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電機怎樣布置
❶ 純電動汽車有哪些布置形式
電動汽車的結構布置各式各樣,比較靈活,概括起來分為純電動汽車電動機中央驅動和電動輪驅動兩種形式。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將內燃機換成電動機及其相關器件,用一台電動機驅動左右兩側的車輪。
電動輪驅動形式的機械傳動裝置的體積與質量較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的大大減小,效率顯著提高,代價是增加了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與成本。
純電動汽車採用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直接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由發動機前置前驅發展而來,由電動機、離合器、變速箱和差速器組成。用電驅動裝置替代了內燃機,通過離合器將電動機動力與驅動輪進行連接或動力切斷,變速箱提供不同的傳動比以變更轉速—功率曲線匹配的需要,差速器實現轉彎時兩車輪不同車速的行駛。
純電動汽車採用雙電動機電動輪驅動方式,機械差速器被兩個牽引電動機所代替,兩個電動機分別驅動各自車輪,轉彎時通過電子差速控制以不同車速行駛,省掉了機械變速器。
純電動汽車所獨有的以蓄電池作能量源的一種結構,蓄電池可以布置在上的四周,也可以集中布置在車的尾部或者布置在底盤下面。所選用的蓄電池應該能提供足夠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並且在車輛制動時能回收再生制動能量。具有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動力電池對純電動汽車的加速性和爬坡能力。
為了解決一種蓄電池不能同時滿足對比能量和比功率的要求這個問題,可以在純電動汽車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蓄電池,其中一種能提供高比能量,另外一種提供高比功率。兩種電池作混合能量源的基本結構,這兩種結構不僅分開了對比能量和比功率的要求,而且在汽車下坡或制動時可利用蓄電池回收能量。
燃料電池所需的氫氣不僅能以壓縮氫氣、液態氫或金屬氫化物的形式儲存,還可以由常溫的液態燃料如甲醇或汽油隨車產生。一個帶小型重整器的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燃料電池所需的氫氣由重整隨車產生。
(1)電動汽車的電機怎樣布置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Robert Davidson)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的車用內燃機技術還相當落後,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
在歐美,電動汽車最盛期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法國人考門·吉納駕駛一輛44kW雙電動機為動力的後輪驅動電動汽車,創造了時速106km的記錄。
1900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電動汽車為15755輛,蒸汽機汽車1684輛,而汽油機汽車只有936輛。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內燃機技術的不斷進步,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T型車問世,以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批量製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致使在市場競爭中蒸汽機汽車與電動汽車由於存在著技術及經濟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無情的歲月淘汰,後者則呈萎縮狀態。
❷ 純電動汽車驅動布置方式有哪些,請簡要說明其特點
分散能獨立式示意圖
純電動汽車驅動布置主要有兩種形式: 1.集中驅動 2.分散獨立驅動 ,由上圖可以看出,兩種形式的主要區別在於驅動電機的位置及個數。
集中驅動式結構簡單緊湊,適合量產
分散獨立驅動式結構相對復雜,優點是可以獨立控制、實現車輪獨立運轉
❸ 純電動汽車的動力布置形式
傳統驅動布置形式
電動機驅動橋組合驅動布置形式
電動機驅動橋整體式驅動布置形式
雙擊店整體驅動橋式布置
輪毅電機物質形式
❹ 電動車電機的構造
電動機的結構:由定子、轉子和其它附件組成。
定子(靜止部分)
定子鐵心構造:定子鐵心一般由0.35~0.5毫米厚表面具有絕緣層的硅鋼片沖制、疊壓而成,在鐵心的內圓沖有均勻分布的槽,用以嵌放定子繞組。
定子繞組構造:由三個在空間互隔120°電角度、隊稱排列的結構完全相同繞組連接而成,這些繞組的各個線圈按一定規律分別嵌放在定子各槽內。
電動機接線盒內的接線:電動機接線盒內都有一塊接線板,三相繞組的六個線頭排成上下兩排,並規定上排三個接線樁自左至右排列的編號為1(U1)、2(V1)、3(W1),下排三個接線樁自左至右排列的編號為6(W2)、4(U2)、5(V2),.將三相繞組接成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凡製造和維修時均應按這個序號排列。
機座構造:機座通常為鑄鐵件,大型非同步電動機機座一般用鋼板焊成,微型電動機的機座採用鑄鋁件。封閉式電機的機座外面有散熱筋以增加散熱面積,防護式電機的機座兩端端蓋開有通風孔,使電動機內外的空氣可直接對流,以利於散熱。
2. 轉子(旋轉部分)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轉子鐵心:構造:所用材料與定子一樣,由0.5毫米厚的硅鋼片沖制、疊壓而成,硅鋼片外圓沖有均勻分布的孔,用來安置轉子繞組。通常用定子鐵心沖落後的硅鋼片內圓來沖制轉子鐵心。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轉子繞組構造:分為鼠籠式轉子和繞線式轉子。
鼠籠式轉子:轉子繞組由插入轉子槽中的多根導條和兩個環行的端環組成。若去掉轉子鐵心,整個繞組的外形像一個鼠籠,故稱籠型繞組。小型籠型電動機採用鑄鋁轉子繞組,對於100KW以上的電動機採用銅條和銅端環焊接而成。
繞線式轉子:繞線轉子繞組與定子繞組相似,也是一個對稱的三相繞組,一般接成星形,三個出線頭接到轉軸的三個集流環上,再通過電刷與外電路聯接。
相非同步電動機的其它附件
端蓋:支撐作用。
軸承:連接轉動部分與不動部分。
軸承端蓋:保護軸承。
風扇:冷卻電動機。
(4)電動汽車的電機怎樣布置擴展閱讀
電動車電機 是指用於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根據其使用環境與使用頻率的不同,形式也不同。不同形式的電機其特點也不一樣。電動車電機按照電機的通電形式來分,可分為有刷電機和無刷電機兩大類;按照電機總成的機械結構來分,一般分為「有齒」和「無齒」
永磁式直流電機:由定子磁極、轉子、電刷、外殼等組成。
定子磁極採用永磁體(永久磁鋼),有鐵氧體、鋁鎳鈷、釹鐵硼等材料。按其結構形式可分為圓筒型和瓦塊型等幾種。
轉子一般採用硅鋼片疊壓而成,漆包線繞在轉子鐵心的兩槽之間(三槽即有三個繞組),其各接頭分別焊在換向器的金屬片上。
電刷是連接電源與轉子繞組的導電部件,具備導電與耐磨兩種性能。永磁電機的電刷使用單性金屬片或金屬石墨電刷、電化石墨電刷。
2. 無刷直流電機:由永磁體轉子、多極繞組定子、位置感測器等組成。
無刷直流電機的特點是無刷,採用半導體開關器件(如霍爾元件)來實現電子換向的,即用電子開關器件代替傳統的接觸式換向器和電刷。它具有可靠性高、無換向火花、機械雜訊低等優點。
位置感測器按轉子位置的變化,沿著一定次序對定子繞組的電流進行換流(即檢測轉子磁極相對定子繞組的位置,並在確定的位置處產生位置感測信號,經信號轉換電路處理後去控制功率開關電路,按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繞組電流切換)。
3. 高速永磁無刷電機:由定子鐵心、磁鋼轉子、太陽輪、減速離合器、輪轂外殼等組成。
電機蓋子上面可以裝上霍爾感測器,用以測速。
位置感測器有磁敏式、光電式和電磁式三種類型。
採用磁敏式位置感測器的無刷直流電動機,其磁敏感測器件(例如霍爾元件、磁敏二極體、磁敏詁極管、磁敏電阻器或專用集成電路等)裝在定子組件上,用來檢測永磁體、轉子旋轉時產生的磁場變化。電動汽車多用的是霍爾元件。
採用光電式位置感測器的無刷直流電動機,在定子組件上按一定位置配置了光電感測器件,轉子上裝有遮光板,光源為發光二極體或小燈泡。轉子旋轉時,由於遮光板的作用,定子上的光敏元器件將會按一定頻率間歇間生脈沖信號。
採用電磁式位置感測器的無刷直流電動機,是在定子組件上安裝有電磁感測器部件,當永磁體轉子位置發生變化時,電磁效應將使電磁感測器產生高頻調制信號。
定子繞組的工作電壓由位置感測器輸出控制的電子開關電路提供。
參考資料:電動機電機-網路
❺ 新能源車的動力布置形式
下:
用內燃機作為動力的傳統車輛,傳動系統由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等組成,傳動系統保證了汽車具有在各種行駛條件下所必需的牽引力、車速,以及保證牽引力與車速之間協調變化等功能。
使汽車具有良好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還保證汽車能倒車,以及左、右驅動輪能適應差速要求,並使動力傳遞能根據需要而平穩地結合或徹底、迅速地分離。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提倡新能源汽車是為了應付環保和石油危機需要,減少或放棄燃燒傳統的汽油或柴油驅動內燃機的現時主流車型。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❻ 純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結構形式有哪些分別包括哪些零件
電動汽車定義:純電動汽車是完全由可充電電池(如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或鋰離子電池)提供動力源,以電動機為驅動系統的汽車。
其動力系統主要由動力電池、驅動電動機組成,從電網取電或更換蓄電池獲得電能。
電動汽車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後期,在1881年8-11月巴黎舉行的國際電器展覽會上,展出了法國人古斯塔夫•特魯夫研製的電動三輪車,這是世界上第一輛電動車輛,它採用多次性鉛酸充電電池和直流電動機,可以實際操作使用,這輛車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接下來的1882年,英國的威廉•愛德華•阿頓和約翰•培里也合作研製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車的速度是4.4km/h。三位先驅的努力使得在燃油汽車尚未問世之前,電動汽車已經誕生,此後電動車輛在歐美等國家迅速興起。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
傳統內燃機汽車主要由發動機、底盤、車身、電氣設備四大部分組成。 純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取消了發動機,傳動機構發生了改變,根據驅動方式不同,部分部件已經簡化或者取消,增加了電源系統和驅動電機等新機構。 由於以上系統功能的改變,純電動汽車改由新的四大部分組成:電力驅動控制系統、底盤、車身、輔助 系統。
❼ 電動汽車一般用什麼樣的布置結構
電動汽車一般是336V,384V,電動大客車一般是580-600V母線電壓越高,電機恆功率的轉速區越寬。電機現在越來越多的使用永磁電機。因為這種電機體積小,易於在汽車上布置。
❽ 純電動汽車內部電動機應該怎樣選擇
純電動汽車內部電動機應該怎樣選擇?
電動機類型選擇
選擇純電動汽車驅動電動機類型的關鍵是電動機的機械特性。三相非同步感應電動機、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永磁磁阻電動機和開關磁阻電動機的機械特性都可以用T一九和P一九曲線來表示,並可作為選擇電動機的參考或依據。在設計與選擇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時,可以向電動機生產廠家提出所需要的各種性台邑參數,作為電動機設計的依據。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是電動汽車製造商根據電動機生產廠家提供的技術性能參數選擇現成的電動機。可供電動汽車選用電動機的種類繁多,功率覆蓋面很廣。電動汽車對於驅動電動機的調速范圍、可靠性、能夠在惡劣環境條件下工作的1;能力等方面有比較高的要求。
目前電動汽車很大一部分是採用感應電動機作為驅動電動機。感應電動機效率高(90%以上),功率較大(接近lkW7kg),功率因數變化大,轉子為鼠籠型結構,適合於高速運轉。另外,感應電動機的可靠性高,便於維修,價格便宜。隨著功率電子器件和功率變換器的快速發展,感應電動機的控制器採用了矢量控制方法控制的變頻器或逆變器,使感應電動機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寬廣的調速范圍。目前已經能夠在市場買到不同生產廠家生產的不同規格的效率高、技術性能可靠的感虛電動機及變頻器或逆變器,可以直接為電動汽車所採用。新型感應電動機的直接轉矩控制系統,具有控制簡單、動態響應快、調速范圍寬等特點。感應電動機的價格比較便宜,但控制系統很復雜,價格也較高。永磁電動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永磁電動機具有效率高(達到9 7%)、質量功率較大(超過lkW/kg)的特點。
永磁電動機的轉子沒有勵磁繞組,可以高速運轉,可靠性好,體積小、質量輕,便於維修。採用矢量控制的變頻調速系統,使永磁電動機具有寬廣的調速范圍。永磁電動機的控制系統要比感應電動機的控制系統簡單和便宜。永磁電動機的永磁材料強度較差,大功率的永磁電動機所需要的永磁材料需要特別加固,因此,永磁電動機的功率一般較小。有些永磁材料在高溫作用下,會發生磁性衰退現象,電動機需要採取水冷卻方式來控制溫度在1 5 0℃以下。目前永磁材料的價格較高,因此永磁電動機及其控制系統的成本較高。
開關磁阻電動機是一種新型電動機,在電動機的轉子上,沒有滑環、繞組等轉子導體和永久磁鐵等裝置。它的結構比其他任何一種電動機都要簡單,效率可以達到85%~93%,轉速可以達到15000r7mino其轉矩一轉速特性好,在較寬的轉速范圍內,轉矩、速度可靈潘地控制,並有高的啟動轉矩和低的啟動功率的機械特性;轉子上沒有勵磁繞組和永磁體,結構簡單堅固、可靠性好,質量輕,便於維修,成本較低。開關磁阻電動機的控制系統包括微處理器、位置檢測器和電流檢測器等電子器件,控制系統較復雜,調節性能和控制精度要求高。工作時轉矩脈動大,雜訊也較大,體積比同樣功率的感應電動機要大一些。目前,正在開發水冷卻開關磁阻電動機及其控制器和永磁開關磁阻電動機,其性能將進一步提高。隨著現代製造技術、現代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計算機和電子元器件的發展,電動機的控制系統正不斷向自動化、集成化和小型化的方向發展。這將促進各種電動機及其控制系統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為電動汽車驅動系統提供更加寬廣的選擇范圍。
其他類型的特種電動機也可以作為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包括同步磁阻電動機、永磁階躍電動機、橫向磁通量電動機等特種電動機。但這些特種電動機需要特殊的驅動系統,且難與現有的各種電動機的驅動系統和傳動系統協調工作,其生產技術和製造工藝也較復雜。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電動汽車所需要的性能更好、效率更高、體積更小、質量更輕的新型電動機和驅動系統必然會研製和開發出來。
盡管電動機的最大轉矩是額定轉矩的幾倍,但在輸出轉矩增加的同時,轉子電流也大大地增加,需要動力電池組在很短時間內大電流地放電。特別是在「堵轉』』啟動時,若時間過長會使電動機燒毀。為了保護電動機和動力電池組,並且符合電動汽車行駛速度和驅動力的要求,在驅動系統中,一般要裝置減速器或變速器。
額定電壓選擇
在相同的輸出功率條件下,動力電池組的電壓高時,電流較低;相反,動力電池組的電壓低時,電流較高。高電壓、小電流系統的導線、接頭、開關等電器元件可以細小一些,連接起來方便,但要求有更安全的防護措施,而且管理系統更復雜。低電壓、大電流系統的導線、接頭、開關等電器元件都比較大,連接要求也高,而且管埋系統相對較簡單。電動機電壓的選擇主要依據車輛總體參數的要求來設計,車輛的自重、電池等相關參數確定後,才能確定電動機的電壓、轉速等參數。即當車輛的自重確定後,電池的個數就確定了,電動機的電壓等級也隨之確定。但總體要求是,盡可能提高電壓等級,這樣就可以使電動機在滿足驅動要求的情況下,使電動機的功率小一點,電動機的電流也小一點,這樣,電池的容量選擇、安裝空間、安裝方式等就比較容易處理。
額定轉速選擇
根據電動汽車的速度、動力性能的要求,需要選擇不同轉速的驅動電動機。
1.低速電動機
低速電動機的轉速為3000~6000r/min,擴大恆功率區的低速電動機額定轉矩高、轉子電流大、電動機的尺寸和重量較大。且相應的轉換器、控制器的尺寸也較大,各種電器內在的損耗較大,但減速器的速比較小。一般低速電動機的轉動慣量大、啟動慢,停止也慢,用於電動汽車不太適宜。
2.中速電動機
中速電動機的轉速為6000~lOOOOr7min,它的各種參數介於低速電動機與高速電動機之間。通常電動汽車多採用中速電動機作為驅動電動機。
3.高速電動機
高速電動機的轉速為lOOOOr/min,擴大的恆功率區寬,尺寸和質量較小,相應的轉換器、控制器的尺寸也較小,各種電器內在的損耗較小。而其減速器的速比要大大增加,通常需要採用行星齒輪傳動機構。高速電動機的使用,主要受電磁材料的性能、高速軸承的承載能力的限制。一般高速電動機的轉動慣量小,啟動快,停止也快,電動汽車上常採用高速電動機作為驅動電動機。
❾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布置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的基本構造有哪些
電動汽車的結構布置各式各樣,比較靈活,概括起來分為純電動汽車電動機中央驅動和電動輪驅動兩種形式。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將內燃機換成電動機及其相關器件,用一台電動機驅動左右兩側的車輪。電動輪驅動形式的機械傳動裝置的體積與質量較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的大大減小,效率顯著提高,代價是增加了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與成本。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有哪些種類
純電動汽車發展至今,種類較多,通常按車輛用途、車載電源數目以及驅動系統的組成進行分類。按照用途不同分類,純電動汽車可分為電動轎車、電動貨車和電動客車三種。
(1)電動轎車是目前最常見的純電動汽車。除了一些概念車,純電動轎車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東風日產啟辰晨風、比亞迪秦已進入汽車市場。
(2)電動貨車用作功率運輸的電動貨車目前還比較少,而在礦山、工地及一些特殊場地,則早已出現了一些大噸位的純電動載貨汽車。
(3)電動客車,目前純電動小客車也較少見;純電動大客車用作公共汽車,在一些城市的公交線路以及世博會、世界性的運動會上,已經有了良好的表現。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早在19世紀後半葉的1873年,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製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實用的電動汽車。這比德國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發明汽油發動機汽車早了10年以上。
戴維森發明的電動汽車是一輛載貨車,長4800mm,寬1800mm,使用鐵、鋅、汞合金與硫酸進行反應的一次電池。其後,從1880年開始,應用了可以充放電的二次電池。從一次電池發展到二次電池,這對於當時電動汽車來講是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由此電動汽車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紀下半葉成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產品,寫下了電動汽車在人類交通史上的輝煌一頁。1890年法國和英倫敦的街道上行駛著電動大客車,當時的車用內燃機技術還相當落後,行駛里程短,故障多,維修困難,而電動汽車卻維修方便。
在歐美,電動汽車最盛期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法國人考門·吉納駕駛一輛44kW雙電動機為動力的後輪驅動電動汽車,創造了時速106km的記錄。
1900年美國製造的汽車中,電動汽車為15755輛,蒸汽機汽車1684輛,而汽油機汽車只有936輛。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內燃機技術的不斷進步,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T型車問世,以流水線生產方式大規模批量製造汽車使汽油機汽車開始普及,致使在市場競爭中蒸汽機汽車與電動汽車由於存在著技術及經濟性能上的不足,使前者被無情的歲月淘汰,後者則呈萎縮狀態。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發展電動汽車必須解決好4個方面的關鍵技術:電池技術、電機驅動及其控制技術、電動汽車整車技術以及能量管理技術。
電池技術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動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電動汽車用電池的主要性能指標是比能量(E)、能量密度(Ed)、比功率(P)、循環壽命(L)和成本(C)等。要使電動汽車能與燃油汽車相競爭,關鍵就是要開發出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壽命長的高效電池。
電力驅動及其控制技術電動機與驅動系統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要使電動汽車有良好的使用性能,驅動電機應具有調速范圍寬、轉速高、啟動轉矩大、體積小、質量小、效率高且有動態制動強和能量回饋等特性。目前,電動汽車用電動機主要有直流電動機(DCM)、感應電動機(IM)、永磁無刷電動機(PMBLM)和開關磁阻電動機(SRM)4類。
電動汽車整車技術電動汽車是高科技綜合性產品,除電池、電動機外,車體本身也包含很多高新技術,有些節能措施比提高電池儲能能力還易於實現。採用輕質材料如鎂、鋁、優質鋼材及復合材料,優化結構,可使汽車自身質量減輕30%-50%;實現制動、下坡和怠速時的能量回收;採用高彈滯材料製成的高氣壓子午線輪胎,可使汽車的滾動阻力減少50%;汽車車身特別是汽車底部更加流線型化,可使汽車的空氣阻力減少50%。
能量管理技術蓄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儲能動力源。電動汽車要獲得非常好的動力特性,必須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壽命長、比功率大的蓄電池作為動力源。而要使電動汽車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就必須對蓄電池進行系統管理。
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如何
中國電動汽車雖然沒有歐美等國家起步早, 但國家從維護能源安全, 改善大氣環境, 提高汽車工業競爭力, 實現我國汽車工業的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高度考慮, 從「八五」開始到現在, 電動汽車研究一直是國家計劃項目, 並在2001 年設立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通過組織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 集中各方面力量進行聯合攻關, 現正處於研發勢頭強勁階段, 部分技術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電動汽車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電動汽車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電動汽車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電動汽車行業中的翹楚!
另外,國務院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刪除了徵求意見稿中「近期以混合電動車為重點」和「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占乘用車年產銷量的50%以上」的字句。對此業界專家認為,這樣有效避免之前直接點明以混合電動車為重點而可能引起的新能源發展路線之爭,又迴避了之前定出的難以達到的高指標,再次明晰了未來新能源發展目標。
❿ 純電動汽車動力布置有哪些形式
電動汽車的結構布置各式各樣,比較靈活,概括起來分為純電動汽車電動機中央驅動和電動輪驅動兩種形式。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將內燃機換成電動機及其相關器件,用一台電動機驅動左右兩側的車輪。
電動輪驅動形式的機械傳動裝置的體積與質量較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的大大減小,效率顯著提高,代價是增加了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與成本。
純電動汽車採用電動機中央驅動形式,直接借用了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案,由發動機前置前驅發展而來,由電動機、離合器、變速箱和差速器組成。用電驅動裝置替代了內燃機,通過離合器將電動機動力與驅動輪進行連接或動力切斷,變速箱提供不同的傳動比以變更轉速—功率曲線匹配的需要,差速器實現轉彎時兩車輪不同車速的行駛。
純電動汽車採用雙電動機電動輪驅動方式,機械差速器被兩個牽引電動機所代替,兩個電動機分別驅動各自車輪,轉彎時通過電子差速控制以不同車速行駛,省掉了機械變速器。
純電動汽車所獨有的以蓄電池作能量源的一種結構,蓄電池可以布置在上的四周,也可以集中布置在車的尾部或者布置在底盤下面。所選用的蓄電池應該能提供足夠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並且在車輛制動時能回收再生制動能量。具有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動力電池對純電動汽車的加速性和爬坡能力。
為了解決一種蓄電池不能同時滿足對比能量和比功率的要求這個問題,可以在純電動汽車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蓄電池,其中一種能提供高比能量,另外一種提供高比功率。兩種電池作混合能量源的基本結構,這兩種結構不僅分開了對比能量和比功率的要求,而且在汽車下坡或制動時可利用蓄電池回收能量。
燃料電池所需的氫氣不僅能以壓縮氫氣、液態氫或金屬氫化物的形式儲存,還可以由常溫的液態燃料如甲醇或汽油隨車產生。一個帶小型重整器的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燃料電池所需的氫氣由重整隨車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