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純電動汽車扶持政策
⑴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國家政策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國家政策:當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端的支持總的來說可概括為金錢補貼、稅費減免、牌照路權三個方面。
從2018年2月12日起實施,2月12日至6月11日為過渡期。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此前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准不變。
從2018年起將新能源汽車地方購置補貼資金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實施好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購置補貼等財稅優惠政策,加強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
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應是符合要求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重點加大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公交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補助對象。補助對象是消費者,消費者按銷售價格扣減補貼後支付。
資金撥付。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實行按季預撥,年度清算。生產企業在產品銷售後,每季度末向企業注冊所在地的財政、科技部門提交補貼資金預撥申請,當地財政、科技部門審核後逐級上報至財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組織審核後向有關企業預撥補貼資金。年度終了後,根據核查結果進行補貼資金清算。
⑵ 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稅收政策
2014年8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等3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規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包括以下兩大類:
一、針對購買者的稅收政策
1、車輛購置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規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與財政扶持的口徑一致)。
2、車船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車船稅政策的通知》規定,「對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免徵車船稅。」該文件明確指定,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與財政扶持的口徑一致)。並制定認定標准,如動力電池不包括鉛酸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最大電功率比大於30%;等等。此後,三部委曾聯合制定兩批《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減免車船稅的車型目錄》,分別見於三部門公告2012年第7號和第25號,只有目錄里的新能源汽車才能享受免徵優惠。
3、增值稅
根據《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自用的應征消費稅的摩托車、汽車、遊艇,其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該文件自2013年8月1日起執行。
二、針對生產廠家的稅收政策
1、消費稅
根據《消費稅稅目稅率表》,乘用車消費稅稅率按汽缸容量劃分為7個檔次,1%、3%、5%、9%、12%、25%、40%;中輕型商用客車稅率為5%。可見,乘用車以汽缸容量為征稅依據,不管是否屬於新能源,有汽缸就征消費稅,沒汽缸就免徵。
2、增值稅
根據《關於中央財政補貼增值稅有關問題的公告》規定,「納稅人取得的中央財政補貼,不屬於增值稅應稅收入,不徵收增值稅。」《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規定,「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應是符合要求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重點加大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公交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3、企業所得稅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中第八節:「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中,專列了「汽車行業相關技術」,包括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零部件前端技術。這些技術與新能源汽車關聯非常緊密,如果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就能享受企業所得稅低稅率優惠,按15%稅率計繳企業所得稅。
參考資料:
1、國家稅務總局等3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
2、《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53號)
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車船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19號)
4、《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3〕106號附件2)
5、《關於中央財政補貼增值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3號)
6、《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第八節
⑶ 安徽購車補貼政策2022
2020年12月31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對2022年新能源補貼作出如下規定: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1年基礎上降低30%。續航里程30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乘用車不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含3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13000元;純電動乘用車400公里以上(含400公里)補貼1.8萬元。
新政同時指出,新能源小客車補貼前價格必須低於30萬元(含30萬元),以鼓勵「電變」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本法規影響。
根據《安徽省購車補貼2022》最新規定,這一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從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沒有過渡期。也就是說,安徽省乃至全國從今年1月零時起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都是按照2022年的政策執行的。
⑷ 左手江淮右手蔚來,安徽省將成為新能源領頭羊
安徽省的汽車工業起步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晚,畢竟早在1968年4月,江淮汽車製造廠就成功試製成功了一輛2.5噸的載貨汽車,只是來到了改革開放這個合資與進口車橫行的年代,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大眾、豐田、本田等舶來品大賺銷量和口碑,而安徽的造車工業則似乎有點掉隊了,畢竟自力更生難度更高。
數據顯示,雖然安徽也加入了長三角經濟圈,但它的汽車工業產銷規模要弱於周邊城市,而且奇瑞和江淮受限於品牌溢價較低的現狀,只能力拚中低端市場,盈利水平著實不高。
期望實現整體轉型,從農業大省升級為工業大省的任務,讓安徽一屆又一屆的掌舵班子操碎了心,但伴隨著新能源產業布局的平地而起,機會終於來了。
大眾與江淮聯姻 博弈還將繼續
其實安徽一直期望以引入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外資等各類資本的方式,來盤活國有車企以及相應的配套產業鏈,奈何第一次江淮混改引入的建投投資雖然貴為背景深厚的央企,有錢是肯定的,但本身的管理水平並沒有帶給江淮更多的經驗,也沒有提升企業的抉擇效率和執行效率,畢竟央企本身就以穩與慢出名,央企與國企的組合,對擴大規模提升行業形象有極大裨益,但對安徽急需的對機制和治理機構的整改並沒有預想中的作用。
引入外資成為了另一個解法。這一次,培養了上海現代汽車工業半壁江山的大眾汽車決定出手。在2020年5月29日,大眾汽車宣布將投資10億歐元,拿下了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並且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取了關鍵的管理權。
瞬間咸魚翻身,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江淮大眾還一度進入了「分手劇本」,坊間傳聞兩者在產品層面停滯不前,甚至江淮大眾的研發中心除了一個奠基儀式,其他毫無進展。彼時大眾揮舞著西雅特,時而向前一步時而向後一步,撩撥自己的合作夥伴。而江淮也沒安好心,他們雖說是准備與大眾聯手在新能源車市布局,實質上還是窺探著大眾手頭擁有的燃油車資源,一旦「勾引」成功,前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在燃油車市場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說不定江淮大眾也能成就三分天下呢?然而對西雅特的追求被否,捷達品牌開心地將之收入囊中,當時直接動搖了江淮大眾的根本……
當然對於大眾來說,這也是一次不錯的嘗試,畢竟此前大眾一直有一個夢想,想要調整各家合資公司的股比,上汽大眾中外股比為50:50,一汽大眾中外股比為60:40,而此次雖然在最弱的江淮大眾上成功實現了目標,如果運營得當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另外兩家合資公司的股比態度。
畢竟先得做出成績,說話聲音才能更響亮。
而對於安徽的工業布局來說,損失掉控股權也沒啥,畢竟此前江淮大眾就屬於半死不活的狀態,而讓大眾控股之後,起碼大眾會更加上心,投資有了,新車也就有了,比如此前念念不忘的大眾MEB電動平台,以及電動車工廠和研發中心,要知道當初為了給桑塔納做配套,養活了多少配件廠,而一旦設想中的5年內推出5款純電動車真能實現,那麼無疑安徽的汽車工業將會獲得一次難得的超車機遇和挑戰。
撿漏蔚來 並獲得重要話語權
根據2019年披露的信息,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銷12萬輛,已經占據了全國10%的比重,並且位居中部省份第一,底子還算不錯,但並沒有一個足夠強勢的領頭羊,所以當蔚來出現困境時,安徽伸出了援手。
李斌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個新創的公司沒有融到200億人民幣的能力,可能比較難開始一個新的汽車品牌。」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發出一句感嘆:「以前看別人造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覺得200億都不夠花。」
融資速度是造車新勢力的命門所在,只有拿到錢才有接下來的研發、建廠、量產、鋪設渠道等等一系列操作,這些新勢力的理念可能會與傳統造車企業不同,但最終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你可以顛覆動力科技,但不能顛覆生產和銷售的模式。
融完市場上的錢,讓對手無錢可融。在這場速度競爭中,我只要比對手多融到錢,對手就會因為資金流斷裂而進入安樂死,博郡汽車是這樣,拜騰汽車也是這樣。
蔚來原計劃在上海建廠,據稱地址都去考察過無數次,但特斯拉這個「小三」出現後,「未婚妻」蔚來直接被一腳踢開,也間接導致了蔚來接下來的融資計劃難產,起碼得想個法子把這事兒給圓回去。
在危難時刻,安徽國資委挑中了蔚來,這個時間點卡得非常棒。按照原本蔚來的計劃,京滬兩地是唯一的選擇,這兩個城市的消費者購買實力強,並且一旦與城市發展綁定,售價明顯偏高的蔚來也能夠從政府采購中得到一些分潤,並且京滬本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得就明顯更好,牌照問題卡住了不少想要擁有一台車的消費者,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也明顯優於其他城市,因而不到山窮水盡,蔚來是絕對不會將基本盤從這兩個城市撤走的。
但沒辦法,上海不要它,北京看不上它,偏安安徽絕對不是最佳選擇,即便是來到合肥這個省會城市。但這可能是唯一能夠融到的救命錢,人窮則志短,不得不低頭。
那麼對於安徽來說,將蔚來收入囊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了中國唯一一個在定位上可以與特斯拉掰一掰手腕的品牌。如果說一個國產品牌將最便宜的車賣到30萬以上,大家都會覺得這絕對是自殺行為,但蔚來通過瘋狂的燒錢,讓市場接受了35萬起的ES6以及46萬起的ES8,這與一眾圍繞20萬左右的消費市場做文章的造車新勢力門,成功拉開了差距。
同時,蔚來已經具備了黏性非常強的粉絲群體,同時由於蔚來一貫注重服務的傳統,已購車用戶也願意將車型推薦給身邊好友。根據李斌自己的話來說,從去年9月開始,蔚來ES6已經連續8個月蟬聯了電動SUV銷量排行榜冠軍,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3436輛,其中ES6為2685輛,ES8交付751台,從而讓它的累計銷量達到了42342輛,其中10429輛是在今年完成的,前景可期。
不出大意外的話,蔚來是活下去了。同時,由於引入了新的戰略投資者,蔚來也開始反省自己以往的做法,李斌靠砸錢砸出了一個高端品牌,但中後期繼續砸錢意義不大,而是應該專注於精細化服務上,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要求也沒那麼高,只需要差不多等同於奧迪、雷克薩斯就已經超乎他們想像了。當然,蔚來在服務上的花費依然是在燒錢,但速度相比過往要慢了一些,目標是從過往每年每單虧損4000多元,能夠控制到只虧損1000多元,這個差額如果能實現的話已經足夠讓窮怕了的安徽投資人滿意,而如果真的像規劃那樣,在第二季度實現毛利率轉正,而且在年底達到兩位數,安徽就是真正撿了一個大漏。
更何況,按照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的協議,蔚來來到安徽之後,會將中國總部設立於此,並「建立總部管理、研發、銷售服務、供應鏈製造一體化基地」,這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也能讓安徽更好地整合由科大訊飛、京東方、江淮大眾、國軒高科等企業在這條產業鏈上的合作。
寫在最後
前景很美好,但新能源產業鏈也需要足夠的購買力支撐,畢竟大家都喜歡支持本土企業。
安徽2018年GDP為37114億元,總量全國第11名,人均則位列全國第13名,不高也不低,但勢頭相當不錯,特別是融入長三角經濟圈之後,它可以承接江蘇、浙江和上海的產業轉移,再者人口大省也必定會帶來更多的政府采購機會,這對於蔚來或者江淮大眾來說,也有著光明的前景。
當一系列基礎夯實之後,安徽將真正在新能源市場上提速,它將會交出怎樣的答卷?不好說,但我覺得,十分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剛剛出台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拜託各位大神
6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台《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同時出台《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概要》(以下簡稱《暫行辦法》)。 《通知》明確,補貼資金撥付給汽車生產企業而非消費者,私人消費者或租賃企業可按扣除補貼後的價格購買新能源汽車。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通知》同時要求試點城市政府安排一定資金並出台相應配套政策措施,重點對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購置和使用、電池的報廢及回收體系建設等給予支持。 地產調控為下半年密集出台新興產業扶持政策創造了空間。隨著6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的正式實施,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啟航;預計下半年相關扶持政策會密集出台,市場對於經濟轉型的關注會進一步加大。 此前,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助主要針對公共服務領域。繼2009年1月選定北京、上海、重慶等13個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之後,財政部、科技部於2009年2月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實施細則。2009年12月又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13個擴大到20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 汽車生產商對政策反應謹慎。比亞迪新聞發言人王建均對媒體表示,補貼政策出台後,比亞迪不會對產能計劃再做調整,產量仍定為1000輛,今年還不打算大規模生產新能源汽車。奇瑞股份副總經歷袁濤也表示,並不會因為補貼政策改變自己項目的推進節奏。 《暫行辦法》規定,申請補助的汽車企業,其新能源汽車必須已納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公車推薦車型目錄》。截至目前,國內共有43個廠商的一百餘種車型進入該目錄,其中乘用車有27款,其中純電動、燃料電池汽車佔比超過50%,分別屬於比亞迪、奇瑞汽車、一汽轎車、長安汽車、上海汽車等9家企業。 要了解更詳細的信息,建議你去西部石化網看看。 http://www.xbshw.com.cn/news/news_more-0_56.htm
⑹ 合肥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22去哪個部門辦理
由個人用戶登錄「合肥科技服務信息平台」,選擇申報用戶登錄,跳轉至安徽省政務服務網認證登錄,選擇個人用戶登錄,進入系統後選擇:項目申報-事後獎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個人電費獎勵)模塊進行填報,在網上上傳真實、完整的申報材料,提報車輛所在縣(市)區、開發區科技局(以車輛行駛證住址為准),由縣區科技局進行網上初審後提報市科技局審核。
2020年12月31日,國家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對2022年新能源補貼做出以下規定: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的無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含3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為1.3萬元;400公里以上(含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為1.8萬元。
⑺ 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哪些相關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補開始發放
受今年年初「騙補核查」影響,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延遲發放,導致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狀態。今日(12月2日)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已經收到「國補」發放通知,除企業提出申訴的部分外,其餘將於近期發放。
9月份,財政部通報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專項檢查情況,其中有多家車企存在虛構銷售、有車缺電、領補後閑置的情形。據媒體揭露,有些車企為了騙補,把電池重復安裝在不同的車殼上,然後「賣」給子公司,找政府反復領補助。這樣的「空殼車」,莫說能拉水,根本不能上路。
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11.540, -0.34, -2.86%)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但部分車企為何忙於騙補?
作為有形的手,產業政策都有相應的著力點,而之前的新能源汽車補助思路偏向鼓勵銷售。比如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准中,對純電動客車的補助只看車身長度,車越長,補助越多。而且只要把車賣出去,就能拿補助。
這樣的著力點有些「找偏了」,容易導致企業重銷售而不重研發。對於騙補車企來說,把車「賣」出去就能賺錢,為什麼還要多花錢搞研發?而那些真正投入資金搞研發的企業,即使有政府補助,也會覺得在競爭中吃了虧。
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一個全行業、系統性的核心難題,就是動力源(11.680, -0.25, -2.10%)轉換的問題。這既包括「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的效率與安全等技術問題,也有應用場景的問題,如鋪設充電樁和換電站、充電介面統一標准等。
經驗表明,光靠鼓勵銷售,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政策著力點可以考慮向研發端和基礎設施搭建上傾斜。我們看到,2016年的純電動客車補助政策不再只以車身長度為准,而是增加了「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純電動續駛里程」等科技指標,這些改變才真正有助於那些研發型企業成長。
「當潮水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隨著我國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端的財政補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補助存活的企業必將被市場淘汰,技術才是立足市場的根本,真正致力創新的企業必將贏得競爭。
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有哪些
4月29日,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聯合下發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出台,在未來5年,補貼額度大幅退坡。自2010年中央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補貼額度逐年下降,享受補貼的車輛標准逐年提高,同時,政府對汽車企業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斷降低,顯示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具體的退坡辦法是: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新能源車型補貼標准都實行退坡,其中:2017-2018年補貼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貼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對象依然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但對車輛的技術要求進一步提高。其中,純電動汽車的補貼門檻由之前的80公里續航里程提高到100公里,對車輛的最高時速也要求不低於100公里/每小時。
⑻ 新能源汽車保險優惠政策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層出不窮,在政策推動和新能源汽車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的背景下,部分消費者選擇購買一輛純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的火熱,新能源汽車的維修、保險等產業下游的服務行業正在醞釀新的服務。那麼電動汽車用久了,電池怎麼投保呢?
電動汽車用久了,電池怎麼投保:汽車出險後怎麼辦
「當前,消費者在新能源汽車投保與車損索賠中的一個困擾是理賠流程操作。」高猛告訴記者,例如,新能源汽車出險後,出險車輛必須到保險公司指定地點進行定損核定,核定後再轉到修理廠維修。這樣一來,形成了「三角形」的循環線路,耗費了車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顯然,平衡好消費者、保險公司、維修廠三者的關系,是當前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塑造形象的重點之一。
「汽車保險,從根本上是保障消費者財產安全的一種形式。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無非是產品和服務的升級。雖然,目前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保險服務內容與傳統汽車基本相同,但是有一些細節還是需要向消費者提個醒。」王根對記者介紹。
電動汽車用久了,電池怎麼投保:理賠是個技術活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在全國鋪開,得益於補貼和免稅兩項優惠政策扶持,主要體現在生產和流通環節,而與銷售捆綁的保險業務並沒有過多考慮補貼政策。
以目前少數開展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的中華聯合保險公司為例,其簽約新能源汽車保單以新車購置發票金額為准,不另外計算購置補貼份額。
此外,關於新能源汽車的保費,王根告訴記者,基於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動機的構造,消費者可不必上「發動機涉水損失險」。在第二年沒有出險的情況下,一輛九萬多的北汽新能源汽車保費在3000元左右。
事實上,汽車保險的服務內容大多集中在理賠環節。目前國內尚無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理賠制度,大多保險公司套用傳統汽車理賠流程。對於消費者而言,基本分為報案、協助勘察定損、修車、提交材料和領取賠償五個步驟。如果出現車被盜的情況,車主需到當地縣級以上公安部門報案,60天後憑公安部門出具的證明進行索賠。
電動汽車用久了,電池怎麼投保:電池不單獨投保
作為汽車領域的潛力股,新能源汽車突破了傳統汽車構造,以電動汽車為例,電池成為供應清潔能源和動力的主體。然而,從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小、電池成本造價高和技術故障不易處理等多方面考慮,國內保險公司不願承擔為電池單獨設保的風險。但是一旦電池由於發生事故而造成損壞,維修或更換費用較高,消費者也不願全額承擔。顯然,在新能源汽車保險領域,做好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服務,也是一項挑戰。
那麼,車輛發生事故後,保險公司賠付哪些單獨損壞的零部件呢?
根據中華聯合提供的車輛理賠流程資料顯示:外飾燈具、車玻璃、天窗玻璃、車輪(包括輪胎、鋼圈、輪轂蓋)及倒車鏡屬賠付范疇,新增加設備、水箱、發動機及車身則不在其中。但是,除水箱外,不在列的零部件可單獨投保損失險,如新增加設備損失險、發動機涉水損失險、車身劃痕損失險等。
⑼ 安徽省在購買新能源電動車有沒有補貼
國家肯定有,地方補貼就得看當地的政策了。當然,得在新能源車目錄里才行。
⑽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充電設施保有量持續上升,補貼幅度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幅度大規模退坡,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完全取消,獲得補貼的最低續航為250km,最高國家補貼減少了一半,為2.5萬元,依然是400km以上車型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幅度的大規模退坡表明將迎來全行業大洗牌,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生存,靠補貼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補貼的車企將面臨較大挑戰。
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遇到較大的挑戰與困難,但是汽車的電動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信隨著技術的突破,市場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提高,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逐漸提高。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