60km/h等速續航與實際用車場景嚴重不符,李想、李斌和何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大佬,更是炮轟等速續航里程是虛假宣傳:「什麼開500公里,開個300公里都夠嗆!」最終這塊遮羞布被無情扯下,續航里程統一採用NEDC標准。相對而言,NEDC測試結果比60km/h等速更精準。
3.NEDC里程依然「虛弱」
NEDC是以歐洲路況制定的能耗測試標准,是工信部測試汽車能耗的主要依據。NEDC測試工況包含4個市區循環和1個郊區循環,市區測試工況是汽車加速度至一個數字後,穩定行駛一段距離再減速。郊區測試工況則相對簡單,汽車以最高不超過120km/h的速度行駛。盡管NEDC測試工況更多樣,但還遠達不到接近實際駕駛工況。
測試時間短里程少、速度變化不夠豐富,與實際駕駛工況出入較大。除此之外,測試環境過於理想,也影響了數據真實性。汽車是在台架上測試,削弱了風阻對能耗的影響。室溫環境控制在25度左右、測試時關閉所有電器設備及沒有貨物乘客等,都意味測試結果不夠「真誠」。本質上講,NEDC標准也不太適合測試純電動車續航里程。
4.EPA精準但不宜啟用
那有沒有能夠真實反映續航里程的測試標准呢?從實際結果來看,美國EPA測試數據最接近實際續航。EPA中有純電動續航里程專用測試標准,包括市區工況、高速工況、激烈駕駛工況以及空調全負荷工況4個循環,總測試時間為3839秒。不僅如此,
EPA測試環境也盡可能接近實際路況,風阻、負載、動能回收、前驅後驅和四驅等情況都在考慮范圍內。
相比NEDC循環測試標准,EPA測試項目更多、強度更大,當然結果也更加准確。以Model
3長續航版為例,NEDC續航里程約為590km,EPA測試結果為535km,根據大部分車主反饋的500km相差無幾。正因為EPA測試續航里程更加精準,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曾商量照此標注里程數據,不過後來還是妥協性採用NEDC標准。
實際上不僅是特斯拉,絕大多數車企也只敢啟用NEDC標准。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在起步階段,NEDC標准最為適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謀條活路,畢竟續航數據好看(EPA≈NEDC*0.7)才能吸引消費者。也正是為了產業能夠積極發展,消費者只能默默承受「美顏下的暴擊」。
F. 純電動汽車怎麼解決續航問題
這個暫時無法完全決解 但是現在也有換電服務以及混電汽車的出現
未來電動汽車是趨勢 解決問題 要麼就是都採用統一規格電池與技術 就能達到換電池來決解續航 要麼就是混電 可以用電沒電也可以用油來決解續航問題
G. 新能源冬季純電動汽車續航有要注意哪些細節
1、冬季續航里程縮短,與充電環境溫度有關系
在冬天很多車主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昨天還有90%的電,過了一晚後,發現電量下滑嚴重,這是因為在低溫環境下,動力電池電極材料的活性降低,化學材料溫度越低材料活躍性越差,電池存放電量會隨之下降。但是大家也不用擔心,這是動力電池的正常屬性,當溫度恢復到常溫時,電池存放電量則衰減變小。因此,如果有條件去地下停車場或者車庫之類的地方停車充電,或者可以在一天當中相對比較暖和的時候充電,這樣有利於提升電池活性,減少續航里程的損失。當然了現在很多中高端電動汽車有電池溫控管理系統,這樣來抵禦冬天較低的氣溫。
2、做到及時充電、隨用隨充
充電前,要檢查車輛充電口,應確保使用環境通風、乾燥、每次在使用完新能源電動汽車以後,要及時給汽車充電,避免造成虧電現象,這樣會影響汽車以及電池帶來損傷。而且在使用完畢以後及時充電還可以減少電池預熱時間,這是因為當車輛使用完畢後電池的溫度相對較高,還能提高充電效率。切記,不要長時間的給電池充電,要根據車輛的實際情況和使用頻率正確合理的給電池充電,否則就會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
3、提前規劃好行程
如何讓新能源汽車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避免出現因續航不足而半路拋錨的問題,那提前對路線行程進行規劃十分重要。目前新能源汽車主流的實際續航里程在300公里到500公里之間,因此,在你的用車條件下,使用頻率下,充一次電能夠滿足你多少次的使用需求,只有計算好這個需求才能讓電動車隨時隨地安心地為你服務。
4、合理胎壓、清理輪胎
每到冬季,氣溫降低,汽車的橡膠輪胎就會變硬、變脆,氣壓過低就會產生軟胎現象,而軟胎在低溫下會加速老化,加劇與地面的摩擦,降低輪胎使用壽命。如果胎壓過高,則會容易爆胎,影響駕駛。此外,我們還要經常清理胎紋內夾雜物。
5、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
駕駛習慣比較廣泛,在新能源汽車上,由於電動機輸出馬力具有爆發力強的特殊性,平時我們的駕駛會對續航里程有一定影響,因此駕駛時要盡可能平穩,避免緊急加速,緊急剎車等粗暴駕駛方式。如果冬天不駕駛車輛,可提前將電池充滿,並且保證隔一段時間就去給電池充充電,保證電池的活性。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在冬季使用相對於燃油汽車是有不足的。
H. 國產純電動車續航很少超過800千米,是技術不行嗎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希望對您的提問有幫助!
I. 純電動車的續航問題,比如官方給出續航300公里,實際能開到多少
一般電池容量45kWh,廠家給出的60km/h等速續航是330公里,工信部續航253公里。但具體跑多少,季節性波動很大,不能一概而論。
電動車續航里程=電瓶的供電能力(電壓 × 容量)÷ 電機功率(W)時速。
電動車續行里程與電池電壓,電流有關系,還和電機類型,額定功率,輸出效率,負荷量等有關系。
按64V20A電池,500W電機計算,續行里程等於=20/(500W/64V/20A)80%30公里/小時=61.44公里。也就是說,如果電動車在正常條件下行駛下(道路狀況良好,氣溫在10度以上35度以下,僅載1人情況下),電機效率可達80%,那麼,可以續行61公里左右。
一、電動車續航里程變短的原因。
1、電機問題。
當電機效率下降時,所做的無用功增大,浪費電量,使續行里程變短。
2、車胎胎壓問題。
在相同行駛路程中,氣壓低,輪胎受力面積大,就會消耗更多的電源,跑不動,也跑不遠。對於合格的電動車來說建議胎壓保持在310—380kpa最為合理。
3、控制器問題。
控制器是核心部件之一,控制器不良使電動車起動電流過大,起動時間過長而浪費電量,致使電動車續行里程變短。
4、充電器問題。
劣質充電器每天對蓄電池充電時欠充電,使蓄電池容量不足而造成續行里程逐日下降變短,因此選擇充電器一定要選擇正規的,與電池相匹配的充電器。
5、剎車不好,問題很嚴重。
剎車出現故障除了存在安全隱患外,在電動車前後剎車回位不順或者剎車內部有故障的時候會影響電動車總體的續航里程。剎車存在故障,勢必也會增大電機的工作量,造成電動車電池的持續大電流放電,續航里程縮短。
6、天氣的原因。
冬季氣溫降低,電解液粘度增大,電化學反應阻力增加,電池容量降低,所以也會引起電動車續航里程降低。
J. 新能源汽車續航出現問題時,該如何解決
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越來越高,另一方面,車主的里程焦慮普遍升級。新能源汽車怕冷的尷尬在寒冷的冬天能解決嗎?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續航里程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准,也是廠商爭奪市場的賣點。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不斷增加。然而,在寒冷的冬天駕駛時,里程焦慮仍然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擔憂。在北京,進入冬季後,很多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一般會減少20%到30%,有的甚至會減少一半以上。車主在充電站排隊的情況比以前更加嚴重。
新能源車主一直在遭受里程焦慮。除了冬季快速停電、實際里程與宣傳不符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供需雙方。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是根據NEDC工況得出的,這是歐洲70年代針對燃油車制定的試驗標准。相對於真實續航里程會高出10%-15%,加重了用戶冬季續航里程不真實的感覺。我國將逐步實施新能源汽車新里程測試標准WLTC測試標准,其特點是在全球范圍內收集真實的行駛工況數據,提高城市擁堵狀況的比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該方法獲得的里程數據更接近車輛的實際駕駛體驗,未來除了優化測試外,最根本的是加強動力電池的技術研發,從而提高電池續航里程,徹底消除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崔東樹表示,測試標準的變化給企業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這使得汽車公司能夠進一步鞏固產品基礎,使產品更加符合消費者的出行習慣,而不是理想條件下的所謂續航狀態。整個汽車市場將帶來消費信貸的良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