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新能源汽車車主陷入困境
『壹』 二手車太便宜,換電池太貴,新能源車退役潮,問題來了!
新能源車前幾年的銷量高歌猛進,除了牌照、環保等原因,最重要的還是補貼到位。現在第一批新能源車面臨置換,用戶犯難的還是成本問題。有關部門可以加大置換補貼力度,減輕消費者負擔,實現良性循環。同時,可以建立完善的電池回收體系,根據電池的不同狀況進行二次利用,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率。
[總結]隨著燃油車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以及環保的需求,新能源汽車依舊是各大廠商的競爭點。當然,一個新事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能源汽車也需要在發展中不斷的摸索前進。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要從根源上來解決,提高產品力、加大補貼政策力度,給用戶信心,推動新能源市場的良性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換不起電池,賣不出價」新能源車主的保值焦慮如何破解
1月7日,公安部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381萬輛,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萬輛,同比增長46.0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10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19%,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兩年超過100萬輛。
新能源車的保有量上來了,這便有了二手車交換的流通基礎。據電車資源調查了解,不少新能源老車主表示面臨」換電池貴、賣車難「的局面。
電動汽車保值太低,兩年掉價70%
老家在廣東佛山,現居深圳的梁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家在2018年初買進比亞迪e6,買車的初衷是考慮到家裡孩子多,此外他家是做茶葉批發生意的,為了跟客戶打好關系,通常會選擇親自送貨,每天需要來來回回好幾趟,所以他便選擇了車身空間較大、續航里程較高的比亞迪e6。
當記者聊到賣二手車的問題時,梁先生嘴角微抽,面露苦笑。
」我21萬買入新車,現在估值不到7萬,還不一定有人願意買,兩年掉價70%,想想真的血虧。「
他表示雖然他現在還沒打算換車,但他的親戚朋友經常對他買電動汽車表示不理解,可見新能源車保值率低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一大重要因素。
一直以來,自燃、充電難、續航里程不足等問題就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攔路虎」。目前純電動汽車保值率堪憂,而保值率恰恰也是消費者購車時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
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二手車是一個現實難題,除非真正有這方面需求的市場。比如,把二手車用到三四線小城市做網約車,每天在小城市裡跑80公里,不需要很高的續航里程,這或許可以成為新能源二手車的一個去處。
換電池太貴車主坦言不劃算
在記者的走訪中,在深圳做網約車司機的張師傅表示:」目前一輛純電動汽車換電池最少要4萬元,續航里程高一點的就更貴了,換電池根本不劃算。」
所以不管是賣車還是換電池對車主來說都是坑,不管他們作何選擇,都會讓新能源車的銷量更加尷尬,因為電動汽車的保值率一直在降,或許也會讓老車主選擇重新回歸到燃油車的懷抱。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前後由於補貼力度大,新能源車價格較低,而如今換電池需要6-7萬,相當於買一輛新車的錢,車主當然不樂意。此外,早期的動力電池續航里程比較低,而隨著電池的更新換代,更換高里程的電池需要的價錢有可能比買車還要多。
新能源車的保值焦慮如何破解?
據了解,我國用於運營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報廢年限是3-5年,私人用戶的乘用車動力電池報廢期限是5-8年。盡管新能源自2015年才真正進入快速增長期,截至目前,較早推廣的新能源車也已經進入回收期。
動力電池回收與新能源二手車難題是同一個問題,但問題是如何有序回收動力電池?如何解決老車主二手車保值低、脫手難的焦慮?
據央視新聞報道,北汽新能源技術總監兼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玉軍?接受采訪時表示,北汽新能源建立40多個回收網點,這些網點都可以對電池車輛進行回收,尤其是早期的用戶,北汽主要的政策是老車換購新車。
而比亞迪採取的方案是:評估整車的使用年限,推出電池保修期為8年/15萬公里,電芯則是終身質保的方案。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講新能源二手車,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現階段,還沒有任何一個機構能對新能源車的殘值做出准確的評估。此外,目前我國連燃油車的監管體系和評估體系都尚未成熟,何況新能源這個新興行業呢?
動力電池會隨著使用而衰減,而動力電池的衰減恰恰是新能源二手車難題的關鍵。從動力電池的角度而言,最好的措施是主機廠回購,或與動力電池廠商、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等合作,多方探索解決回收渠道及商業模式,從回收網點、運輸、階梯利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從國家層面上講,國家應制定明確的法規,建立健全新能源二手車的評估體系和監管體系,有條不紊地推進試點工作,培育標桿企業,推動行業的發展。
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解決了新能源電池衰減的售後問題和保值率低的焦慮,才能重拾購買新能源車的信心,從而促進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一場雨徹底揭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車主為何個個悔斷腸
昆明地區所處的地帶並不算低窪,但是由於短時間內的連續性暴雨,仍舊導致了該城市地下水道的癱瘓,隨著暴雨量的增加,路面上雨水位置不斷增高,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正常出行,而且也帶來了巨大的財產損失,這其中最為嚴重的就屬汽車了,很多沒有預料到暴雨的車主,在第2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都傻眼了,雖然現在大多數汽車購買的都有車損險以及涉水險,但是這仍舊是一筆不小的財產損失。
當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受到相同成都的雨水浸泡時,燃油車的機械零件經過清理之後很大程度上可以再次使用,但是新能源汽車則會受到更大程度的損傷,其維修費用可能已經超過了這台車本身的價值,而且就算賣二手車也是無市無價。
『肆』 新能源汽車為什麼問題層出不窮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汽車行業關注的重點。近年來,在政策補貼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是「形勢一片大好」。不過,今年初爆發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騙補事件,卻讓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備受質疑。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8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對此發出自己的擔憂。
補貼高於生產成本
從上海世博會開始,我一直在關注我國的電動汽車價格。上海世博會前一年我到上海去,公交車160萬,當年底漲到190萬,世博會年初漲到210萬,世博會開幕前三個月我再到上海去已經漲到了260萬。一年左右的時間,12米的純電動大巴漲了100萬元。而在有補貼的情況下,補貼不斷明確的情況下,還在跟著漲。
那麼,為什麼一輛12米的純電動公交車要賣260萬?高額補貼使企業追逐補貼最高的純電動客車,國營公交公司包銷,質量不好也不必顧忌賣不出去。生產企業不想如何降低成本去迎合市場,反而故意抬高車價。
企業都在跟隨著補貼指揮棒在轉。大部分補貼成了汽車企業的高額利潤,而政府財政負擔太重,耽擱了行業發展速度;誘發了騙補、「謀補」的大丑聞。6~8米商用車,補貼遠遠高於車的成本,賣一輛車,拿了發票就可以拿補貼,這很不合理。
補貼不退坡,企業難以自立
我們因為補貼高了,因為有政府包銷,所以把車價提高。如果靠市場就要想辦法降低成本,降低價格。這樣就使汽車企業成為電動汽車市場化的主角。這是美國加州的做法。
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是,沒有補貼企業難以為繼。不退坡,企業難以自立。企業的依賴性很強,不能自立。
補貼培養了企業一些不好的習慣
近年來的高補貼培養了我國部分汽車企業一些不好的習慣。依賴高補貼的習慣以及短視眼前利益,不考慮長遠的發展,做高配製、高價車的習慣。因為補貼高,尤其是現在補貼是跟電池量掛鉤。燃油車的企業利潤是在2%~8%之間,而電動車的利潤率是10%~20%甚至還有更高的。車企的這些習慣不利於本企業的發展,也不利於電動汽車的市場化,必須在市場化的過渡進程中改變。
加州的積分制也存在著局限性
第一,它是以只在加州銷售的車為基數,不反映企業在全國銷售燃油車總量所應該盡的責任。
第二,它的積分是0.5 0.01×純電動英里。純電動行使歷程越長分數就很高。到了最高的線是得4分。特斯拉拿到這個分數就可以賣,一年買上億的美元。但是特斯拉的車子在新加坡由於高耗電,高耗能,高排放,它收到了罰款。所以與純電動里程掛鉤是違背減排的宗旨。這是美國加州的一個錯誤的做法。
第三,與純電動里程掛鉤,如果用在煤電為主的中國,其結果是鼓勵雙重增加排放。拿到幾分之後可以賣給燃油車,又一次鼓勵增加排放。所以是雙重的。
第四,零排放積分和部分零排放積分不互換,不偏於結算。也就是說,每個企業都必須生產這兩種車。
第五,企業必須完成的責任分與企業銷售電動車得到的積分兩者都稱為「積分」,容易混淆。
片面追求續航里程是錯誤的
參加加州的積分制,但不能照抄照搬。美國加州發電排放量二氧化碳很少,電動車節油與減排一致,我國發電70%用煤,純電動車只節油而耗電排放的二氧化碳並不少。而耗電量大的車子更是加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最近就講到比亞迪的E6,這個車子耗電量百公里是19.7度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耗電量。所以我們應該推動企業銷售節油又減排的車,要將減少用電,減輕二氧化碳排放與積分掛鉤,不可片面追求長里程純電動。
背離了輕量化的發展方向
現在傳說要「噸百公里電耗」不超過13KWH方給補貼。逐步提高純電動客車等車型的續駛歷程。對於這個問題要說幾句話。
整車的重量放到分母裡面,這樣車子越重越容易達標。這是鼓勵做大車,做重車。
提高純電動客車的續駛里程,必然要多裝電池,這是鼓勵做耗電高、排放多的車。就像比亞迪裝700公斤的電池。
如果這樣提高門檻就會舞蹈電動汽車背離輕量化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電動汽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初衷背道而馳。
發展新能源汽車存在面子問題
小型乘用車用材少,電耗低,電池少,成本低。如果合理配製受補貼退坡的影響就小,比較容易市場化。所以要更新觀念,把節能減排放在第一位,面子放在第二位。
面子問題我解釋一下,廣大群眾認為汽車是表示身份和財富的象徵。還有一種是認為大街上都走小車,整個城市不好看。長安汽車有一個技術方面的老總,在一次會上就和我談這個問題。說路上都是小車,歐洲見到的那樣,那多難看。這也是一種面子問題。
補貼對鉛酸電池不公正
已經市場化的低速車,允許使用鉛酸電池。現在用鉛酸電池的電動車沒有補貼,而現在鉛酸電池有新的技術,行業的整頓效果也很顯著。所以我們要公正的對待鉛酸堅持,不要認為它是古老落後的。實際上鉛炭電池,特種活性炭解決了負極亂酸鹽化問題。鉛-稀土合金、鉛-石墨烯合金解決了正極板柵腐蝕問題。所以,以前我們對鉛酸電池是存在偏見的。
楊裕生簡介
1949年~1952年,浙江大學化工系畢業。
1957年~1958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析化學專業研究生。
1963-1986年,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歷任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員、副所長、所長。
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8年,轉行進入電池領域的研究,1997年1998年籌建我軍第一個化學電源實驗室,從1998年至今一直從事高能密度二次電池、超級電容器等研究開發,是中國高能二次電池-鋰硫電池的開拓者。
2002年,成立了軍用化學電源研究中心,次年3月份正式掛牌。
2007年在國內首次開發出300Wh/kg的高能鋰硫二次電池,遠高於現有鋰離子電池(100Wh/kg)
作為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權威,他曾在多個公開場合直言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存在的問題,他的很多言論、觀點都被媒體傳播報道,引起業界思考。
『伍』 新能源汽車難以發展國內眾多車企已有應對措施
近兩年國內的汽車市場下滑確實讓很多人「戰戰兢兢」,原本以為傳統汽車市場經濟的下滑,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樣不理想。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中國汽車市場在2019度的總銷量為2576.9,同比下滑8.2%,而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20.6萬,同比負增長4%。
最後
據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稱:「目前,新能源汽車整體的行業利潤率還比較低,行業盈利是很難。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將使得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處於虧損狀況,這也說明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是需要國家給予支持的,還不能完全走上市場化。」雖然上述的車企中都已經有了應對2020年的方法,不過歸根到底也只是提升銷量的手段,對於如何盈利,新能源車企如何「過冬」,仍然要看2020年的表現,特斯拉國產下線雖然發揮出了「鯰魚效應」,但是同樣在漁網內的「沙丁魚」,又真的能堅持到上岸的時刻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9年前比亞迪第一批新能源車主,現在怎麼樣了
9年前比亞迪第一批新能源車主,現在怎麼樣了?
今天給大家找來的是全球第一台插電混動車的車主,他今天想跟大家聊的這台車還是整整9年前買的,那時候國產品牌並不受待見、新能源市場還沒被資本看好、也沒人願意主動了解新能源車,而他當時經受了周圍幾乎所有人的異樣目光做了這個決定。
那麼,9年後,作為國內第一批新能源車車主的他,到底怎麼樣了呢?
聲明:
為保證內容的真實性,以下所有內容為車主親筆所寫
『柒』 2019新能源車市銷量下滑,特斯拉、蔚來、比亞迪先後出現自燃事件
[億歐導讀]?2019年是公認的汽車產業變革之年,在變革中,純電動汽車成了車企破局和轉型的第一步。就純電動而言,電池安全、補貼退坡、里程焦慮和銷量下滑是今年繞不開的關鍵詞。
(車市寒冬/Pixabay)
2020年,伴隨著補貼的完全退出,一個純粹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向所有玩家敞開。
新的一年,國產特斯拉將實現大規模交付,合資品牌旗下新能源車型也將陸續推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
在這樣的環境中,新能源車企要做的便是提高產品力,並完善配套服務,消除消費端的顧慮,讓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真正體現出來。否則,在未來競爭中將難以存活下來。
編輯:張宇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新能源商用車為何一直火不起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經濟的快速發展,排放標準的日漸升級,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能源商用車本來應該大行其道,可業內的人苦不堪言,雖然也能在路上看到不少這樣的車子,然而依然不是主流,那麼,新能源商用車到底怎麼了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一直在大力推行新能源,主要是為了我國的環境著想,同時考慮到排放的問題,新能源也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然而現在的新能源商用車卻陷入了困境,到底應該怎麼破解這樣的局面?這種車要如何更好地走下去呢?
新能源商用車為何不慍不火?是太貴了還是不好用?內行人倒出苦水,目前這個行業還是處在發展中,顯而易見還不夠成熟,對於車主而言,成本也確實較高,有著穩定的傳統汽車,一般也不會變化,所以,還是要看未來的發展吧。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玖』 寒冷天氣讓新能源汽車陷入困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時至今日天氣是越來越冷,尤其是在北方,很多人都穿上了羽絨服,天氣的變冷必然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影響,就日常出行來說,天氣不冷的時候,我們可以騎電動車自行車上下班,但天氣冷了之後肯定就要開車上下班了,不過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新能源車主的日子卻不如燃油車主過的舒坦,甚至一些新能源車主看到自己車輛的冬季表現有些崩潰。
天氣驟然變冷,新能源車主上了愁,車主:我買的不是車是電動爹!當然也有新能源車主表示,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時代的新產物,我們就應該對它在發展中給予所包容和理解。這或許是我們消費者善意的一面,但這並不能成為車企欺騙我們消費者的借口,兔子急了都敢要人,同樣我們消費者的忍耐度也是非常有限,如果一個車企只會耍小聰明糊弄消費者,那麼到最後吃虧的必然還是自己。不知您對新能源汽車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拾』 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即將消失,是因為新能源汽車質量不好嗎
經過調查,新能汽車上半年的銷售量將近50萬。新能源汽車是最近幾年新起的環保型汽車。它與普通的汽車相比,低碳環保,沒有噪音。最重要的還現在國家的支持與補助,上牌也比普通的汽車方便。這就是新能源的優點。但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有好有壞的,新能源汽車現在還是否能替代原來的傳統汽車呢?這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觀察。那麼對於那些已經購買了新能源汽車的人,現在有何感受呢?
顯而易見,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上面不能的到保證,電池方面也貴的要死,很多買了新能源汽車的人不禁感慨,買得起,卻修不起!雖然新能源汽車很環保,但是出現這樣的問題還不如買一架二手的傳統汽車呢。所以想買新能源汽車的你,還是要考慮一下的。畢竟要花的錢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