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師在電動汽車行業
『壹』 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就業方向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簡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獲得現代機械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從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領域內的設計製造、推廣應用、運行管理和營銷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在校學生除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外語等基礎課外,主要學習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制圖、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學、機電控制工程基礎、液壓傳動與控制、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機器人機構學、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數控技術及數控機床等。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各種機械廠,比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還有一些汽車製造廠)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發動機設計、機械設計、模具設計、設備維護、生產管理、銷售等。發展方向可以是:1.設計車間-夾具設計-車架設計-車型負責2.模具車間實習-塑料模設計/鑄造模設計3.編程 車間加工中心實習-編程。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機械、儀器儀表、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機械/設備/重工
2、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3、新能源
4、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5、汽車及零配件
6、其他行業
7、原材料和加工
8、傢具/家電/玩具/禮品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機械工程師、機械設計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機械工程師
2、機械設計工程師
3、結構工程師
4、區域銷售經理
5、工藝工程師
6、設備工程師
7、高級機械工程師
8、技術員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涉及機械行業中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諸多的方向,是社會需求很大的一個行業。
具體研究的內容有,開發低公害汽車發動機、提供機械性能的鋁合金和形狀記憶合金的新材料、研究提高汽車渦輪增壓發動機性能與開發減震降噪的機械等許多課題。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礦等工業領域的發展,機械製造和自動化更加需要長足的發展,並且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
『貳』 機械專業的大學生,以後發展如何主要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考研和直接就業有什麼大的區別嗎
您好,我的觀點是去就業。
首先,我們要認清中 國特色的機械行業。
我們這里的機械行業發展是畸形的,至少在目前各大城市的發展是極度不均衡的。在很多地區,一提到機械工程師,立刻就有人和搞摸具的劃等號。誠然目前中 國的機械工程師恐怕有超過7成的都是模具工程師。這是一種悲哀,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產業的不均衡,以及以大規模生產而演化出來的產業失衡。
道理非常簡單,如果都是精加工,小批量精品加工,以機加工為主流的話,那麼我們的模具工程師們至少有一半要失業;而這些產品卻是歐美國家的特長,所以我們所作的大多是老外們不太願意做的東西。而且除了金屬製品的加工模具外,絕大多數模具產品都是有機材料,加工是嚴重污染環境的,我們又只能撿老外不願做的東西。
從機械行業本身的分來來看,大方向可分:結構應用,模具應用,應用分析,製造工藝,生產技術等等;小方向可分:結構設計,模具設計,製造工程,系統工程(自動化控制),流程工程,工藝工程,設備工程,質量監控,物流基礎,機電一體化等等。再細分就可細分到大大小小的各種工程師了。
所以目前就機械行業本身來看,由於產業的分布嚴重失衡,從這樣的結構中分析問題,就不要分那麼細了,只能從大方向來分析了。
其次,我們要明確,討論失衡的產業結構是沒有意義的。
哪些是失衡的,前面已經提到的模具就是其中之一。大量的模具工程師,導致的後果,並非是我們的模具技術強大,相反的是導致模具行業魚龍混雜,業務水平低下,產業混亂。江浙兩省和東莞珠海兩地的模具行業多如牛毛,可真正的高手如鳳毛麟角,難得一見。所以模具行業的泛濫也導致了這個行業的前景一塌糊塗。我們現在模具工程師的總體技術水平和收入與其他行業相比總體較低。
還有什麼是失衡的,那就是汽車!現在是經濟危機,汽車行業崩盤,這看似是汽車行業受全球經濟影響,運氣不好,被卷進來。其實不然!這話對外國公司是對的,對我們國內的汽車行業來說,絕對是錯的。因為今天的崩盤,早就是幾年前就知道的。樓上有一位朋友說到點子上了,因為我們只進行引進,基本我們沒有什麼自己拿得出手的東西。汽車行業本身是有相當的技術含量的,但是我們卻以勞動密集型的方式進行代加工。導致被全球經濟牽一發動全身,裁員第一個開刀的就是汽車行業。不要被汽車行業前幾年的高收入迷惑,那是因為我們的車比老外的貴那麼多,高利潤導致的。現在的汽車行業只能說是朝不保夕,及時行樂而已。
再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產業失衡是暫時的,但是會維持多久沒人知道。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產業是有自調節性的,所以長期被打壓得結構設計和自動化控制,製造工程,以及正在迅速發展的機電一體化等方向會慢慢的恢復其社會地位。尤其是自控,品控,機電一體化這幾個方向已經在這幾年有了很大的發展。
而從初級加工和大規模簡單加工的行業必定是沒落的,我一直教育手下的員工,現在是精品時代了,我們不要繼續以小農經濟的方式來設計生產產品了。
不要去選擇「有可能」成為主流發展的行業,要去選擇「已經」或者「必定」成為主流的行業。目前就機械行業的具體工種而言,設計研發依然是上上之選,其次是工業控制/自動化控制,質量工程,流程工藝等等。
不要去做非標類,五金類,機床類,模具類的工作,在機械行業中,有句俗話,「要活命,做五金」,這句話本身的意思說五金好賺錢,但是是讓你半死不活,餓不死,也絕對發不了。做五金多數要做非標,和機床關系也不小。這幾個行業由於目前依然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所以依然屬於很低迷的時期,加上從業人員過多,短期內也不會有什麼起色。
最後,心態問題
誠然,從職業規劃上來,我給員工做career ladder的時候也會給這樣的規劃,但是提升畢竟是一步步拼出來的。我在500強做了這么久,也混到了經理,但就沒有見過有國人在外資做到principle engineer的,更不要提chief engineer了。所以對剛剛入行來說,扎實走好每一步,比幻想以後的美好前程來說更重要(當然目標還是要有的,不要放棄)。
額外提一句,在外資,並非經理的等級一定比手下的員工高,我手下的員工中就一個收入比我還高,比如說principle engineer(首席工程師)的收入和等級就比經理高,相當於總監,如果是chief engineer(總工程師),那待遇是VP(副總裁)級的。這也體現了老外對工程技術人員的尊重,相比之下,我們國內真的太小看我們機械行業的人員了。
說了這么多,是要給你信心,但是路要走踏實了,機械行業不是3-5年可以入門的,我做了6,7年,才勉強覺得自己邁上門檻了。戒驕戒躁,穩扎穩打,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最基本心態。
所以樓主,分析清當前的形勢,結合你自己的情況才能找出最適合你的方向,我個人推薦你可以從研發設計這個方向入手,因為這是一個集大成的專業,一個合格的機械設計師,要幾乎通曉機械行業所有的知識,對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的鍛煉也是最強的,如果能有第一線工作的經歷會給你更大的收獲,因為所謂機械設計不是光會畫圖紙,我在給其他朋友的回答中提到過設計師和繪圖員的區別,你可以參考我下面的參考鏈接,那是我2年前給別的朋友的帖子。而機械設計中,首推結構設計和分析應用(Structure design & application analysis),(平時一直用英語,可能中文翻譯的不是很准確,包括前文也有一些,見諒),而且從設計部門轉其他機械行業都是很受歡迎的。如果覺得設計工作起點過高,可以先從製造工藝入門,只是這樣的話,發展之路會變得稍微漫長了一些。
補充一些,關於有機材料(塑料)和電子產品的問題。
電子產品嚴格意義上不是機械的分類,如果是與電子產品相關的機械行業,多數屬於機械結構類,而且相對專門的機械結構設計來說,還要簡單一些。個人不推薦你從事,至少在入行的時候不要去嘗試,免得日後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有機材料作為機械材料的一大分支,是非常有前景的。不論是個人發展還是收入都是一流的。我的公司當年就是靠一個專利保護的有機材料配方而發展成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公司,可見有機材料(塑料)這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很好的專業,我手下從事有機材料研發的那個工程師年收入20w。但是要從事這個行業,專業性太強,從機械專業出來的基本無法從事,一般都是有機化學(高分子專業)的人才可以進行。
如果樓主指的是模具類工作,那麼我前文已經說了,不推薦從事。
#關於機械設計本身,是不分行業的,每次與獵頭交流的時候,我都會教育對方,不要去分什麼汽車,醫療設備,工程機械,船舶等等。因為對於產品本身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而對機械本身來說,全都是一樣的。很簡單的道理,你翻開我們機械設計行業的聖經寶典《機械設計手冊》,裡面絕對不會偏向任何一個行業或者產品,其中只包含的內容也就無非是設計基礎,結構強度,公差配合,螺紋連接,過盈連接,焊接,聯動機構等等等等。如果把這些公用的部分都掌握了,那麼對於你來說,造一輛車和造一顆原子彈的結構方法上是沒有區別的。無非就是不同產品,在運用不用技術上的復雜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你要設計一輛車,在框架設計時,你需要更多側重結構強度,平衡穩定性,材料物性,聯動性能和疲勞強度等等。
而如果讓你去設計一個精密儀器,你可能更多要考慮,模塊聯接性能,裝配性能,加工精度,表面處理等等。
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考慮不同產品行業的區別。在我的設計團隊中,只有金屬件設計和塑料件設計兩個分類,就不在進行細化了。
#研發設計具體體現到產品上,目前我們發展比較好的產品行業包括船舶業,代表就是7xx研究所,江南造船廠等等;重工機械/自動化機械,代表就是三一重工,振華港機等等;電信行業,代表為華為,中信,浦天郵通等等;醫療機械,代表有GE,西門子,飛利浦等等;還有一部分基礎設施的行業,如交通,物流等等,其中有大量自動化機械需要設計研發,都是很不錯的行業,包括倉庫自動化系統,機場物流系統,自動電梯/人梯,自動門,自動化流水線等等等等。
#換言之,只有當研發設計充分體現其價值的行業才有發展前景,這樣的行業通常都是高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行業。汽車行業的研發在國外也是很不錯的,只是由於我們的單純技術引進導致了產業失衡,否則汽車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上面提到這些行業,其研發都是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來完成的,也只有這樣才會把一個工程師最大的能力都發揮出來。
##應用分析,具體到職位上,通常是System Engineer 或者CAE engineer.對於CAE engineer的主要職責是對已有設計,或者進行研發的設計進行模擬評估,包括有限元分析,模流分析,風險評估,DFMEA,QFD,等等產品可行性分析,最終提供可行性報告,供最終管理層進行評估。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這份報告對一個項目可能有生殺大權。英語中,我們稱之為,kill barrel,我不知道怎麼准確翻譯比較合適,但是可見CAE 應用分析的重要性。
而system engineer更為重要,一般來說,system engineer的等級都比一般的研發工程師要高,他一般是項目的經理的backup。他的主要工作是對整個產品/項目負責,確保其功能和品質都嚴格符合客戶的需求。同時他不僅要對整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同時要評估產品的預後,包括將來的維護成本和進一步開發的可能性。他將完成整個產品最終的測試報告和結案報告,並協助項目經理完成相應的遞交報告(Delivery report).
###為了方便你理解,我可以介紹一下我一個朋友的研發團隊組成,很典型:
12個機械設計師,4個電子工程師,6個軟體工程師,2個機電調試工程師,1個CAE工程師,1個系統工程師,1個PDM系統管理助理,2個測試工程師。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小團隊,功能齊全。其中「2個機電調試工程師,1個CAE工程師,1個系統工程師」就是前面我提到的application analysis。
希望能幫到您。
『叄』 機械工程師到底是幹嘛的機械工程師在蘋果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可以幹嘛
機械工程師包含的范圍太廣了。有些搞模具的也會被稱為機械工程師,但一般都是叫模具設計工程師。深圳這邊的機械工程師,大多數是做一些非標自動化設備的。你如果在中國人才熱線上注冊個號,尋找機械工程師職位的,大部分都是招有非標自動化設備設計工作經驗,還有一些機械加工工藝方面的,有些做外貿的,也會招機械工程師,這種機械工程師要懂工程主要看得懂老外的圖紙,英文水平是需要一些的。
汽車行業搞機械方面的設計,也會稱為機械工程師。
不規范的叫法,只要搞機械的,不管你搞加工工藝還是設計產品,都被稱為機械工程師。
機械工程師在蘋果公司和google公司,能幹嘛?如果他們需要設計產品(不管塑膠還是五金)就需要機械工程師上場了,要做一些非標自動化設備,也需要機械工程師上場的。機械工程師常常要與電氣工程師搭檔,這樣才能讓設計出來的非標自動化設備運轉哦。機械工程師餓不死,能乾的事太多了,多得我這種幹了七八年機械的都還說不完。
『肆』 汽車機械工程師主要幹嘛的
看情況,每個單位都會有不同的崗位職責,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以汽車機械技術和理論為基礎。
『伍』 機械工程師的職業發展
樓主,你好!
最近項目太緊,所以很抱歉只能簡單回復下了。
如果我以前的回復能對你有所幫助,那麼我也是很開心的事,這就是分享的重要性,呵呵,也算是我自己對得起自己那麼多字吧。
你的問題:
1. 我對這個行業並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國內在這方面不是強項。管道系統是一個很特殊的分類,你也可以從很多設計軟體中發現,管道系統是有單獨的模塊的,無論是設計還是分析還是應用都是獨立成體系的。就目前我所知不多的情況來看,世界上比較領先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這幾年日本人也做的很不錯,國內的情況並不算很好,但是發展還算平穩吧,這點從每年的工博會上可以看出,我建議你還是詢問下更專業的資深專家。
2. 沒錯,國人基本很少能做到principle engineer, 更別提更高的了。我給你一下一個比較通用的對照表,就是技術與管理同層次的比較,括弧內的就是對用級別的管理層,由下至上。
assistant engineer, engineer, senior engineer(supervisor), principle engineer(Dept. manager), chief/fellow engieer(director), CTO(VP)
這個表對應就是技術和管理的比較,比如principle engineer,那他的收入就應該和部門經理是一樣。
而我們大多數人的瓶頸就是在這里,也是我們大多數人轉型點,而公司也往往會在這個點上給你這個機會。因為大家都知道,公司的首席工程師可能只有一個,但是經理可以有好幾個,那麼多工程師,都到一定的資歷了,怎麼辦呢?
理論是可以公開的,但是操作層面的東西,每家公司都不一樣,當然也有些人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所以不會說的太明。
轉管理的機會,是在工作中創造的,很多人在達到senior engineer級別的時候,就會開始接觸成本核算之類的信息,這時,哪怕是老外,就算流程再明確,也很難把工程師再定義為簡單的工程師,這時多數工程師還會兼任一部分項目管理的工作。你的表現就是在這些工作中體現出來的,就我而言,我從一個設計師轉型到經理的過程,我花了3年多時間,前後共接受大大小小項目近30個,也正是這些項目按時保證質量的完成,才讓我成功轉型,當時我的收入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因為我只是轉變了我的角色而已。
在評估你項目的業績的時候,往往只是考核以下這些內容:
a. 你在項目中所使用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時間等等
b. 你在項目各個節點上所交付的內容,項目不同的phase之間有gate review(很抱歉,我不翻譯成中文了,我打英語更准確更快些), 在這些review的點上,你必須要提供一些delivery report,包括產品的生命周期,預算,進度,市場預期等等,這些東西不是你一個人完成的,有些數據是其他部門提供的,但是你的職責就是要去取得這些數據,並完成報告
c. 跟蹤樣品與客戶反饋,並加以改進。改進本來就是工程師的份內事,但是取得反饋和跟蹤就是額外要做的事了
d. 項目在第一批出貨前後的交期和量產穩定性評估,將成為你項目的最後收尾
這些內容很多都遠遠超過了一個技術人員要做的事情,但是只有你去完成了這些事,並且在重復了很多次以後,你才會有機會正式轉到管理。我當年是以工程師的身份,先拿到了最佳項目團隊獎之後才轉型成了項目經理,然後繼續我現在的職業。我覺得確實可復制性不高,那是因為每個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就路線而言,大家都是差不多的。
3.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我已經在上面回答了,任何一個流程完備的公司,都有這樣的一份成本核算表,因為這時gate review必須要求交付的,你可以問項目經理或者產品經理去借來看一下,當然結果很可能就是你遇見的情況,所以這樣的偷師是需要看機遇的。我可以給你一個參考,任何一個產品的成本核算都應包括以下內容,從上至下:(括弧內為說明)
銷售預期 (forecast 市場需求量)
前期銷售投入預估 (銷售行為發生的費用)
前期實際投入 (實際銷售發生的費用)
開發預算 (用於開發所產品的費用,包括差旅費)
固定投資 (包括模具費,設備費用等所有看得見的費用)
非固定投資 (所有看不見的費用,如樣品損耗)
開發人工費用 (開發工程師的工資)
非正常費用 (應市場或者銷售或者客戶原因導致的費用,如項目中止,延期等等)
量產預期 (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總產量)
投資回報率 (多久能收回成本)
現金流 (公司為此要准備多少的現金周轉)
資產損耗 (固定資產和生產帶來的損耗)
管理成本 (Overhead, 整個公司所產出的管理費用,水電煤都算在內)
人工工時費 (工人的工資)
毛利潤 (Margin,不考慮管理成本情況下的利潤)
凈利潤 (包括所有成本下的利潤)
內涵報酬率 (投資和回報的比例)
總收益 (實際公司最後的收入)
……
我只是憑印象大致羅列了下,其中我省去了大量的稅的計算,其實你也可以發現,如果項目經理不給你這些數據,你也可以從其他地方得到,只是過程會漫長些,痛苦些。
這些費用中,起決定性的因素為銷售預期,固定投資,投資回報率,凈利潤和內涵報酬率,這點希望你自己學習了,內容太多了。
4. 你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在外資做管理說來也簡單,那就是靠流程。為什麼我們國企總是亂糟糟的,就是因為總是幾個人說了算,拍腦袋做法;而外資,你做任何事都有規矩,按流程作就是了。至於管理上的技巧,那太多了,比如B-FMEA(business),D-FMEA(design),P-FMEA(process), Risk management, conflict management, team building, 等等都是有專門的課程和技能的,這點只能靠你自己學習,或者公司的培訓了。一般大一些的公司都有這樣的培訓,你可以和HR聯系下看看
5. 你這個問題,我覺得你也可以嘗試下,不過要想清楚。因為就你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覺得發展的都還不錯,基本職業道路都已經上了正軌,能被獵頭掛上號,以後的職業道路不會太艱難,但是轉型要慎重,我也重復多次,機械行業,出去容易回來難。當你達到你目前的層面,去轉銷售,也不是低級別的銷售了,所以應該還是不錯的發展,因為工程師的道理到了瓶頸,從銷售渠道突破職業路線,我覺得可以,我自己也曾這樣想過,但是這困難,就像你自己說的,很多時候是非技術性的。潛規則不是問題,幾分鍾就會;關鍵是你的關系網,這是致命傷,如果你對自己的軟技能沒有足夠的信心,還是不要嘗試了。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與人打交道沒問題,而且在工程師轉型管理的道路上又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可以嘗試下。給你一個簡易,關系網可以從供應商開始發展,逆向思維,要知道供應商手裡的客戶遠遠比你現在知道的要多的多,搞定供應商,然後間接取得客戶的信任。這路很漫長,你要慎重。
呵呵,反正,我膽子比較小,非技術性的東西,不太敢去賭,你自己把握自己的情況吧。
先這樣吧,我一下午終於把積累了那麼多天的消息都回復完了,晚上要開始加班了,呵呵
『陸』 請問機械工程師在社會中是什麼地位
機械工程師通常指的是從事機械行業專業人士,最常說的機械工程師,指的是職稱,也就是中級工程師。此外還有機械工程學會的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勘察設計注冊機械工程師等。
機械工程師是指在機械工程行業從事工作,並且具備一定經驗和水平的人。機械工程師一般分為三個級別,初級機械工程師、中級機械工程師、高級機械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通常是指三個級別機械工程師的統稱,還可以專指中級機械工程師。
(6)機械工程師在電動汽車行業擴展閱讀:
機械工程師的職責:
1、負責機械設備及有關零部件的圖紙設計、安裝和試運行;
2、制定機械設備的操作規程;
3、對機械設備中存在的缺陷及時進行技術改造或調整,確保設備運行處於良好狀態;
4、制定機械設備的預防性維修、保養及大修計劃,並負責對維修工作的組織、實施及檢查,確保維修質量;
5、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以提高生產效率。
『柒』 干機械工程師有前途嗎以後能幹嘛最高工資能拿多少
機械工程師是比較有前途的,機械行業是一個傳統行業,無論到什麼時候,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機械行業;
機械工程師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技術方向,也就是行業的專家。另一個是管理方向,成為單位的技術管理人員;
關於工資,沒有最高值的,如果是行業的頂尖技術骨幹或專家,大型企業的技術總監,如果有特殊的研發項目都有可能的。
無論哪一個職業都有前途,重要的是要認真、努力地付出!
『捌』 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的就業前景及職業走向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是一門研究機械製造理論、製造技術、自動化製造系統和先進製造模式的學科。該學科融合了各相關學科的最新發展,使製造技術、製造系統和製造模式呈現出全新的面貌。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目標很明確,就是將機械設備與自動化通過計算機的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一系列先進的製造技術,包括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製造)、FMC(柔性製造系統)等等,最終形成大規模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使傳統的機械加工得到質的飛躍。具體在工業中的應用包括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
這些專業方向要求學生在本學科領域內具有扎實、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較深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驗技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專業還要求學生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資料,具備較好的外語聽說水平及一定的外語寫作能力。研究生須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製造及設備控制及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學院的研究生小季表示:「這個專業就業面相當廣,被稱為『萬金油』。我的師兄師姐畢業都是去科研院所、外資企業、高新技術公司、機械出口貿易公司這種單位,薪酬待遇也不錯。」
機械設計及理論是對機械進行功能分析與綜合定量描述與控制的基礎技術學科,該學科主要培養從事機械設計、機械繫統性能分析、系統模擬優化和相關理論研究的高級人才。該專業的研究生在力學、機構學、強度理論、流體力學理論等方面應具有扎實的基礎,在CAD技術、計算機編程、機械參量測量、信號處理、微處理器應用等方面也應有較強的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設計專業的研究生安林說:「機械設計專業畢業生可以搞設計,也可以搞工藝、裝配、維修等。機械類專業不像金融、工商管理等專業,學生一畢業就是白領。學機械設計的畢業後必須在生產第一線積累經驗,對生產工藝包括機加工、熱處理等有一定認識後,才能在以後的設計崗位上有所建樹。建議學機械設計的同學做兩到三年藍領,再做三年灰領,日後沒准就是金領了。」
就業情況:由於機械設計是最傳統的機械學科,以培養現代機械工程師為目的,很多招聘機械類人才的單位大多傾向於招收機械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據了解,機械設計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可以去國家科研單位如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飛機設計研究院(所)等,也可以去外資、民營企業的研發、生產製造、銷售、售後服務等部門。主要是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工作,目前畢業生就業多在北京、上海、浙江、遼寧、山東等地區。
『玖』 機械工程就業方向及前景
機械工程專業簡介:
機械工程是以數學、物理、化學、力學、材料學、控制學、計算機等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以理論分析、物理實驗、工程試驗、計算機模擬等為手段,研究和解決機械在設計、製造、運行、控制、管理、使用、維護等方面理論及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和專業。該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機電工程及自動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科研院所、企業、高新技術公司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及技術分析,從事各種機械、機電產品及系統、設備、裝置的研究、設計、製造、控制、編程,數控設備的開發、計算機輔助編程,工業機器人及精密機電裝置、智能機械、微機械、動力機械等高新技術產品與系統的設計、製造、開發、應用研究,以及從事技術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機械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國家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高新技術公司應用CAD及分析軟體從事各種機電產品及機電自動控制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製造,如:進行工業機器人、微機電系統、智能裝置等高新技術產品與系統的設計、製造、開發、試驗與研究工作。
從事行業:畢業後主要在機械、儀器儀表、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機械/設備/重工。
2、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3、新能源。
4、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5、汽車及零配件。
6、其他行業。
7、計算機軟體。
8、原材料和加工。
從事崗位:畢業後主要從事機械工程師、高級機械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機械工程師。
2、高級機械工程師。
3、結構工程師。
4、自動化機械工程師。
5、電氣工程師。
6、機械設計工程師。
7、助理機械工程師。
8、模具工程師。
『拾』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1. Mechanical Engineer 機械工程師 (平均年薪約為$70,964)
機械工程師主要負責機械設備和系統的開發、設計、製造、測試和檢查工作。
這一崗位在工業、商業、設計、製造業,能源行業、航空航天、核能行業等多個領域都有需求。
常見的情況是進入製造業工作,那麼機械工程師將會從汽車、電梯、風扇或其他的設備引擎設計工作做起。
2. Proct design Engineer 產品設計工程師(平均年薪$74,298)
產品設計工程師的主要職責是根據用戶需求,對產品進行開發設計和製造,以及後續的調試、驗證和優化等環節。
這一崗位對創造力的要求相對較高。
3. Process Engineer 工藝工程師 (平均年薪$74,822)
工藝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推動生產流程和現有設備的操作流程的優化,並對設備的性能指標和質量進行改進。
這一崗位將會與生產車間的操作員、設施經理、區域過程工程師、運營和研發人員等不同部門的工程師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