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二期新能源項目
1. 德國外長表示北溪二號不符合歐洲能源法,北溪二號目前不可能通過,怎麼看德國外長的表態
北溪二號無法通過,德國將面臨更高的用電成本。
因為未來要大比例採用綠色能源,而同時又要在2022年全面棄核,以後核電站也沒了。這就只能依靠俄羅斯的天然氣,現在低成本的俄羅斯天然氣用不了了。未來幾年,德國的電價還會不斷上升。這很可能會導致德國電動車市場的需求疲軟,而這對於汽車廠商也會有影響,可能會減弱德國汽車廠商在電動車方面的競爭力。
未來十年,全球汽車市場主要的戰場在新能源,而電動車是最主要的。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越來越齊全的產業鏈,這很可能讓我們得汽車產業在未來有更強的競爭力。而這一切的開始,始於烏克蘭東部的一聲槍響。
2. 未來的新能源如何德國與法國為此也是下了血本
歐洲的藍圖: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也是不斷的占據現在汽車市場的份額,新能源汽車也成為了未來汽車市場的大勢所趨。而我國的新能源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也在德國建造了電池工廠。而近日,有外媒報道,德國與法國已經制定了一套關於電池工廠的藍圖。 目前兩國也是計劃在歐洲共同的推動一項總投資高達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83億元)的新能源電池項目,總產能也約為48gwh。
寧德時代鋰電池的領頭羊:不僅如此德國的經濟與能源部也是發布了聲明,很大的程度上展現出了歐盟的各國計劃與亞洲競爭對手一較高下的決心。他們還認為特斯拉目前在電動車的領域已是占據北美地區的主導地位,遠遠的超過其他競爭對手。 不過在鋰電池方面來看的話,我國的鋰電池的「領頭羊」寧德時代已然已經占據了全球電池市場的主導地位。這個也是法國和德國作為汽車生產大國想要和我國在這方面一決高下的一個原因。
歐洲的壯志雄心:而且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暖的問題,目前歐洲各國政府也都是打算收緊汽車尾氣排放標准,並且一定程度上去限制生產及再回收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對於這一個行動也是十分的有可能對這些來自亞洲的電池產品推廣造成一定的阻礙。 值得一提的是.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長peter Altmaier也是早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放出豪言:歐洲的電池電芯可不是中國產的便宜貨能夠媲美的。對於這個言論還是有著許多的網友表示不服氣的。
目前的情況:近日也有外媒報道稱,德國也在呼籲歐洲的電池製造商們和汽車製造商們成立一個企業的聯盟,以便於滿足電動汽車電池預期增長的需求,則也算是真正的與目前占據電池主導地位的亞洲電池生產商展開競爭。 . 還有外媒報道,根據目前的情況,到2025年的時候德國的電動車銷量或將達到700萬輛的程度,歐盟的電池電芯市場的市值也將高達25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萬億元)的高度,而對於這個報道,具體情況還得看之後歐洲方面的表現,不過按照現在的趨勢來看,亞洲的優勢還是更大的,畢竟領先的優勢還是十分的巨大。寧德時代不斷發展:而作為中國的最大的電池廠商之一,我們的寧德時代也是不斷的在發展進步中,在接下寶馬的高價電池大單後,也是在歐洲建立起了的第一家的海外電池工廠,地址也是選在了德國的圖林根州。 而寧德時代就目前的形式表示,他們也是正在就向巴斯夫公司提供更多原材料進行談判,而且該公司計劃投資4億歐元(4.57億美元)在歐洲建造電池的生產工廠。
大家認為這次歐洲推50億歐元電池的項目嗎,是否能夠在未來的歐洲占據主導地位呢?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德國將從明年起削減新能源車補貼 經濟部長解釋:已是暢銷品
易車訊近日,德國經濟部對外表示,德國執政聯盟內部達成協議將從2023年起減少新能源車補貼。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在聲明中寫道,「電動汽車越來越暢銷,補貼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再必要。」外媒表示,德國取消新能源車車補貼,是因為從未來兩年預算中撥出的34億歐元經費已經用完。
2022年6月汽車銷量榜單已經正式登陸易車App「銷量榜」,了解更多新車銷量數據,請關注易車App。
4. 為什麼提倡電氣化轉型的德國,又打起了氫能源的主意
至少不會出現看不到手指,卻分不清男女五米的場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過去中國的小微企業都是被高額補貼誘惑著涉足這個新領域的。此外,在動力電池和電機方面有優勢的汽車公司也會在這方面嘗試,但大多數汽車公司仍然專注於內燃機車型,而不考慮新能源汽車。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國內市場涌現出大量強大的新生力量,包括長城、長安、吉利、比亞迪在內的傳統汽車公司也開始加快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合資品牌中,一向重視混合動力系統,不太在意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系統的日系車,已經開始將純電動汽車納入研發計劃。
經濟條件的改善增加了石油產品的消費,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成就。可再生能源目前產生了德國三分之一的電力,但如果我們想在未來幾十年逐步淘汰核技術和燃煤電廠,我們必須首先解決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技術挑戰。由於能源轉型,德國政策制定者意識到了其基礎設施的缺陷。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是廣泛應用的最大挑戰,即解決沒有陽光或風時電網的穩定性。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天然氣發電廠被認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理想方案,因為它們可以相對快速地啟動和停止。同時,與煤炭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一半。
5. 江汽集團與德國大眾戰略合作項目正式落地
12月2日,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集團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汽股份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安徽省國資委與大眾中國投資分別持有江汽集團50%的股權。江汽股份持有江淮大眾25%股權,大眾中國投資持有江淮大眾75%股權。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這次儀式標志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與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戰略合作項目正式落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什麼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技術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泛指主要動力來源不單純依賴內燃機的車型,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電動機提供動力,給電動機供電的設備是電池,給電池充電的方式可以是內置發電機、外接充電口、太陽能、化學能,甚至是核能。隨著新能源車型逐漸替代傳統燃油汽車,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歸類到傳統燃油車范疇。
需要注意的是,油電混動車型不屬於新能源汽車范疇,這類車型就是我們常說的「弱混」,代表車型有吉利博瑞GE MHEV、本田CRV 2.0L混動版、豐田凱美瑞2.5L混動版、本田雅閣2.0L混動版,油電混動汽車雖然是混動車型,但是沒有外接充電口,只能依賴發動機給內部電池供電,所以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仍然屬於傳統燃油汽車范疇,不能上綠牌。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大體分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而新能源車型沒有強制上綠牌的規定,依舊可以選擇上藍牌。
而當你在大街上看到綠色車牌的車型時,可以斷定這一定是一輛新能源車型,那麼怎麼判斷這是一輛插電式混動還是純電動汽車呢?目前,小型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的第一位字母是D、F(D代表純電動新能源汽車,F代表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大型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的第六位字母是D、F(D代表純電動新能源汽車,F代表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其中小型新能源汽車專用車牌採用「漸變綠色」底色,大型新能源客車專用車牌則採用「黃綠雙拼色」底色。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地熱能---地球內部是熾熱的,地表水滲透到地球內部就會變成蒸汽,用管道把這些蒸汽引出來,可用來發電或供熱。 太陽能----即太陽輻射能,可用來取暖,供應熱水,發電等。在國外已研製成太陽能發電站直接向家庭供電。 風能----由風車帶動小型發電機發電,現正研製大型風機。 垃圾能----垃圾和廢物通過處理能變成氣體和油,或通過燃燒產生熱用來發電。 生物質能----指生物質內包含的能量,又叫"綠色能源"。 潮汐能----利用潮水漲落來發電。 海洋熱能----利用海水溫差來發電,海洋表面和深處海水溫度可相差25℃。這種電廠可建在海上船塢上,也可建在海濱附近,可供工業用電。 波浪能----利用波浪力取得的能量來發電。 核聚變能----處於探溯階段。 新能源對環保影響小,值得研究開發、推廣。
7. 德國「三巨頭」加速開拓新能源市場,2020年迎關鍵之戰
知名商業咨詢公司麥肯錫日前發布了《2020電動汽車指數》,指出與中國新能源補貼退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政府為購買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提供高達6000多歐元的補貼,並承諾大力擴展充電基礎設施,推動該國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
其實,賓士在電動化轉型猶如「大象轉身」般緩慢早已被海外媒體刁難不少,尤其是原定於去年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SUV——EQC「跳票」又引來了更多的質疑。
康林松在日內瓦車展期間回應稱這是因為「歐洲工廠產能不足」所致,今年會加緊趕上,並陸續發布EQV、EQA等純電車型。他還強調,今年賓士將繼續攜手比亞迪對新能源汽車品牌騰勢不斷投入,此外與吉利控股集團成立的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預計從2022年開始在全球銷售其新一代智能電動車型。
目前,戴姆勒正在計劃提高今明兩年電動車產品的產能,僅到2020年就要推出20多種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產品,從而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交付量翻兩番。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德國等傳統汽車廠商為什麼要力推新能源汽車
因為特斯拉等一些新興車企帶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為了搶占市場份額。
對於一些傳統汽車廠商來說,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新企業希望行業重新洗牌,而老廠商不願意在這場浪潮里落伍。所以各大傳統廠商也使出渾身解數,推出了自家的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