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電動汽車停擺
❶ 2019年結束 造車新勢力局勢如何
縱觀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歷程,在政策支持、行業趨勢等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一度經歷了高歌猛進的發展階段,很多造車新勢力企業紛紛在這一階段入局,希望能分一杯羹。如今車市遇冷,新能源汽車連續下滑,新勢力們壓力空前,出局者已有,堅守者亦有。
據有關數據統計,巔峰時期的中國汽車市場曾經出現超過300家造車新勢力。然而,光鮮亮麗的「PPT」並不能掩蓋虛假的實力。
「造車新勢力交付新車才算開始,相比起來,有車企遲遲不交新車,恐怕死得更快。」全國工商聯汽車商會秘書長曹鶴表示。
新勢力的造車流程按照推出品牌、A輪融資、量產下線、B輪融資、交付過萬、C輪融資......的模式推進,每達到一個目標才能達到下一輪融資的門檻,融不到資的結果只能是出局。目前來看,大部分新勢力車企都卡在量產一環,很難有實質性進展,
在造車新勢力淘汰賽加劇的當下,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一個車企頭上,已實現量產交付的車企依然面臨生存的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游俠汽車湖州超級工廠停擺
在工廠開工建設一年半之後,被業內稱為「PPT造車始祖」的游俠汽車仍沒有正式推出首款量產車型。游俠汽車曾與湖州市吳興區在2017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吳興區建設游俠汽車(湖州)超級工廠項目,2017年內開工建設,2019年量產上市車型,總產能20萬台。現時游俠汽車湖州超級工廠早已進入停工狀態。
上海游俠汽車有限公司始創於2014年,總部位於上海,注冊資本42億人民幣,是一家集新能源整車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智能電動汽車綜合製造企業。截止目前,游俠汽車已完成多輪融資,最近一次b輪融資發生在2018年8月,融資金額為3.5億美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為什麼兩座汽車超級工程會陷入停擺
說到PPT造車,除了賈躍亭治下的FF,游俠汽車也是個典型代表,4年前發布的游俠X至今仍未量產,而實際情況可能更糟,其寄予厚望的湖州超級工廠建設進度遲緩,游俠X量產仍存在諸多變數。
他還透露,公司A、B、B+三輪累計融資12.5億美元,將被主要投入到研發和廠建中,這些資金支撐到湖州超級工廠一期量產沒問題,畢竟公司精力是有限的,希望先把湖州超級工廠建好。「現在大環境不是太好,湖州超級工廠已經將總規模縮減至10萬輛,如果按原計劃20萬輛施工周期會比較長,公司對未來市場的判斷還是偏謹慎的。」
與其說游俠汽車擔心湖州超級工廠按20萬輛年產能建設工期拉長,倒不如說其壓根就沒有充足資金支撐更大產能的工廠建設,畢竟距離游俠汽車完成B+輪融資已過去整整1年,資本市場對投資造車新勢力早就沒有前幾年那麼狂熱,而是轉趨冷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游俠汽車宣布全球啟動大規模招募,彼時還標榜自己是所有新造車企中目前唯一擁有兩座自主建設中的生產基地,分別對應轎車和SUV兩款車型項目,「整體產能可達20萬台,對標下一代電動汽車智能汽車工廠,將在2020年和2021年陸續投入到量產使用之中。」
同時,游俠汽車對外宣傳時強調,在此時選擇大舉引進人才,應該是雙產品和雙工廠布局已定,開始進入下一發力階段。「游俠或許會再次開創新河,成為第一家一場發布會同時發布兩款產品的新造車企,這一猜測成真的可能性正在不斷上升。」
現在看來,游俠汽車引以為傲的兩座自建超級工廠極為諷刺,被殘酷的現實狠狠打臉:湖州超級工廠停工,即便10月份重新開工後也面臨年產能縮水一半,而其於2017年10月開工建設,原本預計在今年5月正式建成;臨汾超級工廠則完全連影子都看不到,至關重要的簽約、奠基等環節尚未推進。
❹ 183家車企真實現狀:4S店僅復工8%,陷入五大困境
▲1月乘用車銷量廠商排名表
上汽通用1月銷量為12.4萬輛,排名第三,自主品牌吉利汽車以1月銷量10.2萬輛(暫估)排名第四,成為榜單上唯一的自主品牌車企。東風日產在1月賣出10.1萬輛汽車,排名第五。
排在後五位的上汽通用五菱、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廣汽豐田、北京賓士,1月銷量均未超過10萬輛。
乘聯會預期,雖然疫情期間,不少車企開展了「雲看車」、在線下單等網路營銷活動,但總體來看收效甚微,整個汽車產業在2月份的生產經營回復較慢。
不僅如此,車企在短期內的生產經營面臨不小的壓力。
在目前情況下,汽車重鎮湖北地區的汽車零部件體系難以按時恢復生產,加之各地的封路、封村特色模式,很多地區人員和物流難以順利運行,不少車企復工復產存在困難。
而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與消費信心都大打折扣,對於汽車銷售非常不利。
但乘聯會也認為,疫情不是汽車產業優勝劣汰的一環,各方應該像辦法幫助企業活下去,尤其是疫情嚴重地區的整車廠與零部件企業。
所幸,不少產業協會積極建言獻策,中央與地方政府出台各類法案,幫助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危難中的車企,也發揮了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向疫情嚴重地區捐錢捐物。據不完全統計,各大車企捐獻的物資與現金總額已超過10億元。
同時,乘聯會還指出,疫情中其實「危」與「機」並存。
一方面,疫情中,車企復工難,消費者購買慾望低,網約車市場需求小,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整個汽車產業供給與需求都大幅縮水。
另一方面,在疫情的短暫抑制後,消費者的汽車購買慾望會短暫爆發,首購群體會有較強的購買慾望。
購買欲的爆發將刺激車企大量出貨,此時,有庫存的企業將會從中受益。
此外,首購群體往往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品牌與車型,在這波購車浪潮中,自主品牌有希望挽回一些疫情中遭受的損失。
結語:新冠肺炎疫情將持續影響我國汽車產業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雖然屬於短期影響,但到目前為止,本次疫情仍然沒有迎來拐點,中國汽車產業何時能夠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目前還無法作出研判。
疫情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了中國汽車產量全年減產上百萬輛,汽車產業供應鏈中,中小企業面臨破產。雖然疫情結束之後,市場可能迎來一輪短暫的消費高峰,但整體來看,全年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政府正在積極出台經濟保障政策為企業減負,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也在督促各地、各部門及時協調企業的困難與問題。目前,在已向中汽協反饋復工計劃的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截止至2月12日,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佔比達到32.2%。
從長期來看,本次疫情可能會在汽車產業扮演「篩子」的角色,篩選出抗風險能力強,產品質量過硬的企業,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拜騰停擺,是一場浪漫主義造車的終結
撰文|熊宇翔?編輯|周長賢
7月1日,造車新勢力拜騰正式暫停中國業務,同時其在北美與德國的分公司申請破產。這些變故,為拜騰不到5年的造車故事,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兩年前,當拜騰的量產車揭開面紗,迎來的是人們的驚嘆,竟然有人在車里塞了一個劇場。
兩年後,當拜騰的一紙聲明發出後,迎來的是人們的嘆息,與等待董事會與投資人對其命運的最終裁決。
拜騰的停擺,或許是一個浪漫主義創業破產的故事。
戴雷(左)、畢福康(右)
而畢福康與戴雷,兩位「外來的和尚」、曾經的職業經理人,縱使一個有技術、一個有情懷,但要在形勢變幻莫測、利益關系復雜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創業,從無到有地操盤自己的事業,顯然不會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盡管,在近幾年的新造車故事中,拜騰的產品可能是最浪漫、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那一款,但這遠遠不夠。要在汽車行業安身立命,必須在時間、管理、成本、安全、環保、性能等五花八門的指標中,尋求平衡,或者說妥協。
套用一句劉慈欣的名言,在汽車行業,任何超脫飛揚的造車夢都會砰然墜地,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汽車產業被譽為工業、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一百多年來,多少失敗的案例證明,浪漫主義在這里都行之不遠。但拜騰們的曇花一現,並非沒有價值,至少為汽車產業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和一種鏡鑒。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新冠疫情重擊汽車業 車企調整不當或難以穿越危機
"當前,全球發展存在不確定因素,需要對此做出快速反應,例如:貿易沖突、英國脫歐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對我們來說,確定戰略部署任重而道遠。"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2020年財報新聞發布會上的這番話,道出了當下許多汽車製造商面臨的難處。
疫情在全球蔓延之迅、影響之深,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截至目前,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義大利、伊朗、西班牙場面一度失控,石油、美股、歐股、國內A股相繼暴跌。疫情發展跨國家、跨區域,延伸到了社會各行各業各個領域。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CapitalMarkets)的數據顯示,疫情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導致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6%,而美國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20%。而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全國乘聯會預測2020年乘用車零售量將損失200萬輛,全年跌幅將達8%。
車市連續三年下行加上疫情影響,原來的規劃和目標都成泡影,這讓不少企業管理層方寸大亂,陷入恐慌和困惑之中:復產之後要如何穩定供應鏈?企業的業績目標在商業環境難以預測的情況下要如何調整?降本增效必須靠裁員降薪嗎?
疫情影響之深遠遠超出預期
這次疫情,為什麼會讓許多身經百戰的企業決策層方寸大亂?
因為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之迅、影響之深,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期。
截至2月23日下午,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接近34萬例,共有中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美國、伊朗等七個國家超過1萬例病例。
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FCA、PSA、大眾、雷諾、福特、日產、現代、保時捷、豐田、本田、通用、特斯拉等汽車製造商紛紛關閉工廠,而且范圍從歐洲擴散至美洲,這對所有車企而言都是沉重的打擊。
在庚子年來臨前夕,新型冠狀病毒就開始肆虐,疫情發展跨國家、跨區域,延伸到了社會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深入經濟、社區、企業和個體層面,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的商業環境,影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如果說,電動化轉型和市場寒冬帶給企業的影響是慢性疾病的發作過程,那麼,新冠肺炎疫情就像是來勢洶洶的急危重症疾病,給車企帶來的災難如颶風過境。
對汽車製造商來說,2月、3月的銷量只剩平時的零頭,相當於全年少了兩個月創收,此前設定的全年目標已無希望完成,企業的戰略規劃、產品部署、人事管理都需要針對新形勢及時作出調整。
然而,企業越大,越難調頭,尤其是在未來商業環境難以預測的情況下,如何精準而快速地調整企業規劃部署,是對決策管理層的考驗。
復產之後如何穩定供應鏈?
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已經獲得第一階段的勝利,汽車廠商基本都已復工復產,但在國外,車企還處於停工停產的停擺時期。
在各國的嚴陣以待下,疫情最終會過去,對於跨國車企們來說,疫情過後的復工復產工作,是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最大的難題是零部件供應。在這次疫情中,很多車企並非出於疫情防控需要而關停工廠,反而是因為供應鏈中斷而不得不停止生產。
疫情爆發的首個重災區湖北,聚集了德爾福、法雷奧、佛吉亞、霍尼韋爾、偉世通、安波福、天納克、施坦達等一大批零部件企業,僅武漢就有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在武漢就擁有兩家生產轉向系統和熱技術的工廠。
湖北企業停擺,零部件供應鏈中斷,頓時讓國內外許多汽車製造商的工廠陷入癱瘓狀態,早在2月初就出現了首個受害者——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因供應鏈問題臨時關停大部分韓國工廠。
有車企內部人士表示,如果算上二級和三級,一家車企背後的零部件供應商總數往往在千家以上。
除了裁員降薪,還有什麼降本增效的好辦法嗎?寶馬給出了異於其他跨國車企的回答。
雖然寶馬也朝著降本增效的方向在努力,但從始至終並未公布裁員情況。從2019財報來看,寶馬是靠大幅削減研發投入剩下了72億人民幣的成本。雖然寶馬的這本經未必大家都能學,但其做法確實值得其他一言不合就裁員的車企去品味和思考。
非常時期,就算迫不得已要裁員降薪,也要合情合理合法,否則容易禍起蕭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美國人眼中的2019十大汽車事件
歲末年初總少不了總結和盤點,和中國車媒一樣,美國媒體也喜歡各種評選。那麼,你一定想知道,美國人眼中的2019十大汽車事件到底有哪些?在美國汽車網站autoblog的文章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1
福特全新Mustang竟是電動跨界車
美國人做夢也沒想到,他們開了幾十年的國民跑車Mustang,竟然不需要燒油了。
在2019年的洛杉磯車展上,福特展示了它的第一輛純電動汽車,稱之為MustangMach-E。除了名字有Mustang外,其他的地方已經完全變了,所以對於Mustang的粉絲來說,這意味著背叛,這不是純粹的野馬。
據美國汽車行業預計,2019年全美汽車銷量預計為1,720萬輛,略低於2018年的1,740萬輛,但按歷史標准來看,仍是一個牛市(2016年市場峰值為1,755萬輛)。事實上,汽車銷售額自2014年以來從未降至1700萬以下。通常來講,經銷商會在年底用大幅優惠來清倉,這樣也能提升不少全年業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國內造車新勢力現狀,企業停擺亂象橫生,只有三家活得滋潤
國內造車新勢力現狀,企業停擺亂象橫生,只有三家活得滋潤
從去年開始,市面上涌現出非常多的造車新勢力,基本上都是新能源這一塊的,畢竟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要求較低,也有更多的噱頭,容易吸引投資和消費者。但造車新勢力中,也有不少是PPT車企,僅僅設計出一個藍圖,給投資者畫餅就能吸引來的投資。最終錢花完了,PPT還是PPT,根本沒有把車做出來,因此造車新勢力往往本人詬病,為了錢來博眼球,根本沒有發展前途,最終會被淘汰。不過這話說的有點死,其實也有不少造車新勢力是很有實力的,發展的也很不錯。
蔚來
都說造車新勢力不行,但從這三家公司的發展來看,前景還是很廣闊的,而且已經做出了不錯的成績,生產的車型也很有競爭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晶元短缺或致國內汽車業停擺全面停產是「危言聳聽」嗎
近日,據國內媒體報道,全球性的半導體晶元供應緊張已經蔓延至汽車行業,並導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出現了停產的情況。對此,大眾汽車(中國)方面做出了回應,表示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確實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元供應,而中國汽車市場的全面復甦進一步地推動了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
據了解,該晶元將搭載在零跑汽車首款純電高端SUV零跑C11上,而且,零跑C11也將採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不僅是晶元,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車電氣架構均由零跑自主研發,更開放的同時也能快速響應智能駕駛系統中的調整優化;同時,用戶端也可以享受快速迭代的整車OTA及軟體優化功能。
劍在手上,何懼前方路漫漫?
總結:
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技術要和糧食一樣端在自己手裡,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要不來的。未來,如果智能汽車做到一定規模,它的整體性能和功能成本都要做到極致,關鍵是需要有自己的智能駕駛晶元。對於智能汽車來說,智能駕駛是一個制高點,也是突破關鍵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