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公司應收賬款
⑴ 新能源汽車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新能源汽車公司發展初期,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者不能很好地控制經濟和金融活動,不能很好地處理各種投資,導致企業內部資本的無效運作。另一方面,企業目前的財務人員缺乏相應的財務管理水平,無法有效、准確地預測未來的投資。在一些重大投資項目中,要求財務人員進行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但他們往往做不到。因此,整體而言,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投資無法有序進行,直接導致管理者無法做出有效決策,對未來發展將產生負面影響。
⑵ 比亞迪應收賬款,比亞迪存在哪些問題
截至2017年9月底,比亞迪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516.77億元,占凈資產87.77%。而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的總營收為739.33億元,應收賬款余額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69.9%。這一比例遠高於乘用車廠商和手機零部件公司,令我們感到疑惑。
經營性現金流不斷減少,投資性現金流又在不斷大手筆地支出,這背後就需要以巨額的融資來支撐資金鏈了。從上圖中,也可以看到比亞迪的籌資性凈現金流基本上每年維持在50億元以上。
持續巨額融資可能產生的一個後果就是,有息負債攀升,負債率提高。
截至2017年9月底,比亞迪賬上的有息負債共有562.67億元,占總資產的34.16%,占凈資產將達到95.57%。若將記入權益的永續債視為有息債務,那麼其有息債務總額將達到601.63億元。
總結:但是,比亞迪一直引以為傲的產業鏈閉環戰略,真的能帶領比亞迪繼續走在突破兩千億市值的道路上嗎?假如在每個產業鏈環節都出現強勁的競爭對手,那麼比亞迪一直以來的優勢還會是優勢嗎?
⑶ 新能源車補貼的應收賬款,計入當期營收和利潤嗎
新能源車補貼的應收賬款:
既是補貼就應計入『營業外收入』進行核算,而不是計入「當期營收和利潤」。
⑷ 應收新能源國家補貼款是否能計入應收賬款科目
如果國家補貼是針對銷售數量的價格補貼,比如銷售新能源汽車,每輛汽車價格補貼5000,可以界定為對銷售價格的補貼,是確認為營業收入的,因此也可以掛賬應收賬款。而且政策明確,只和銷售數量相關,可以在尚未收到時掛賬。如果不是,一般的政府補助是在收到時確認的,不掛應收
⑸ 比亞迪: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13.42億元到賬
3月2日,比亞迪(002594)發布公告稱,近期收到深圳市坪山區財政局轉支付的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合計人民幣13.42億元。
比亞迪稱,補貼款將提升公司現金流水平,有助於加快公司應收賬款周轉,降低財務費用及公司資產負債率。
在工信部去年10月發布的《關於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情況的公示》中,宇通汽車、比亞迪和中通汽車三家獲得的補貼最多,分別為45.9億元、34.61億元和11.2億元。
比亞迪2019年半年報顯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70984.5萬元,當期其凈利潤為145457.3萬元,政府補助將近佔比50%。2016年至2018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達到71093.9萬元、127580.7萬元和207266.5萬元,呈現逐年增長之勢。
另外,隨著補貼退坡的影響逐漸減弱,憑借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完整的產品體系,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保持行業領先。今年,搭載「刀片電池」的首款車型比亞迪漢將於第三季度上市,新車定位中大型轎車,風阻系數僅為0.233Cd,分為純電動漢EV和插混車型漢DM兩個版本,EV版續航里程最高可達600公里,有望成為比亞迪在新能源車市場的又一佳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請問一下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是來自哪些方面
主要來自其下遊客戶,具體的您可以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找尋答案。
⑺ 造車新勢力危機重重,開年又"倒下"一位,博郡汽車已全線停產
按理來說,拿到生產資質過後,新車很快就能夠動工正式生產了,但是博郡汽車的資金鏈卻出了問題,生產又再次被擱置了。主要是因為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在上述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博郡汽車應繳付出資10億元;在合資公司成立6個月內且已經取得汽車整車生產資質後,博郡汽車完成剩餘繳付出資10.34億元。
不過根據一汽夏利昨日(1月14日)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截止2020年1月13日,南京博郡以貨幣方式向天津博郡僅繳付資金1400萬元,看來博郡汽車想要造車可還得花上一大筆錢才行呀,但是如今的博郡汽車又哪裡還有錢呢?
其實,不光是博郡汽車,其它造車新勢力包括蔚來、威馬、小鵬等在內的車企都受到資金的困擾,盈虧平衡至今難以預料。眼下,博郡汽車資金缺口越來越多,再加上拖欠供應商貨款,博郡汽車首款量產車型很難如期交付。在眼下的新能源市場中,造車新勢力想要獲得新一輪的注資已經非常困難了,強如蔚來、威馬這樣的一線造車新勢力也只能勉強的拉到資金注入,至於二線造車新勢力就更不要想了,想要獲得資金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小編語
雖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看起來依舊是前途無可限量,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的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競爭也變得更加的激烈,幾乎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會走上爭取資金注入的道路,二線造車新勢力肯定是搶不過蔚來、威馬等車企,等待著它們的只有逐漸的被淘汰,所以何不如趁著現在虧損不多的情況下抽身而出,還不跑的話就只有等死了。造車新勢力中,你最期待那家車企的車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寧德時代196億定增背後:高瓴資本為何壕擲百億入場
7月17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公告,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根據公告,寧德時代本次發行股份數量1.22億股,發行價格為每股161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約196.2億元。其中,在7月10日宣布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本田認購了37億元,大頭則被高瓴資本拿下,認購金額達100億元。
對於新能源行業來說,2020年上半年是「失去」的半年。下半年伊始,資本市場對寧德時代的熱烈對行業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動力電池這一領域的其他小夥伴,尤其是那些沒上市、沒法大規模融資的電池企業,他們的上升通道又變小不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又有10億元到賬 比亞迪本月共收到新能源車補貼23.42億元
(文/張鈺翊)3月10日晚,比亞迪發布公告稱,收到西安市高新區財政局撥付的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人民幣約10億元。據悉,此筆補助資金一共19.84億元。
一直以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頗高,收到的新能源補貼額度亦排在全國前列。自2019年5月比亞迪收到新能源補貼款34.58億元後,比亞迪累計收獲補貼金額已超百億。而今,在疫情影響和銷量下滑的雙重作用下,再次收獲大額新能源補助金對比亞迪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今年2月,比亞迪共銷售新車5501輛,同比暴跌79.5%。今年前兩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為30674輛,同比降低56.65%。在丟掉2019年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的帽子後,比亞迪又遭遇2020年開局不利,今年3月比亞迪的銷量表現會是如何?車友頭條將持續關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新能源汽車行業財務風險特點
新能源汽車製造是近幾年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隨著國家全面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等相關政策法規,新能源汽車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如未能准確的認清形勢,識別並且有效的防範和控制風險,必然對企業長遠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一、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類別
(一)籌資風險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前期技術研發投入較大,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且由於資金回籠周期較長、收益不穩定等原因,可能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融資渠道不多,企業主要通過借款籌集經營資金,利用財務杠桿獲取收益,一旦財務杠桿使用過度,可能導致損失高於收益,從而引發籌資風險。
(二)償債風險
通過對A企業2013-2016年長期償債能力的分析計算,得出如下財務指標數據表:(見表1)
從表格數據來看,A公司的負債結構及負債水平相對合理仍然保持在警戒線0.60的數據范圍內,但其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使企業承擔著較大的償債壓力,對其盈利及融資能力也產生一定影響。而且由於企業處於業務規模擴張階段,需不斷增加業務資產投入,導致其借貸款規模不斷加大,如果後期經營不善,企業將面臨著巨大的償債風險。即使國家對新能源產業扶持力度較大,但政策的變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出現收益波動,從而引發償債風險。
(三)資金回收風險
本文所研究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現金流風險相對較低,但由於其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余額相對較高,而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加上企業銷售增長導致其客戶應收款項進一步增加,預期的信用風險損失逐漸加大,企業對賬面的大部分應收賬款余額也未持有任何擔保物和採取相應的信用增級措施,導致企業的壞賬損失巨大,如果企業未能很好地進行客戶信用管理或者賬款催收力度不強,可能加大企業的資金回收風險,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和經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