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搶裝
❶ 特斯拉歐洲新車注冊量緣何逆勢暴跌
一段時間以來,特斯拉因為股價暴漲、「無鈷電池」、車界首富、「財務欺詐」等話題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近日又因注冊量暴跌而引起關注。
新車注冊量逆勢暴跌
日前,外媒報道稱,2月份特斯拉在挪威和荷蘭的新車注冊量暴跌。其中,挪威交通局的數據顯示,在挪威的新車注冊量僅83輛,與去年同期的1016輛相比下滑91.8%。在荷蘭的新車注冊量為115輛,同比下滑68%。
加上1月份,今年前兩個月,特斯拉在荷蘭和挪威的新車注冊量分別下降了42%和77%。這與逆勢增長的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1月份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了98%。其中,插電式電動汽車銷量翻了一番多,達到7.5萬輛,同比增長121%。汽車行業分析師馬蒂亞斯?施密特(MatthiasSchmidt)也指出,西歐的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注冊量,同比增長112%,達到7.23萬輛,近乎是中國的兩倍。
1月荷蘭市場新車注冊量排名(圖片來自外媒)
另外,從新車注冊量來看,奧迪、雷諾等競爭者的加入,讓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1月份,挪威市場上,奧迪e-tron和雷諾ZOE兩款車型名列前茅,特斯拉Model3排名第十二。在荷蘭市場上,雪佛蘭Bolt占據冠軍寶座,雖然Model3的表現也不錯,排名第六,但數量和挪威相當。而在歐洲最大電動汽車市場德國,特斯拉Model3的排名則在第二十一位,排名首位的依舊是雷諾Zoe。
一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特斯拉在第一季度將會迎來較大的挑戰,部分原因就是歐洲市場需求的疲軟。另外,從電動汽車的滲透率來看,歐洲市場2020年最大的增量在於法國和德國市場,這兩個國家電動汽車的滲透率較低,而政府和車企都有意願提升電動汽車的銷量。反而在挪威和荷蘭這樣的小市場,電動汽車市佔率達到拐點進入普及期,隨著政府補助退坡優惠措施,整體的滲透率還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電動汽車的普及還是一個拉鋸的過程。由此不難看出,這也是特斯拉在荷蘭和挪威市場上新車注冊量暴跌的原因之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玉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2021年A股有哪些機會新能源汽車、光伏、半導體三大行業或「跨欄奔騰」
2020年全球市場,可以用跌宕起伏來形容。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市場普遍大跌,A股曾一度跌至2646.8點,創年內新低。
隨後,全球主要央行紛紛放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迅速擴張,全球市場情緒逐漸修復,A股也不斷震盪反彈,創業板指、深成指、上證綜指均刷新反彈以來新高紀錄。
目前盡管仍是寒冬時分,但站在新的一年,A股市場又有哪些機會?
新能源 汽車 :銷量繼續高增長
國內優質車型頻出,海外強補貼刺激,國內外共振將帶動電動車產業鏈景氣向上。數據顯示,新能源 汽車 產銷兩旺。據中汽協公布的11月新能源車銷量情況顯示,11月實現新能源車銷量約20萬,同比增長105%,其中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15.4萬,同比增長137%,插電式混動乘用車月3.2萬,同比增長138%。1-11月新能源 汽車 累計銷量110.9萬輛,同比首次轉正為1.9%。根據公司公告,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 汽車 11月新能源車銷量繼續高增長。
之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四大主要方向,一是加大關鍵技術攻關,並加強新能源 汽車 與能源、通信等產業融合,推動技術的協同發展;二是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鼓勵加強國際合作;四是加大公共服務領域對新能源 汽車 的支持力度。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 汽車 比例不低於80%。會議明確,政策目的是引導新能源 汽車 行業有序發展,推動建立新能源 汽車 全國統一市場,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有分析指出,《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是行業的頂層設計,從內容看錶明新能源 汽車 仍是國家發展的重點。
對於板塊機會,平安證券分析師朱棟建議投資者更多著眼於影響成長預期的主題事件催化,關注長城 汽車 、上汽集團、寧德時代、當升 科技 、卧龍電驅、匯川技術、先導智能、華友鈷業、盛新鋰能等。
潛力股精選
長城 汽車 (601633)平台打開向上空間
寧德時代(300750)市佔率有望提升
當升 科技 (300073)維持較高利潤水平
卧龍電驅(600580)高壓電機業務穩中有進
光伏:優選細分環節龍頭
中電聯數據顯示,1-11月份,我國新增光伏裝機25.9GW,較去年同期增加7.95GW,累計同比高達44.21%,其中當月新增4.02GW,同比增長390.24%,四季度搶裝潮下行業持續高增長態勢。
可以看到,我國提出2030年新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光伏總裝機容量將達1200GW,國內「十四五」期間行業預期高增長。新時代證券分析師開文明指出,從全球能源節奏上看,全球主要國家紛紛設立碳中和目標,歐盟、日本、韓國2050年碳中和,中國2060年碳中和,將加大加速以光伏為首的低碳清潔能源的發展趨勢,未來光伏主體能源的地位有望確立。短期行業層面,組件企業訂單繼續維持飽滿,玻璃、EVA的價格上漲亦從側面映證。從需求來看,國內需求仍然樂觀,擁有戶用、特高壓、平價等項目支撐,四季度平價與競價項目共振,需求有望超預期。
國海證券分析師譚倩指出,光伏行業中長期需求無憂,優選格局好的細分環節龍頭,繼續維持光伏行業「推薦」評級。建議關注一體化廠商隆基股份、晶澳 科技 ;推薦格局好的玻璃環節,福萊特、信義光能;推薦EVA的福斯特;另外關注逆變器環節,陽光電源、固德威、錦浪 科技 等;硅料環節,通威股份。
潛力股精選
隆基股份(601012)矽片產能行業第一
晶澳 科技 (002459)銷量全球領先
福萊特(601865) 深耕光伏玻璃業務
通威股份(600438) 多晶硅成本下降
半導體:市場需求持續回升
從業績表現來看,中國半導體行業2020年前三季度和單三季度業績靚麗。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半導體行業收入同比增長23.6%,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6.3%;第三季度行業收入同比增長19.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0.8%。
過去數十年全球半導體行業一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規律,重大技術變革是推動行業持續增長的內在動力,受益於5G、AI、雲計算、 汽車 電子IOT等新興應用的崛起,當前半導體行業正進入上行周期。國海證券分析師吳吉森指出,當前受華為禁令等事件性影響,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不確定加大,但是發展趨勢並不會改變,全面國產替代將是大勢所趨,中國半導體市場廣闊,加上政策資金的全面支持,我們非常看好國產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前景。
銀河證券分析師傅楚雄指出,據WSTS預測,在5G普及和 汽車 行業的復甦帶動下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8.4%,達到4694億美元,創下 歷史 新高。受益於下游旺盛需求,預計晶圓代工環節漲價將持續到2021年上半年,同時漲價會向功率晶元、存儲、MLCC等蔓延,並帶動半導體設備需求增長。建議關注國內晶圓製造企業中芯國際、華潤微,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功率半導體企業聞泰 科技 ,MLCC龍頭風華高科、半導體存儲龍頭兆易創新等。
潛力股精選
中芯國際(688981)受益國產替代加速
北方華創(002371)增長動力充足
聞泰 科技 (600745)標准件世界級龍頭
晶瑞股份(300655)半導體材料龍頭
❸ 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數據概覽
引言:昨日從朋友那裡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車合格證的情況,總體來說並不是特別好,在5月份整體的燃油車恢復比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怎麼賣將成為一個大的課題。目前新能源汽車兩級分化比較厲害,特斯拉在中國的加速推進,對於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在原有的市場產生了挺大的影響。
01 5月新能源合格證數據概覽
5月新能源汽車合格證為7.7萬輛,同比下降33.1%,前五個月累計26.5萬輛,同比下降45.7%。半年過去了,合格數據不是特別理想。在各條戰線,隨著各級政府的節流措施落實,能客觀上幫上新能源汽車兌現銷售的主要落實到了限購城市的支持。這里後續會具體根據上牌數據來討論。
圖1 中國新能源汽車整體的產量
1) 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乘用車的合格證為7.1萬輛,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計24.3萬輛,同比下降45.6%;總體來說恢復的並不理想,下個月又是補貼退坡的節點,由於退的比較少相比去年不太會有搶裝的事情發生,這個領域也在慢慢回顧理性,大部分車企都在思考長期怎麼走。如果我們把每個月1萬台的Tesla拉掉,今年產銷量對於產業鏈大多數企業來說很難撐住。
圖2 新能源乘用車的產量恢復情況
2) 新能源客車產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計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貨車由於去年的基數比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計下降36.0%。這兩塊短期內很難有好的起色。
圖3 新能源客車的情況
02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難賣了?
其實我們回顧2018-2019年的市場,最主要就是補貼400公里左右長里程車輛使得車型結構從A00往A級轉型,使得10萬以下的車型轉到2019年的10-20萬的車型(這里包括價格較高的PHEV),而2020年由於特斯拉的進入使得整個結構比例給25萬以上的車型佔了比較高的比例。
圖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上險結構
其實這也意味著,很多的車企給擠壓在圍繞限購城市的區域發展,集聚在工廠所在城市的發展帶,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區滲透帶來的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B級和C級,自主的市佔率進一步給壓縮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穩的主要是在A級和以下的車型。
圖5 2018-2020年合資和外資品牌逐步滲透
今年突出的特點是營運類車輛的需求並不多,主要以個人需求為主,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個領域出現分化,在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要同時表現才能在今年的競爭中站住腳跟,這就使得在各個大城市的口碑和車型特色成為分水嶺。
圖6 4月份上牌數據按企業分細致分類
如下上牌數比較靠前的純電,我們熟悉的幾款A級車都是靠營運方向才能撐住量,而A00級別確實以個人為主,但是價格確實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車企業確實是面向個人消費者在做,但是這個市場有限,能夠維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這是個完全紅海的市場,限購城市要佔到一半左右。在限購城市的有限市場裡面去搶這個市場確實對各家來說都是很辛苦的一個事。
圖7 按主要的純電動車型分類
小結:北京的2萬張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別備注了無車家庭,一方面也是緩解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能說明在補貼很少的條件下打開BEV的個人市場怎麼弄是個大的行業課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六大因素看中國車市新年新機會
文|施芸芸
歡迎供稿|[email protected]
2020年中國車市能否止跌回升?當下再去討論這個問題對於目前的中國車市並無太大意義。眼前困難多、長期潛力大。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的話來說,「懷疑什麼,也不能懷疑中國汽車市場。」
這一輪讓汽車業備受考驗的調整並不是壞事,愈加冷靜、摒棄浮躁,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寒冬」也是好事;另一方面,無論是從今年宏觀經濟的走勢,還是汽車市場的未來潛力,抑或是汽車消費的變化趨勢來看,仍存在諸多利好因素,即便是短期的預測,也大可不必如此悲觀。我們梳理出影響2020年中國車市的六大積極因素,看新年都有哪些新機會。
「整體來看,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繼續退坡,市場搶裝行情將延續,同時國五車型大力度促銷去庫存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沖擊將逐漸減弱,因此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提升。」中汽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自2012年以來銷量逐年提升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有望成為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大亮點,原因在於合資企業加速布局,已上市的車型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加上同期基數較低,2020年這一市場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丕權表示,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表現或持續低迷,但下半年有望迎來轉機,全年銷量有望超過2019年。
智能化和網聯化技術在2020年有望邁上新台階。在智能化技術領域,L2級別的輔助駕駛技術正逐漸加大應用規模,有望以更加親民的價格進入市場,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不少車企都提出了要在2020年實現進一步推動L3或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目標,自動駕駛技術的迅速提升將成為吸引消費者購買汽車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隨著5G技術的全面商業化,以交通強國戰略的全面推進為背景,再加上各地政府的搶先布局,2020年車聯網行業將駛上發展快車道,進入真正的應用階段。
「首先,雖然新能源汽車補貼在退坡,但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仍會比較活躍,其次,智能網聯汽車也會有長足的進步,我們要有信心。」付於武對2020年汽車市場作出如是判斷。
文章來源:中國汽車報,特此感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新能源補貼退坡受否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3月26日起實施,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6月26日新的補貼政策開始實施。我們對新的補貼政策對新能源乘用車的影響進行分析。
1.續航 里程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補貼門檻提高,補貼金額下降
影響: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取消了對續航里程小於250KM車型的補貼,目前續航里程小於250KM的車型,主要是A00級車,例如: 北汽新能源 EC系列 、 寶駿E100 等,這部分車型會通過更新換代或者提升配置來使得續航里程達到250-300KM這個區間,以獲取補貼;續航里程在250-300KM區間的車型是相對受到影響最小的,補貼額度下降47%,是下降幅度最小的。這個區間車型多以A00和A0級為主,這部分車型不需要有太大的調整變化;續航里程在300-400KM之間的車型是受到補貼影響最大的,退坡60%,退坡幅度最大。這個區間A00、A0、A、B級車型都有,我們認為處於這個區間的A00級車可以選擇降低續航里程到300KM以下,這樣既可以節約成本,也可以保持拿到的補貼額度不變,而且企業可以考慮是否可以使用價格更為便宜的磷酸鐵鋰電池來代替三元鋰電池進一步節約成本。A0級車我們認為部分可以同A00級車型一樣,降低續航里程至250-300KM區間,節約成本;另一部分可以將續航里程提升至400KM以上,以獲取更多的補貼;續航里程400KM以上車型補貼由5萬降至2.5萬,下降50%,這個區間主要都是A級車和B級車,且大多是2018年剛上市的車型,這部分車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暫時不需要進行太多的調整。總的來說,我們認為A00級車和部分A0級車,可以把續航里程做到250-300KM之間,獲取1.8萬的補貼,這部分車型還可以考慮是否可以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來降低一部分電池成本;部分A0級車和A、B級車可以把續航里程做到400KM以上,來獲取最大的補貼額度,盡量避開250-300KM這個續航里程區間段。
2.能量密度補貼起點提高,上限要求不變,補貼系數下調
影響:出於對安全性的考慮,新的補貼政策並沒有對電池的能量密度進行過高的要求,補貼上限要求保持不變,對各能量密度區間的補貼系數做了下調。從2018年的新能源車推廣目錄來看,能量密度超過120Wh/kg的車型佔比達到95%,140Wh/kg以上的佔比64%,大於160Wh/kg的車型佔比10%,基本上現在的乘用車都能滿足補貼的要求,且主流車型搭載的電池能量密度都在140Wh/kg以上,從2019年第一、第二批新能源車推廣目錄來看,電池能量密度全部都在120Wh/kg以上。所以獲取這部分的補貼,對車企來說沒有太大難度,企業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調整。
3.電耗補貼門檻和上限提升
影響:新補貼政策保留了1.1倍的補貼系數。2019年市場監管局發布了《電動車能耗消耗率限值》國家標准,這是全球首個針對純電動汽車能耗指標提出的技術要求,預計在2019年7月1日正式啟用。這是一個電池技術和電驅技術齊頭並進的信號。電耗可以說是衡量整車集成技術水平的最重要指標之一,電動車的節能比燃油車更加重要,補貼政策也對電耗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無論是從技術還是政策的角度來說,如何降低電動車的綜合電耗都是車企下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點。
4.取消地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
影響:新的補貼政策取消了地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轉為對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地補由顯性補貼轉向隱形補貼,對車企來說,地補取消的損失很大,預計車企會在過渡期地補還未取消的時間進行一個搶裝。但是對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來說是有利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約125.6萬輛,同比增長62%,保有量突破260萬輛;截止2018年底,公共類充電樁已建成30萬,建設安裝私人類充電樁47.7萬,公共樁和私人樁共計約77.7萬輛,同比增速為74.2%,車樁比約3.4:1,車樁不匹配問題依然突出,這大大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補貼大幅退坡對車企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由於發展時間較短,技術成熟度還不如傳統燃油車,在成本上相比燃油車沒有優勢,車企對於補貼的依賴度較高。我們選取各個級別中具有代表性的車型,對其2018年和2019年(過渡期後)能夠獲取到的補貼進行計算。2019年補貼下降幅度都超過了69%, 奇瑞eq1 更是下降100%。面對如此大的補貼退坡,我們認為受到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造車新勢力。對於一些大型的傳統車企(吉利、上汽、廣汽、 比亞迪 等)來說,雖然內化補貼退坡的金額可能會出現一定虧損,但是他們還有其他如燃油車、汽車金融等成熟的業務可以暫時彌補補貼退坡的損失。但是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本來就一直處於燒錢造車的虧損狀態,如果再承擔這一部分的退坡金額,將會雪上加霜,新特和小鵬之前已經宣布對車型進行漲價,但是漲價後消費者是否會買賬也是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
補貼下降會不會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產生巨大的影響?
補貼大幅度的下降,是否會對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們認為不會,根據蓋世研究院預測,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160萬左右。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要求2019年的新能源積分所佔比例為10%,2020年的積分所佔比例為12%。2018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量達到106.8萬,其中自主品牌佔比94.0%,達到100.4萬。我們認為2019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車總產量相比2018年不會下降。2018年合資品牌僅生產6.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燃油車生產1345.2萬輛,按照2019年要求的10%,合資品牌需要134.5萬的新能源積分。以2018年單車平均積分3.6來算,需要37萬輛左右的新能源車才能滿足雙積分要求,而合資品牌在2019進入中國市場的乘用車中,以PHEV車型為主,所以實際單車平均積分會低於3.6分,實際所需產量也會在37萬以上。因此我們認為,2019年的新能源乘用車不會因為補貼的大幅度退坡,而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受到影響。過去幾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能夠快速的上漲,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限行限購車城市的帶動,而且未來預計會有更多城市會進行限行限購,它將與雙積分政策一起,來帶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019
❻ 新能源補貼煽動翅膀,動力電池市場產生風暴
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下行影響,動力電池市場亦步入「寒冬」。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國內動力電池產量為0.9GWh,同比下跌81.3%;動力電池的裝機量同樣出現大幅下滑,2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0.6GWh,同比下跌73.4%,環比1月下跌74.2%。
根據此前發布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相關補貼將在2020年後完全退出,LGC和SKI等海外動力電池企業准備卷土重來。其中,LGC在南京建設第二家工廠,SKI在常州和鹽城大規模建廠,以便在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退出後,搶佔中國動力電池市場份額。
然而,此次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長或將使得三星SDI、LGC等海外動力電池企業在國內獲得整車企業的訂單增加了難度,尤其是自主品牌企業方面,同時也可能讓海外動力電池企業放緩在華發展的步伐。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海外動力電池企業能夠在國內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主要集中在高端新能源車型方面。
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長2年,利好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發展,但是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還需不斷加強研發實力,找准適合自身的產品技術路線,才可能有機會活下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為什麼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爆發
相較於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423輛的慘淡表現。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17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65萬,環比1月增長202%,同比增速64%。2月新能源乘用車的環比1月增兩倍呈現補貼目錄資源到位後的廠家產銷重新啟動的特徵,尤其是經濟型電動車的潛力巨大。本文將重點分析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繼續穩步邁進的重要驅動因素。
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機動車車牌為搖號方式獲取,不過自2016年起新能源乘用車指標向通過資格審核的申請人直接配置,不再進行搖號。按照申請時間先後排序,在乘用車上牌指標始終維持在15萬的情況下,其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指標的年度配額由2014年的2萬輛提升至2016年的6萬輛, 2017年仍將維持這一數字。而個人示範新能源指標從2014年佔新能源指標的50%增長到2016年的85%,2017年仍將保持這一數字, 預計新能源個人示範指標將穩步增加。
截至2017年2月8日北京市2017年首輪搖號已經用完八成新能源車個人指標,由此可以預測一線城市個人消費乘用車的數量將保障持續增長。
受限牌城市限購影響驅動, 牌照剛需帶來的個人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將持續穩定增長。 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在個人消費者領域的推廣,主要是受牌照紅利驅動,銷量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等限購一線城市。
目前 A00 級電動車要進入的是三四線城市及鄉鎮,農村地區。目前這部分市場大部分是低速電動車,最高車速每小時五六十公里。低速電動車無法上牌和購買保險, 安全保障較弱, 且市場混亂, 車型良莠不齊,不過由於價格便宜,最低甚至只要1-2萬元,在老年人和部分無車青年中熱銷。 如今低速電動車的年銷量規模已經突破了一百萬輛, 換句話說,未來 A00 級電動車市場仍有巨大替代空間。目前時速100公里,續航100公里的微型電動車對鄉鎮和三四線城市都十分實用,充電6、 7小時對於家庭用車也比較方便, 能充分滿足低成本短距離用車需求。雖然國補退坡20%,但各三四線城市開始陸續出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加上補貼,基本可以讓微型電動車變得便宜。 隨著各大車企開始瞄準三四線城市的微型電動車市場,預計2017年 A00 級電動車市場將進入爆發期。
目前,北汽、眾泰、奇瑞、長安等各大車企已經推出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型來打開三四線城市、農村鄉鎮等地的市場。 根據各大車企的2017年產品計劃,將有至少十幾款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在2017年上市,比如奇瑞eQ1、寶駿E100、 北汽新能源 ARCFOX-1 等等。以北汽新能源2017年1月18日新上市的車型EC180為例,靈動版售價15.18萬元,加上國補、地補和北汽新能源提供的廠家補貼,補貼後價格為4.98萬元, 官方最大續航里程為180公里,最高時速100km/h,基本滿足三四線城市與鄉鎮家用需求。
除個人消費需求拉動以外, 計程車市場的新能源替代是未來幾年拉動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成長的另一重要細分領域。 相對普通汽車,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更高,但是使用成本較低,且保養方式簡便。所以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需求的發掘存在於運營端,比如計程車。 出於政府對公共交通的鼓勵, 疊加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未來計程車電動化將是重要政策引導方向。
以一二線城市為代表,全國各大城市計程車電動化風潮漸起, 相比公交車的電氣化率相差甚遠,新能源計程車的替代空間巨大。 目前山西太原已實現計程車全面電動化,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的純電動計程車運營數量為5500輛。 截至2016年底,新能源出租汽車1.8萬輛,我國計程車保有量超過140萬輛, 新能源計程車在存量市場的滲透率僅1.3%, 而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每年我國計程車增量有2萬輛以上規模,為電動化提供較大替代空間。
計程車電動化具備較高經濟性,替代空間非常巨大。 以太原為例, 2016年太原將8292輛傳統燃油計程車一次性置換為 比亞迪 e6 純電動計程車。 考慮國補地補,比亞迪e6經國家、省、市各級補貼之後, 置換價格與傳統車當, 80kWh裝電量可續航300公里左右。 而充電服務價格一般最高1.2元/kWh、 最低0.7元/kWh,假設一輛計程車一天駕駛500km,一天須充滿兩次電量,經折算全天電費僅160元,僅為燃油車加油費一半不到,而且相比燃油車保養,純電動車保養頻率低、 方式簡便。
新能源積分市場交易將給新能源車企帶來額外的經濟效益。如果以每分5000元計算, 2018-2020年新能源積分將給新能源車企帶來1-2.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額外收益,略低於2019-2020年國家補貼。結合補貼退坡進程,新能源車企將在2018年獲得3.5-6.9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高額回報,達到未來5年的峰值。且根據所需積分測算,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需求量約為95萬輛,同比增速高達77%, 預計2018年新能源積分將會相對緊缺,新能源乘用車搶裝潮或將出現。
快遞數量規模巨大提振物流車需求。 在「 互聯網+」帶動下,各行業的商業模式發生巨大轉變,線下單一營銷模式轉變成線上、線下營銷,人們的購物方式有了新的改變,電商網購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帶動快遞物流行業蓬勃發展。其中,物流車在快遞的運輸上承擔了重要的角色。
2016年底,國家關於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發布,新出台的補貼方案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有利的。 2017年工信部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中,以電動物流車為代表的專用車型共有36款,占總比19%。在2017年公布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中,專用車型共有37款,佔比18.4%。 2017年新版第一、二批目錄超預期先後落地有望助推2017年電動物流車行業景氣度提升。http://www.okeycar.com/
❽ 流通協會章弘:2025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800萬輛
(文/彭科峰)本次疫情之後,新能源行業將會出現怎樣的走勢呢?日前,在接受車友頭條專訪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分會秘書長章弘表示,疫情之後新能源市場必然會出現逐步回暖。預計2025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800萬輛。
免徵購置稅政策難起到立竿見影效果
近期中央出台了繼續免徵新能源車購置稅的政策。對於這一政策,章弘認為,長期來看,市場經濟復甦、消費意願增強疊加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驅動的成熟過渡,補貼延長兩年對行業必定利好。短期來看,新政對新能源汽車產銷會有一定提振作用,但不會產生大幅增長立竿見影的效果。
章弘表示,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優惠政策已經持續6年,補貼政策持續至今已經大幅銳減,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單車平均補貼已不足2萬元,可以說兩重政策優惠本身對於市場消費的刺激與吸引力已經逐步弱化。此外,目前乘用車主力消費車型仍然以燃油車為主,油價下行以及國五車型的降價趨勢會導致市場消費更加分散,除牌照、路權優勢外,新能源汽車與油車相比仍然沒有很強的競爭力。
另外,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斷崖式下滑,從新能源車企近況及產業鏈復工情況調查來看,二季度預計才能恢復正常水平,因此要持平或者高於去年的產銷量,三、四季度供應鏈必然承壓。而從近幾年發展規律來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之前必然會呈現一輪「搶裝潮」,而補貼及免徵購置稅延緩2年,因此短期內不會對需求端消費形成強刺激,搶裝沖量現象也暫時不會出現。
「政策紅利將在未來兩年顯現。疫情影響解除、經濟復甦、消費端購買意願增強,疊加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成熟過渡,在動力電池技術提升、成本下降、合資外資車型上量等因素驅動下,補貼緩退在未來兩年的紅利才會愈發顯現。」章弘表示。
疫情之後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回暖
章弘認為,疫情過後,新能源汽車市場會逐漸回暖,這和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以及政策性支持有很大的關系。
從汽車保有量上來看,我國仍然存在著較大的需求。再加上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的購車受到抑制。早在1月份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將會放緩,而這也會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商務部也將出台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並鼓勵各地出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從而盡可能促進汽車消費,而這些都是利好政策。
另外,雙積分制度和電池成本的下降,都能促使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
從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來看,2020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的累計銷量占市場的56.57%,合資進口品牌佔比達30.31%。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68960輛,同比下滑50.8%。但相比走到谷底的2月份,3月、4月的銷量表現還是略顯回暖。
章弘還表示,2019年12月,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25%左右。2019年我國汽車銷量2576.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滲透率為4.7%,假定我國汽車銷量以年復合2.0%的增速增長,則至2025年我國汽車銷量為3228萬輛,以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5%計,則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07萬輛,年復合增速為30%。
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貢獻力量
章弘向車友頭條介紹,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自2016年10月10日成立至今,已經三年半多了。由於我們是汽車流通領域的行業組織,因此,我們的主要業務就是向會員企業及經銷商們宣講政策、解讀數據、交流信息、分析動態,向行業提供策略方向的分析服務服務,同時反饋會員企業對於行業的訴求,保障會員企業的權益。
目前分會擁有會員近百家,含新能源汽車主機廠、造車新勢力、動力電池廠商、經銷商、零部件廠商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的科技公司。
「我們通過開展各類線下活動30餘場,活動涵蓋新能源汽車展會、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的主題論壇、三包會議、標准制定等。這些活動貫徹實施發展了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探索並逐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車流通體系的建設,同時發揮標准制定對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為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獻上綿薄之力。」章弘說。
那麼,協會是如何看待中國本土新能源品牌與特斯拉等外資品牌的競爭呢?
對此,章弘表示,盡管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取得部分先發優勢,但如果自主品牌不及時提高核心技術與產品競爭力,在外資發力電動化轉型後仍可能重演國內傳統汽車市場大而不強、低端同質化競爭的歷史。
章弘認為,本土企業保持競爭力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是降成本提升經濟性,實現不同價位競爭。以比亞迪宋Pro為例,純電動補貼後的售價比燃油版高出了整整1倍,而日產軒逸純電版只比燃油版高出了38%,相比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電動車經濟性稍差。
第二是智能化、網聯化賦能,擴大差異化優勢,加快對燃油車的替代。截止到2019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僅381萬輛,而傳統燃油車保有量達到2.5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滲透率不到1.6%,假設通過智能網聯賦能推動新能源汽車每年多滲透0.4個百分點,可增加100萬銷量。
第三是擴大主場作戰優勢,提升服務體驗。利用更熟悉消費者偏好,產業鏈布局更完善,售後服務響應更快等主場作戰優勢,提升滿意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新能源汽車有利政策頻出!這3個要點開啟新的時代!
4月24日,受到新能源補貼期限延長的消息,汽車板塊迅速拉升漲幅居前,截至今日,宇通客車等多股趨勢走高。
政府政策支持
昨天,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共同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的政策,由於綜合技術進步等因素,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將會延長到2022年底。同時,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原則上每年補貼規模上限約200萬輛。而且還規定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以此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同日,上海市發改委表示,重點圍繞6個方面研究制定了促進上海市汽車消費若干政策:增加牌照供給;對燃油車「以舊換新」給予補貼;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予「充電補助」;擴大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配套;營造智能汽車消費環境。
政策利於新能源汽車
渤海證券表示,在政策支撐下,疊加對私密出行空間認知,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需求有望不斷改善,未來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走強,下半年在低基數效應下有望恢復至快速增長。受疫情擴散影響,海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受到沖擊,這對全球新能源汽車供給帶來影響,但長期看,車企電動化轉型的意願和決心不會改變,全球供給伴隨著國際車企新能源車型的陸續投放而改善,新能源汽車性價比和終端需求也將不斷提升。
新能源車產銷有望加速恢復
國金證券認為,隨補貼落地,疊加國內疫情受控後購車意願顯露,5月開始新能源車產銷有望加速恢復,預計全年新能源車產銷或將實現10%以上增長,達到130萬輛以上。此次補貼方案提及200萬輛/年的補貼上限約束,預計在2022年產生影響,或將造成2022年上半年出現「搶裝」銷量高峰。推薦「強者恆強」和「鐵鋰回潮」兩條主線,重點標的:寧德時代、嘉元科技、恩捷股份、德方納米、璞泰來等,同時建議重點關注燃料電池板塊相關優勢公司。
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具備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助力「換道超車」、協助消費升級、推動環境保護等關鍵作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產業鏈穩居全球第一梯隊。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至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當年汽車總銷量的25%。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10月燃料電池銷售77輛,最後兩月能否迎來搶裝高潮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舉辦例行發布會,通報了10月汽車產銷情況。
受益於擴大內需戰略以及各項促進消費政策持續發力等因素,總體來看,汽車市場需求不減,產銷形勢總體向好,10月汽車產銷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累積汽車產銷降幅已收窄5%以內。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市場表現突出,本月銷量呈現大幅度增長,實現本年度第4次刷新當月歷史記錄,累計銷量降幅明顯收窄。
1、新能源汽車總體向好
其中在新能源汽車板塊,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7萬輛和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9.7%和104.5%,其單月產銷第四次刷新了當月歷史記錄。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10月份產銷分別完成77輛和79輛,同比分別增長1.3%和4.0%。1-10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7輛和658輛,同比分別下降53.5%和50.4%。
圖110月汽車銷售情況
2、最後兩月能否迎來搶裝高潮?
由於疫情的影響,上半年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表現不如人意。在4月份明確「以獎代補」政策方向後,企業與地方政府都在等待具體政策出台。
補貼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同樣如此。根據歷年經驗,汽車補貼往往附帶技術、運營等方面的要求,同時對汽車種類也有限制。以純電動汽為例,補貼政策對電池能量密度、汽車續航里程等方面提出要求,而且不補貼重卡、工程車輛。此前工信部目錄大量出現功率為30KW的燃料電池汽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補貼政策對於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要求是「系統功率不低於30KW」。
在今年4月,政府明確將推出「以獎代補」的政策,但相關細節尚未公布。在技術要求、運營要求、補貼車型不明確的情況下,企業與地方政府自然傾向選擇等待,在具體政策出台後再做行動,市場銷量不佳可以理解。相信在政策出台後,燃料電池產銷將迎來一個高潮。
另一方面,根據流出的方案文件,申報試點的城市需要有一定數量的在運營燃料電池汽車,申報成功後同樣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推廣一定數量的汽車。
目前在運營車輛指標方面,不少有申報意願的城市尚未達標,如已經明確提出申報試點城市的南京、廣州等。在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政策正式推出之後,業內推測各地將根據文件快速補足相關申報條件,對於燃料電池銷售市場是一個利好。考慮到訂單交付周期,年底將再次迎來集中交付的盛況,而且「搶交付」現象將比往年更加明顯。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責編|校對:風氫揚審核:氫雲小仙女
來源丨本文轉載自中汽協,氫雲鏈原創整理
聲明:文章內容僅為參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